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江;刘和
目的:探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收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术后7 d,观察组格斯拉哥昏迷评分、中线结构位移、脑梗死灶范围均较对照组改善;观察组脑血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14 d后,观察组指标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和中度残疾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家伟;刘旭;廖洪民;郑涛;王勇;黄建军;张靖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神经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保护剂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神经保护剂进行治疗,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还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作者:金旺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乳导管冲洗灌注疗法在哺乳期乳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乳导管冲洗灌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疏通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导管冲洗灌注疗法在哺乳期乳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林艺淇;张谈文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55例,分两组.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阿奇霉素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肺部炎性病灶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结果:阿奇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阿奇霉素组症状消失时间、肺部炎性病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阿奇霉素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机体炎性水平.
作者:唐福杰;蒙小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体温在人体各项生理指标中非常重要,是确保人体各项机能正常的前提.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低体温,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对手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说明低体温的危害,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2例.常规组给予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运东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了解静脉补钾所开医嘱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提高全体医生正确使用氯化钾的比率.方法:随机选取静脉滴注氯化钾医嘱300例,记录住院患者一般情况及所开静脉补钾医嘱.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补钾指征、开始补钾时血钾浓度、补钾的速度、溶媒选择及配伍方面是否合理,综合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300份静脉补钾医嘱很多方面存在不足,其中静脉补钾医嘱存在无使用指征30份,氯化钾溶媒选择不妥10份,医嘱存在配伍禁忌29份.结论:我院静脉补钾存在各方面问题,需要加强补钾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补钾的不良反应.
作者:李永兰 刊期: 2017年第34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常见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发病机制是静脉内形成血栓.本病血栓形成原因很多,由于解剖原因,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交叉处存在共同的鞘膜,在出现血管硬化时,动脉压迫静脉使静脉管腔变窄,变窄处血液流过时产生涡流造成内皮的损伤,或是管壁互相接触,使内皮损伤、增生并继发血栓形成;血液内凝血和溶血因子平衡失调使血栓易于形成,高脂血症、血液黏滞度的增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可促使血栓形成;全身或眼局部的炎症侵犯视网膜静脉,也引起血管内皮炎,继发血栓.现就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发病机制进行集中探讨.
作者:蒋珺迪;王鲜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微创拔牙技术在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方法:收治拔除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患者96例,分为参照组50例和观察组46例.参照组采用凿骨劈冠法,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采取微创拔牙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拔牙效果,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预后.
作者:程洋;殷治国;龚中坚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效果.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微创埋线针及PGLA线体腰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骶管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效果相当,但腰部穴位埋线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
作者:孙庆银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系统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通畅评分、住院天数、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广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带管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肿瘤PICC带管患者176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徐惠丽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加减膈下逐瘀汤对肝脾血瘀型乙肝肝硬化的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治患者30例,均采用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肝动脉内径有差别.结论:加减膈下逐瘀汤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有重要意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了解疾病趋向,亦可用来评估医治的疗效.
作者:柯黎黎;赵晓燕;侯媛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选择呼吸内科处方300张,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在300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处方240张(80%).只使用1种抗生素处方150张(50%),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处方100张(33%),3种药物联合使用处方30张(10%),4种药物联合使用处方10张(3.3%).结论:抗生素使用存在一些问题,较为严重的有抗生素滥用、不合理用药等.
作者:缪春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与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宫颈原位癌的疗效.方法:收治宫颈原位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治疗宫颈原位癌不仅能够保留生育能力,而且疗效与宫颈锥切术差异不大.
作者:蒋红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曼月乐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收治子宫腺肌症患者156例.参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曼月乐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量、痛经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曼月乐环治疗不仅效果理想,还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小红;李建霞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作为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抗心衰联合十全大补汤治疗;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作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总有效率优于常规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潘晓江;刘和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分析大剂量乌司他丁运用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集束化抗休克治疗和病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清PCT、TNF-α、IL-6水平均有所改善,但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有明显的优势(P<0.05);两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同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陈忠美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ADR报告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275例发生ADR的患者中,男女比例1:1.5;ADR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例数多,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严重的ADR主要涉及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ADR监测,谨慎选择给药途径.
作者:张健;曾本清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翔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