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应用价值评估

惠萍萍;孟文颖

关键词:胶囊内镜, 小肠疾病, 腹痛,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在慢性腹痛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慢性腹痛患者88例,行GivenM2A胶囊内镜检查。结果:88例患者中,86例患者完成检查,完成率97.72%,其中与溃疡、糜烂、克罗恩病导致的慢性腹痛相关的检出率31.8%,胶囊内镜获取的图像质量良好,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慢性腹痛相关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安全性好,但定性诊断能力有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筛查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

    血液检验的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血液学检验中的危险性,认为穿刺针头、刀片伤及自身、皮肤破损、黏膜接触是3种直接传播途径,阐述了血液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检验人员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等。

    作者:谢育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健康体检妇女500例,以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HPV 26种亚型感染筛查。结果:HPV总感染率15%(75/500);共查出26种亚型,HPV16型感染率高,为33.33%(25/75);HPV 感染高峰年龄40~49岁,高危感染率98.67%,低危感染率1.33%;单一感染率86.67%,多重感染率13.33%。结论: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重大,对于HPV分型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跃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胎膜早破患者6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及效果影响显著。

    作者:公秀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慢性肛裂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采用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括约肌侧切术(A组)与传统肛裂切除术(B组)各60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成功实施,A组创面愈合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具创伤小、安全的特点,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对保障远期生活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王毅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中风后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地芬尼多片,观察组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浓度、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均有所下降,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黏稠度,并且对治疗眩晕有显著疗效,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许素贞;陈启斌;李传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个体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强化生活方式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个体的干预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个体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干预组给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对照组给予原本生活方式干预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在干预组,腰围、血压、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个体的体重、腰围、血糖、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低高危个体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铁它;何华先;任鸣放;黎春辉;吴雪芳;吴红莉;黄浩;梅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雪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失眠现状的维持因素分析

    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简要介绍失眠现状的维持因素,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收治 PCI 治疗冠心病患者2432例,分析其中2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结果:女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性别、糖尿病史、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以及 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均属于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没有相关性。结论:使用GPⅡb/Ⅲa药物、性别、入院诊断ACS、糖尿病溃疡病史均为PCI治疗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叶林;魏则文;李坚;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向失败,逆向Cart技术完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例

    本文分析1例正向导丝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给予逆向导丝技术治疗成功,介绍逆向导丝技术在CTO病变治疗中的作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CTO病变治疗虽然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技术难度大,器械消耗多,因此,要求术者先把正向CTO的各种技术熟练掌握后,再尝试逆向导丝技术。

    作者:隋立有;周丽艳;曹刚;李中举;陈雪静;杨静玉;侯峰;刘晓明;梁大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与脑血管病

    胰岛素抵抗已经成为临床高血糖与脑血管病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胰岛素的结构及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血糖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参与过程,指出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率。

    作者:李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改良硬化法治疗耳鼻咽喉血管瘤的疗效对照分析

    目的:探究改良硬化法治疗耳鼻咽喉血管瘤的效果。方法:收治耳鼻咽喉血管瘤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鱼肝油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结论:改良硬化法能有效提高耳鼻咽喉血管瘤的疗效,预防复发。

    作者:米尔班·祖农;代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57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张春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绪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自我管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出院后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行PCI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指导,试验组采用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ESCA评分、HPLP评分、MACE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2个月ESCA评分、HPLP评分、MACE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提升AMI患者PCI术后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霞;尚亚丽;董春革;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女性冠心病患者42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治女性冠心病患者48例,收治同期48例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女性发病年龄、伴发高血压比例和伴发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吸烟史和酗酒史少于男性;女性冠心病前降支病变和左主干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单支病变和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男性。结论:女性人群发生冠心病与男性有明显不同,基层医院医生应掌握好女性患病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魏则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脑动脉狭窄患者130例,对比TCD和MRA检查的效果。结果: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TCD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95%、95.1%、81.93%和95.72%;MRA则分别为79.01%、92.48%、73.56%和94.33%。两种仪器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TCD与MRA均具有较好的相符性,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诊断脑动脉狭窄。

    作者:白璇;蔺慕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0例,给予中医药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33例,显效74例,有效41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8.67%。结论: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志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给予 PFNA 内固定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 PFNA内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时间快,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可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叶鹏;李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肝纤维化患者40例,均于穿刺后24 h内做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病理分期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呈正相关(P<0.05),即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结果越高。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诊断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

    作者:程全安;周玲;张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