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

王林虎;石咏梅;郭家平;董青山

关键词:种植体, 无牙颌, 覆盖义齿, 全口义齿
摘要: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例下颌无牙颌患者,每例植入2枚种植体,共植入30枚,随访观察1-12个月,从患者满意度、临床检查及种植体X线片观察修复效果.结果:种植体支持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下颌无牙颌,义齿固位和咀嚼功能满意率分别为100%和93.3%,义齿稳固,咀嚼功能好.12个月后复查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结论: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效果良好,可作为下颌无牙颌患者首选修复方案.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属桩核冠修复后根折裂的原因分析

    桩核冠修复技术是治疗牙体缺损的重要手段,而铸造金属桩核仍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修复方式,其操作方便、强度高、与根管匹配、价格低廉,可应用于所有桩核修复的患牙[1].由于设计和制作原因,临床常发生根折裂.初步分析29例金属桩核冠修复后根折裂的病例,讨论其预防措施.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龙岩市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9例金属桩核冠修复后根折裂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前牙25例,后牙4例;年龄25-45岁.钴铬合金(Btgo,德国),欧美加900瓷粉(Vita,德国).常规牙体预备,制作,试戴和粘固.

    作者:姜志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EREC3D瓷嵌体治疗后牙邻面缺损所致食物嵌塞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CEREC 3D瓷嵌体治疗牙体缺损所致食物嵌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后牙邻面缺损致食物嵌塞112例130颗牙,将患者分为3组:CEREC3D嵌体组57颗牙,金合金嵌体组11颗牙,玻璃离子充填组62颗牙;1年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查记录修复体折断、脱落、食物嵌塞、牙龈炎、继发龋情况,对3组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EREC3D嵌体除2例发生折断外无其他并发症,成功率96.43%,其在抗修复体脱落、食物嵌塞、龈炎、继发龋等方面与金合金嵌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优于玻璃离子充填(P<0.05).结论:邻面缺损需恢复邻接关系的食物嵌塞病例,CEREC3D嵌体有明显优势.

    作者:卢礼;张纲;张萍;周燕;裘松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一种新眼眶赝复体与常规眼眶赝复体的比较

    目的:比较一种能随体位改变开闭状态的眼眶赝复体及常规眼眶赝复体修复眼眶部缺损的修复技术及临床效果.方法:因肿瘤切除术后致眼眶部缺损患者1例,在患者眼眶区取垂直体位印模,同时进行能随体位改变开闭状态的眼眶赝复体制作和常规眼眶赝复体的制作,2-3周完成.赝复体使用专用硅橡胶材料制作,采用粘接方式固位.结果:修复术后随访1年,未出现赝复体周围炎性反应.新型赝复体分量轻,仅重20克,比传统实心赝复体轻5克.两种方法修复制作过程顺利,固位可靠,患者对外观、颜色均满意.患者能自行拆洗新型赝复体,患者更愿意使用新型能随体位改变开闭状态的赝复体.结论:一种能随体位改变开闭状态的眼眶赝复体可随体位改变开闭状态,外观效果满意,可用于临床.

    作者:游素兰;吴伟恂;蒋永林;黄远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因素对侧方颌位咀嚼效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因素对侧方颌位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进行随机调研,利用722型分光光度计对咀嚼效能定量分析.结果:侧方颌位(P=0.8107)、性别(P=0.7342)、偏侧咀嚼(P=0.4466,P=0.4005,P-0.1554)、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早期(P=0.811)均对咀嚼效能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临床工作中则不刻意进行(骀)型的修改.为需测定咀嚼效能的实验筛选研究对象提供参考.

    作者:邵金龙;王大铭;尹长伟;王慧;李妙然;汲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Nd:YAG激光对水门汀与牙本质剪切强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脉冲Nd:YAG激光对水门汀与牙本质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并观察激光照射前后的牙本质表面结构变化.方法:取人前磨牙30个,暴露牙本质粘接面形成60个测试样本,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激光组以0.8W、10Hz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本质表面25sec,联合3种水门汀充填;对照组直接使用3种水门汀充填于牙本质表面,置于37℃生理盐水24h后,测试剪切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根管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并分类.扫描电镜观察激光照射前后的牙本质表面形态.结果:聚羧酸锌组、玻璃离子组和树脂加强玻璃离子组在Nd:YAG激光照射前(后)的剪切强度分别为4.63±1.39(4.77±0.97)MPa、5.15±0.67(5.26±1.21)MPa和0.92±0.46(0.99±0.35)MPa,激光照射前后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0.8W、10Hz的Nd:YAG激光照射会使牙本质表面熔融,玷污层基本去除,大部分牙本质小管封闭,且在局部会出现裂纹.结论:Nd:YAG激光(0.8W、10Hz)处理牙本质,对聚羧酸锌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无影响.

    作者:刘琨;张惠民;姚丽霞;申丽丽;邓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唑来膦酸局部应用对大鼠拔牙创软硬组织的影响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A)局部应用对大鼠下颌磨牙拔除后剩余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将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和唑来膦酸治疗组,麻醉下完整拔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并做相应处理,术后2周同期处死所有大鼠.用X线片测量大鼠拔牙窝剩余牙槽嵴的高度,取拔牙窝周围牙龈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下颌磨牙拔牙窝的愈合情况.结果:唑来膦酸治疗组牙槽嵴高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明胶海绵组(2.60±0.10mmVS1.99±0.22mm,P<0.001;2.60±0.10mm VS 2.12±0.24mm,P<0.001).组织学观察拔牙创周围黏膜层上皮变薄,胶原较为纤细且排列疏松,血管变化不明显.结论:唑来膦酸局部应用抑制牙槽嵴骨吸收,促进拔牙窝新骨形成,对软组织作用不显著,可能抑制牙龈黏膜中胶原纤维的合成.

    作者:崔彩雯;张健;马婷;汪铭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口腔内热水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热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区域定位.方法:选取13名口腔状况健康的右利手志愿者,56℃热水刺激口腔,并以室温水作为对照.采用口腔热刺激过程(热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组分析结果显示激活区:左侧丘脑(-6,-11,17)和运动语言区(BA44),口腔躯体感觉运动皮层(45,-8,14)、双侧运动后区、双侧顶下小叶(BA40);岛叶、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15,8,44)、顶上小叶.右侧顶叶的楔前叶和纹状体激活;岛叶和口腔躯体感觉皮层激活明显T值45.26,两组fMRI横断面的融和图比较,在口腔感觉运动区、岛叶、ACC重叠.结论:口腔内热水明显激活左侧丘脑和躯体感觉运动皮层,表明口腔内热刺激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

    作者:杨秀文;刘洪臣;李科;金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两种石英纤维桩机械性能与结构特征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石英纤维桩的机械性能和结构特征.方法:选择锥形石英纤维桩D.T.Light post(DT)和表面带固位凹槽的锥形石英纤维桩Macro-Lock post(ML)各15根用作实验研究对象.万能测试机测试其机械性能,扫描电镜观察纤维桩结构,Image J软件分析纤维直径及含量.结果:DT和ML纤维桩的断裂载荷分别是116.70±12.55N、105.71±4.82N;弯曲强度分别是881.08±94.75MPa、798.13±36.40MPa;弹性模量分别是25.07±3.64GPa、19.75±2.25G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桩加载后断裂模式不同,DT组多在加载点处断裂,ML组易在固位凹槽处裂开.结构上,DT组纤维大小较ML组均匀,两组纤维平均直径分别是17.45±0.7um、16.90±2.2um;纤维含量73.47±2.27、72.84±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纤维桩的机械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构影响机械性能.

    作者:徐倩;向荣;冯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T-ScanⅢ系统对不同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的咬合力分析

    目的:观察KennedyⅡ类(肯氏Ⅱ类)牙列缺损运用不同修复方法后咬合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及与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实验组为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不同修复方法分为支架组12例、种植组12例和精密附着体组12例,对照组为正常牙列者12例.应用T-ScanⅢ咬合力分析仪测定患者修复后当日、半年和1年的咬合力大小及分布情况并比较其差异.结果:3个时间段中,在总咬合力和左右向位移方面,正常组分别是1082.83±63.23N和4.20±0.96mm,种植组分别是1070.17±61.85N和4.25±1.20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组与支架组的612.33±70.89N和-9.19±1.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修复后1年时正常组与附着体组的895.42±71.45N和5.41±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后向位移方面,正常组的36.44±1.72mm与种植组的30.35±2.93mm和支架组的22.44±2.96mm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着体组在修复后半年的36.10±2.37mm和1年时的35.99±2.16mm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义齿在恢复牙列咬合力和控制义齿左右向中心方面优于附着体和活动义齿,较接近天然牙列咬合力分布.而附着体义齿能较好地协调义齿的前后向位移,使咬合力中心在前后向达到均衡.

    作者:黄鹤;法永红;杨永进;蔡兴伟;李广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颌中切牙不同厚度Empress瓷贴面的破坏力学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厚度瓷贴面的破坏过程,探讨提高贴面复合体强度的方法.方法:经软件建模工具生成上颌中切牙矢状面解剖外形.选用临床常用的4种设计外型:开窗型、对接型、包饶型和贴面冠型,结合3种贴面厚度0.5mm,1.0mm和1.5mm,建立12种模型.应用RFPA系统软件处理程序对模型进行处理.比较不同厚度的瓷贴面复合体在负荷下破损开始出现的位置和破损时负荷的大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厚度的瓷贴面在对刃(骀)加载条件下,贴面复合体破损出现的位置都在粘接剂层.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贴面所承受的大负荷有明显差异.唇面预备1.0mm-1.5m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这两种设计与唇面预备0.5mm均有明显差异.唇面预备0.5mm的贴面承受的大对刃(牙合)负荷明显大于其它两种设计.结论:提高贴面复合体强度的直接方法就是选择高强度的粘结剂,瓷贴面牙体预备应尽量控制在釉质层内.

    作者:刘天爽;李振春;陈小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下颌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的下颌覆盖全口义齿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5例下颌无牙颌患者,每例植入2枚种植体,共植入30枚,随访观察1-12个月,从患者满意度、临床检查及种植体X线片观察修复效果.结果:种植体支持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下颌无牙颌,义齿固位和咀嚼功能满意率分别为100%和93.3%,义齿稳固,咀嚼功能好.12个月后复查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结论:种植体支持球帽附着体固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临床效果良好,可作为下颌无牙颌患者首选修复方案.

    作者:王林虎;石咏梅;郭家平;董青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研究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两基牙双端固定桥修复的应力分布.方法:采用CT扫描获取健康成人上、下颌牙及其支持组织二维图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获得右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的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时的100%、90%、66.7%和50%与右下颌双端固定桥桥体及右下颌第二磨牙颊舌径均分别为正常时的90%、66.7%和50%的7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垂直载荷和斜向载荷下分析了基牙牙槽骨高度及桥体大小对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当双端固定桥桥体颊舌径分别为正常大小的66.7%和50%时,固定桥两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在垂直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应力集中;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下颌第二前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与斜向加载时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下颌第二磨牙在其垂直向加载时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固定桥受载的Von Mises大应力集中于连接体表面.对于下颌567双端固定桥,当桥体变窄,颊舌径小于正常大小的66.7%时,有可能会对基牙中的第二前磨牙造成损害.当下颌第二磨牙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于及大于35%时,可能对双基牙都造成损害,并可能促使并加速牙槽骨的进一步破坏吸收.

    作者:程林;何惠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义齿修复中的应用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7月因牙体缺损或牙列缺失行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共计612例,其中男性304例,女性308例,年龄55-78岁.高中以上204例,初中、小学及文盲408例.活动义齿修复158例,固定义齿修复160例、全口义齿修复148例及种植义齿修复146例.老年患者对修复治疗缺乏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恐惧、急躁和疑虑,怀疑义齿修复不理想,因此应耐心向患者介绍不同义齿修复的方法、过程、义齿材料价格及注意事项等,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应以安慰和鼓励的态度支持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情绪稳定取得患者的同意和积极配合[1].尊重患者在思想上、行为选择上的自由,确保医疗安全,化解医患矛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林彬;兰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牙周膜干细胞的表型分析

    目的:分析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表型特点,为分离、鉴定和应用PDLSCs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PDLSCs,制备细胞爬片.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DLSCs表面蛋白STRO-1、CD44、Vimentin、CK、COL-Ⅰ、BSP的表达.收集PDLSCs,采用RT-PCR法检测PDLSCs Scleraxis mRNA、Col Ⅰ及C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DL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STRO-1、CD44,强阳性表达间充质来源细胞表面蛋白Vimentin,弱表达Col-Ⅰ,不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蛋白CK、成骨细胞相对特异性蛋白BSP.RT-PCR也显示PDLSCs表达韧带组织特异性基因Scleraxis和Col-Ⅰ,不表达成牙骨质细胞特异性蛋白CAP.结论:本实验所分离的PDLSCs具有间充质来源的、牙周组织特异性的、未分化细胞的表型特点,该特点可作为PDLSCs分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

    作者:贺慧霞;刘洪臣;王东胜;鄂玲玲;马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颜面赝复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的初步建立与临床试用

    目的:建立一套颜面赝复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系统采用服务器/浏览器(Server/Brower,B/S架构),基于网络(NET)开发.应用此套系统,通过异地端患者基本信息、照片、CT数据的上传,及本地端数据下载,赝复体CAD设计与快速成型加工,进行1例病例的远程诊疗.结果:建立的颜面赝复数字化远程诊疗系统为ASP.NET三层架构,其核心包括病人管理、知识库管理、系统管理三大模块.通过这套系统成功的完成了一例左面颊部缺损病例的远程诊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建立的颜面赝复数字化诊疗系统能够很好的为临床工作服务,为颜面赝复CAD/CAM的发展和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作者:孙健;邱憬;顾晓宇;金文忠;袁晓舟;王燕一;张富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max和IPS-EMPRESSⅡ全瓷贴面对变色牙颜色改善的研究

    目的:观察对比E-max和IPS-EMPRESSSⅡ两种全瓷贴面对变色牙颜色改善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36颗变色上前牙分别采用E-max和IPS-EMPRESS Ⅱ全瓷贴面修复.用Shade-Eye-NCC电脑比色仪分别测定修复前牙齿、贴面就位(无试色糊剂)和试粘接(分别用WOT和Tro试色糊剂)及后粘接后两种修复体唇侧的中l/3处的L*、a*、b*值,根据色差公式△E=[(△L*)2+(△a*)2+(△b*)2 ]1/2,对比两种瓷贴面对变色牙的修复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结果:IPS-EMPRESSSⅡ全瓷贴面粘接后与牙体预备前的色差值为7.9960,粘接后与试戴(无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2.3906,粘接后与试戴(有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1.6578.E-max全瓷贴面粘接后与牙体预备前的色差值为8.2428,粘接后与试戴(无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1.4638,粘接后与试戴(有试色糊剂)的色差值为1.2596.两组全瓷贴面试戴后(无试色糊剂)、试粘接(有试色糊剂)、粘接后与基牙牙体预备前△E*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全瓷贴面修复前后的的L*、a*、b*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修复后的L*增大,a*、b*值减少.试粘接后L*值和b*值增大,a*值减少.修复后的L*、a*、b*值与贴面自身相比存在差异,修复后的L*值偏小,a*、b*值偏大.两组瓷贴面在采用WOT糊剂粘接后L*值、b*值大,与Trt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max全瓷贴面比IPS-EMPRESSSⅡ全瓷贴面更有效改善变色牙的颜色,IPS-EMPRESSSⅡ全瓷贴面粘接后较试戴(无试色糊剂)明亮度降低比E-max瓷贴面明显.

    作者:彭娟红;刘学恒;林玉婷;徐平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