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明;杨菊珊;吕杰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 15例(15眼)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进行治疗和疗效分析.结果 15例中,13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药术,2例行前房冲洗和药物治疗,其中10例术中摘出人工晶状体,所有患眼炎症均被控制;1例眼球萎缩;10例终视力低于O.1.结论 白内障摘出术后急性眼内炎经及时治疗可控制炎症,但视力预后差.预防主要依靠各环节的无菌操作.
作者:鲍炯琳;臧晶;何利蓉;朱宇东;林文雄;邓奋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中应用Medpor的疗效.方法 对13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眶内壁骨折患者采用内眦皮肤切口及结膜切口入路,眼眶下壁骨折,及下壁合并内壁骨折术中采用下睑缘或下穹隆手术切口入眶,将嵌顿于眼眶骨折处的下直肌、内直肌及其他软组织游离至眶内,插入修剪塑形后的Medpor板.结果 术后眼球突出度较术前提高1.5~5.0 mm,同对侧正常眼相比为-2~+2 mm(即内陷或突出2 mm之间),外观上基本同受伤前相似,术后1月后复视消除103例(76.30%),术后3月复视消除128例(94.81%).结论 及时实施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合并Medpor板植入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
作者:郭涛;姜倩钰;史要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外伤或义眼台取出术后致上睑提肌瘢痕粘连所致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方法 8例(8眼)采用外路法上睑提肌缩短前徙术治疗因上睑提肌瘢痕粘连所致的上睑下垂,术中充分游离上睑提肌腱膜.结果 8例(8眼)睑裂高度与对侧眼基本一致,上睑弧度自然,义眼台术后的上睑下垂稍小于对侧眼效果更好.结论 外路法上睑提肌缩短前徙可有效治疗上睑提肌瘢痕粘连所致上睑下垂.
作者:李武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246例(279眼)翼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结果 术后6~18月临床观察随访,术后1眼复发,复发率0.36%.结论 显微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作者:脱缰;包银秀;脱耀慈;张斌;张月媛;郭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眼的泪膜、眼表结构及眼干燥症发生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20例(20眼),观察术前、术后2周、1月、2月的主诉、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结膜荧光素染色.结果 患者的主诉、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前、术后2周、1月、2月均无统计学意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术前、术后2周、1月、2月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只会引起术后早期的轻微不适,不会加重或引起患者的眼干燥症状.
作者:李筱荣;许素红;刘巨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眼眶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提高对眶部外伤的诊断率.方法 29例眼眶外伤在螺旋CT常规轴位扫描的基础上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冠状、矢状平面的重建,观察眶部结构、关系.结果 轴位、冠状、矢状面重建图像对不同眶壁骨折的观察各有优势.冠状面主要显示视神经、眼外肌等软组织密度结构的断面;矢状面显示整条上、下直肌和视神经;轴位显示整条内、外直肌和视神经.轴位、冠状面、矢状面图像对球后出血等密度改变,实现三维立体观察.术后复查能直观了解眶壁修复、眼球复位的手术效果.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提供眼眶多角度的影像信息,对于眼眶外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很有帮助.
作者:徐冶敏;韩永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对189例80~97岁高龄白内障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0.05者,175例,脱盲率92.59%.术后视力≥0.3者,97眼,脱残率51.32%;并发症的发生率:后囊破裂(34例)17.99%,眼内无菌性炎症(23例)12.17%,高眼压(27例)14.29%,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5例)2.6%.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技术,通过手术,可使多数白内障患者复明,而且痛苦小,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经及时恰当的处理后均恢复有用视力.
作者:杨洁;宋光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移动式C型臂(简称小C臂)在眶内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例眶内异物采用小C臂透视下定位后用电磁铁吸引或夹取摘出.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摘出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应用小C臂进行眶内磁性及非磁性异物摘出手术中定位,具有准确性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贺经;葛胜利;冯延琴;高玫蕊;边红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自体血浆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术后跟踪随访6~48月,平均24月.结果 注射后72小时,血浆完全吸收,角膜水肿消失,角膜上皮光滑.所有患眼角膜大泡消失.保留了原来的残存视力.结论 自体血浆角膜基质内注射联合角膜层间分离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霍鸣;李娟;吴昊;任耘;唐肇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KTP激光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后应用2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 采用国产KTP-ND:YAG激光治疗仪汽化疏通鼻泪管阻塞处后,观察组68眼置入硅胶环,对照组76眼注入典必殊眼膏,随访半年,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05%.结论 KTP激光联合鼻泪管置硅胶环治疗慢性泪囊炎,既避免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又提高了单纯KTP激光治疗的成功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劲;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护理,如何减少漏诊,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1026例急性颅脑损伤重点观察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清醒病人加查视力和视野.结果 1026例急性颅脑损伤者中发现合并视神经损伤者24例.结论 护士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对早期诊断视神经损伤至关重要.
作者:李彦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管状视野晚期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对78例(93眼)晚期原发性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2 mg/mL的丝裂霉素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技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月(7~60月),术后6月眼压<21 mmHg者86眼(92.47%),眼压<15 mmHg者72眼(77.42%)(1 mmHg=0.133 kPa),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管状视野晚期青光眼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保存残存的视功能.
作者:黄毅;史慧敏;周妍丽;李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增效酮康唑滴眼液治疗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治疗组应用0.8%增效酮康唑滴眼液治疗68例68眼;对照组应用0.3%二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40例40眼.每日或隔日行裂隙灯及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痊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60%.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效酮康唑滴眼液治疗角膜治疗外伤后真菌性感染,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郝萍;赵一粟;邵元莉;郝莉;苑淑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对48例(48眼)眼挫伤所致前房积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48例(48眼)眼挫伤所致的前房积血,记录就诊时间、积血程度、积血吸收时间、反复出血情况.结果 前房反复出血4眼(8.33%),继发性青光眼5眼(10.42%),外伤性瞳孔散大4眼(8.33%),视网膜震荡伤2眼(4.16%),晶状体半脱位1眼(2.08%),外伤性虹膜炎1眼(2.08%).经治疗所有病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结论 继发性出血由于积血量大,吸收时间长,故对眼的损伤较大.预防再出血、加速积血吸收及排除积血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张琪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外伤造成视网膜内界膜破裂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眼挫伤玻璃体积血施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8例(38眼),其中3例(3眼)合并视网膜内界膜破裂.均行玻切联合眼内填充术,破裂的视网膜内界膜予以剥除,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界膜形态.结果 术前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05,术后矫正视力无光感~0.01者3眼,0.02~0.08者16眼,0.1~0.25者13眼,0.3及以上者6眼.视网膜内界膜破裂占7.9%,其中2例伴随视网膜脉络膜损伤,1例合并角膜穿孔伤和眼内炎.随访6月,视力分别为0.2、0.6和0.5.剥除的内界膜在光镜下呈均质薄膜状.表面有大量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结论 单纯的外伤性视网膜内界膜破裂发生率低,多见于眼挫伤.
作者:马静;王文战;张震;田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单眼背驮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真性小眼球白内障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例眼轴在16.37~18.50mm之间的真性小眼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前房深度及眼压变化.结果 4例术后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远视度数明显减轻(+4.00D~-0.50D),前房加深,眼压正常.结论 真性小眼球植入背驮式人工晶状体可改善裸眼视力,矫正远视状态并加深前房.
作者:张志明;杨菊珊;吕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角膜移植对严重眼部化学烧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严重眼部化学烧伤患者26例(32眼)采用羊膜移植联合结膜角膜移植,术后随访2~14月(平均6月).结果 术后3~7天,眼部炎症控制,羊膜移植片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或融解吸收,24眼角膜恢复透明,5眼角膜白斑,3眼全角膜浑浊,全部患者保存了眼球,眼表稳定,角膜和结膜融解未继续进展.结论 人羊膜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上皮细胞分化移行,抑制局部的炎症反应,阻止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阻止烧伤的病理发展.
作者:班胜刚;杨星;卢荣强;黄明汉;梁式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后行眼睑成形或再造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22例(22眼)眼睑恶性肿瘤切除后根据眼睑缺损范围及部位采用不同方法行成形或再造手术治疗.结果 22眼术后眼睑完整,形态及功能基本正常,随访5月~2年,局部肿瘤未复发.结论 眼睑恶性肿瘤经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所造成的眼睑缺损,通过成形或再造手术,效果良好.异体巩膜是替代睑板行眼睑再造的适用材料.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特高龄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在术前准备充分和备应急防范措施下,进行38例(43眼)90~106岁特高龄老年性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抽取同期相同方法手术80~90岁40例(46眼)白内障为对照组.结果 生命安全性:术中特高龄组8例(21.05%)、对照组2例(5.00%)出现生命征异常需相应治疗.术后3月矫正视力:特高龄组<0.5者10眼(23.25%),≥0.5者28眼(65.12%),≥1.0者5眼(11.63%);对照组<0.5者7眼(15.22%)、≥0.5者32眼(69.56%)、≥1.0者7眼(15.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并发症:特高龄组后囊破裂5眼(11.63%)、对照组2眼(4.35%).结论 特高龄患者手术确有风险,在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应急措施完善、由操作娴熟有一定技巧的术者短时间完成手术,特高龄患者手术可取得视力提高、生命安全的效果.
作者:丘少杰;梁继武;黄涵;陈玉莲;叶秀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无功能滤过泡的远期疗效.方法 小梁切除术后无功能滤过泡84例(9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9眼,做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彻底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纤维组织后放置含0.04%丝裂霉素C的棉片5 min,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缝合;B组41眼,采用针刺分离术后在滤过泡旁3 mm结膜下注射0.02%丝裂霉素C 0.1 mL.结果 A组成功37眼,有效7眼,总有效率为89.80%;B组成功22眼,有效8眼,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之间成功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眼压平均为(16.18±4.49)mmHg,平均降低(10.89±4.53)mmHg,B组治疗后眼压平均为(17.76±4.89)mmHg,平均降低(9.63±4.48)mmHg.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眼压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功能滤过泡,两种方法均可提高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但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
作者:张俊岭;张有亭;李新会;高亚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