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周勇;吕光炯

关键词:噻托溴铵, 低流量吸氧, 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观察组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低流量吸氧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8.0%;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6 min步行距离和SGRQ评分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以上2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低流量吸氧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运动耐受力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6例,随机分为单一组与双重组,单一组采用宫腔镜治疗,双重组采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重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2.73%(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管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建虎;赵献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0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咳嗽消失时间、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干燥性角/结膜炎给予普拉洛芬及聚乙烯醇的临床治疗评价

    目的:评价对干燥性角/结膜炎给予普拉洛芬及聚乙烯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干燥性角/结膜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治愈率为61.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与治愈率(P<0.05)。两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燥性角/结膜炎给予普拉洛芬及聚乙烯醇联合给药疗效确切。

    作者:卢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无偿献血样本19819份,采取微量板法进行血型检测。结果:微量板法检测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以及Rh(D)血型检测,其血型正确率100%。结论:微量板法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肯定,但需予以严格的人工核对,以保证其检测准确性。

    作者:孙懂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 PICC 置管术后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收治 PICC 置管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采取预防护理措施。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术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

    作者:陈明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80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达97.50%。1例出现鼻腔粘连,1例出现眼睑肿胀瘀血。结论:经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邓碧凡;廖敏;邱荣敏;高波;张云桂;邹贵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口服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 NIHSS 评分、不良反应情况、S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情进展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病后2周S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连霞;林顺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究在临床检验中实施免疫检验质控措施后对结果准确性、可靠性的影响。方法:收治接受免疫检验的患者147例,依照调研需求、自愿原则将其划分成试验组、对比组,试验组75例血液检测中实施常规质控法与免疫检验质控措施,对比组72例血液检测中仅施行常规质控法,评比两组免疫检验质控成效。结果:免疫质控管理后,试验组总有效73例(97.33%),优于对比组的39例(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质控管理措施运用在免疫检验流程当中,能提升检测前、中、后3个阶段的检验质量。

    作者:熊国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价值。方法:收治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6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胸膜凹陷征发生率、毛刺征发生率、分叶征发生率、空泡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价值较高。

    作者:王红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尿酸检验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250例作为试验组,另取同时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2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血清尿酸检验。结果:试验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对照组,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尿酸与胆红素呈负相关;试验组随访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32%,尿酸水平越高心力衰竭发生率越高。结论:血清尿酸是诊断老年冠心病的重要指标,且其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郭贤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血象升高1例病例分析

    本文分析1例 AECOPD 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血象升高的情况,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象升高,减少甲强龙剂量,白细胞降低。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象升高,临床药师应分析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指导后续治疗。

    作者:程君;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玉米须应用于子痫前期轻度与重度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玉米须治疗子痫前期轻度与重度的效果。方法:将子痫前期轻度孕妇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对照组,收治子痫前期重度孕妇53例为治疗组2,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玉米须水煎代茶饮,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1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2(P<0.05)。结论:玉米须对子痫前期轻度的治疗效果显著,自然分娩率提高。

    作者:阿同古丽;刘华;金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外科洗手法培训方法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传统和改良外科洗手法培训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传统和增加视频短片循环播放培训方法对学生进行培训,比较培训效果。结果:经改良洗手方法培训的学生洗手操作优秀率及洗手后细菌培养检测合格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P<0.05)。结论:改良外科洗手法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实习学生操作的准确率、有效率和规范率,能够使其熟练掌握这项操作,大大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丁晓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适合地区情况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防治措施。方法:收治以视力下降为主诉就诊于眼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349例(698眼),给予 DR 临床防治措施,包括加强 DR 知识宣传,规范眼科、内分泌科诊治方法,建立眼科、内科医生及患者联系手册等。结果:采用该措施共完成349例(698眼)的DR宣传、联系手册建立及糖尿病和其他并发症治疗。患者系统指标均达均到2009年-2012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控制目标,为249例(409眼)施行了眼底激光治疗,88例(89眼)施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33.21%的患眼治疗后视力提高,55.36%的患眼治疗后视力保持不再恶化,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眼球摘除。结论:该DR临床防治措施可以减少DR漏诊、误诊及漏治率,为该地区DR防治工作提供了经验。

    作者:张宇昕;张福燕;李建阳;张巧;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ICU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采用ICU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8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ICU护理干预。结果: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和83.33%,死亡率分别为2.38%和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应选择ICU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可加强呼吸道湿化。

    作者:黄凤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郭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阻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研究组采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和MRI对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患者10例,分析CT和MRI对鉴别肿瘤的优势和局限等。结果:6例颈静脉孔均匀性增加,4例呈现偏心性增加,增大呈椭圆形6例,圆形3例,不规则形状1例;CT结果显示骨质为吸收性破坏7例,浸润性破坏3例;在纵向生长方面,MRI显示6例,而CT显示2例,神经鞘瘤患者6例中MRI显示3例,而CT仅显示1例。结论:CT和MRI在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中具有各自的优势,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可以将两者联合起来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先心病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先心病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观察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膜透析患儿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术后均给予腹膜透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加强护理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总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功能、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加强小儿先心病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观察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