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莉;周柳红;刘玲
目的 探讨黏弹剂小管切开术联合薇乔缝线植入治疗青光眼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自家兔双眼后房内注入α-糜蛋白酶,制成高眼压模型;随机选择一眼行黏弹剂小管切开联合薇乔缝线植入为试验组,另一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兔眼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眼压和滤过泡的变化,同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测房水滤过通道的变化.结果 (1)两种术式术后7 d、14 d兔眼眼压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21 d、28 d则较术前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术后3 d、7 d眼压下降幅度均显著高于试验组,而术后14 d、21 d、28 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21 d、28 d,UBM示试验组可见结膜下及缝线之间有低回声区,而对照组几乎无低回声区.试验组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黏弹剂小管切开联合薇乔缝线植入降低眼压,术后眼压下降平缓,眼内反应轻微,术后并发症少,并且薇乔缝线植入材料价格便宜,易于获取,为非穿透小梁手术提供了有效安全植入材料.
作者:蔡洁;季建;沈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建筑工人角膜穿孔伤合并前房异物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20例(20眼)角膜穿孔伤合并前房异物的手术方法和角膜伤口大小,前房异物的种类、性质、大小、比重、数目,并发症及治疗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筑工人角膜穿孔伤合并前房异物,多发年龄为18~57岁,致伤原因为操作失误和意外.角膜穿孔伤合并前房异物数量多,大多比重相对较轻.结论 角膜穿孔伤合并前房异物是严重致盲原因,及时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前房异物的摘出有效减少对眼内组织的毒性.
作者:谢洁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36例(40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青光眼进行了前、后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前房积血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无出现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者.术后1月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1眼,占52.50%;视力不变14眼,占35.00%;视力下降5眼,占12.50%.术后33眼眼压控制理想,占82.50%,7眼眼压超过21 mmHg,经药物治疗、局部按摩及早期拆除可调整缝线,术后1月内此7眼中有6眼眼压降至正常.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采用前、后房穿刺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康建芳;徐岬;冯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兔眼球挫伤后视网膜脑红蛋白(NGB)的表达水平调控,探讨高原环境下眼球挫伤的损伤修复机制及救治.方法 在高原环境用重击法造成2月龄健康北京青紫蓝兔眼球挫伤,随机分为吸氧组和非吸氧组,吸氧组动物模型在自制氧箱中以35%氧浓度每天持续给氧10 h,于伤后12 h、1 d、3 d、7 d、14 d分别摘取眼球,40 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检测NGB,比较吸氧组和非吸氧组NGB表达水平的不同.结果 高原环境下兔眼球钝挫伤后吸氧组较非吸氧组NGB表达低,在3 d和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环境下兔眼球挫伤后通过吸氧可调控视网膜NGB的表达水平,伤后1 d内视网膜处于应激期,吸氧等措施可减轻应激损伤,1~14 d吸氧可大大促进视网膜损伤修复.
作者:段文娟;燕振国;林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分析眼内容摘除术223例(223眼)的病因学及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对223例眼内容摘除从人口学特征、疾病危险因素、病理学检查和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23例眼内容摘除占同期眼科总住院患者的2.19%.其中眼外伤102例(45.74%)为常见的危险因素,其次为眼部感染81例(36.32%),绝对期青光眼29例(13.00),粘连性角膜白斑7例(3.14%).207例作病理学检查,其中167例(80.68%)提示眼部组织炎症.44例行眼内容摘除术后2~3月的巩膜组织有4例(9.09%)提示球壁组织慢性炎症.手术率呈逐年递减趋势,Ⅰ期义眼台植入26例,暴露5例(19.23%);Ⅱ期义眼台植入60例,暴露4例(6.67%).结论 眼外伤是眼内容摘除术的主要原因,术后球壁组织慢性炎症多集中于2月之内,2~3月为自体巩膜包裹眼台植入的适宜时间.
作者:潘晓晶;李慧平;孟旭霞;刘桂香;赵桂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150例(285眼)近视行LASIK并随访1年,对手术前后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ASIK术后3、6、12个月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呈正相关.结论 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均呈正相关,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是眼压测量值的影响因素.
作者:崇晓霞;赵海霞;李晓玲;秦丽茹;葛瑞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研究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和传统外路手术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视网膜脱离19例(19眼)行显微外路手术治疗,将接受传统外路手术治疗的13例(13眼)作为对照,两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显微外路组和传统外路组术后视力提高者分别为18例(94.74%)和7例(53.85%),裂孔封闭率分别为94.74%和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裂孔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4.74%和69.23%.一次手术解剖复位成功率为89.47%和69.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显微外路组较传统外路组疗效较好,为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君敏;李虹霓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孤眼(另一眼已盲,且视力无法恢复者)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寻求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视力的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科行手术的孤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视力、眼压以及硅油的存留和取出情况.手术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中行剥膜、气-液交换、冷凝(或光凝)和硅油填充术.结果 术后随访1月~1年,矫正视力≥0.3者7例;0.1~0.25者9例;<0.1者4例.因继发青光眼或硅油乳化行部分硅油取出10例(50.00%),术后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14例,22~25 mmHg 3例,26 mmHg及以上3例.硅油取出及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13例,佳矫正视力0.08~0.6;保留硅油7例(35.00%),佳矫正视力为光感~0.15.术后并发自内障者3例,硅油乳化7例,角膜变性2例(年龄均小于20岁).结论 对于孤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较其他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因玻璃体浑浊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低,且可以使视网膜达到复位,有效提高术后视力.加强随访,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尽早取出硅油,适当放宽硅油保留时间,大限度地保留术眼有用视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晁小蕊;王文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睫状体脱离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11例(11眼).术前及术后均行眼部常规检查、前房角镜、三面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 11例中6例于术后第1天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于术后1周内恢复正常眼压;3例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周内眼压恢复至正常范围;1例经第2次睫状体缝合术后眼压恢复正常.所有病例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结论 睫状体缝合术是治疗创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东燕;贺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我国著名眼科专家、<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教授严密因病不幸于2010年1月4日零时32分逝世,享年78岁.严密教授1931年8月出生于安徽,1956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982年至1983年美国Pennsylvania大学Scheie眼科研究所、John Hopkins大学Wilmer眼科研究所访问学者.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资深专家、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ORBIS顾问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主任、四川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防盲治盲指导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理事、成都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成都市激光学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医学会理事、<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以及全国十种眼科杂志编委.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2例(12眼)采用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随访6月~4年,视力>0.8者2例(16.67%),0.5~0.8者6例(50%),<0.5者4例(33.33%).无发生持续性高眼压或角膜内皮失代偿者.结论 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植入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少、效果良好,不失为不能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首选补救措施.
作者:施凌平;孙沪霞;郝玉萍;方雯丽;徐勇玲;潘善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羊膜匀浆治疗实验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超微结构进行初步观察,并对其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20只兔(每只兔1眼)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10眼、B组(对照组)10眼.人造视网膜裂孔,治疗组裂孔表面滴加0.1 mL羊膜匀浆上清液,对照组滴加0.1 mL PBs,术毕20%SF6眼内填充.术后14d处死动物,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14 d,治疗组视网膜复位6眼(60.00%),对照组视网膜复位2眼(20.00%).透射电镜观察,治疗组在视网膜裂孔边缘及底部有多层Müller细胞及RPE细胞增生,与其下脉络膜发生粘连.而对照组,视网膜裂孔边缘细胞增生明显较少.结论 羊膜匀浆治疗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有助于封闭视网膜裂孔,裂孔边缘增生细胞经电镜证实主要是视网膜Müller细胞和RPE细胞
作者:郝玉华;马景学;叶存喜;修贺明;董白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合并青光眼的外伤性睫状体断离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4年4月-2008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14例(14眼)外伤性睫状体断离,入选标准为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确认有睫状体断离,同时合并继发性青光眼,就其致伤因素、受伤后高眼压出现的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6例爆竹炸伤.眼压范围22~73 mmHg,受伤后到眼压升高发生的时间,短为伤后1 d,长6周.伴有白内障9例,前房积血8例,晶状体半脱位8例,前房角后退7例.11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7例实施睫状体复位手术.结论 爆竹炸伤是常见致伤因素,多见的合并体征是前房积血,高眼压出现的时间分布不一,治疗措施需个体化,部分患者不必进行睫状体复位手术.
作者:刘毅;庞秀琴;王绍莉;何雷;周军;于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眼睑基底细胞癌是眼部的恶性肿瘤,病程长,恶性程度低,发病率占眼睑恶性肿瘤的首位,好发于下睑,发展缓慢,侵犯眼内者少见,但拖延日久可侵蚀眼眶及向颅内转移.临床当早发现早治疗.作者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基底细胞癌致使下眼睑较大范围缺损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凤;张汉滨;佘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聚肌胞注射液对兔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毒性.方法 对10只新西兰兔双眼小梁切除术,于术中、术后一组(每兔1眼)球结膜下注射聚肌胞,对照组(每兔另1眼)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3、5、10、15 d行术眼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5、7、10、15 d行术眼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的滤过泡于术后7 d失败,聚肌胞组的滤过泡于术后14 d失败,术后7~10 d聚肌胞组巩膜瘘道阻塞率是40%,对照组巩膜瘘道全部阻塞.结论 对兔眼滤过术中、术后应用聚肌胞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暂时提高兔眼滤过术的成功率,无副作用.
作者:刘政;王新美;李凯军;王彬;刘援;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梯形隧道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例(8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行梯形隧道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8例手术顺利,7例术后视力恢复好,8例术后眼压正常,疼痛缓解,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梯形隧道切口内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手术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式.
作者:严若华;易小灵;朱勇涛;温标雄;刘劲芳;孙青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上皮植入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上皮植入21例(21眼)手术治疗中应用0.02%MMC,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瓣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平均为0.82±0.26,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绝大部分患眼角膜瓣愈合良好,3眼角膜瓣边缘部分融解,但中心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在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0.02%MMC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静;韩苏宁;邓金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病例患者男,17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4 d于2008年11月28日来院.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结膜混合充血++,12点位见滤过泡,滤过泡扁平,泛白,未见渗漏.角膜全层水肿.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瞳孔及玻璃体腔见大量黄白色脓栓.瞳孔散大直径约7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缺如.眼底窥不清.眼压Tn.右眼视力5.0,前后段未见异常.
作者:徐春光;耿美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例(18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多层羊膜植入.术后随访6~24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2例(2眼)术后视力下降.术后随访眼压为(13.45±4.21)mmHg,与术前眼压(29.34±4.86)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发现眼压均在21 mmHg以下,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10例(17眼,占94.44%).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无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所引起的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术式之一.
作者:陶永健;冯冲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