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影响牙本质粘接的因素

闫大奇;陈溯;谢建云

关键词:牙本质粘接系统, 粘接强度, 理论和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操作方法, 表面性质, 准确性, 污染, 结构, 基础, 机理
摘要:由于牙本质结构的特殊性,在牙本质上进行粘接的机理和过程较为复杂,任何影响粘接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牙本质粘接的终效果.本文回顾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分析介绍不同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成分、操作方法和粘接强度上的差异,以及牙本质表面性质、操作准确性和污染等因素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求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吸烟对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的影响

    目的研究吸烟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12例吸烟和10例不吸烟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以及5例牙周健康者的牙龈组织标本,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和对照组.通过Masson染色,光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形态及牙龈组织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的改变;另每组各选取3例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牙龈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吸烟牙周炎患者牙龈内胶原纤维破坏程度重于不吸烟组,新生胶原纤维少.吸烟组胶原纤维面积较不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超微结构上,吸烟与不吸烟牙周炎患者牙龈成纤维细胞均存在明显的变性,吸烟组重于不吸烟组.结论吸烟可能通过对牙龈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损伤,降低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

    作者:孙晓强;刘晓勇;王瑛弢;王凤光;汪育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巨大混合性牙瘤1例

    牙瘤由一个或多多个牙胚组织异常发育增生而形成.常因牙瘤所在部位发生骨质膨胀、牙瘤压迫神经产生疼痛或肿瘤穿破粘骨膜发生继发感染时才被发现.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巨大混合性牙瘤报道如下.

    作者:郑金平;许胜;柳忠豪;韩茂强;张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春期男性颅底解剖标志点的位移及三种颅底重叠法的比较

    目的评估生长发育高峰期男性颅底各解剖标志点的稳定性;比较Steiner重叠法、Ricketts重叠法与颅底解剖结构重叠法在评估下颌骨变化时的异同.方法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Ⅰ类男性患者25名,用3种重叠方法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测量颅底各解剖标志点S、N、Ba的位移,及Gn、Pog、Me、Co点的位移.结果颅底的标志点除S点向后下方向移动外,N、Ba点均向前下方向移动.S、N点的水平及垂直位移量均小于1 mm,Ba点的水平位移量小于1 mm,垂直位移量大于1 mm.在评估下颌骨的变化时,Steiner重叠法与颅底解剖结构重叠法无明显区别.而Ricketts重叠法与颅底解剖结构重叠法存在不同,虽然Pog、Gn、Me、Co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基本相似,但在垂直方向上各点的位移有明显的区别.结论S、N点是基本稳定的参考点,对生长发育高峰期患者用Steiner重叠法进行下颌骨的研究是可靠的;而Ricketts重叠法掩饰了垂直向的改变,在解释治疗结果时应慎重.

    作者:苏莉;吕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影响牙本质粘接的因素

    由于牙本质结构的特殊性,在牙本质上进行粘接的机理和过程较为复杂,任何影响粘接过程的因素都会影响牙本质粘接的终效果.本文回顾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分析介绍不同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成分、操作方法和粘接强度上的差异,以及牙本质表面性质、操作准确性和污染等因素对粘接强度的影响,以求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闫大奇;陈溯;谢建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骨髓间质干细胞介导用于颌面整形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扩增小型猪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研究其介导颌面整形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小型猪BMMSCs,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材料上,分别自体回植入小型猪额骨骨膜下,定期行X线、CT检查.术后12周和20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后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查分析.结果动物额部外形术后明显改变.植入之BMMSCs-HA/TCP复合体与额骨表面紧密融合,强度似骨,复合体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成骨性好.结论经培养扩增的BMMSCs与HA/TCP复合植入额骨骨膜下在额骨表面形成骨组织,可用来改变面部形态,为颌面整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房殿吉;刘怡;张春梅;施松涛;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腮腺结节病与唇腺活检关系的探讨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不明、全身多个系统及组织发生的非干酪化上皮样细胞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结节病一般呈良性表现,约40%病例无症状,其临床表现多样,症状随受累脏器不同而不同,约75%的患者病情可自行缓解,目前治疗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首选.

    作者:高润涛;韩培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牙本质粘接剂与复合树脂修复术后牙敏感的关系

    牙本质粘接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依靠洞型固位的概念,使更多牙体组织得以保留.同时,复合树脂修复术后的牙敏感问题却始终存在并困扰着临床医师.本文就牙本质粘接剂与复合树脂修复术后牙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师保江;侯本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侧髁突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双侧髁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例双侧髁部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并进行追踪随访.通过X线片检查、主观与客观的临床检查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在大开口度、下颌运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开口时下颌偏斜、开口疼痛等方面发生率手术组低于非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组髁突复位准确度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单纯髁颈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可达较满意的效果.但术后6个月到3年随访时非手术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率高于手术组.

    作者:肖红喜;胡敏;温伟生;许亦权;张健;李岩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型猪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及与三维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建立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研究其与三维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牙齿再生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拔除12月龄小型猪上颌尖牙,剥离牙根外牙周组织,用3g/LⅠ型胶原酶和4g/L Dispase 37℃消化1 h,用70μm滤网收集细胞,1000 r/min离心10 min,培养液重新悬浮成单细胞悬液,α-MEM(α-modification of Eagle's medium)培养基培养.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抗Stro-1抗体的表达情况.取第3代牙周膜细胞接种于HA/TCP上,扫描电镜观察培养3天和5天后细胞在三维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生长良好,呈多角形或梭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牙周膜细胞中有7.6%抗Stro-1抗体表达阳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牙周膜细胞在HA/TCP三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结论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可被成功的分离培养,在三维支架材料HA/TCP上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有望为牙齿再生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有用的细胞来源.

    作者:刘怡;房殿吉;李静远;海波;张春梅;施松涛;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个中国汉族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目的定位一个中国汉族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选择SHH信号系统的基因作为该NBCCS家系致病基因的候选基因,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在候选基因染色体区域定位致病基因.结果连锁分析结果发现,PTCH2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微卫星遗传标记D1 s2797 LODZMAX为1.31(平均遗传距离73.81)、D1 s2802 LODZMAX为1.26(平均遗传距离73.81),支持连锁.构建单体型发现家系内所有病变表型的个体D1s2797和D1 s2802的基因型一致,无交换重组现象.而SHH,PTCH,SMO基因染色体区域微卫星遗传标记连锁分析结果不支持连锁.结论这个中国汉族NBCCS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PTCH2基因染色体区域1p32.3,遗传距离为1.85cM.

    作者:李静远;范志朋;杜娟;沈岩;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颌第二前磨牙慢性根尖周炎颊部皮肤窦道1例

    患者,女,55岁,因左侧面颊部肿痛反复发作1年余就诊.病史:数年前,因左上牙疼痛,在外院治疗后,牙痛好转(治疗情况不详).1年前,左上牙龈及左面颊部发生肿痛,服抗生素治疗肿胀消退,左面颊部软组织内遗留一个硬结.

    作者:贾世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测法测量上颌总义齿基托中线区的应变变化规律

    目的观察上颌总义齿基托中线区在咬合平衡及非平衡时的应变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口外电测应变法,在固定载荷下记录咬合干扰前后义齿基托中线上各点应变值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咬合平衡及非平衡时小应变值均位于基托中部附近,前部大;非平衡(牙合)时应变值明显大于平衡(牙合)时的应变值.两组数据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结论上颌总义齿基托由前向后应力逐渐减弱,非平衡(牙合)时整个基托应力、应变的重新分布呈不均匀性.

    作者:郑东翔;张振庭;廖方刚;刘耀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5种哺乳动物和人涎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研究5种动物涎腺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选用成年小型猪5只,猕猴2只,新西兰白兔7只、Wistar大鼠7只和昆明小鼠7只及人类正常腮腺和颌下腺组织各一例,行腮腺和颌下腺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5种动物的腮腺组织学表现差异不明显,均为浆液性腺体.5种动物的颌下腺组织学差异较大,人、小型猪、猕猴颌下腺均为混合性腺体,而大、小鼠和兔颌下腺为浆粘液性腺体.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形态相似的腺泡细胞,其合成产物不尽相同.5种动物腮腺和颌下腺腺泡细胞在超微结构方面除分泌颗粒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其余结构差异不明显.结论在小型猪、猕猴、兔、大鼠和小鼠5种动物的涎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上,猕猴和小型猪与人类接近.

    作者:张昕;李钧;董凤英;刘晓勇;孙异临;张春梅;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方牵引配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4名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反(牙合)患者,行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分析治疗前后牙颌系统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上颌骨向前移位,下颌向下后旋转;上切牙唇倾前移,下切牙舌倾后移;磨牙远中竖直;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前方牵引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魏福兰;王春玲;刘东旭;寇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对龈下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了解卡环戴入前后基牙龈下微生物变化,考察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对龈下微生物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查戴牙前、戴牙后1周、1月和3月,弯制卡环和铸造卡环所在基牙龈下可培养细菌总量及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的变化.结果与戴牙前相比,戴牙后1周、1月和3月龈下可培养细菌总量及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牙后1月,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所在基牙龈下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本文观察期(3个月)内,卡环的戴入造成龈下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显著增加,弯制卡环与铸造卡环对龈下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菌构成比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作者:田保;高宁;朱庆党;巢永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

    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进行性念珠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一组综合征.病人先后出现皮肤、指甲、粘膜的反复性念珠菌感染,多伴有免疫或内分泌的失调,致病菌主要为发/毛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目前有关的免疫学研究显示该病主要为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致.至今为止,唯一被证实与该病明确相关的基因为自身免疫调节因子,该基因为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腺病-念珠菌病-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的致病基因.本文主要对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免疫病理及基因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宣玲;华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部结核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结核的发病趋势与临床变化,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52例口腔颌面部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口腔颌面部结核以单一病灶包块型为主,占38例,主要侵犯淋巴结;溃疡型5例,主要累及口腔粘膜;其它9例.52例中仅4例有结核病史(7.69%).手术加系统性药物治疗40例,以药物治疗为主12例,全部病例痊愈,无并发症,经6个月~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口腔结核的既往典型特征已不明显,临床表现与局部病变密切相关,活检能明确诊断.冶疗以手术加药物治疗相结合;多部位结核、粘膜结核、骨结核以药物治疗为主.

    作者:唐西清;曹放云;伍协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固定义齿与正畸联合治疗伴错(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

    临床上常见伴发错(牙合)畸形的牙列缺损病例,用常规的修复方法,虽然能够修复缺失牙余留的间隙,但很难达到美观、功能、稳定兼顾的效果.

    作者:张志红;马宏伟;刘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Sialin(SLC17A5)在腮腺、颌下腺及颌下腺细胞系HSG表达的初步分析

    目的研究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在正常涎腺组织和颌下腺细胞系HSG的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正常人腮腺、颌下腺组织Sialin编码基因SLC17A5的表达;提取腮腺、颌下腺组织及颌下腺细胞系(HSG)总RNA,通过RT-PCR在基因水平上验证SLC17A5基因的表达;提取HSG细胞总蛋白,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alin在蛋白水平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到Sialin编码基因SLC17A5基因在正常人腮腺、颌下腺均有表达,表达比值分别为226、206.9,不存在表达差异;RT-PCR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其他涎腺样本及颌下腺细胞系HSG中能扩增出其全部翻译区1485bp的片段,应用商业化的抗体能够在HSG细胞检测到Sialin相应的约54KDa蛋白.结论正常腮腺、颌下腺组织和颌下腺细胞系HSG均表达SLC17A5基因,但是唾液酸转运蛋白Sialin在组织、细胞内定位和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其飞;刘细保;孙启鸿;王松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发性口疮的药物治疗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常见的溃疡类疾病,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于复发性口疮,目前首选药物治疗.本文对临床上常用的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做一介绍.

    作者:刘蓉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