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张丽娜

关键词:上睑下垂, 先天性, 额肌瓣悬吊术, 改良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59例(7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男35例(44眼),女24例(29眼).单眼45例,双眼14例.轻度6例(6眼),中度18例(20眼),重度35例(47眼).结果 73眼中66眼效果良好(90.41%),7眼好转(9.59%).术后早期多有睑裂闭合不全,1~3个月后逐渐消失,随访6个月~3年,59例未见严重并发症,无复发者.结论 额肌瓣有丰富的血供及神经支配,并且有足够的肌力提起上睑,具有符合生理和解剖的优点.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能矫正畸形及改善外观,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安全有效方法.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目的 观察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59例(7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男35例(44眼),女24例(29眼).单眼45例,双眼14例.轻度6例(6眼),中度18例(20眼),重度35例(47眼).结果 73眼中66眼效果良好(90.41%),7眼好转(9.59%).术后早期多有睑裂闭合不全,1~3个月后逐渐消失,随访6个月~3年,59例未见严重并发症,无复发者.结论 额肌瓣有丰富的血供及神经支配,并且有足够的肌力提起上睑,具有符合生理和解剖的优点.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能矫正畸形及改善外观,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7例(42眼)应用联合手术治疗,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3及以上者占83.33%.术后3个月眼压有41眼(97.62%)控制在9~16 mm Hg.术后6个月功能性滤过泡36眼(85.71%).术后并发症有:葡萄膜反应、角膜水肿、暂时性眼压升高等,经治疗后缓解.结论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手术,既能控制眼压,又能改善视力,避免了分期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宝玲;陈瑞合;张桂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开放性眼球外伤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眼球开放伤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诊断、救治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 10例(10眼)不同原因的眼球穿孔伤引发的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对其中1例行玻璃体注药,1例行玻璃体注药联合前房冲洗,其余8例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其它治疗.结果 10例中有6例经涂片或培养病原菌呈阳性.病原菌培养阳性病例中多数为毒力较弱的G+或G-球菌或条件致病菌.1例阴沟肠杆菌感染者接受玻璃体注药联合前房冲洗后炎症未能控制并有迅速发展为全眼球炎的迹象,终行眼内容摘除术,其余9例均得到有效救治,眼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5例达到0.1以上视力.结论 开放性眼球外伤引发的迟发型感染性眼内炎比较少见,一般致病菌毒力较弱,症状较轻,容易被忽略,因此,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及时采取玻璃体手术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贺永宁;刁鹏飞;吕勤超;杨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穿孔一例

    1病例患者,男,56岁.因“右眼磨痛、视物不清3个月”于2009年6月15日入院.自用多种抗生素滴眼液无效且逐渐加重.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2,睫状充血,10点钟位角膜缘2 mm处可见4mm×4 mm角膜溃疡,周边浸润、水肿,虹膜脱出嵌顿于角膜溃疡中央,前房浅,瞳孔变形,眼压T-2.左眼视力1.0,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右眼角膜溃疡穿孔;虹膜脱出.

    作者:张吉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创手术后眼内炎

    微创手术日益盛行,成为眼科主导术式.由于创口多为无缝线,术后的并发症也呈现不同的特征.眼内微创手术引起的眼内炎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微创手术后眼内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征作一综述.

    作者:邵清;樊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隧道内预置切口的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

    目的 探讨隧道预置切口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效果.方法 白内障38例(38眼).分为A组20例,预置切口组,于隧道内预置切口;B组18例,对照组.结果 改进后术程缩短,术后反应轻.结论 对于隧道切口的白内障手术需联合小梁切除或周边虹膜切除术时采用预置切口方法效果良好.

    作者:庄小垒;李茜汝;蔡玉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结膜瓣掩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

    目的 观察结膜瓣掩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和效果.方法 46例(47眼)行病灶清创和结膜瓣掩盖术治疗,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行药物治疗.结果 45眼一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2眼术后结膜瓣后退,再次行结膜瓣掩盖加1/3睑裂缝合术.45眼(78.72%)角膜溃疡清创和结膜瓣掩盖成功,8眼(17.02%)角膜溃疡大部分愈合.结论 结膜瓣掩盖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后期角膜移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杨建;孙峰;吴兵;杨学龙;秦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超声乳化吸出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5例(1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视力0.4 ~0.8者9眼,0.1 ~0.3者5眼,0.08以下者1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状体植入术,是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赵保文;杨柳;张黎;杨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弹弓致眼球挫伤的护理

    眼球挫伤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常造成眼部多性损伤,对视功能造成极大危害.及时正确的处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大限度地挽救视力.

    作者:高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中植入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

    目的 评价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中植入肝素表面修饰的PMMA人工晶状体的效果.方法 98例(146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分别植入肝素修饰的PMMA人工晶状体56例(98眼)(肝素组)和未修饰PMMA人工晶状体42例(48眼)(对照组).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前段反应、后囊浑浊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矫正视力≥0.5者,肝素组86眼(87.76%),对照组27眼(56.25%),(P<0.05).眼前段反应: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素样渗出、房水细胞,均在术后1周时差异显著(P<0.05),虹膜后粘连在6个月后两组差异显著(P<0.05).后囊浑浊发生率6个月后对照组明显高于肝素组,分别为54.17%和12.24% (P <0.05).结论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中植入肝素修饰人工晶状体能显著减轻术后眼前段的炎症反应,降低后囊浑浊的发生率.

    作者:张春梅;高平;曹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

    目的 评价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的手术效果,探讨手术中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的方法.方法 31例(35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的白内障行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改变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术后佳矫正视力≥0.3者32眼占91.4%,≥0.5者19眼占57.1%.无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出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6%~11%,平均8.5%.结论 部分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白内障行超乳+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视力效果较好.

    作者:张健;邹留河;徐艳萍;蒋慧中;刘大川;戴惟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体会

    目的 总结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体会.方法 12例(12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拦截劈核、后囊抛光等技术,囊袋内植入肝素化人工晶状体、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除1眼外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月视力(含矫正)≥0.5者11眼,占91.67%;≥1.0者8眼,占66.67%.1眼因眼底病变,视力改善不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文利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不同年龄不同肌力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上睑提肌缩短术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肌力的重症上睑下垂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上睑下垂32例(40眼)术后1年的效果,所有患者均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手术效果分为良好、尚好、差及过矫4级.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0~5岁组及6~25岁组),并且按上睑提肌肌力又分为两组(<2mm,≥2 mm).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达Ⅰ级疗效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力组之间进行比较:达Ⅰ级疗效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只要不影响视功能,可等待至6岁以后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对肌力≥2 mm者的疗效优于肌力<2mm者.上睑提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叶琳;刘桂琴;贾惠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糖尿病肾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时机及疗效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时机及其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行眼底检查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蛋白尿和肾功能情况,将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3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各组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发生情况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19例2型糖尿病肾病中15例(78.9%)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21.1%)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非增生性进入增生性,重症患者激光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后视功能无改善,病情仍会继续恶化.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类型与分期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后者可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时机的选择并有助于预后的判断,特别是在眼底无法查清的情况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对视网膜玻璃体手术的意义更为重要.

    作者:张军军;刘章锁;权松霞;金学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的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系统性同顾545例(596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摘出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27眼;糖尿病性的白内障92例(92眼),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15眼;青少年儿童白内障73例(73眼),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11眼.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青少年儿童白内障依次分作A组、B组和C组,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情况差异.结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反应发生率为4.53%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发生率(16.3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青少年儿童白内障术后发生率(15.07%)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青少年儿童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均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者为高,须早期注意并及时治疗以期恢复较好视力.

    作者:赵才;楚松峰;王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高度近视LASEK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意义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对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的预防作用.方法 随机对60例(120眼)高度近视(-6.00D以上)左右眼分别做单纯LASEK手术和LASEK+ MMC手术,观察6个月,计算出haze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术后1、3、6个月haze的发生率,单纯LASEK分别为:0.5级,58.33%、48.33%、40.00%;1级,13.33%、8.33%、5.00%;2级,0、1.67%、1.67%;3级以上均为0.LASEK+MMC 分别为:0.5级,36.67%、26.67%、13.33%;1级,1.67%、1.67%、3.33%;2级以上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EK术中应用MMC能减轻haze反应形成,情况显著优于单纯LASEK手术.

    作者:王怡;赵大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结膜瓣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泡性角膜结膜炎

    目的 观察病变的结膜切除及结膜瓣移植术联合术中、术后应用干扰素治疗复发性泡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例复发性泡性角结膜炎,在显微镜下病变的结膜切除、结膜瓣移植联合应用干扰素.术后随访1年,观察临床疗效、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 10例术后效果均良好,无复发.结论 病变的结膜切除、结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治疗复发性泡性角膜结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成传英;张永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伴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眼,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32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低于21 mm Hg,27眼(84.38%),视力>0.5,前房角粘连有改善.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湘萍;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21例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眼球后退综合征(DRS)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 21例眼球后退综合征根据术前不同的斜视度、斜视类型、牵拉实验结果、同视机检查结果以及眼球内转时是否伴有上射和(或)下射现象,在解除限制因素的前提下分别采取内直肌后退或悬吊术,外直肌后退或悬吊术,内外直肌同时后退或悬吊术以及外直肌Y型劈开联合后退术.结果 术后内转眼上射和(或)下射现象及代偿头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或消失.14例内斜视术后12例斜视度≤10△,2例斜视度>10△.其中2例在行内直肌后退术后出现外斜视.7例外斜视中,5例行外直肌后退或悬吊术,2例行外直肌Y型劈开联合后退术,其中6例术后斜视度≤10△,1例斜视度> 10△.结论 在解除限制因素的前提下,水平直肌大量后退可以肖除或改善代偿头位,亦可恢复原在位的眼位.对于斜视度≤20△且有代偿头位的DRS患者,可以戴棱镜矫正.直肌Y型分开联合后退术或水平直肌同时后退术在解决内转眼上射和(或)下射现象时有显著疗效.

    作者:周畅达;张小红;秦剑英;陈忠飞;程福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23G玻璃体切除器在治疗Terson综合征中的作用及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23G玻璃体切除器,部分配合剥膜、眼内光凝、玻璃体腔内注空气或C3F8等治疗Terson综合征11例(18眼).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玻璃体腔清晰,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结论 23G玻璃体切除器治疗Terson综合征玻璃体积血,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手术时机越早者视力预后越好.

    作者:刘莲;蔡锦红;钟敬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