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臭与牙周炎及舌苔的相关性研究

朱卫东;沙月琴

关键词:口臭, 牙周炎, 舌苔, 硫化物
摘要:目的探讨口臭及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mpounds,VSCs)与牙周炎及舌苔的 相关性,舌在口臭及VSCs产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全身健康、有口 臭的牙周炎患者,鼻闻法检查口臭程度,使用便携式口臭测量仪分别测量清除舌苔前后的VS Cs量.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PD≥4 mm位点比例,出血指数(bleed 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及舌苔厚度与面积.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法显示,口臭值、VSCs量与BI、PLI、舌苔厚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P<0.01),与舌苔面积也有关系(P<0.05).口臭值与PD及PD≥4 mm 位点比例无关,VSCs量与PD及PD≥4 mm位点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26,P <0.05).清除舌苔可以明显降低VSCs量(t=10.15,P<0.01),其减少 量与舌苔厚度及面积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口臭值 、VSCs量与BI、PLI及舌苔均有关系,而牙周袋PD只与VSCs量有关系;虽然清除舌苔可以明 显降低VSCs量(降低36.7%),但由于存在如何完全彻底清除舌苔的问题,所以舌与牙周炎在口臭及VSCs形成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种合金与纯钛激光焊接熔焊区元素混熔分布及组织结构特征

    目的观察异种金属激光焊接后的组织微观结构、元素的混熔分布和激光对金铂、镍铬、纯钛、钴 铬等异种合金(金属)焊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对熔焊区的金相组织结构变化观察.同时用超薄窗X射线能谱仪扫描分析、测试混熔后的元素分布和 趋向.结果①金铂、镍铬、钴铬异种合金相互焊接后熔焊区的组织过度良好、界限不清.有网状、柱状、枝状结构生成,属冶金结合.而所有与钛金属焊接后的 混熔区组织过度不良、晶粒增大明显、形态不规则,有微裂发生.②在熔焊区内,钛元素多 成旋涡状出现.而其他合金的元素混熔分布均匀.元素峰波波值受所在部位所决定.结论钛金属与其他合金进行合金化时,极易发生脆性相.异种金属除不易与钛 金属配对焊接以外,激光对其他齿科异种合金相互焊接的效果是理想的.

    作者:吴海树;刘继红;刘学成;李长义;于志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命名、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 的诊断分类及治疗原则是全国第 三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专题研讨会(2001年)的热点讨论问题.命名、诊断分类及 治疗原则是TMD临床工作中基本的问题,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先决条件.为此,我们依 据多年来对TMD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外有关文献,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作者:马绪臣;张震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在牙源性病损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和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 OKC )中hTERT mRNA 的表达,探讨其在AB、OKC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mRNA原位杂交法对口腔颌骨内54例AB、16例OKC及7例口腔正常粘膜,进行了hTERT mRNA的检测.结果 94.4%(51/54)AB、87.5%(14/16 )OKC及1/7正常口腔粘膜有hTERT mRNA表达,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 .hTERT与AB不同组织学类型、病损发生部位、单房与多房无关(P>0.05),在AB 外周细胞及星网状多边形细胞中有表达,在角化退变样细胞及颗粒样细胞中缺乏表达.结论①hTERT活化在AB及OK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hTERT活性阳性率 与病变中的细胞分化,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随着组织学分级增高hTERT mRNA阳性率及信号强度均增高.

    作者:钟鸣;王洁;韩有平;王兆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白榴石微晶化增强牙科玻璃陶瓷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K2O(氧化钾)在白榴石微晶化增强牙科玻璃陶瓷的原材料组分与比例方面的规律以及白 榴石微晶含量对该玻璃陶瓷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利用特定的热处理温度程序对不同K2O含量的玻璃陶瓷原材料进行热处理,比较热处理后样品的显微结构及其 中白榴石微晶的含量,测试各组玻璃陶瓷的抗压强度.结果高钾配比组原材料热处理后的样品中白榴石微晶化情况良好,分布均匀,晶粒约0.8 μm,其玻璃陶瓷的抗压强度可达206.6 MPa.白榴石微晶化增强的牙科玻璃陶瓷的抗压强度与白榴石微晶含 量之间呈相关关系.结论 K2O在原材料中的配比对白榴石微晶化及其增强的牙科玻璃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相关性能有较大影响.白榴石微晶含量对该玻璃陶瓷的抗压 强度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飚;钱法汤;段兴龙;吴伯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在TMJ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将藻酸盐凝胶三维培养体系应用于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osteoar 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OA)髁突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利用机械与酶消化的方法从TMJOA患者手术切除患疾髁突软骨中获得髁突软骨细胞, 部分细胞在二维贴壁培养条件下体外培养1周;部分细胞在高密度条件下转入藻酸盐凝胶培 养介质,进行三维培养4周;分别对贴壁条件下培养细胞和藻酸盐细胞凝胶微球石蜡包埋切片进行Ⅱ型胶原和软骨特异性蛋白多糖的免疫组化鉴定.结果从骨关节 病髁突软骨组织中收获并行体外培养成活的细胞,鉴定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藻酸盐凝胶 三维培养体系中的髁突软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培养4周后细胞保持了良好的分化表型.结论成功地体外培养成活了人TMJOA髁突软骨细胞;成功地将藻酸盐凝胶三 维培养体系应用于人TMJOA髁突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在该体系中,软骨细胞生长状态与功能蛋白分泌能力良好.

    作者:常嘉;马绪臣;魏明洁;王晶;焦岩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滑液β-糖苷酶活性检测与临床意义

    β-糖苷酶主要参与TMJ滑液透明质酸以及细胞外基质硫酸软骨素等氨基多糖分子的水解,从而引起滑液正常生理功能降低及软骨基质降解破坏,导致TMD发生.我们检测滑液和β-糖苷酶活性,探讨其与TMD不同病理类型的关系.

    作者:刘俊杰;龙星;许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腔癌组织中FasR和FasL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凋亡是在一系列基因作用下引起的生理性过程,目前尤以FasR和FasL诱导凋亡的研究引人注目.我们检测口腔癌标本中的凋亡指数与二者表达的关系,探讨其在口腔癌组织中对凋亡的调节作用.

    作者:孙新臣;王俊杰;申文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系统性硬化病致严重下颌骨吸收一例

    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曾称硬皮病,进行性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以皮肤和某些内脏的小血管壁增生,管腔阻塞而造成皮肤广泛的纤维化和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特点.该病导致严重颌面部软组织萎缩及下颌骨吸收者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作者:索万奎;陈伟良;陈绍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携带sbr基因的农杆菌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及稳定性分析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防龋疫苗,其中一个主要的步骤是如何将目的基因转入植物组织中.对于双子叶植物番茄来说,农杆菌为载体的基因转移法是合适的,因此本实验构建含sbr基因的农杆菌二元载体系统,并分析质粒在农杆菌中的稳定性,为下一步植物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作者:凌均棨;蒋少云;麦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对氨基苯甲酸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 PAB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代谢的影响 ,研究血链球菌在龈下菌斑生态平衡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ABA,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行常规厌氧培养,测定培养后的细菌浓度吸光度(A) 值和胰酶样蛋白酶活性,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菌细胞形态.结果 PABA能促进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和胰酶样蛋白酶的活性,当PABA浓度为1 mg/L时,其促进作用强 ,随着PAB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降低,当PABA浓度为100 mg/L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PA BA还能对菌细胞的形态和粘附产生影响.结论 PABA能影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代谢,提示血链球菌可能对龈下菌斑的微生态平衡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周学东;王志凌;李继遥;肖晓蓉;胡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及其受 体的表达与分布,探讨E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受力24 h及168 h处死,制备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HI-SABC法进行检测.结果 EGF与EGFR在正畸 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受力168 h组EGF及EGFR表达的强度高于受力24 h组(P<0.01);同时间组中,张力侧EGF及EGFR的表达高于 压力侧(P<0.01);EGF、EGFR在正畸组中的表达主要是位于近远中向的张、压力 侧,而生理状态下主要位于根尖及根分叉区的牙周膜.结论正畸牙移动 过程中EGF、EGFR的表达有所增强,提示EGF可能参与了正畸牙移动,并且更多地促进了正畸牙骨改建中的骨形成过程.

    作者:高清平;张素银;翦新春;曾庆富;任力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青少年期正畸治疗与上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关系

    目的探讨青少年错畸形患者在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与上中切牙根尖吸收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青少年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与对照 组匹配后,确定其中58例为研究样本,分别以治疗前后根尖片测量上中切牙根吸收的情况, 以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牙根在前后向及垂直向的位移值并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根吸收与牙根尖的龈向压入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01), 与牙根尖的向伸长也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P<0.05),但根吸收与牙根 尖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却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还显示,治疗过程中牙根尖位移为零时,根尖的平均吸收量达到2.29 mm,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进行正畸治疗,正畸牙移动量与牙根尖吸收量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可能性很小.

    作者:许天民;S Baumrind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种植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牙槽骨垂直牵引成骨技术在改善种植区域骨量中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 19例因肿瘤切除术或外伤等原因造成重度牙槽突垂直向骨缺损(缺损均大 于10 mm)患者接受了垂直骨牵引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岁.常规行术前 、术后及牵引前、后X线检查记录及取牵引器时直接测量牵引高度.安放牵引器7 d后开始牵引,每日牵引1 mm至设计高度.保留牵引器2~3个月,局麻下拆除牵引器,植入种植体.结果 19例中11例已完成种植上部结构修复,已植入种植体尚未完成上部修 复6例,共植入种植体65枚.19例在牵引成骨后均形成理想新骨,平均新生骨的高度13 mm. 牵引区意外骨折2例,牵引区感染1例,植入种植体后感染1例.结论牙槽骨垂直牵引术是解决重度骨量不足的有效的替代方法.

    作者:林野;王兴;李健慧;邱立新;陈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静脉畸形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人血管畸形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取人静脉畸 形组织块接种于铺有明胶底层的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通过早期去除组织块、机械 刮除及酶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等一系列细胞定性研究.结果获取的内皮细胞可连续传代4~5代,成活40~50 d; 生长于玻璃、塑料上的细胞呈铺路石状;生长于明胶底层上的细胞可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 电镜下可见细胞具有Weibel-Palade小体特征性超微结构;CD34及vWF免疫组化染色 阳性,α-SMA染色阴性.结论应用此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化的血管畸形内 皮细胞,且细胞可连续传代培养.培养的血管畸形内皮细胞可用于体外研究血管畸形的生物学行为.

    作者:贾俊;赵怡芳;张文峰;何三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臭与牙周炎及舌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口臭及口气中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mpounds,VSCs)与牙周炎及舌苔的 相关性,舌在口臭及VSCs产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全身健康、有口 臭的牙周炎患者,鼻闻法检查口臭程度,使用便携式口臭测量仪分别测量清除舌苔前后的VS Cs量.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及PD≥4 mm位点比例,出血指数(bleed ing index, 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及舌苔厚度与面积.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法显示,口臭值、VSCs量与BI、PLI、舌苔厚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P<0.01),与舌苔面积也有关系(P<0.05).口臭值与PD及PD≥4 mm 位点比例无关,VSCs量与PD及PD≥4 mm位点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26,P <0.05).清除舌苔可以明显降低VSCs量(t=10.15,P<0.01),其减少 量与舌苔厚度及面积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口臭值 、VSCs量与BI、PLI及舌苔均有关系,而牙周袋PD只与VSCs量有关系;虽然清除舌苔可以明 显降低VSCs量(降低36.7%),但由于存在如何完全彻底清除舌苔的问题,所以舌与牙周炎在口臭及VSCs形成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朱卫东;沙月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推荐使用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门诊病历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评价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板状植入物植入生物体内后,聚DL乳酸及其降解产物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将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板植入SD大鼠下颌升枝与嚼肌之间,在术 后1年内:①分批采取血液标本,检测血红蛋白、蛋白含量、胆红素含量、脂类含量及重要 的酶与电解质,观察植入物对机体血液成分的影响.②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学、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植入物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在术后1年各组中 ,血液学各项生理指标均未见异常改变.②植入物在术后6个月左右基本降解;在术后1年的 各组中,组织愈合、内脏解剖和局部组织病理检查光镜观察,均未见异常发现.结论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植入物在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

    作者:魏世成;郑谦;刘磊;李声伟;王翰章;熊成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Phoenix脓肿根管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1β的检测及临床相关性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是重要的炎症介 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根尖周炎根管渗出液中IL-1β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根尖周炎的关系.

    作者:俞未一;于金华;刘卫红;孙卫斌;朱庆萍;朱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咬合创伤对口颌系统及全身的影响与矫治

    咬合是口颌系统的重要功能结构,是完成口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口腔及全身健康 很重要.咬合创伤是口腔的常见疾病之一,以往认为咬合创伤是由于功能性或非功能性的力 量超过了牙周的适应和修复能力而引起的牙周创伤,表现为牙周组织的病损,然而咬合创伤无论与牙体、牙髓、牙周肌肉、颞下颌关节均有密切的关系[1-6];与口腔颌面的 各组织结构以及与全身各部位甚至中枢神经等各系统也密切相关,与口腔医学中的各个学科 均有联系.

    作者:刘洪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国内外牙科手机灭菌方法现状与进展

    牙科手机是口腔科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设备,由于它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接触患者唾液、血液、 龈沟液和牙菌斑,所以它的表面和机头内部涡轮组件及管道在使用后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 病原微生物污染[1],因此它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经灭菌处理.如果灭菌不合 格,其潜在的交叉感染危险性极大[2].据文献报道,口腔就医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一些其他系统性疾病[3,4].M atsuyama等[5]学者从用于艾滋病(acquiv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患者治疗的牙科手机上已分离出HIV.牙科手机无疑是口腔科临床上造成交叉感染具危 险性的器械之一,有关它的灭菌问题也是目前口腔界亟待解决的一个严峻课题.

    作者:苏静;邓晓红;孙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