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龈瘤切除后不同术式治疗根面暴露的临床效果评价

石雪;李新月

关键词:牙龈疾病, 牙龈瘤, 结缔组织移植, 侧向转位瓣, 角化龈宽度, 根面覆盖率
摘要:目的 评价牙龈瘤切除后采用不同牙周术式进行患牙根面覆盖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天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唇面牙龈瘤患者30例(女性21例,男性9例),在瘤体切除后分别采用翻瓣术(翻瓣术组,10例)、带蒂瓣术(带蒂瓣术组,10例)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联合术式组,10例)纠正术区的软组织缺损.在术中、术后3及6个月时随访,观察术区牙龈的色、形、质以及膜龈联合线的协调性,记录根面暴露情况及角化龈宽度,计算根面覆盖率,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角化龈宽度均较术中显著增宽,翻瓣术组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2.70±1.16) mm]显著低于带蒂瓣术组及联合术式组[分别为(4.80±1.14)及(4.90±1.66) mm] (P<0.01).术后6个月翻瓣术组根面覆盖率低[(24±43)%],显著低于带蒂瓣术组[(80±23)%]及联合术式组[(86±24)%](P<0.01).带蒂瓣术组与联合术式组术后6个月时根面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对3种术式的美学效果评价均满意.结论 牙龈瘤切除后导致牙龈缺损,经带蒂瓣术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进行软组织修复,均可取得满意的美学效果,且临床效果优于翻瓣术.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含锌钙磷涂层种植体成骨性能的动物实验

    目的 探讨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制备的含锌钙磷涂层种植体的成骨性能.方法 应用PEO在钛种植体表面制备含锌钙磷涂层(含锌钙磷涂层组),并以不含锌的钙磷涂层种植体(钙磷涂层组)及喷砂酸蚀处理的钛种植体(喷砂组)作为对照.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组种植体(每组20枚)植于兔下颌骨双侧,分别于术后4、6、8、10、12周取材(每组每个时间点4枚种植体),进行种植体推出实验及种植体-骨断面形貌分析.结果 含锌钙磷涂层呈多级孔洞状.各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随时间增大,且术后各时间点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种植体骨结合强度大,含锌钙磷涂层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1.57±0.26) MPa]显著大于喷砂组[(0.83±0.24) MPa] (P<0.05).组织学观察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时间增加,种植体表面附着的骨质增多,各时间点含锌钙磷涂层组新生骨量均多于其他两组.结论 含锌钙磷涂层钛种植体可加速骨组织的形成和改建,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强度.

    作者:封伟;赵宝红;张伟;蔺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牙龈瘤切除后不同术式治疗根面暴露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牙龈瘤切除后采用不同牙周术式进行患牙根面覆盖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天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唇面牙龈瘤患者30例(女性21例,男性9例),在瘤体切除后分别采用翻瓣术(翻瓣术组,10例)、带蒂瓣术(带蒂瓣术组,10例)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联合术式组,10例)纠正术区的软组织缺损.在术中、术后3及6个月时随访,观察术区牙龈的色、形、质以及膜龈联合线的协调性,记录根面暴露情况及角化龈宽度,计算根面覆盖率,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角化龈宽度均较术中显著增宽,翻瓣术组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2.70±1.16) mm]显著低于带蒂瓣术组及联合术式组[分别为(4.80±1.14)及(4.90±1.66) mm] (P<0.01).术后6个月翻瓣术组根面覆盖率低[(24±43)%],显著低于带蒂瓣术组[(80±23)%]及联合术式组[(86±24)%](P<0.01).带蒂瓣术组与联合术式组术后6个月时根面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对3种术式的美学效果评价均满意.结论 牙龈瘤切除后导致牙龈缺损,经带蒂瓣术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进行软组织修复,均可取得满意的美学效果,且临床效果优于翻瓣术.

    作者:石雪;李新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26例腭裂患儿气管形态的螺旋CT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腭裂患儿螺旋CT气管形态特征,比较气管狭窄与非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气管狭窄患儿的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收治的126例腭裂患儿,男性46例,女性80例,年龄7~74个月(中位年龄18个月).根据颈部螺旋CT,分为气管狭窄组(65例)和非气管狭窄组(61例);麻醉科针对气管狭窄组采取疑似困难插管预案,使用可视性喉镜指导气管插管;针对非气管狭窄组常规实施气管插管.统计比较两组气管形态、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结果 气管狭窄组患儿根据狭窄部位分为鼻咽部狭窄5例、喉部狭窄55例、气管起始部至主动脉弓层面狭窄2例和主动脉弓层面至气管分叉层面狭窄3例.腭裂患儿不论气管有无狭窄,上气道声门下水平和环状软骨水平截面的横径窄,前后径宽,上气道均呈椭圆形.与非气管狭窄组相比,气管狭窄组声门下水平截面的前后径更小[(7.69±1.76) mm],环状软骨水平截面的横径[(5.96±1.27) mm]和前后径[(8.16±1.31) mm]均更小(P<0.05).两组术前血氧饱和度均正常,两组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即刻顺利撤机.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腭裂患儿气管声门下水平和环状软骨水平截面均呈椭圆形,其横径窄而前后径宽;对合并气管狭窄的腭裂患儿采用可视性喉镜指导气管插管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菁菁;褚珺;胡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3724例唾液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了解唾液腺肿瘤的发病情况及构成比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病理科196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确诊的唾液腺肿瘤病例3 724例,病理类型参照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唾液腺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类标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唾液腺肿瘤病例数据库,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8年为1个时间区间,在肿瘤类型、发病部位、患者性别、就诊年龄等方面对全部病例进行数量上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并进行肿瘤发生趋势的判断.结果 各时间区间内良性肿瘤发生率均高于恶性,总体比例约为2.92∶1;良性肿瘤中发生率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多形性腺瘤[73.78%(2 046/2 773)]、沃辛瘤[15.80%(438/2 773)]和基底细胞腺瘤[8.37%(232/2773)],其中多形性腺瘤占全部良恶性肿瘤的54.94%(2 046/3 724);恶性肿瘤中前三位分别为黏液表皮样癌[31.44%(299/951)]、腺样囊性癌[26.92%(256/951)]和腺癌[11.88%(113/951)].男女唾液腺肿瘤的发生比例为0.83∶1;肿瘤发生部位以腮腺为主[63.75%(2 374/3 724)],其次为腭腺[16.50%(615/3724)]、下颌下腺[12.67%(472/3 724)];就诊年龄主要为51~ 60岁[23.74% (884/3 724)]及41 ~ 50岁[21.56%(803/3 724)].结论 56年间唾液腺肿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唾液腺肿瘤发生率高于男性;腮腺是好发部位;多形性腺瘤是常见的唾液腺肿瘤;黏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恶性唾液腺肿瘤;就诊年龄在各时间段上的分布较分散,51~ 60岁是相对集中的就诊年龄.

    作者:吕慧欣;王卓然;高愉淇;于淼;李保泉;张泽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孔结构钛种植体对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分析内芯致密外层不同孔隙率结构的钛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评估多孔结构钛种植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建立5组直径为4.1 mm的种植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实心(A组)、外层孔隙率为30%中央实心支柱直径分别为1.5和3.1 mm(B和C组)、外层孔隙率为40%中央实心支柱直径分别为1.5和3.1 mm(D和E组);同时建立4类骨组织、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基台模型.将5组种植体装配于Ⅲ类骨组织中,分别施加150 N垂直和50 N侧向载荷;将5组种植体分别装配于4类骨组织中,加载极限(牙合)力载荷;分析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各种载荷条件下B~E组多孔结构钛种植体骨界面大von Mises应力均大于A组.极限(牙合)力载荷下,随着种植体多孔层厚度和孔隙率的增加,以及骨组织质量的降低,骨组织的大von Mises应力增加.在Ⅲ类骨中垂直加载时A组大von Mises应力为17.56 MPa,B、C组种植体大von Mises应力较A组大,D、E组进一步增大,可达69.24 MPa;侧向载荷、极限(牙合)力载荷下结果相似.同组种植体周围骨应力随骨组织质量降低而增加,D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von Mises应力可达134.95 MPa.结论 种植体的多孔结构有利于应力向周围骨组织传导,可增加骨组织受到的力学刺激,但若(牙合)力大小、方向不当,或骨组织质量不佳,则多孔结构种植体可能产生病理性应力.

    作者:刘亭松;高荣;魏霆;孙惠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唇侧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口内扫描的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后唇侧软组织形态的三维变化.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连续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并满足单颗上颌中切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适应证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34.3±12.0)岁.患者拔牙后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6个月行永久修复.口内扫描直接获取术前与术后1年患者上颌前牙区数字化模型,在分析软件中构建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量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27例完成1年随访.术后1年种植体龈缘顶点较健侧中切牙龈缘顶点退缩(0.23±0.39) mm.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所有患者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均存在一定程度塌陷;唇侧软组织形态的唇腭向平均变化距离为(0.62±0.22) mm,近远中大宽度为(11.03±1.74) mm,冠根向大高度为(6.82±1.52) mm.龈缘顶点根方0、1、2、3、4、5 mm处唇侧软组织形态的唇腭向变化距离分别为(0.54±0.48)、(0.87±0.62)、(1.03±0.46)、(0.96±0.52)、(0.90±0.52)、(0.89±0.57) mm.结论 基于口内扫描进行种植体唇侧软组织形态三维变化的定量评价方法切实可行.与健侧中切牙龈缘相比,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年后种植体唇侧龈缘无显著退缩,唇侧软组织形态的唇腭向平均塌陷约0.62 mm.

    作者:魏冬豪;赵一姣;邸萍;田杰华;蒋析;林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乘改革开放东风 书写新的篇章

    2018年12月18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纪念日,他的到来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伴随这个永载史册的时日,我们即将迈入新的一年.4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对于中国人民却是铭心刻骨的难忘岁月,对于中国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40年中,我们亲眼见证了祖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的伟大历程,亲自参加了祖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亲身感受了祖国奋发图强、国民经济快速进步的伟大成果.

    作者:赵铱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唾液腺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的适应证及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医学影像科就诊并采用内镜辅助口内途径取石的158例腮腺结石或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性71例,女性87例,年龄5~84岁;分析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临床表现、腮腺造影、核医学及唾液流率检查评价患侧腺体功能.术后患者根据腮腺造影表现分为两型:①Ⅰ型,主导管大致正常或粗细不均,排空正常;②Ⅱ型,主导管有狭窄或扩张,排空迟缓.结果 158例患者中144例(91.1%)成功取出,包括经网篮或抓钳直接取出77例;网篮套索结合导管口切开取出36例;网篮套索结合导管旁切开取出23例;余8例嵌于导管前1/3段,网篮套索不成功,经导管旁切开取石.158例中2例经内镜治疗后1~3个月结石自行排出,余12例结石未取出.146例结石或异物取出的患者随访3~120个月(平均36个月),1例结石复发,2例导管闭锁,16例偶有不适,127例无明显自觉症状.34例患者于术后进行患侧腮腺造影检查,造影表现Ⅰ型25例,Ⅱ型9例.核医学检查及唾液流率测定结果均显示术后患侧腺体功能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内镜辅助腮腺结石口内途径取出术是治疗腮腺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主导管内可经网篮套索的移动性结石或导管前1/3段的嵌顿性结石.取石后多数患者腺体功能可恢复.

    作者:叶欣;张亚琼;赵雅宁;孟圆;柳登高;张祖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三维打印导板在牙体牙髓专业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打印导板已在口腔种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维打印导板也为牙体牙髓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治疗模式,已成功应用于钙化根管疏通、牙内陷的根管治疗、根尖外科及自体牙移植等.本文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角度,综述三维打印导板在牙体牙髓专业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

    作者:承清;夏文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晚清时期的中国近代口腔医学教育

    19世纪,随着近代西方医学及教育的传入,近代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教育也传入我国.从早期的以传教士师授徒式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到20世纪初传教士及外籍人士创办牙医教育学校,以及中国牙科医生主持的师授徒、办学等形式的教育,完成了中国近代口腔医学教育的初步实践和积累.

    作者:李晓军;戚刚刚;朱郎;李晓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的影响

    无论是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还是固定托槽矫治进行正畸治疗,都必须在牙周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且以不损害牙周组织健康为原则.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美观、可摘戴、易清洁的特点深受医师和患者欢迎.有关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得出的结论较一致:与固定矫治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更有利于患者的牙周健康维护.但仍有部分不同观点认为只要进行充分的菌斑控制,矫治器的种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不大.目前牙周炎患者的隐形矫治相关研究较缺乏,尤其是有关重度牙周炎患者的隐形矫治,现阶段研究多为病例对照研究,各项研究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主要综述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周健康及牙周炎患者牙周状态的影响,为伴错(牙合)畸形的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时矫治器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吴季霖;侯建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下颌四枚种植体支持的两种附着体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下颌4枚种植体支持的Locator和杆卡附着体覆盖义齿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建立下颌4枚种植体支持的Locator和杆卡附着体覆盖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简称Locator模型和杆卡模型),每个模型分别加载5种载荷:100N垂直载荷加载于下颌中切牙(切牙垂直载荷)、100N垂直或斜向载荷加载于下颌尖牙(尖牙垂直或斜向载荷),100N垂直或斜向载荷加载于下颌第一磨牙(磨牙垂直或斜向载荷),分析种植体、种植体周围骨及黏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无论何种载荷下,应力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及周围骨皮质,黏骨膜受力均远小于种植体及骨皮质.无论尖牙还是磨牙加载,斜向载荷下相同模型种植体及骨皮质大von Mise应力均远大于垂直载荷.Locator模型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的受力(大von Mise应力分别为79.5和22.3 MPa)均小于杆卡模型(大von Mise应力分别为110.3和28.7 MPa),而Locator模型黏骨膜的小主应力(0.198 MPa)略大于杆卡模型(0.137 MPa).结论 临床中应尽量减小种植覆盖义齿的侧向力;相同载荷下,Locator附着体覆盖义齿的应力分布更有利于种植体的长期稳定.

    作者:姜梦洋;文静;徐珊珊;刘亭松;孙惠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