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例下颌唇舌向水平阻生的尖牙的矫治

李加志

关键词:下颌, 尖牙, 私人诊所, 矫治, 疗效, 理想, 检查, 患者
摘要:患者,邓某,女,13岁,1996年11月19日到我科就诊,述已在私人诊所矫治三月余,疗效不理想,要求在我科完成余下矫治.检查: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世纪口腔正畸研讨会——2001 上海会议纪要

    作者:龚方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正常开闭口时髁突运动的轨迹特征

    目的通过对正常人群下颌运动中髁突运动的测量记录,从而确定正常在开闭口运动中髁突的运动特征.方法正常 38人,其中男女各19人,平均年龄18.7岁.应用CADIAXⅢ型(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gh)髁突运动仪,记录下颌在各种边缘运动时的髁突运动情况,对开闭口时的髁突运动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常髁突运动轨迹对称,光滑,重复性好.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在大张口时髁突相对于参考位置(Reference Position)的大位移左侧为16.02±4.27mm,右侧为16.33=5.64mm,髁突在位移5mm时的矢状面倾斜度分别为右侧35.23±8.18°,左侧33.10±8.66°;在水平面内的髁突倾斜度右侧为-2.00±2.67°,左侧为0.39±2.18°,大张口时绞链轴的旋转度(GAMMA值)为26.18±6.22°.结论正常髁突运动轨迹有其典型的轨迹特征,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作者:刘怡;傅民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启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例下颌唇舌向水平阻生的尖牙的矫治

    患者,邓某,女,13岁,1996年11月19日到我科就诊,述已在私人诊所矫治三月余,疗效不理想,要求在我科完成余下矫治.检查:

    作者:李加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专业术语词典》出版发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日本矫正齿科学会的钻石之庆

    作者:高雪梅;李小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在离体刷牙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自定义一种菌斑观测指数--正畸菌斑染色指数,从而更好的观察正畸牙齿菌斑的存留情况.方法使用Crest牙刷在刷牙机上对带有正畸矫治器的树脂牙进行水平,垂直,倾斜45°,旋转刷牙法模拟刷牙.使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对刷牙后的牙齿进行菌斑的检测.结果 1.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可以很好的评价正畸牙齿不同区域的菌斑堆积情况.2.运用正畸菌斑染色指数,发现正畸牙齿弓丝下的区域菌斑去除效率低,其次是非弓丝下的邻间隙区域,托槽的上方和下方菌斑堆积少.3.45度角倾斜刷牙法更有利于正畸牙齿菌斑的去除.结论正畸菌斑染色指数评价正畸牙齿菌斑存留情况提示正畸患者,应注意弓丝下区域以及牙齿邻接处的菌斑去除.

    作者:黄晓峰;张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一种新的X线技术及其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介绍X线头影测量技术

    主编按语:X线头影测量由Dr.Broadbent发明,他在1931年美国Angle正畸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介绍X线头影测量的论文.X线头影测量对于口腔正畸临床诊断、设计以及作为研究手段的重要作用,促进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事实是无可争议的,我国X线头影测量的研究应用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第一篇有关文章见于1965年第四期的北京医科大学学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至今也已步入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高科技X线头影测量时代.今年是Dr.Broadbent有关X线头影测量论文发表70周年,为了纪念他对口腔正畸学科发展的贡献,在此全文刊出他的这一论文.在论文刊出过程中得到了Dr.Broadbent之子Dr.H.Broadbentjr的授权和支持,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过去几年中,自然人类学的学者们早于正畸学界发表了大量的科学文章,使我们明白应用精确的方法来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意义,使我们希望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正畸实践中.大部分正畸医生在治疗前后仍然主要靠分析牙齿与颌骨间相互关系的方法来评价牙面部畸形.

    作者:B.Holly Broadbent;杨雁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方丝弓矫治技术应用常见误点分析

    美国正畸学专家Angle 1925年创立方丝弓矫治技术后,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该技术日益完善已成为世界上为常用的高效矫治方法之一.1985年傅民魁教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在老一代正畸学专家的艰辛努力下,从材料的国产化到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教育普及,使之在我国生根发芽,成为当今正畸临床矫治的主要方法.由于我国从事正畸临床工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接受方丝弓矫治技术知识教育方式不同,加之受传统矫治习惯及使用材料的影响,许多正畸医师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操作都存在一定误区.为使更多的口腔正畸医师深刻理解、掌握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原理及正规操作方法.作者结合自己在国内外接受的正规方丝弓矫治技术培训及临床经验,针对国内所看到的某些误点浅析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吴永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香港大学口腔医学院招生信息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头帽颏兜在前牙反治疗中的应用

    头帽颏兜用于矫正前牙反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前牙反的矫形方法,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头帽颏兜的疗效充满争议,影响了它的合理使用,下文将就头帽颏兜的疗效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生建立合理的使用方法.1.头帽颏兜对颅底、上下颌、牙、颞下颌关节的影响1.1头帽颏兜对颅底、上颌和上牙列的影响通常认为头帽颏兜对颅底、上颌的矢状发育无影响[1-5],但也有作者认为头帽颏兜的作用力可通过上下牙列的咬传递到面中部,导致面中部出现生长改良[6].就垂直向而言,当力的方向朝向颞下颌关节时,尚未见抑制上颌垂直向发育的报道,而当力的方向朝向S点时,头帽颏兜可明显抑制上颌前后部的垂直向生长发育,且对后部的抑制大于前部,使面中部及上颌顺时针旋转[6].对上牙而言,头帽颏兜常使其前倾[1,3,5].

    作者:陈林玲;彭适生;曹惠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深圳市首届口腔正畸学术讲座召开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学组成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度双颌前突错畸形的拔牙矫治

    患者薛某,女,13岁.主诉:要求排齐牙齿,减小前牙突度,改善侧貌.患者无口腔不良习惯,全身健康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一、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面部左右基本对称,侧面观唇部略前突,下颌略后缩,Ⅰ类骨面型.放松状态下上下唇能闭合,无开唇露齿,无明显露龈微笑面容,上下齿槽座欠丰满(正侧面像见插页).

    作者:魏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腔正畸学》稿约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成人RME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通过对21例成人经上颌快速扩大(RME)矫治后的牙关系进行了随访观察,旨在对成人RME矫治后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材料本研究对象由21例经RME矫治的成人所构成.均经Hass型扩弓器扩弓和方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在矫治前(T1)和矫治结束时(T2)分别制取牙石膏模型,并戴用Hawley式保持器进行保持.保持器戴用时间短1年,长5年.在停止戴用保持器后至少1年(大部分5年),制取随访模(T3).方法对21例保持前后(T2,T3)的模型进行以下测量:1.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2.上颌第二前磨牙间宽度;3.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4.上颌尖牙间宽度;5.第一磨牙颊侧牙槽间宽度.对所测量数据用Sigmastate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观察所有样本保持前后的模型,未见有样本在保持后,其后牙咬合关系为反关系.但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除第一磨牙间宽度外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经RME矫治保持后,虽有轻度复发,但未见有复发至后牙反的状况,故总体疗效是基本稳定的.

    作者:王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近远中径的预测

    目的为口腔正畸诊断中全牙列间隙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40名18岁至25岁全牙列牙冠完全萌出(包括第三磨牙)的汉族青年,其中男60人,女80人.在牙模型上测量所有牙冠的近远中径和后牙颊舌径.利用SAS计算机软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汉族人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第二磨牙或第三磨牙未萌时,应采用本研究所得方程预测其近远中径.

    作者:彭惠;王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弱激光照射对减轻正畸治疗中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弱激光局部照射的方法对减轻正畸治疗中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戴入初始弓丝的149名正畸患者,其中71名应用He-Ne激光和CO2激光共同照射其受力前牙的根部区域,照射次数为1-2次,余78名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疼痛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96.7%,照射组疼痛发生率为79.2%,P<0.05.照射组疼痛的发生时间延迟,疼痛的持续时间缩短.结论弱激光的局部照射能有效地减轻正畸治疗伴发的疼痛.

    作者:孙新华;公柏娟;胡敏;叶耐永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扩张力作用下SD大鼠顶骨矢状缝中细胞凋亡的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顶骨矢状缝在扩张力作用下的细胞凋亡现象,初步探讨细胞凋亡在骨缝改建中的作用.方法选用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到自然生长组、手术对照组、实验加力组,用开大弹簧施加扩张力(约0.10kg)于实验加力组大鼠的矢状缝,于加力后4、7、14天通过TUNEL法观察骨缝组织中凋亡细胞变化情况.结果加力后4天实验加力组的骨缝组织中凋亡的纤维细胞增多,加力后14天实验加力组的骨缝组织中凋亡的纤维细胞减少而凋亡的骨细胞增多.结论细胞凋亡参与了扩张力作用下矢状缝改建的过程.

    作者:何文丹;林巍;孔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7-12岁女性儿童的颅上颌复合体深度变化的纵向研究

    目的研究混合牙列期的颅上颌复合体的深度变化规律.方法 19名女性儿童中,10人从7岁开始,另9人从9岁开始,她们每年被拍摄头颅侧位片一次,并连续观察4年.7-10岁组和9-12岁组分别作纵向研究.两个组有9-10岁的重叠期,将它们的结果结合起来进行混合纵向分析,从而了解整个7-12岁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SPSS8.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观察期内全颅底长度和面中部深度继续生长,而其中的某些部位的深度变化又各有其特点.结论研究结果有利用于确定上颌深度不调的佳治疗时机,并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彭静;邓辉;曹采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