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李卉旭

关键词:角膜溃疡, 羊膜, 氟康唑, 真菌
摘要:目的研究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13眼,采用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滴眼及球周注射,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4~10天炎症控制,11眼角膜溃疡愈合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2眼角膜穿孔瘢痕性愈合.结论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合并眶内血肿的治疗

    目的探讨头部外伤性帽状腱膜下血肿合并眶内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以B超和CT确定诊断.首先穿刺抽出帽状腱膜下血肿,加压包扎,然后再抽出眶内血肿.如血液凝结而抽不出凝血时,则向眶内血肿处注入尿激酶使凝血溶解.为防止眶内血肿复发,于抽出帽状腱膜下血肿后,在眉弓处放置纱布条或海绵条后加压包扎.结果8例9眼的眼位和眼球运动均恢复正常.7眼术后视力≥1.0,其余2眼为0.4和0.5.结论帽状腱膜下血肿合并眶内血肿易由临床影像学确定诊断.治疗应首先抽出头部帽状腱膜下的血肿,加压包扎,再抽出眶内血肿.及时治疗,视力结果良好.

    作者:韩仪敏;张红松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泪点栓塞治疗眼干燥症

    目的探讨泪点栓塞治疗眼干燥症的手术方法,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并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眼干燥症患者,先采用临时性可溶性泪点栓治疗,对其中有效者行永久性泪点栓,栓塞泪点及泪小管.结果栓塞后所有病例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完全消失25例,减轻7例.角膜荧光素着色明显减少,泪液量明显增加,泪液分泌试验由治疗前的平均(2.67±1.32)mm到治疗后的(10.13±2.16)mm.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术前平均(3.42±0.93)秒,术后平均(8.34±3.58)秒.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采用泪点栓塞治疗眼干燥症可以有效地减少泪液排出,延长泪膜破裂时间,重建泪液平衡,动态地改变眼表面泪液动力学.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及有可逆性等优点.

    作者:黄爱国;翟玉峰;赵东卿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用于青光眼再手术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34例(36眼)青光眼再手术病例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年,检查记录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的(35.23±8.3)mmHg降至术后的(15.12±3.5)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降低57%,P<0.001.术后1年眼压控制率为91.7%(33/36),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50%(18/36),不变者33.3%(12/36),减退者16.7%(6/36),保持功能性滤过泡32眼(88.9%),并发症主要为低眼压(8眼)和浅前房(4眼).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用于青光眼再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孙凌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丝裂霉素C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效果.方法48例(52眼)慢性泪囊炎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将浸有0.4 mg/mL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鼻粘膜及泪囊内侧壁与其接触5分钟,遂继续完成手术步骤.结果本组48例(52眼),经3月~3年随访,治愈49眼(94.2%),好转1眼(1.9%),无效2例(3.8%).结论丝裂霉素C用于泪囊鼻腔吻合术,可抑制吻合口、总泪管开口瘢痕及肉芽组织形成,减少吻合口及总泪管闭塞,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益群;胡洋;彭招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X线影像引导下球后异物摘出术一例

    1病例患者男,30岁.因左眼被飞脱的铁线击中视物不见1小时,于2004年2月2日收入院.右眼视力1.2,左眼无光感.左眼下睑皮肤有一处约5mm长的伤口,角膜透明,前房清亮,瞳孔直径约8m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视盘颜色略淡,后极部视网膜轻度水肿.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眼眶X线摄片报告显示眼眶内有1约48mm×5mm大小金属异物.

    作者:林旋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目的评价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术后给予视网膜光凝或虹膜根部新生血管直接光凝.术后随访6~24月,平均18月.结果出院时眼压:5~21mmHg者21眼(91.3%),小于5mmHg者2眼(8.7%).全部形成功能型滤过泡,2眼视力下降,6眼视力提高.随访眼压:5~21mmHg者19眼(82.6%),其中5眼须局部滴用降低眼压药物.小于5mmHg者1眼(4.3%),3眼眼压升高(13.0%).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有前房积血(39.1%)和浅前房(47.8%),后期主要有滤过区巩膜葡萄肿(30.4%).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需要手术、激光、药物等综合治疗,大节段小梁切除术是疗效较好手术方法.

    作者:常新琦;孟海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逆向剥离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的观察

    1998年6月~2002年12月对81例翼状胬肉施行逆向剥离胬肉联合丝裂霉素C敷创面,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1例(87眼)原发性翼状胬肉.其中单眼75例(75眼),双眼6例(12眼),单眼内外侧3例;男性35例(35眼),女性46例(52眼);年龄36~78岁.手术全部由作者一人完成.

    作者:陈凤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0例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手术技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年龄11~95岁各类白内障170例(176眼)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全部随访,矫正视力0.5~0.9者54眼(30.7%),≥1.0者103者(58.5%);术后3月随访160眼,矫正视力0.5~0.9者40眼(25.0%),≥1.0者101眼关键(63.1%).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和前房积血,术后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水肿.结论超声乳化术成功的在于手术者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

    作者:孙建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28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行Ⅰ期或Ⅱ期植入前房人工晶状体,随访3月~5年.结果28例术后矫正视力≥1.0者10眼,0.5~0.9者15眼,0.3~0.4者3眼,术后未出现青光眼或大泡性角膜病变等并发症.结论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基层医生掌握此项技术,将有利于提高白内障技术水平及面对手术中的困难.

    作者:李俊宁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中运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topogrophy-guided customized ablation,TOGCA)治疗首次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过矫、欠矫或回退及其它屈光不正残留的疗效.方法运用小光斑高速飞点激光扫描系统对首次LASIK术后残留屈光不正19例(21眼)行TOGCA,以实施再次LASIK.结果手术后1年,3眼裸眼视力为0.6~0.8(14.29%),18眼裸眼视力≥1.0(85.71%).全部病例屈光度均在±1.00 D以内.结论再次LASIK术中运用TOG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晓燕;朱靖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溃疡13眼,采用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滴眼及球周注射,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4~10天炎症控制,11眼角膜溃疡愈合留下不同程度的角膜斑翳,2眼角膜穿孔瘢痕性愈合.结论羊膜移植术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

    作者:李卉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右上泪小管异物误诊一例

    1 病例患者,女,50岁,农民.于2003年7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自述,右上睑内眦处长一约高粮米粒大小的肿物3月余,近日内眦部结膜充血,伴异物感、流泪等症状,在当地卫生所给予0.25%氯霉素滴眼液滴眼及红霉素眼药膏涂眼,青霉素钠80万U肌注每日2次,治疗1周,病情无好转,前来我院眼科诊治.

    作者:陈福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15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对眼球摘除眼内容物摘除后植入义眼台,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6~54岁,平均31岁.严重眼外伤6例,绝对期青光眼4例,眼球萎缩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眼内炎1例,均为Ⅰ期植入.

    作者:张士玺;刘士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丝裂霉素C在斜视术中应用的实验和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对斜视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动物(家兔)组分丝裂霉素C组和对照组,手术后1周和4周取眼肌及周围组织做病理学检查.临床组34例斜视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棉片贴敷后缝合切口.结果动物组中1周切片镜检丝裂霉素C组和对照组均为红细胞、炎性细胞和少量成纤维细胞,4周后镜检丝裂霉素C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组手术均一期愈合,眼球运动正常,无不良反应.结论斜视手术应用丝裂霉素C具有明显的抑制成纤维细胞形成和新生血管的作用,且不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无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安明皎;王锐;姜云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种义眼座血管化的SPECT和组织病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兔眶内植入3种不同的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的血管化的时间、程度和生物相容性,探讨义眼座血管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8只.分别行左眼内容摘除+天然HA义眼座(500μm)、天然HA义眼座(200 μm)、国产合成HA义眼座(500μm)植入术.观察3组术后第1,2,3,4,6,8周,4月,8月义眼台血管化过程中SPECT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24例无一例出现暴露.SPECT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A组术后4周植入物完全血管化;B组和C组术后6周完成.结论3种HA义眼座均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天然较国产合成HA血管化速率快;HA义眼台血管化的速度与微孔孔径有关,500μm较200 μm血管化早.

    作者:易敬林;王文娟;徐荣;王伟科;刘勇;袁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发令枪致眼外伤二例

    2002年~2003年间,我院眼科门诊接诊2例发令枪致眼外伤.患者因使用发令枪时,均在枪未响又未取出子弹而修理时,枪突然击发致误伤双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曹志平;王艳丽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贫困山区开展规模化白内障手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在贫困山区规模化开展白内障摘出手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2002年10月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108例(124眼)的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4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较好恢复.脱盲率93.24%,脱残率84.68%.结论贫困山区条件很差,但因地制宜,准备充分,技术过硬,优化操作,还是可以规模化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的.

    作者:范云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28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施行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术后1周时视力>0.5者达78.9%~80.6%,并趋稳定.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易愈合,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上方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佳非矫正视力差异不显著.

    作者:覃光海;王平;岳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对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宣传教育的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对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实施护理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3例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实施入院教育、心理护理、生活及饮食指导、体位和头位的护理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患者通过护理宣传教育提高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淑青;张凤霞;赵多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泪小管断裂双路泪道插管较长期留管的效果

    目的观察比较双路泪道插管并较长期留管与常规的单路泪道插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63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32例采用双路泪道插管,并尽量延长留管时间.31例采用常规的单路泪道插管(对照组).留管时间:双路组(157±16.8)天,单路对照组(62±18.4)天,前者明显长于后者(t=21.413,P<0.001).结果随访观察6~12月,泪道冲洗通畅者:双路组31例(96.87%),对照组21例(67.74%),双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X2=9.273,P<0.01).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留管时间长,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双路泪道插管泪小管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方法.

    作者:姜涛;姜靖;王传富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