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刘宏;周斌;周中华

关键词:早发性牙周炎, 易感基因, 牙周病学, 成人牙周炎, 患病率, 新分类法, 牙槽骨丢失, 慢性牙周炎, 国际研讨会, 牙周组织, 临床, 未治疗, 数字表, 侵袭性, 局限型, 健康人, 爱牙日, 炎症, 牙龈, 牙齿
摘要: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炎症、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丢失和后牙齿的脱落,是造成健康人失牙的主要因素之一.2002年爱牙日全国牙防组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12岁未治疗的牙周病患病率为69.0%,35~44岁牙周病的患病率为97.2%,而67~74岁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9.4%.1989年世界临床牙周病学研讨会制定的分类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将牙周炎主要分为成人牙周炎(adult periodontitis, AP)和早发性牙周炎(early-onset periodontitis, EOP),EOP又包括局限型(localized EOP, L-EOP)和广泛型(generalized EOP, G-EOP).1999年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对新分类法达成共识,用慢性牙周炎代替成人牙周炎,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eontitis)代替早发性牙周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雌激素与流体剪切力对成骨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骨代谢的主要特征,雌激素缺乏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雌激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分化,从而影响机体骨代谢.活体细胞对外力的反应是由于外力导致组织间液流动发生改变,从而被细胞感知.本项研究选择流体剪切力作为细胞加力方式,观察雌激素与流体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与 DNA 合成的影响,探讨雌激素与机械力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作者:曹玲;丁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正常(牙合)藏族人硬组织的颅面结构分析

    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藏族人牙颌、颅面形态的特征,建立正常(牙合)藏族人硬组织 X 线头影测量的正常值标准.

    作者:王建国;傅民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多个牙先天缺失的病例分析及临床分型

    目的对临床所见多个牙先天缺失的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临床分类总结.方法对33例多个恒牙(≥6个)先天缺失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诊断和修复治疗,记录口腔状况、系统症状和遗传病史,进行总结分类. 结果多个牙先天缺失在临床可表现为不同类型:一是合并发育缺陷综合征的先天多个牙缺失,典型病例为无汗/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全(EDA)和Rieger综合征等;二是作为独立症状出现的先天多个牙缺失. 结论对临床多个牙先天缺失患者进行早期检查、正确诊断和合理的修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霞;冯海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烧结温度对牙科氧化锆增韧陶瓷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烧结温度对牙科氧化锆增韧陶瓷(zirconia toughened ceramic, ZTC) 物理性能和弯曲强度的影响.方法 3%摩尔比的三氧化二钇(3 mol% Y2O3)稳定氧化锆粉体干压成型后,分别在 1 490 ℃、1 530 ℃、1 570 ℃、1 610 ℃烧结,然后测试其密度、表面气孔率、线收缩率和弯曲强度.结果从本项实验所得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密度和线收缩率呈上升趋势,表面气孔率呈下降趋势,弯曲强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结论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从烧结温度低和强度高的要求进行选择,3 mol%Y2O3稳定氧化锆增韧陶瓷的佳烧结温度在1 570 ℃左右.

    作者:张斌;陈吉华;孙连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北京儿童乳恒牙患龋状况八年纵向研究

    目的研究同一样本儿童在8年中乳牙龋与恒牙龋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乳牙龋是否可作为恒牙龋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方法在1992年和2000年对北京地区362名3~4岁儿童的乳恒牙龋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乳、恒牙龋的相关性.结果儿童乳、恒牙的患龋率和龋均都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乳牙龋儿童的恒牙龋危险是乳牙无龋儿童的近3倍(RR=2.6,95% CI=1.4~4.7,P<0.001).以乳磨牙龋预测恒牙龋危险的灵敏度达93.9%(RR=3.3,95% CI=1.8~6.1,P<0.001),特异度为85.4%.结论儿童乳牙龋可以作为恒牙龋危险的预测指标.

    作者:王伟健;李仪红;卞金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稳定表达p16基因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建立和鉴定

    p16基因是一个多肿瘤抑制基因,它的抑癌机制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 我们进一步研究了p16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作者:张引成;刘军;李家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植骨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

    目的减轻传统的上颌窦提升术给患者增加的手术创伤,简化上颌窦提升牙种植的手术步骤.方法应用Frialit-2骨挤压器对11例患者(14个牙位)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植骨即刻牙种植术,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5个月(10~21个月).结果 11例(14颗种植体)未发现鼻出血、上颌窦炎症反应及种植体松动、脱落,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已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应用Frialit-2骨挤压器行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上颌后部牙种植外科技术.

    作者:赵保东;李宁毅;许家森;卜令学;王艳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良喷砂钛种植体表面加快骨愈合的细胞学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改良喷砂表面对成骨细胞功能、分化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揭示该表面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成骨细胞为原代分离、培养的第5代人胚成骨细胞,选择细胞层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作为评价成骨细胞功能、分化的3项指标.采用酶动力法检测ALP活性、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放免测定技术检测骨钙素含量,所得各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实验分3组:改良喷砂表面组、光滑表面组和细胞培养板空白对照组,细胞培养取4 d和13 d两个时间点.结果细胞培养4 d,改良喷砂表面组细胞层ALP活性[(17.390±1.59)nmol PNP*min-1*10-6个细胞]、蛋白质含量[(152.7±16.3)μg/106个细胞]以及培养液中骨钙素含量[(43.0±6.1)ng/106个细胞]均明显高于光滑表面组[分别为(10.978±1.879)nmol PNP*min-1*10-6个细胞、(58.0±5.9)μg/106个细胞及(24.9±6.0)ng/106个细胞].培养至13 d,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异消失.结论从细胞学角度证明改良喷砂表面具有加快种植体骨愈合的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功能表达实现的.

    作者:李德华;刘宝林;宋应亮;吴军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和脂多糖影响牙周膜细胞表达骨保护因子的研究

    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分泌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 OPG)的影响.方法培养牙周膜细胞并形成单细胞克隆,培养基中加入LPS和TNF-α,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增殖水平,Sandwitch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OPG含量.结果 TNF-α浓度在10 μg/L以上时可增加细胞对OPG的表达量(P<0.05),但由于TNF-α同时抑制牙周膜细胞增殖(P<0.05 ),因此培养上清中OPG总量无明显变化(P>0.05);LPS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和OPG表达均无明显影响,与TNF-α也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TNF-α能刺激牙周膜细胞OPG表达水平的提高;牙周膜细胞可能不是牙周炎时LPS直接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

    作者:李京平;凌均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RG实验低熔瓷与钛的结合性能分析

    目的测试作者自行研制的 RG 实验低熔瓷与钛的结合性能. 方法铸造 10 mm ×5 mm×1.4 mm 钛片 5 个,于钛片表面依次熔附 RG 实验遮色瓷和牙本质瓷总厚度 1 mm.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钛瓷界面形貌并做能谱分析.采用铸造法制备 28 mm ×3 mm×0.5 mm 的 NiCr合金试件 6 个,纯钛试件 18 个.于 NiCr 合金试件中份8 mm ×3 mm 处熔附 1mm Vita 常用瓷;钛试件分为 3 组,每组 6 个,于试件中份8 mm×3 mm 处分别熔附 1 mm RG 实验低熔瓷、VITA TITANKERAMLK瓷和Noritake super porcelain Ti-22 瓷.在实验机上采用 3 点弯曲法测试金瓷分离时的载荷.采用金瓷修复体制作方法制作 RG 实验钛瓷冠.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遮色瓷与钛之间无明显缝隙存在,遮色瓷与钛之间存在一个约1 μm过渡层,能谱分析发现该过渡层的主要化学元素为 Ti、Si、O.NiCr 合金-VITA 瓷试件的分离加载为(12.733±3.297)N,钛-VITA TITAN、钛-Noritake 瓷试件和钛-RG实验瓷的分离加载分别为(7.233±2.539)N、(5.533±1.199)N 和(6.316±1.433)N.经统计检验,3种钛瓷试件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 3 种钛瓷样本的分离加载均明显低于 NiCr 合金与瓷的分离载荷,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钛瓷冠瓷面完整无裂纹.结论 RG瓷与钛具有良好的结合界面,其结合力可以达到临床应用的要求,说明 RG 瓷与钛具有较好的匹配性.

    作者:任卫红;郭天文;田杰谟;张云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髁突骨折伴关节盘移位的治疗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伴关节盘移位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复位缝合的技巧.方法 32例关节盘移位均于髁突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发现和证实,将其正确复位并缝合固定于关节囊.结果 25例术后未经任何颌间固定和牵引复位,7例术后1~2周颌间牵引复位;咬合关系除1例因髁突粉碎性骨折、下颌支高度降低使咬合向患侧偏斜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开口度正常,无关节弹响及疼痛.结论关节盘移位主要并发于髁突高位骨折,以前内向移位多见;手术正确恢复关节盘位置对颞下颌关节功能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世斌;李祖兵;杨学文;赵吉宏;东耀峻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析

    目的了解楔状缺损患牙充填治疗后,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前磨牙颊舌向纵剖面上设计楔状缺损模型,选择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两种材料模拟充填缺损区;用二维有限元法对模型受NFDA1力作用时牙颈部应力做分析.结果复合树脂充填和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均可使缺损附近的应力集中明显改善;缺损深处的大主应力值分别降至36.2 MPa和42.5 MPa,接近正常牙应力值32.6 MPa.结论楔状缺损充填修复可缓解缺损区牙体硬组织的应力集中.

    作者:张清;王嘉德;霍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化疗对舌癌细胞凋亡和增殖及Bcl-2表达影响的研究

    1.资料和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80~2001年手术切除的舌癌石蜡包埋组织42例,其中维吾尔族21例,汉族21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高分化鳞癌30例,中分化鳞癌12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50岁;舌癌化疗10例,其中高分化鳞癌6例,中分化鳞癌4例.舌癌化疗标本为术前行颞浅动脉插管,区域性的动脉灌注,用药包括顺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化疗3周后,行手术切除.舌乳头状瘤20例,其中男女各10例,并取正常舌粘膜7例作正常对照,分别进行TUNEL原位末端标记及免疫组化染色.

    作者:郅克谦;温玉明;林兆全;袁祥民;王昌美;李龙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成釉细胞瘤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周期素A的表达

    目的研究端粒酶hTERT基因在人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和相关因子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了AB中细胞周期素A、 p53蛋白和PCNA,hTERT mRNA的表达,同时以正常口腔粘膜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为对照.结果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只有1例hTERT阳性(1/7),cyclin A、p53蛋白、PCNA三者之间表达有着相似共性.OKC中表达在基底或副基底层细胞核中,有14例hTERT阳性(14/16),4例cyclin A阳性(4/32)、11例p53蛋白阳性(11/25),5例PCNA阳性(5/9).hTERT mRNA在AB中表达率为94.4%(51/54),cyclin A为66.7%(40/60),p53蛋白为85.7%(42/49),PCNA为78.1%(25/32),hTERT与cyclin A、 p53蛋白、PCNA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rs分别为0.914、0.848、0.804,P< 0.05.结论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hTERT mRNA与cyclin A、p53蛋白、PC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在AB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p53蛋白的蓄积有关,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并受cyclin A调节,在S期中有较高表达.

    作者:钟鸣;岳阳丽;王洁;王兆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牙周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炎症、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丢失和后牙齿的脱落,是造成健康人失牙的主要因素之一.2002年爱牙日全国牙防组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12岁未治疗的牙周病患病率为69.0%,35~44岁牙周病的患病率为97.2%,而67~74岁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9.4%.1989年世界临床牙周病学研讨会制定的分类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将牙周炎主要分为成人牙周炎(adult periodontitis, AP)和早发性牙周炎(early-onset periodontitis, EOP),EOP又包括局限型(localized EOP, L-EOP)和广泛型(generalized EOP, G-EOP).1999年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对新分类法达成共识,用慢性牙周炎代替成人牙周炎,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eontitis)代替早发性牙周炎.

    作者:刘宏;周斌;周中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腭裂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鼓室置管术对听力和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3例(62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分为鼓室置管组和对照组,采用纯音测听和鼓室图测试,了解近期和远期效果.结果治疗组在置管后近期和远期纯音测听分别为23.3 dB和23.4 dB,属正常听力范围,但仍有64%属于B型和C型鼓室图.结论鼓室置管能改善听力,但不能改善咽鼓管阻塞状况.

    作者:徐慧芬;徐丽蓉;何勇;郑谦;郑艳;廖小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60、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60和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口腔扁平苔藓、10例正常口腔粘膜、21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10例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46例白斑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分析HSP60、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对12例口腔扁平苔藓和5例正常粘膜进行逆转录PCR实验,观察HSP60、HSP70 mRNA的变化.结果 HSP60在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01).HSP70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病损区的表达下调.RT-PCR结果显示,HSP60、HSP70 mRNA表达增强.结论 HSP60及HSP70在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邸萍;高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全国第四届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纪要

    全国第四届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8~2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138位口腔医学院校领导、口腔医学教育专家和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医药处石鹏建处长到会指导并听取专家报告.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错(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症状的相关研究

    错(牙合)是否能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MD)一直是临床有争议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其间关系,本项研究采用改良的 Helkimo 指数,对 127 例错(牙合)患者与健康人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作者:王光耀;谷志远;王生;王洁琼;王正钱;岑瑞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类盘样变及Ⅱ型胶原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双板区在关节盘移位后的适应性改建.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26只日本大白兔进行组织病理学、蛋白多糖含量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结果移位1周后即在双板区见到有Ⅱ型胶原mRNA表达的软骨细胞,随着时间的增加,可见到典型的软骨组织形成.结论在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产生类盘样变,以期适应新的功能.

    作者:谷志远;胡济安;冯剑颖;张震康;张银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