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涛;刘郁;白玉兴;王松灵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能接受现代医学挑战的临床医生.临床医学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临床技能和业务素质,又要具备较好的教师资质和教学能力,既是临床专家,又是教育专家.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不仅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而且教学方法本身也具有教育性.仅有先进的教学内容而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临床技能,更重要的提高临床医师的教学能力.
作者:侯本祥;卫书盛;刘萍;谢建云;王松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热加工方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义齿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不同热加工方式:常规水浴、低温12 h水浴和低温24 h水浴聚合法,制作50 mm×6 mm×4 mm的树脂试样,用Charpy冲击试验机测量其冲击强度;制作64 mm×10 mm×2.5 mm的树脂试样,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量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结果常规水浴组、低温12 h组和低温24 h组不同热加工方式制作试样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逐渐升高,弯曲模量逐渐降低.结论本实验中低温长时间聚合的义齿其物理性能佳.
作者:陈春霞;王雪;巢永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颌骨囊肿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颌骨囊肿的病例也在增加.由于老年人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即自身修复能力降低,全身合并其它系统疾病的机会增多[1].治疗老年人大型颌骨囊肿时,为了减少对囊肿临近结构的损伤,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本研究采用开窗引流术,保存治疗老年人大型颌骨囊肿,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杨舸;步荣发;倪紫砚;柳春明;胡敏;王能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西吡氯铵含漱液对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在粘膜科就诊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复方氯已定对照组和制霉菌素甘油对照组,经治疗后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涂片检查结果的变化,从而分析其疗效. 结果西吡氯铵含漱液对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改善作用,对白色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对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由于其口感较好且无口腔粘膜及牙齿着色,是临床治疗和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
作者:王建滨;戴青;葛化冰;刘萍;谢美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1种评价根管预备效果的新的方法--微焦点CT,并且利用这一方法比较了4种根管预备器械的预备效果.方法使用MCT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扫描20颗离体牙,通过对断面的比较,分析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治疗失败、器械的切割能力和发生根管偏移的情况.结果 58个实验根管中,12个根管发生了治疗失败,用来分析失误的图像清晰度良好.其中大锥度的机动镍钛器械的切割能力高.不锈钢器械比镍钛器械更易造成根管偏移.结论各种器械使用时各有优缺点,使用微焦点CT以面积作为测量评价指标,是1种简单准确并且无创的评价根管预备效果的方法.
作者:万阔;李玉彬;景权;刘翠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桩核制作方法分为口内直接法和口外间接法,口外在技工室制作桩核,如果变形,在临床不易修改,往往需要返工重做.为此,提出一种可以提高桩核准确性的制作方法.
作者:费勇山;尹斌;侯康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20~29岁年龄组患者多,占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占58.0%;Le FortⅡ型骨折为主要的骨折类型,占49.1%;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占53.1%,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Le FortⅡ型骨折,其治疗目前是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它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清清;李祖兵;周鑫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临床上上颌骨前部埋伏牙包括埋伏多生牙和埋伏阻生的恒牙,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由于埋伏牙多发生于替牙期儿童,颌骨内既有多生牙又有未发育完成的恒牙,X片定位显得非常重要.作者自2002年以来,应用X线头影测量片对上颌骨前部埋伏阻生齿进行分析定位后手术治疗,共治疗287例,只有1例判断失误,准确率达99.65%,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大鲁;王国利;郭洪;鹿文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口腔专业本科生修复学实验课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秦;白乐康;刘越胜;陈静;徐海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黄甲壳胺牙周缓释膜的抑菌、缓释和解吸附功能.方法选择与牙周及龋病相关致病菌,用杯碟法进行细菌敏感稳定性试验和用附着板法观察大黄甲壳胺牙周缓释膜抑菌作用的稳定性及解吸附作用. 结果大黄甲壳胺药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几个菌种有明显抑菌作用;药膜4℃存放半年后,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0.16%~0.48%药膜完全溶解有抗变形链球菌附着作用.结论大黄甲壳胺牙周缓释膜对牙周致病菌有稳定的抑制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有解吸附作用.
作者:刘颖;李金陆;杨圣辉;谢美慧;黄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种腭穹隆形状(适中、高、低平)时,人工牙排列位置、牙尖斜度对上无牙颌牙槽骨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研究在三种腭穹隆形状时,人工牙排列位置、牙尖斜度对上无牙颌牙槽骨应力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三种腭穹隆形状牙槽骨应力分布状况相似,但应力强度不同,应力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腭穹隆、腭穹隆适中、腭穹隆低平;各种载荷条件下,随着牙尖斜度的增加,牙槽骨的应力减小;前牙唇向偏离牙槽嵴较后牙颊向偏离牙槽嵴顶对前牙区牙槽嵴及其唇侧牙槽骨应力状况影响明显.结论腭穹隆形状、牙尖斜度和人工牙的排列位置对上颌全口义齿牙槽骨的应力集中状况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高腭穹隆者牙槽骨应力集中区的强度明显大于腭穹隆适中和低平者.提示临床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考虑患者腭穹隆形状,选择适当牙尖斜度的人工牙,因修复需要上前牙排列必须唇向偏离牙槽嵴时,其偏离距离应适度,特别是高腭穹隆患者.
作者:白保晶;张振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OSAS患者上气道截面积与线距测量的分析,探讨上气道的阻塞部位及截面积与线距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例确诊为OSAS的患者行上气道CT三维重建,测量硬腭后区(retrouranal region,RUN)、悬雍垂后区(retrouvula region,RUL)、舌根后区(retroglossal region,RG)及舌骨后区(retrohyoid region,RH)截面积及矢径与大横径.结果 RUN、RUL、RG区截面积与矢径呈显著正相关,RH区截面积与矢径呈正相关;RUN、RG及RH区截面积与大横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OSAS患者上气道狭窄以软腭后区为常见,舌根后区次之.上气道截面积与矢径及横径有相关关系.
作者:温伟生;胡敏;王照五;石校伟;张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种植的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细胞活力及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粘膜完全愈合后,截除长度3 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髂骨全层,植入直径2 mm带自攻螺纹的纯钛种植体2~3枚,分别在离体60、120分钟内植入下颌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块,观察游离移植的非血管化骨块内细胞活力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同期种植恢复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连续性.游离骨块在离体60分钟植入体内4~8周为活骨块,可见到大量成活的骨细胞,并有数量不等的新骨形成.离体120分钟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8周为死骨块,其中未见成活骨细胞,部分骨块中见到破骨细胞.结论在以狗为对象的实验中,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移植同期种植可以修复长度3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植入体内骨块能否成活与其离体时间有关.
作者:韩泽民;刘宝林;于开涛;孙沫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用3种根管封闭剂充填根管后短期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明确诊断为牙髓炎和根尖炎需要行根管治疗的恒牙404颗随机分为3组,A组以碘仿氧化锌丁香油为封闭剂,B组以氧化锌丁香油为封闭剂,C组以Cortisomol为封闭剂,分别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对术后24~72 h疼痛发生情况用VAS评价标尺记录并用χ2检验分析比较.结果经统计学检验3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Cortisomol 组术后反应轻,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组术后反应严重.结论以Cortisomol为封闭剂进行根管充填可明显减少术后疼痛.
作者:徐爱凤;张琛;侯本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5种灭菌器对牙科手机的灭菌效果.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5种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的HBsAg人为污染的牙科手机,并对5种灭菌器灭菌后的临床污染的牙科手机进行无菌检测,同时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5种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结果 5种灭菌器生物监测均合格,5种压力蒸汽灭菌器杀菌效果都可达100%,其中2种灭菌器灭菌的所有牙科手机HBsAg抗原性检测均为阴性,其他3种灭菌器灭菌的牙科手机各有1支HBsAg抗原性检测为阳性.结论压力蒸汽灭菌器效果可靠,乙肝病毒是否灭活,还需做其他检测.牙科手机应严格遵守灭菌保养流程,灭菌后应洁净存放.
作者:苏静;邓小虹;孙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女性安氏Ⅱ1类患者存在的后部牙弓及颌骨宽度不调,为安氏Ⅱ1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30例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女性安氏Ⅱ1类及35例安氏Ⅰ类患者,在模型上测量上下牙弓的宽度并计算宽度差值(PTID),在头颅后前位X线片上测量上颌宽度、鼻宽度及下颌角间宽度,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长发育高峰期后的安氏Ⅱ1类患者均存在着上牙弓及上颌骨的狭窄,其PTID与安氏Ⅰ类患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长发育没有改善安氏Ⅱ1类患者上颌后部牙弓及基骨的狭窄;对于安氏Ⅱ1类患者,早期通过扩大上牙弓的宽度,使下颌自由前伸,有利于Ⅱ类关系的纠正.
作者:李岩涛;刘郁;白玉兴;王松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口腔医学是一门技能性极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它的各种治疗多建立在临床操作的基础上.因此,在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课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日本NISSAN齿科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仿真头模,替代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刚玉模简易头架,经过两学年,两级学生(口腔系96级,97级)的实践和摸索,我们对新的仿真头模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一些经验和体会,并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根据正颌外科技术要点,应用模型外科、Le Fort I型截骨术及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折移位咬合错乱.方法笔者经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例,取模型按模型外科设计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并行单颌牙弓夹板预备.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恢复咬合关系后行坚固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一期愈合,7例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2例术后开口度明显改善,其余病例开口度恢复正常.颜面外形恢复良好.结论按模型外科设计,行Le Fort I型截骨术是矫治上颌骨折咬合紊乱较为理想的方法,咬合板有利于(牙合)关系的恢复和稳定.
作者:刘谊;马晓辉;李建华;张凯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舌系带过短在临床上较常见.通常采用横切纵缝的术式延长舌系带.作者在使用此术式时发现,该切口受到舌系带两侧走行的血管的限制,一旦切口损伤舌系带两侧血管,可以引发显著的出血,因而使切口的长度受到限制,在中度及重度的舌系带短时,不能得到充分的延长.因此,作者设计使用了V Y成形切口,该术式简便,临床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丽雅;施生根;崔三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磨牙区分角投照根尖片和平行投照根尖片在评价牙齿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64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牙齿,拔除前同期拍摄分角投照和平行投照根尖片.将两种根尖片的影像长度和牙齿实际长度之间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前磨牙区,分角投照、平行投照根尖片影像长度和牙齿实际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磨牙区的分角投照根尖片和平行投照根尖片均能精确反映牙齿的实际长度.
作者:沙海亮;白玉兴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