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在小鼠体内的诱导成骨和早期降解行为的研究

梁戈;郑昌琼;周大利;冉均国

关键词:磷酸钙陶瓷, β-磷酸三钙, 骨形成蛋白, 骨移植
摘要:目的将多孔β-磷酸三钙和重组人的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肉内,观察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和早期降解行为.方法将多孔β-磷酸三钙/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25只小鼠右侧大腿后侧肌肉内,单纯多孔β-磷酸三钙植入左侧为对照,分别于72 h、1、2、3、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72 h可见幼稚软骨,1周见成熟软骨,2周见编织骨和少量板层骨,3周和4周成熟的板层骨生成,对照组则无骨或软骨生成.2周开始间充质细胞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3~4周将材料包裹分割,同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及吞噬现象,这些是降解早期组织学改变.结论多孔β-TCP/rhBMP-2复合人工骨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强大的骨诱导能力,有希望作为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用于临床.
海军总医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转移癌.结果 40例肺转移癌患者80个病灶接受了氩氦刀治疗.51个直径≤4 cm肺内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98.9%,显效率可达100.0%,而29例直径> 4cm的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87.0%,显效率达86.2%,表明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局部疗效主要取决于肿块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无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46.8%患者术后有少量咯血,25.8%有气胸,19.4%有胸腔积液,19.4%术后咳嗽加剧,16.1%有发热.术后1周67.7%的瘤体呈空洞样改变,体积增大;术后1月瘤体缩小,11.1%病灶完全吸收,22.2%还有空洞样改变.3月后,瘤体进一步缩小,9.5%的病灶(<3 cm)完成吸收.绝大多数密度变低,仅有19%呈空洞样改变.6月以后,瘤体变化不大.随访1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氩氦刀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6%,15个月为50%.结论氩氦刀比较安全,疗效可靠.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作者:王洪武;段蕴铀;张燕群;冯华松;聂舟山;颜霞;陆海英;赵秀琴;韩志海;田树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中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方法观察3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 694例次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低血压的发生率居首位,为32%(863例次),以透析3~4 h为高发期;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为第2位,占13.6%(367例次);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8%(128例次).结论加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3~4 h血压的观察,给予低温、高钠或序贯透析.透前停服降压药,透析第2小时进餐,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缓慢提高血流量,行血液滤过.做好饮食指导,实施心理疏导等相应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李洪艳;张志勇;商艳霞;王春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BO与UBIO并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测高压氧与量子血疗并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疗组)26例和实验组(高压氧与量子血疗综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实验组在一般药疗基础上,增加高压氧和量子血疗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检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间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值比较,实验组中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低血流量和低血流速度值显著增加(P<0.05或P<0.01);脑血管外周阻力值明显降低(P<0.05).提示实验组脑循环改善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与量子血疗联合应用有利于纠正或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循环功能障碍.

    作者:张学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孔β-TCP/rhBMP-2人工骨在小鼠体内的诱导成骨和早期降解行为的研究

    目的将多孔β-磷酸三钙和重组人的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肉内,观察复合物的骨诱导能力和早期降解行为.方法将多孔β-磷酸三钙/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物植入25只小鼠右侧大腿后侧肌肉内,单纯多孔β-磷酸三钙植入左侧为对照,分别于72 h、1、2、3、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72 h可见幼稚软骨,1周见成熟软骨,2周见编织骨和少量板层骨,3周和4周成熟的板层骨生成,对照组则无骨或软骨生成.2周开始间充质细胞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3~4周将材料包裹分割,同时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及吞噬现象,这些是降解早期组织学改变.结论多孔β-TCP/rhBMP-2复合人工骨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强大的骨诱导能力,有希望作为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用于临床.

    作者:梁戈;郑昌琼;周大利;冉均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处理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9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短暂性脑缺血病人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或核磁血管成像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大于50%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学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恶性肿瘤现代微创或无创治疗的临床工作准则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现代微创或无创治疗的临床工作准则.方法分析目前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8种微创或无创治疗(X-刀、γ-刀、粒子刀、中子刀、微波集束聚能刀、高能射频集束刀、超声聚焦刀、氩氦刀)的基本特性与临床特征,结合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结果①恶性肿瘤现代微创或无创治疗技术可分为3类,即射线束的毁损效应、高温消融效应、超低温冷冻消融效应.②具有对局部肿瘤能量高度集中、能量强度高的特点.③高能量集聚效应可高效性原位灭活或局部根治肿瘤,对人体损伤小,适应证较宽.④主要适用于肿瘤体积在一定范围而且形态较规则的肿瘤.结论恶性肿瘤现代微创或无创治疗方法具有高科技、高效性杀灭肿瘤的特点,是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外科手术治疗形成挑战.恶性肿瘤微创或无创治疗应把握好综合治疗的时机.

    作者:李方明;聂青;康静波;张丽萍;杨平;张军;朱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实验性兔眼aPVR睫状上皮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睫状上皮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为探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慢性低眼压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做组织病理及电镜观察.结果光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术后2、4、8周睫状体水肿,术后4周及8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缺失.电镜检查发现实验组术后4周和8周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线粒体明显减少,细胞内空泡.结论在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理状态下,睫状膜的增生和收缩引起对睫状上皮的牵拉,造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和睫状体水肿,可能是引起慢性低眼压的主要原因.

    作者:刘百臣;彭秀军;陈长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以脓疱疮为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1例

    溃疡性结肠炎为炎症性肠病之一种.炎症性肠病除肠道表现外,其肠外表现可达数百种以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系统等受累均有报道.皮肤病变少见,国内仅见3例报道,2例为脓皮病,1例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近我院收治1例以脓疱疮为肠外表现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建良;杨平地;岑坚;兰雨;刘晓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囊肿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岁,缘于1年前开始出现小便时排尿中断,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来我院门诊就诊.

    作者:张云山;贺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术后护理

    通过对2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行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腔碎吸加尿激酶治疗的护理,认为术后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血压,及早发现再出血和脑病的先兆,控制躁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肺部并发症等.

    作者:张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膜癌病7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脑膜癌病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了解,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脑膜癌病有原发和继发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临床表现以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为主,常伴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多组颅神经受累,影像学头颅核磁提示脑枕叶表面及小脑幕等处脑膜明显不规则增厚.脑脊液反复找肿瘤细胞才能确认.结果脑膜癌常以转移癌多见,对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患者,除注重影像学检查外,脑脊液反复查找肿瘤细胞必不可缺少.结论对患有原发肿瘤病史出现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时要高度警惕脑膜癌转移.脑膜癌治疗困难愈后差.

    作者:刘振亭;戚晓昆;钱海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输液不良反应分析及药物配伍

    分析了临床上输液反应的类型、输液反应的危害和处理、导致输液反应的因素,之后从医、药、护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输液反应的措施.并综述了常见输液药物的配伍问题.

    作者:张永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10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特点,为进一步的病因、治疗研究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研究1980~2000年解放军总医院收住的105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对其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平均发病年龄(42.7±16.9)岁,较国外早,60岁以后男女发病患者数均明显减少;男女发病比例2∶1;上肢远端为常见的起病部位,球部起病者发病年龄晚,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展一般从起病部位水平或垂直地累及邻近的运动神经元.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年发病为主,男性多见,其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

    作者:段枫;蒲传强;郎森阳;吴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对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10 g×2.5 cm致伤大鼠第12胸椎脊髓,经蛛网膜下腔导管分别于术后即刻、1、4、8、24、72 h各注入神经生长因子溶液,并与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内皮素含量在伤后均显著升高(P<0.01),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在伤后4、8、24、72 h,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后继发作用,抑制了内皮素导致的恶性循环,从而保护了神经组织.

    作者:王德利;阮狄克;杨敏杰;刘淼;马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研究的新进展

    2002年新的<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方案已经问世.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哮喘为何迅速增加仍不得而知,起因仍不清楚.环境污染(包括尘螨过敏源、吸烟等)可能起主要作用.早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及联用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哮喘重要性的方法.

    作者:王洪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

    目的观察非血缘脐血移植对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从其移植并发症、长期造血及免疫重建等方面了解脐血作为干细胞来源的移植效果.方法 2例均为难治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人白细胞抗原一个位点不相合的无关脐血移植.予处理,例1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2+氟达拉滨方案;例2用全身照射+马法兰+抗胸腺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预防用环胞菌素A+骁悉或甲泼尼松.移植后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加速造血重建.结果例1于+26天粒系植入,+21天出现Ⅱ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加用甲泼尼松治疗后控制,+120天血小板植入,于+30天人白细胞抗原配型示为供者型,随访1.5年,患者各项检查正常,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例2于+27天粒系植入,+73天血小板植入,于+137天血型转为B型,+48天发生Ⅳ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用CD25单抗治疗后控制.结论脐血移植适合我国国情且对儿童高危白血病较为适宜,但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并未明显减弱,移植前有必要进行人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移植后血小板的植入延迟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徐世侠;吴南海;栾佐;杨平地;黄友章;龚小军;王鹏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非典型病原体(如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卡氏肺囊虫等)所引起的肺间质或实质的炎症,症状无特异性,治疗主要针对敏感抗生素或对症处理.本文中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流感、衣原体肺炎及卡氏肺囊虫肺炎等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介绍.

    作者:王洪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海洋细菌学检测现状

    海洋是一个特殊环境,其所含细菌不同于陆地,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海洋细菌研究工作的日益重视,不断发现了一些新的海洋细菌并摸索出培养基的成分及环境条件等对海洋细菌生长的影响,这对人们了解海洋细菌及日后开展海洋细菌的检测将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郝秀红;韩善桥;马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护人员SARS高感染率的原因初探

    自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肆虐全球以来,医护人员发病人数高居感染人数的第一位.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病人因素:医护人员接触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患者的时间早,距离近,频率高,因此感染率高.②环境因素:主要是室内通风不良.③消毒环节:包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房室内空气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等措施不够严密.④防护措施上存在的问题:包括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口罩的配带,防护装备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房的条件等.⑤其他因素:包括工作中有时忙中出错,工作时间过长,汗少浸透防护服等及医护人员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等.只要认真贯彻严格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高感染率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段蕴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症体外循环转流气管肿瘤切除1例

    胸部气管肿瘤,往往由于其位置,不能采用常规的麻醉诱导方法和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因此,在部分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可保证足够的氧合,从而使麻醉和手术得以安全实施.我院于2001年12月18日用部分体外循环转流技术,行气管肿瘤切除,手术顺利,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相伟;贾群;李辉;贝亚军;王伟;李学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海军总医院学报杂志

海军总医院学报杂志

主管:海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海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