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冬梅;郭天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渗透陶瓷用着色玻璃粉的制备方法与相关性能.方法:将玻璃原料混匀烘干后放入氧化铝坩埚,在1400℃下熔融2h制成玻璃,测试玻璃的各种物理及力学性能.结果:差热分析显示玻璃的转换温度在690℃,在20℃-600℃之间,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6.2×10-6℃-1,密度2.23g/cm3,抗弯强度118Mpa,断裂韧性1.22Mpam1/2,维氏硬度7.4GPa.结论:本研究所添加着色氧化物不影响渗透玻璃的物理及力学性能,制备的着色玻璃粉与多孔氧化铝预烧体有良好的物理与化学匹配性.
作者:温宁;伊元夫;刘洪臣;张少锋;王忠义;施长溪;田杰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研究表明,一部分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对所戴用的义齿因固位、稳定性差,咀嚼效率低,常有疼痛、不舒适而感到不满意,这些问题多发生在下颌全口义齿.为此,笔者近3年来对临床下颌可保留的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制作铸造金属桩核帽修复件,作为全口义齿的固位体来改善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经过半年到2年的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万仕军;张洁;丁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牙龈增生或形态不良等条件不理想而影响修复效果的基牙,可通过使用高频电刀行多种牙龈修整术后,再在基牙上制作修复体,可减少牙龈炎和牙周病的发生,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从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修复效果.现将我院对高频电刀在口腔固定修复中应用及护理配合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陆金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科学的耳廓形态分类方法,满足耳廓三维图像数据库系统建立的需要,为临床耳赝复体制作,提供形态学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428个单侧耳廓缺损患者健侧耳廓石膏模型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耳廓分型、形态特点的描述,寻找对不同个体耳廓形态有区别意义的特征,探索确定新的耳廓形态分类标准和方法,并根据新确定的耳廓形态分类标准与方法,对耳廓形态进行分类调查,得到各型所占比例的数据.结果:将耳廓形态分为30型,并取得各型耳廓所占比例的数据.结论:此耳廓形态分类标准和方法,注重耳廓形态特征区别,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韩强;张富强;焦婷;魏斌;郎伟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快速成型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近年来通过与螺旋CT或核磁共振等检测手段的三维图像重建功能相结合,在心血管外科、耳鼻外科、骨科、法医学以及组织工程学等各个医学分支领域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该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内的主要用途进行介绍,旨在增进临床医师对其临床应用价值的了解,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柴枫;赵铱民;李涤尘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临床上采用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已普遍开展,自1997年以来,我们对285例患者417颗患牙,进行了桩核冠修复,在制取铸造桩核蜡型方面,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刘利苹;牟月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自然老化对内着色SY-1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以便为选用适宜的硅橡胶着色颜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Y-1硅橡胶按所加色料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水粉颜料土黄色、油画颜料土黄色、无机盐类颜料中铬黄),按国家标准对其进行自然老化同时避光保存并测定老化前后L*、a*、b*值,据此计算△E值.结果:经避光保存6个月,对照组△E为0.78±0.02;水粉土黄组△E为3.95±0.40;油画土黄组△E为2.0±0.12;中铬黄组△E为1.4±0.07.经自然老化6个月,对照组△E为1.32±0.01;水粉土黄组△E为6.69±0.12;油画土黄组△E1.79±0.42;中铬黄组△E为20.14±0.13.结论:SY-1硅橡胶在自然老化条件下,油画类颜料色彩稳定性优于水粉颜料和无机盐类颜料.
作者:崔燕;赵铱民;邵龙泉;余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缺损的应用及其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牙体缺损较大,和/或已经过完善牙髓治疗的后牙48颗,制作全瓷高嵌体,追踪观察1-2年,用改良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牙体、修复体完整性100%,边缘密合性83.3%,牙体外形、色泽及邻面接触关系恢复良好,仅1例有继发龋.结论:全瓷高嵌体是治疗后的牙体修复和保护牙体的的较理想的可靠修复方法.
作者:尚秀香;彭凤梅;咸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确定无牙颌患者的水平颌位,是全口义齿修复中关键步骤之一.在临床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很多,如卷舌法,吞咽法,后牙咬合法,自然开闭口运动,肌监控仪,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以及美国新推出Bio-park系统,都能帮助无牙颌患者的下颌回到他们的生理性适位,建立正确的下颌对上颌的位置关系.但常用的方法,在取得了水平关系颌位后,往往缺少临床上的客观指标,为了能正确地确定无牙颌的水平颌位,我们在临床中对6例不易取得良好(牙合)关系记录的无牙颌患者采用了切点针在蜡(牙合)堤上记录不平关系颌位,为临床确定水平关系颌位提供了客观指标.
作者:林侠;赵辉;刘启贵;郭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咬合创伤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大鼠磨牙牙周膜中表达的变化,探讨咬合创伤下TGFβ1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磨牙在咬合创伤后12小时、3天、7天、14天、30天的不同时期内牙周膜中TGFβ1表达的变化,并运用图像分析技术将结果数值化.结果:咬合创伤下,牙周膜中TGFβ1的表达在12小时组、3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7天组、14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并高于后者;30天组与正常咬合力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TGFβ1可能在咬合创伤下牙周组织的改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鲜苏琴;魏伟;辜向东;陈东来;范新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侧后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从而探讨单侧后牙缺失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单侧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组成的缺牙组和40例牙列完整的自愿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缺牙组无论是松弛状态或紧咬时咀嚼肌的电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缺牙组紧咬时同名肌不对称性活动增加(P<0.05),其中对照组的咬肌肌电活动的对称性明显高于缺牙组(P<0.01),以上变化缺牙侧较非缺牙侧显著(P<0.05).结论:单侧后牙缺失可以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孙海花;陈发明;李宁毅;周明;马才顺;贾保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制口腔科铸造纯钛冠桥专用包埋料.方法:选择A、B两种粘结剂、C砂、D粉.按照9.625:1、7.500:1、6.083:1的粉液比,将C、D分别与两种粘结剂调和,包埋预先制作的片状(7mm×7mm×0.6mm)蜡熔模24片铸造.观察浆料的操作性能、型壳表面状态、铸件颜色等.筛选出较为理想的粘结剂,按1、3、5日测定其动力黏度、密度、PH值.结果:粘结剂A,浇注腔形成不规则的蜂窝状,有粉料堵塞浇注口,型壳外表面均有裂纹,无法完成铸件的浇注;粘结剂B粉液比7.500:1组初凝时间合适,焙烧后型壳表面无裂纹,浇注腔壁完整光滑,铸件表面经喷砂呈明亮的金属色.粘结剂B 1、3、5日的黏度、密度、PH值无显著差别.结论:(1)粘结剂B与C砂、D粉按照粉液比7.500:1混合后包埋蜡熔模、铸造,能够获得良好的铸件;(2)在实用环境下粘结剂B在5日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
作者:杨瑟飞;郭天文;王有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一种简单的转移侧方(牙合)关系的方法在尖牙保护(牙合)患者的上颌尖牙金属烤瓷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尖牙保护(牙合)患者187例需要进行金属烤瓷修复的上颌尖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延长邻牙的颊尖或切端,变尖牙保护(牙合)为组牙功能(牙合).结果:99.47%被修复尖牙的侧方(牙合)关系,基本恢复到修复前状况,患者无不适感觉.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延长邻牙牙尖的方法记录和转移侧方(牙合)关系,有利于恢复上颌尖牙修复前的(牙合)情况,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胡湘权;朱文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材料嵌体与牙体间的边缘密合度.方法:在30颗离体牙上备洞,分别用水晶瓷、银钯合金、镍铬合金制作嵌体,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嵌体与牙窝洞间的边缘密合度.结果:银钯合金嵌体、水晶瓷嵌体与牙窝洞边缘间的间隙较小,镍铬合金嵌体与牙间的间隙较大,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钯合金嵌体、水晶瓷嵌体边缘密合度好,可满足临床牙体修复的需要.
作者:戈军;唐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