李谊;朱豫
目的 探索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济、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15例(18眼)尚有一定视功能的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常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升高者,及时拆除巩膜缝线并结膜下注射干扰素α-2b综合处理.结果 15例(18眼)综合处理后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转为功能性.结论 该综合处理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的方法.
作者:安美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角膜碱烧伤愈合过程中外周血及房水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情况.方法 取健康无眼疾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右眼制备角膜缘碱烧伤模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各30只(30眼).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ml磷酸盐缓冲液.移植组耳缘静脉注射1 ml 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定期观察角膜病变.ELISA检测外周血与房水中VEGF、IL-2的浓度变化.结果 移植组术后3d,外周血清中VEGF为(98.23±1.45)ng/ml、房水中的VEGF为(145.12±2.01) ng/m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1±1.23) ng/ml及58.23±1.24)ng/ml,P<0.05;21 d,移植组外周血清VEGF为(56.12±1.56) ng/ml,房水为(98.23±1.26)ng/m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6±1.12) ng/ml及(136.21±1.29) ng/ml,P<0.05;60 d,移植组外周血VEGF为(50.36±1.25)ng/ml,房水VEGF为(56.12±1.98)ng/m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1±1.24)ng/ml及(169.01±1.56)ng/ml,P<0.05;移植术后第3、21、60d,移植组IL-2在外周血及房水中的浓度低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少角膜碱烧伤创伤修复晚期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乔丽萍;侯世科;孙慧敏;姚利秀;袁佳琴;赵少贞;周梅;王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1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并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提高,≤0.1者2眼,0.2~0.3者8眼,0.4~0.8者28眼,≥1.0者14眼.随访期间,51眼眼压在正常范围内,1眼眼压增高,滴用0.25%噻吗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随访期间视野无进行性损害.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作者:王彦;杨红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下,高密度多聚乙烯(Medpor)植入板联合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植入治疗眼眶骨折眼球摘除后眼窝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眼眶骨折眼球缺失后眼窝凹陷的156例先行HA义眼座Ⅰ期或Ⅱ期植入,后根据眶骨缺损情况在鼻内镜引导下以Medpor植入板填充修补.结果 156例均获良好效果,可见双眼外观基本对称,上眶区饱满无凹陷,患侧眶缘连续,外形良好.Medpor植入板植入后对义眼座活动度有显著性影响.结论 Medpor植入板眼眶填充联合HA义眼座眶内植入治疗合并眼眶骨折的眼窝凹陷效果良好;尤其是在鼻内镜引导下手术,更能使骨折断端达到完美的结合,并能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作者:李谊;朱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病例患者,女,60岁,病案号197781.以“突发左眼红肿痛伴头痛恶心呕吐5h”,于2011年8月5日入院.发病无原因,在家已局部使用抗炎药.入院查体:体温39.2℃,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作者:张志广;李勇;李贤亮;吴翠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泪小管断端寻找方法以及环形硅胶管作支撑在泪小管断裂吻合中的可行性.方法 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或探针引导下寻找泪小管断端,以泪道硅胶引流管作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 30例(30眼)吻合成功.结论 寻找断端耗时少,准确有效.环形硅胶管组织相容好,对眼部无刺激,隐形美观,无泪点泪小管撕裂,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英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显微联合手术摘出睫状体部非磁性异物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行显微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摘出术睫状体部非磁性异物38例(38眼).结果 38眼均为术中一次摘出成功,经角膜缘切口摘出者25眼,经巩膜切口摘出者13眼.术后视力2眼光感~手动,2眼指数,11眼0.02~0.08,19眼0.1~0.3,4眼优于0.3,优于术前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77,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19眼合并视网膜脱离.随访4~43个月有17眼(89.5%)视网膜保持复位.结论 采用显微联合手术能顺利摘出睫状体部的非磁性异物,降低了眼内组织的损害,使患者大限度地恢复视功能.
作者:金玮;杨安怀;邢怡桥;梅海峰;项奕;贺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用甘油冷保存角膜对病变角膜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15例(15眼)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术后随访l4~18个月.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08者1眼,0.12~0.25者4眼,0.3~0.5者6眼,≥0.6者4眼.1周内角膜植片透明11眼,2周内植片透明3眼,后弹力层固有皱褶角膜半透明1眼.术后1眼病毒性角膜炎复发角膜愈合成斑翳.其余未发现角膜排斥反应.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为治疗角膜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视力较好、并发症较少、对供体材料条件要求较低.
作者:陈绪攀;胡红莉;王丰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0例36眼分别进行抗病毒药物联合激光治疗,或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于已并发视网膜脱离17眼和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病情不能控制的6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视力和视网膜情况.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炎症均得到控制.除1眼术后视力仍为光感,35眼(97.22%)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数指6眼,0.01~0.04者l眼,0.05~0.1者11眼,0.12~0.25者7眼,0.3~0.6者7眼,0.7~1.0者3眼.1眼术后持续低眼压,1例2眼取出硅油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填充而愈.结论 急性视网膜坏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视网膜脱离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足量的阿昔洛韦和皮质类固醇联合光凝,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均为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保护视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游昌涛;金学民;张效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7例翼状胬肉未遮盖瞳孔区的老年性白内障,按其接受手术方案分为两组,A组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先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2~4d再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及术后屈光度并加以比较.结果 与联合手术相比,分次手术术后残余屈光不正度数更低,术后裸眼视力更好.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先行翼状胬肉手术,再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能取得更好效果.
作者:罗康怡;杜冰;姚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猪囊尾蚴病(cystieercosis)是链状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宿主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1],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多寄生于皮肤、肌肉、脑组织及眼球内,寄生于眼眶内的较少,位于结膜下的就更少,任高英等[2]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3%[2].
作者:崔燕辉;吴倩;杨宝凤;于刚;曹文红;樊云葳;张诚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先天性晶状体前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晶状体前膜4例(4眼)的临床资料.患儿均施行了晶状体前膜剥离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4眼晶状体均保持透明.其中1例能够配合视力检查的9岁患儿经过屈光矫正及弱视治疗1年后,裸眼视力自0.4提高至0.5,矫正视力自0.4提高至0.8.结论 先天性晶状体前膜患者采用晶状体前膜剥离术安全有效;术后辅以弱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儿视功能.
作者:杨鑫;张凤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病例患者,女,17岁.因“左眼溢泪,内眼角皮下包块17年,发现内眼角包块明显长大1年余”,于2011年7月2日入院.患者出生后父母即发现其左眼有溢泪,内眼角有一约米粒大小的包块,未行治疗,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溢泪症状无好转,此包块无明显变化.
作者:赵建生;陶海;张健;张芳丽;张呈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慢性泪囊炎是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流泪、流脓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诊断不难,治疗棘手.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微创技术在泪道疾病中的广泛应用,泪道逆行置管[1]已经有了代替泪道病传统治疗手段的趋势.
作者:刘顺慧;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2010年春节期间,我院收治的眼外伤患者中烟花爆竹爆炸伤占80%以上.这类爆炸伤患者病情复杂,多种损伤同时存在,包括眼睑裂伤,泪小管断裂,结角膜烧伤、裂伤、异物,晶状体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眼内异物等多部位、多组织损伤.
作者:徐春玲;张小猛;杨隆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研究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等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21例(23眼).施以AGV植入术,随访6~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等,以评价AGV植入手术的效果.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0.1±7.2)月,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5,P>0.05);眼压术前(45.70±11.44) mmHg、术后(26.28±12.02) mm Hg.随访1年,2年治疗的完全成功率分别为40.00%、16.67%,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00%、50.00%.在23眼中,术后1周内有13眼(56.52%)出现了并发症,中晚期(6~24个月间)共有6眼(26.09%)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为82.61%.结论 房水引流管植入术可以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但其诸多并发症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
作者:李秀军;李锦玲;陈晓军;李昌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39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病例的临床资料,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8眼,其中以上2种术式均行玻璃体腔灌注;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13眼,比较3种方法术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视力提高囊外摘出术7眼,玻璃体腔灌注加超声乳化术16眼,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术12眼.视力不提高的原因均与眼底有关.与手术无关.结论 无玻璃体腔灌注超声乳化具有更安全、微创、恢复快的优点,是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杨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性疾病,是农村常见的4大眼病之一.影响外观,结角膜刺激症状及视力下降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有效方法,目前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但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近年我们采取显微镜直视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改善结膜刺激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君;陈梦平;杨潇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曲安奈德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4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及糖尿病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24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完成后前房内注入曲安奈德0.1ml(1 mg).对照组22例(24眼)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完成后前房内不注入曲安奈德,观察并对比两组术后前房渗出、眼压变化、后囊浑浊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1d、2d、3d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71,P=0.020).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前房渗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9,P=0.039).术后后囊浑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7,P=0.033).两组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5,P=0.551).结论 并发性白内障手术完成后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视力恢复快,前房渗出与后囊浑浊明显减轻,曲安奈德对眼压无明显影响,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作者:焦晓玉;暴静玲;杨家鹏;徐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复发率高的眼表疾病,发病机制不明[1],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方法,近年来为了预防胬肉复发,采用丝裂霉素(Mitomycin C),羊膜移植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吉福;张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