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第五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两岸四地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关键词:口腔医学, 学术大会, 两岸四地
摘要: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偏侧咀嚼患者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临床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不良习惯对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伴有偏侧咀嚼不良习惯的患者60名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龄26-35岁,常规进行口腔及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检查并拍摄双侧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核磁共振。结果:全部60名患者的120个关节中,使用侧和废用侧可复性盘前移分别为13个和10个,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不可复性盘前移分别为11个和14个,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盘内移分别为4个和13个,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盘外移分别为12个和3个,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关节腔积液分别为15个和12个,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侧和废用侧关节弹响分别为7个和9个,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偏侧咀嚼对关节盘内外移位有显著影响,对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积液和弹响无显著影响。

    作者:安靖;陈洁;杨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举办2014年全国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研讨会暨全国口腔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授课技能竞赛的通知(第二轮)

    作者:陈珍;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伴牙列磨耗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正畸矫治技术的进步,临床中寻求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越来越多。然而成人患者口内情况复杂,牙齿过度磨耗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对伴磨耗的成人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王娟;王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胚叶发育不全的咬合重建过渡修复义齿制作探讨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在北京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因外胚叶发育不全造成先天牙列缺损患者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18-35岁,进行调查研究。口腔检查14例患者中2例牙齿缺失呈对称性分布,多位于前牙及前磨牙区。12例间隔缺失,有乳牙滞留,牙齿扭转,畸形牙多位于前牙区。所有患者均有颞颌关节紊乱(图1)或口腔颌面部发育缺陷,甚至全身其他系统发育缺陷。采取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作为该类病症的过渡性治疗。

    作者:李娜;李靖桓;白保晶;张孟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磁性附着体与卡环联合应用修复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择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年在北京大学医院口腔中心修复的可摘局部义齿患者35例,可摘局部义齿4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38-73岁。按Kennedy分类法,一类牙列缺损21例,二类16例,三类5例。共用磁性附着体46个,卡环80个,修复缺失牙齿161颗。

    作者:孙梅;刘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

    作者:《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4老年、微创人工种植牙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

    作者:王俊成;吴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预成弹性印模桩临床制取桩核印模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估本课题组自主研制的预成弹性印模桩临床制取桩核印模的效果。方法:用预成弹性印模桩法(实验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分别对70颗牙体大面积缺损、根管治疗后要求桩核冠修复的单根管患牙各制取桩核印模,观察两种方法制取桩核印模的完整性。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印模桩核区印模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44.29%、74.29%,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印模缺陷在根尖部的发生率分别为2.96%、41.4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印模缺陷在桩体部的发生率分别为4.29%、35.71%,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桩核印模的可用率分别是93.75%、60.00%,实验组的临床可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预成弹性印模桩制取桩核印模能够提高印模桩核区的完整性。

    作者:孙琼;施生根;张凯;牛忠英;洪彪;闫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颌骨水平向位置异常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的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颌骨水平向异常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科就诊的正畸患者255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175例,为受试对象,年龄10-45岁,常规拍摄口内全景X线片,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及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磁共振,并对关节结构情况进行观察,其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55例正畸就诊患者中,左侧偏斜患者44例,关节结构异常33例,比例为75.00%,正常不偏斜患者186例,关节结构异常122例,比例为65.59%,右侧偏斜患者25例,关节结构异常21例,比例为84.00%。结论:颞下颌关节结构异常在正畸就诊人群中的比例较高,下颌偏斜患者异常比例高于正常人群。

    作者:刘加强;吴勇;孙良严;王洁;赵晶蕾;代庆刚;房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实现颏管区测量和可视化

    目的:利用螺旋CT检查数据结合Mimics软件对颏孔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减免种植术中损伤该区解剖结构。方法:将螺旋CT数据结合Mimics软件,重建三维图像,对颏管区进行透视观察,观测颏孔的位置,大小以及开口方向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颏管区重建的可视化三维数字模型,可进行多方位对颏管区的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和综合评价;颏孔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区占65.83%,位于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下占21.67%,位于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的下方占12.50%,同性别左右之间以及男女性之间颏孔位置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颏孔(横径和纵径)同性别左右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女性。颏孔的开口方向,第1区占50.83%,第2区占40.83%,第4象占5.83%,第5区占4.17%,第6区占0.83%,第7区占0.83%,第8区占6.67%,两个开口方向的占10.38%。结论:螺旋CT结合Mimics软件可建立颏管区三维可视化模型,并且可以进行对颏孔进行准确的观测。

    作者:邓文正;周诺;覃求;蔡永林;杨天庆;邱伟芳;李栋健;陆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三届“牙周基础治疗标准化操作及无痛治疗技术”培训班(第二轮)

    作者:杜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后牙II类洞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AD/CAM全瓷嵌体与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内科就诊的后牙Ⅱ类洞患者193例(共226颗牙),根据患者意愿,其中101颗采用CAD/CAM全瓷嵌体修复,其余125颗采用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其修复体磨耗、折裂、脱落、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及继发龋等情况。结果:2种嵌体在修复体磨耗及边缘着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体折裂、修复体脱落、继发龋和边缘密合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AD/CAM 全瓷嵌体的成功率为:96.84%,树脂嵌体的成功率为:81.05%,两组之间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牙Ⅱ类洞缺损的修复治疗中, CAD/CAM全瓷嵌体的效果优于复合树脂嵌体。

    作者:董丽平;孙璐;杨洋;陈丽娜;尚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17届综合医院口腔医疗发展论坛暨学术研讨会通知

    作者:《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5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方式

    作者:《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咬合抬高对后牙重度磨耗患者咀嚼肌表面肌电值的影响

    目的:探讨后牙重度磨耗患者咬合抬高后对咀嚼肌表面肌电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北京航空总医院口腔诊疗中心就诊的,伴有双侧后牙重度磨耗的患者40名为受试对象,其中男性23名,女性17名,年龄40-50岁,治疗前及咬合抬高不同距离后分别进行咬肌及颞肌的肌电检查,并对结果采用多样本均数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1mm时,双侧咬肌,双侧颞肌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2mm时,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左侧颞肌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颞肌肌电值有所增加(17.08±3.27 VS 24.66±3.18, P<0.05)。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3mm时,除右侧咬肌肌电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22.35±3.14 VS 27.74±4.26, P>0.05),左侧咬肌,左侧颞肌,右侧颞肌肌电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4mm时,双侧咬肌,颞肌肌电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2mm时对咬肌和颞肌肌电值影响不大,切牙区颌间距离增加3mm会对咬肌和颞肌肌电值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陈晓红;李卿;高鑫鑫;田美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氮掺杂纳米TiO2抗菌剂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高可见光活性氮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N-TiO2)抗菌剂体外细胞毒性的测定,初步评价纳米N-TiO2抗菌剂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纳米N-TiO2抗菌剂的培养液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 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1、3和5d的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的相对增值率,从而判断细胞毒性的级别。结果:各观察期,实验组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表现出较高的细胞增值率,1d为109.67±8.5、3d为109.99±7.0、5d为102.53±6.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吸光度值在各个时间段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吸光度值增大。结论:纳米N-TiO2抗菌剂实验期内无细胞毒性,生物安全性较好。

    作者:唐晓君;施生根;卢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咬合重建中运用整合医学理念必要性的回顾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分析,探讨成人咬合重建过程中运用整合医学理念的必要性。方法:对18例通过固定修复方法接受咬合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以咬合重建为目的整个治疗过程涉及到的口腔临床专业、技术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例咬合重建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均涉及到至少3个口腔临床专业的多种技术和方法,部分病例涉及的口腔临床专科和技术方法更多。结论:在成年人患者的咬合重建过程中,涉及到的口腔临床专业和技术方法较多,在诊疗过程中有必要贯彻整合医学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咬合重建效率、效果和质量。

    作者:张庆福;刘国勤;陈骏;牛璐;张新海;王海蔧;赵海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伴滑膜组织增生致咬合紊乱的诊治

    颞下颌关节滑膜良性病变包括急、亚急及慢性滑膜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滑膜软骨瘤病等[1]。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关节弹响、疼痛等,也可出现咬合关系紊乱[2-4],但因单纯滑膜增生导致咬合紊乱病例报道较少。现对我院近期收治的颞下颌关节滑膜增生致咬合紊乱1例患者进行报道,探讨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作者:焦国良;张楠;吴仲寅;徐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五次全科口腔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两岸四地全科口腔医学学术会议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举办“第二届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山东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通知

    作者:山东省口腔医学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