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飞;刘细保;孙启鸿;王松灵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间的桥梁科学.对于医学生在掌握正常口腔结构的前提下,正确认识口腔疾病的规律,正确诊断和正确施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课程.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组织学、口腔胚胎学、口腔病理学三部分.
作者:高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定位一个中国汉族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选择SHH信号系统的基因作为该NBCCS家系致病基因的候选基因,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在候选基因染色体区域定位致病基因.结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PTCH2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微卫星遗传标记D1 s2797 LODZMAX为1.31(平均遗传距离73.81)、D1 s2802 LODZMAX为1.26(平均遗传距离73.81),支持连锁.构建单体型发现家系内所有病变表型的个体D1s2797和D1 s2802的基因型一致,无交换重组现象.而SHH,PTCH,SMO基因染色体区域微卫星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结果不支持连锁.结论这个中国汉族NBCCS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PTCH2基因染色体区域1p32.3,遗传距离为1.85cM.
作者:李静远;范志朋;杜娟;沈岩;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数字化立体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正常(牙合)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获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方法选择40例正常(牙合)成人进行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三维测量,计算面部软组织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对称向量.结果男性组和女性组都是右侧面部较大,但男女无显著性差异;面部不对称量都是在x轴上分布多;面部越靠面下部的点和越靠外侧面的点,其不对称量越大.结论用三维摄影测量的分析方法显示面部中下部的不对称性更为明显;三维立体摄影测量是较好的研究面部软组织不对称性的方法.
作者:郭宏铭;白玉兴;周立新;王邦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牙本质结构的特殊性,在牙本质上进行粘接的机理和过程较为复杂,任何影响粘接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牙本质粘接的终效果.本文回顾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分析介绍不同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成分、操作方法和粘接强度上的差异,以及牙本质表面性质、操作准确性和污染等因素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求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闫大奇;陈溯;谢建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组2型腺病毒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2,rAAV2)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人红细胞生成素(human erythropoietin,hEPO)基因在人胚肾293(human embryonic cell 293,HEK293)细胞与人颌下腺细胞(human submandibular gland,HSG)的体外表达,为进一步的涎腺基因转导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5的携带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腺病毒相关病毒(rAAV2LacZ)转导HEK293细胞和HSG细胞,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计数转导效率.用MOI分别为103、104和105的携带hEPO基因的腺病毒相关病毒(rAAV2hEPO)转导HEK293细胞和HSG细胞,ELISA法测定hEPO含量.结果rAAV2介导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导HEK293与HSG后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转导率分别为68.2%和66.3%.rAAV2介导的hEPO基因转导HEK293细胞与HSG细胞后,随MOI值增加和时间的延长,hEPO的浓度增高.MOI=105,转导后72h时,HEK293细胞培养基中的hEPO浓度达到482.54mU/ml,HSG细胞培养基中的hEPO浓度为458.22 mU/ml.结论rAAV2载体在体外可以有效转导涎腺细胞,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动物体内实验.
作者:海波;刘怡;孙其飞;张春梅;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上颌总义齿基托中线区在咬合平衡及非平衡时的应变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口外电测应变法,在固定载荷下记录咬合干扰前后义齿基托中线上各点应变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咬合平衡及非平衡时小应变值均位于基托中部附近,前部大;非平衡(牙合)时应变值明显大于平衡(牙合)时的应变值.两组数据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结论上颌总义齿基托由前向后应力逐渐减弱,非平衡(牙合)时整个基托应力、应变的重新分布呈不均匀性.
作者:郑东翔;张振庭;廖方刚;刘耀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卡环戴入前后基牙龈下微生物变化,考察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对龈下微生物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查戴牙前、戴牙后1周、1月和3月,弯制卡环和铸造卡环所在基牙龈下可培养细菌总量及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与戴牙前相比,戴牙后1周、1月和3月龈下可培养细菌总量及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牙后1月,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所在基牙龈下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文观察期(3个月)内,卡环的戴入造成龈下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显著增加,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对龈下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田保;高宁;朱庆党;巢永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牙瘤由一个或多多个牙胚组织异常发育增生而形成.常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肿瘤穿破粘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巨大混合性牙瘤报道如下.
作者:郑金平;许胜;柳忠豪;韩茂强;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工作长度的确定非常重要.过去应用较多的测定方法有手感法、插针X线法,近年应用较广泛的是电测法.以往报道电测法准确率在1 mm内约为94%[1],比插针X线法准确率高.
作者:朱习华;董红;龙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溃疡类疾病,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复发性口疮,目前首选药物治疗.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做一介绍.
作者:刘蓉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吸烟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12例吸烟和10例不吸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以及5例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标本,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和对照组.通过Masson染色,光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形态及牙龈组织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的改变;另每组各选取3例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牙龈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吸烟牙周炎患者牙龈内胶原纤维破坏程度重于不吸烟组,新生胶原纤维少.吸烟组胶原纤维面积较不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超微结构上,吸烟与不吸烟牙周炎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均存在明显的变性,吸烟组重于不吸烟组.结论吸烟可能通过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损伤,降低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
作者:孙晓强;刘晓勇;王瑛弢;王凤光;汪育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双侧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双侧髁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并进行追踪随访.通过X线片检查、主观与客观的临床检查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大开口度、下颌运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开口时下颌偏斜、开口疼痛等方面发生率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组髁突复位准确度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单纯髁颈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可达较满意的效果.但术后6个月到3年随访时非手术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
作者:肖红喜;胡敏;温伟生;许亦权;张健;李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在受外界温度(冷、热)化学(酸、甜)、机械(摩擦)或咬硬物等刺激,所引起的酸痛症状.临床表现为激发痛.多数牙有牙本质暴露,探诊有酸痛不适感等.
作者:杨文星;姜华;姜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牙本质粘接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依靠洞型固位的概念,使更多牙体组织得以保留.同时,复合树脂修复术后的牙敏感问题却始终存在并困扰着临床医师.本文就牙本质粘接剂与复合树脂修复术后牙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师保江;侯本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髁状突骨折继发颞下颌关节内粘连的治疗及其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髁状突骨折后持续开口受限病例6例,对其行开放及关节镜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关节内粘连、手术切除粘连组织并取部分粘连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早期粘连组织表现为血运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后期为致密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软骨成分.结论髁状突骨折后关节内粘连组织早期为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条索,后期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可有软骨化改变.手术是治疗此类病例的较佳选择.关节镜手术对部分病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学玖;马绪臣;张益;张万林;武登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上常见伴发错(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病例,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虽然能够修复缺失牙余留的间隙,但很难达到美观、功能、稳定兼顾的效果.
作者:张志红;马宏伟;刘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4名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反(牙合)患者,行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分析治疗前后牙颌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向下后旋转;上切牙唇倾前移,下切牙舌倾后移;磨牙远中竖直;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魏福兰;王春玲;刘东旭;寇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结核的发病趋势与临床变化,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5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口腔颌面部结核以单一病灶包块型为主,占38例,主要侵犯淋巴结;溃疡型5例,主要累及口腔粘膜;其它9例.52例中仅4例有结核病史(7.69%).手术加系统性药物治疗4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12例,全部病例痊愈,无并发症,经6个月~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口腔结核的既往典型特征已不明显,临床表现与局部病变密切相关,活检能明确诊断.冶疗以手术加药物治疗相结合;多部位结核、粘膜结核、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作者:唐西清;曹放云;伍协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全身多个系统及组织发生的非干酪化上皮样细胞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结节病一般呈良性表现,约40%病例无症状,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随受累脏器不同而不同,约75%的患者病情可自行缓解,目前治疗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首选.
作者:高润涛;韩培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在正常涎腺组织和颌下腺细胞系HSG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正常人腮腺、颌下腺组织Sialin编码基因SLC17A5的表达;提取腮腺、颌下腺组织及颌下腺细胞系(HSG)总RNA,通过RT-PCR在基因水平上验证SLC17A5基因的表达;提取HSG细胞总蛋白,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alin在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到Sialin编码基因SLC17A5基因在正常人腮腺、颌下腺均有表达,表达比值分别为226、206.9,不存在表达差异;RT-PCR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其他涎腺样本及颌下腺细胞系HSG中能扩增出其全部翻译区1485bp的片段,应用商业化的抗体能够在HSG细胞检测到Sialin相应的约54KDa蛋白.结论正常腮腺、颌下腺组织和颌下腺细胞系HSG均表达SLC17A5基因,但是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在组织、细胞内定位和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其飞;刘细保;孙启鸿;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