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固定矫治器带环不同粘接方式的固位情况比较

连月梅;周洁珉;白玉兴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 带环, 磷酸锌水门汀, 粘接, 玻璃离子, 正畸临床, 节省时间, 患者, 稳定性, 制作, 医师, 技术
摘要:正畸临床上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带环脱落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矫治器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耽误疗程也会给患者带来麻烦和痛苦.带环的稳定性固然取决于其制作及粘接的技术,但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助疗工作中发现有些医师为了节省时间经常调和一次水门汀粘入两只带环,在某些认为带环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则改用玻璃离子粘接.作者通过本研究对一次及分次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带环进行比较,同时对用玻璃离子粘接及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进行比较.旨在为指导临床助疗工作.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探索

    临床上常遇到因炎症、肿瘤等原因切除颌骨的患者.他们又常需要做义齿修复来恢复颌面部功能和形态.然而这类患者一般都是颌骨切除多,软组织有较大的瘢痕,开口困难.这就给口腔修复科医生取印模和义齿制做带来很大的困难.在此笔者结合一具体病例,介绍一下自己为这类患者制做义齿的一点体会.

    作者:王洪军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髂骨松质骨移植治疗伴骨缺损的下颌骨骨折

    松质骨一直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之一,含有大量的骨髓成骨性细胞,其有成骨作用和骨引导作用,血管化过程和愈合过程较快,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形式的非血管化移植[1,2].松质骨移植多用于齿槽裂的修复等小型骨缺损中,我们对伴有骨缺损的下颌骨骨折采用了松质骨移植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作者:聂旭光;刘云生;赵艳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谷胱苷肽S转移酶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目的:对不同增生程度的口腔白斑和鳞癌中GST-π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单纯增生,轻、中度异常增生,重度异常增生和口腔鳞癌患者的组织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均有GST-π表达,且随着白斑异常增生程度增高,其表达逐渐增高,其表达程度与白斑异常增生程度有关,在鳞癌组织中表达高.结论:GST-π可作为口腔白斑和口腔癌的标志物,可对口腔白斑和口腔癌的预后作出辅助判定.

    作者:孙正;张中仪;吴洪儒;王凤光;李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颌第3磨牙5根畸形1例

    上颌磨牙5根畸形临床少见,杂志未见报导,本文报告1例. 患者、男、36岁.因患重度牙疼2日、于1999年2月19日来我科就诊.检查:右上颌第3磨牙面大面积龋,用探针探查、未露髓,叩诊(+),未见明显牙周炎,牙不松动;该患者强烈要求拔除.而在局麻下拔除时,根深蒂固感较明显.X线显现:为5根牙.而随即采取稳妥的措施.首先分离牙龈暴露骨面、安放牙钳柢达牙槽骨、缓慢小幅度地摇动牙钳,再按下、靠牙钳喙与牙槽骨的支撑提拔作用,将5根牙在缓慢地摇动提拔中,沿阻力较小的方向完整地拔出(附图).术后处理:洁创,碘汀涂创面,压迫止血,离去;3日复诊伤口良好.此牙为5根畸形,给拔除带来困难.其特征有:根多、根粗长;5根根尖部的纵横面积,明显大于颈部的纵横面积;每根有粗有细;每根的生长方向各不一致;且根尖弯曲.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或用力过猛,此5根牙很难完整地拔出.

    作者:武玉杰;武丽霞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即刻牙种植手术护理特点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间的推移,牙种植技术日趋完善,已逐渐为广大患者接受.人工种植牙从手术日期上可分为即刻种植、延期种植两种[1].延期种植是在拔牙后3-6个月,在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上施行种植体植入术.而即刻种植是在拔牙后立即将种植体置放于新鲜拔牙窝内,不需要等待拔牙创的愈合,从而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无牙期[2、3].

    作者:王汝江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腮腺炎性疾病细菌学研究

    腮腺炎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长期以来对其唾液细菌学缺乏系统研究.随着现代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腮腺炎性疾病病源菌的认识逐渐加深.本文综述腮腺炎性疾病细菌学研究的现状,旨在加深对腮腺炎性疾病病源菌及腮腺炎性疾病对口腔内微生态影响的了解,以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孙涛;王松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颈阔肌、嚼肌肌蒂瓣在口腔颌面修复中的应用

    下颌骨囊肿摘除后,颌骨缺损可导致颌面部软组织凹陷、面容不对称.我们采用颈阔肌和嚼肌肌瓣移植填塞下颌骨囊肿手术后的骨腔,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松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坚固内固定术获得良好咬合关系的探讨

    颌面骨骨折常常导致患者咬合关系错乱,而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则是颌面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成功的重要标志.我院1996.10-1999.10应用钛板、钛钉行颌面骨骨折坚固内固定216例,除7例咬合关系差及随访4例咬合关系改变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咬合关系,现总结总下:

    作者:刘玉学;郭俊梅;王国庆;王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舍格伦综合征的口腔科检查诊断意义的评价

    目的:通过对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各项口腔科检查指标的分析,探讨其诊断意义及相互联系.方法:44例明确诊断的SS患者和37例非SS患者进行唾液分析[包括唾液流率、非刺激性混合唾液IgA和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腮腺造影和唇腺活检检查.比较中各项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计算44例SS患者各项检查结果间的相关系数并行显著性T检验.结果:各项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如下:唾液流率为56.8%和55.3%,IgA测定为18.2%和84.2%,β2m测定为45.5%和55.3%,腮腺造影为72.7%和63.2%,唇腺活检为81.8%和94.7%.β2m与IgA、唇腺内淋巴细胞浸润灶计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唾液流率与其它各项检查均无相关性.结论:唇腺活检为诊断SS的必要检查,而混合唾液IgA测定方法有待改进.

    作者:周炼;周炜;吴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口内小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闭合性下颌角骨折

    下颌角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30%[1].1997年11月~1999年5月我们采用口内小切口微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闭合性下颌角骨折31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现良;赵景华;张志印;李东振;郝晋;齐素青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下颌第四磨牙1例报告

    患者男,40岁,因右下后牙冷热疼自发疼来诊,诊断为6|牙髓炎.检查中发现右下颌有第四磨牙,正位萌出,牙冠形态大小与8|一致.拍曲面断层片显示9|为一融合根,无(9|9)/(〓|9).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第四磨牙早已不存在,为反祖现象.经查文献,近十年来下颌第四磨牙国内报道仅3例,且均为融合根(见附图).附图第四磨牙图

    作者:曾红燕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52例牙根裂X线检查分析

    牙根裂是近年来口腔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症状差异较大,诊断较为困难[1],而X线检查则对诊断牙根裂有重要意义[2].本文就5年来经X线检查初步诊断,又经拔牙确诊的52例牙根裂的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

    作者:贾占利;殷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上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报道28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1993年-1999年28例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手术治疗28例,经口内切口25例,睑缘下切口配合口内切口2例,冠状切口1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畸形明显改善.结论: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术式,取得改善外部畸形的效果.

    作者:张丽娜;徐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甲硝唑静脉滴注致血尿一例报告

    患者李××,男性,44岁,因|8--智齿冠周炎于98年元月28日-30日静脉滴注甲硝唑注射液250ml,每日1次,0.9%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钠320万单位,每日2次;疼痛基本消失而自行停止治疗.2月4日疼痛复发,又予重复上述治疗.6日中午患者出现腰痛不适,当时考虑可能是甲哨唑药物所致,故立即停止静滴甲硝唑,次日腰痛症状消失,尿十项检查:红细胞2+.经外院会诊:认为腰痛及尿红细胞的出现系甲硝唑药物引起,并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400万单位,每日1次;5%葡萄糖250ml+肌苷300mg,每日1次;5%葡萄糖250ml+辅酶A100单位,每日1次;治疗3日后尿中红细胞为1+;后又继续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肌苷300mg,辅酶A100单位每日1次共10天,尿检红细胞消失.甲硝唑临床疗效可靠,应用日趋广泛,经静脉滴注给药已成为控制、防治严重厌氧菌感染的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用药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其表现主要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其次为过敏反应.低血钾、肾脏损害及精神运动障碍等亦不容忽视[2,3].用药期间尤其是静脉给药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遇有明显不良反应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胡敬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固定矫治器带环不同粘接方式的固位情况比较

    正畸临床上戴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带环脱落的现象,这不仅影响矫治器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耽误疗程也会给患者带来麻烦和痛苦.带环的稳定性固然取决于其制作及粘接的技术,但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助疗工作中发现有些医师为了节省时间经常调和一次水门汀粘入两只带环,在某些认为带环不够稳定的情况下则改用玻璃离子粘接.作者通过本研究对一次及分次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带环进行比较,同时对用玻璃离子粘接及用磷酸锌水门汀粘接进行比较.旨在为指导临床助疗工作.

    作者:连月梅;周洁珉;白玉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颌骨骨肉瘤中E2F-1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E2F-1在颌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2F-1在20例颌骨骨肉瘤和8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结果:骨肉瘤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70%(14/20),E2F-1的表达在各病理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与未转移病例E2F-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软骨瘤中无E2F-1的表达(0/8),与骨肉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2F-1在颌骨骨肉瘤中过表达且与其发生有关.

    作者:司晓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69例牙列拥挤错位矫治的减数牙位分布

    牙列拥挤错位是临床较常见的牙颌畸形.由于牙列拥挤的程度不同,采用矫治方法也不同.为获得足够的间隙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减数矫治.现就69例牙列拥挤患者减数矫治的牙位分布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王传海;孙红钢;盖云飞;钱玉泽;孙淑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间接与直接数字式头颅侧位片影像质量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对间接与直接方式数字式X线影像质量及图像处理前后,数字式X线影像质量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以主观评价指标为手段,采用盲法设计对间接与直接方式获得的28组数字式X线影像的质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获得了各种测试指标的主观评分及排序.结论:由间接方式获得的数字式X线影像清晰度的评分要高于直接方式获得的数字式X线影像,图像处理技术在提高间接数字式X线影像质量上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崔裕民;胡冰;纪昌蓉;王松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关于口腔颌面部疾患伴发颅脑部病变的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研究

    前此,我们曾对人类脏器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以下简称MRI)诊断及病理诊断作过抽样分析,并获得满意结果[1].本课题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口腔颌面部疾患与颅脑部病变二者之间的联系.我们从两个方面探讨口腔颌面部疾患的病因与后果,一是根据患者在该区域的异常表征及感觉,朔源推导发生在颅脑部的病变;二是依MRI三维图象对颅脑部病变的诊断结果,推论可能产生何种口腔颌面部疾患或不适,为治疗该区域的疾病提供比较可信的手术信息.

    作者:王焕珠;岳新丽;王峻;戴佩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9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中草药加局部外敷,并同时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病程平均3.9天,对照组平均6.4天痊愈,治疗组痊愈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其副作用.减少切开引流率,缩短病程.

    作者:郭明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