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世;王双;孙志伟;俞炜源
目的:为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进行LRP16基因生理功能的研究,本研究构建了针对小鼠LRP16基因的打靶载体.方法:通过PCR方法筛选129品系小鼠基因组文库中LRP16克隆,在第5外显子内插入SA-RIES-β geo序列,构建插入失活型打靶载体. 结果:将包含第5至11外显子的LRP16基因组片段亚克隆到pBluescript SK Ⅱ+载体,SA-IRES-β geo序列正确插入第5外显子中. 结论:成功构建了第5外显子插入失活型LRP16基因打靶载体,为下一步筛选同源重组ES细胞奠定基础.
作者:伍志强;韩为东;孟元光;司艺玲;赵亚力;母义明;Masatoshi Nomura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国仓鼠EF1-α基因的转录调控序列,以构建新型高效表达载体.方法:利用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一系列基于CHEF1-α基因的非翻译区调控序列元件的新型真核表达载体.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k2tPA)作为报告基因,利用本室已建立的CHO-dhfr--Z+定点整合表达系统比较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挑选表达量高的载体.进一步添加翻译增强子(H213及V163)序列,再进行评价.结果:CHEF1-α5'UTR及启动子+3'UTR 1.65 kb、CHEF1-α5'UTR及启动子+3'UTR 2.7 kb这2种组合均可有效提高目的基因tPA的表达,表达效率与对照载体相比分别提高了65.9%和54.5%.在添加翻译增强子V163后,载体pMCEdEF53Ⅲ-163frt-k2tPA的表达效率为对照载体的2.65倍.结论:该载体系统在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珊;刘志刚;张国强;俞炜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GF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中过表达对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为扩充MSC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方法:用携带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后,与对照细胞相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FCM测定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ALP和钙定量以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3H-TdR掺入法测定MSC-HGF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效应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HGF基因转染后MSC表型、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无改变;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MSC-HGF对异基因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效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MSC-HGF/MSC与效应细胞比例为1∶ 80时,MSC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pm值)降低19.8%,MSC-HGF组降低68.3%,抑制率是MSC组的3.45倍.结论:HGF基因转染的人骨髓MSC仍维持固有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而对体外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提示MSC-HGF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边莉;郭子宽;艾辉胜;王华;孟二红;吴祖泽;王立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HSP90 mRNA在大肠腺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69例大肠腺癌及26例大肠黏膜慢性炎和16例腺瘤标本中HSP90 mRNA进行检测.结果: HSP90 mRNA在大肠黏膜慢性炎中有极低表达率3.8%(1/26),在腺瘤中阳性率为43.8%(7/16),在大肠腺癌中阳性率为69.6%(48/69).HSP90 mRNA的表达与大肠腺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HSP90 mRNA高表达与大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祁哓莉;薄爱华;岳树春;王春艳;刘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26岁.因发育欠佳,劳累后有心悸、气喘、乏力来门诊就医.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倒置,PaVR直立,导联 V1~6 R波逐波略降低(图1).随即加做一份心电图,将左右手导联反接,并连接胸前导联V2、V1、V3R、V4R、V5R、V6R.此时心电图显示:PⅠ、Ⅱ、aVF直立,PaVR倒置.
作者:杨青;杨涛;唐英;毛京宁;刘亚红;陈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陆续有研究指出,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以前认识的作为神经支持细胞的概念,并将导致出现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胶质细胞新时代.新研究发现,AST可分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2)促进神经突触形成,其机制可能是TSP1/2通过与一种或多种突触特异蛋白结合,激活突触前膜和(或)突触后膜信号蛋白,从而诱导神经突触形成.此发现对于理解胶质细胞的新功能以及研究癫痫等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佩尧;张成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α-芋螺毒素(α-CTX)是芋螺毒素的重要家族,由12~19个氨基酸、2~3对二硫键组成,是迄今发现的小的神经肽类毒素.α-芋螺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肌肉型或神经元型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并能进一步区分不同的神经元型nAChR亚型.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小、活性高,不仅可直接开发为疗效特异的镇痛及抗癫痫等药物,还可作为研究神经生物学工具,鉴定nAChR亚型功能.本文对α-CTX研究的新进展予以评述,着重介绍了α-CTX的作用靶位特性、构效关系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魏娟娟;戴秋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富含亮氨酸酸性核蛋白(leucine-rich acidic nuclear protein,LANP)家族是一类进化上比较保守的蛋白,主要由氨基端富含亮氨酸的区域和羧基端的酸性区域组成.1990年以来,LANP蛋白家族成员被陆续发现,它们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如细胞凋亡、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等,并且发现pp32可能作为抑瘤因子在癌组织中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于LANP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其结构特点及生物学功能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作者:杜劭君;崔春萍;吴祖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构建带编码HA标签的hdac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对雌激素受体α和β(ERα和ER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提取的RNA产物进行逆转录合成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出hdac1基因完整编码区序列,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编码hdac1DNA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hdac1;利用GST沉降(pull-down)实验观察HDAC1是否能特异结合ERα或ERβ;又将pcDNA3-HA-hdac1重组质粒分别和ERα表达载体或ERβ表达载体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观察HDAC1对ERα和ERβ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转染pcDNA3-HA-hdac1重组质粒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了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一致的HDAC1蛋白;GST沉降实验表明,HDAC1蛋白与ERα和ERβ均结合;共转染实验观察到HDAC1可使ERα蛋白水平降低,而对ERβ没有影响.结论:HDAC1与ERα和ERβ均结合,但其对ERs的作用具有亚型特异性,ERα和ERβ蛋白水平可能受不同类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调控.
作者:常庆;韩聚强;王晓辉;姜艳超;丁丽华;李杰之;陈宗德;李熔;叶棋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是一种多功能酶,不仅可以催化多种蛋白质形成交联分子稳定细胞外基质,而且可以调节肿瘤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黏附.本文就该酶的一般特性及在肿瘤生物学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蔺会云;陆应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用靶向性的载体将治疗基因靶向传递到肿瘤细胞.本文综述了3类用于肿瘤靶向基因治疗载体的肿瘤特异性配体:天然分子、单克隆抗体和靶向性多肽,以及由它们修饰的载体系统用于靶向性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悦;于继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层粘连蛋白受体(LR),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层粘连蛋白的受体.它是一个多功能蛋白,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介导病毒和朊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并且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本文就层粘连蛋白受体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武瑞琴;朱旭东;黄培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制备一种带正电荷的壳聚糖-聚酰胺微孔滤膜.方法:以壳聚糖、聚酰胺为成膜材料,甲酸为溶剂,采用相转化工艺制备荷电微孔滤膜,并通过扫描电镜照片、流动电位及颜料吸附容量评价膜的结构及性能.结果:铸膜液的组成及成膜工艺决定着膜的结构和性能,通过改变铸膜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制备出孔径为0.2~0.8 μm、孔隙率约80%的荷正电微孔滤膜,膜的达旦黄吸附容量大于220 μg/cm3.结论:壳聚糖是一种很好的荷正电微孔滤膜的成膜材料,所制备的荷电微孔滤膜可用于细菌病毒的分离、浓缩.
作者:朱孟府;龚承元;苏建勇;王世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非渗透性低温保护剂海藻糖联合应用二甲基亚砜,用于同种瓣的深低温储存,并与常规应用的二甲基亚砜的冻存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分别以10%二甲基亚砜+0.1 mol/L海藻糖(实验组)和10%二甲基亚砜(对照组)作为冷冻保护剂,经程控梯度降温,液氮冻存大鼠的同种瓣6个月后复温,通过电镜、光镜观察和葡萄糖代谢率测定,对同种瓣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葡萄糖代谢率(20.570±1.789)g/(L· 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葡萄糖代谢率(18.621±1.842)g/(L· 24 h)(P<0.01),并且其结构的破坏也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10%二甲基亚砜+0.1 mol/L海藻糖作为同种瓣的冷冻保护剂,其保护效果明显好于10%二甲基亚砜.
作者:常青;徐平;李守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的方法检测SCLC患者血清中ProGRP水平,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对照,观察ProGRP水平与肿瘤分期和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ProGRP诊断SCLC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82.6%,ProGRP和NSE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52.2%.广泛期SCLC患者血清ProGRP水平高于局限期患者,二者分别为(515.0±310.6) pg/ml和(158.8±102.5)pg/ml(P= 0.0003),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临床治疗有效的SCLC患者,治疗后ProG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治疗无效病例则无下降甚至升高.结论:ProGRP作为SCLC的标志物,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并可准确反映SCLC病情及化疗效果.ProGRP和NSE的联合检测是肺癌分型及SCLC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
作者:金欣;陈建魁;佟雅丽;尹秀云;黄媛;郑纳新;左向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Microsoft SFU是一个Windows环境下的高性能UNIX子系统和互操作工具,它允许Windows和UNIX计算机共享数据、安全策略和应用程序.本文通过实例,介绍如何利用SFU将Linux下的Blat软件在Windows系统中重新编译运行,并与Linux计算机共享生物序列数据库,构建异构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生物信息学应用.实践证明该技术可集成Windows和Linux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
作者:赵东升;王小磊;毛逸清;李稚锋;张成岗;骆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进行丙型肝炎病毒(HCV)研究的困难之一是缺乏方便实用的细胞培养体系,难以分离到大量的HCV.HCV假病毒是目前研究HCV感染早期阶段即病毒吸附、受体结合及与细胞膜融合等较理想的HCV替代模型.本文综述了HCV假病毒的构建方法及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黄睿;凌世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从丝瓜籽中克隆核糖体失活蛋白luffin-a 基因,并在原核系统进行表达.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cDNA 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 的方法从成熟的丝瓜籽中克隆luffin-a 基因,克隆后鉴定核苷酸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ET-28a(+)-luffin-a,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 ,并经IPTG 诱导表达.利用金属离子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所得目的蛋白.结果: 克隆的luffin-a 基因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和92% ,因而所获得的luffin-a基因是丝瓜籽核糖体失活蛋白luffin-a一个新的cDNA序列.经SDS-PAGE分析: luffin-a 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金属离子亲和层析可纯化目的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luffin-a 一个新的序列,并建立了该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同时利用亲和层析可一步法纯化获得目的蛋白.
作者:王怡;孙萍;詹林盛;宋丽洁;李晖;孙红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一株从中国河南省一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的、可在MT4细胞上稳定传代的未知病毒29A进行鉴定,确定该病毒种类及型别.方法:用从该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的病毒株感染MT4细胞,获得可在该细胞上稳定传代的病毒株29A.通过细胞病变特征、电镜观察结果、HIV-1p24抗原检测以及HIV-1 pol区基因扩增结果,对该毒株是否为HIV-1进行鉴别.在电镜下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进行观察,发现该病毒呈现疱疹病毒形态特征,因此设计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U69、U16/U17、U60/U66三个不同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巢式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结果分析.结果:该毒株HIV-1 p24抗原检测为阴性;用HIV-1 pol区特异性引物未扩增出目的片段;细胞病变形态不同于HIV-1引起的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直径为160~200 nm,明显大于HIV-1,表明该传代株不是HIV-1.用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U69、U16/U17、U60/U66等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均扩增出了目的片段,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毒株为HHV-6病毒B亚型.结论:在国内首次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HHV-6,为进一步研究HHV-6和HIV-1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珏;鲍作义;董华凰;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李豫川;李敬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其生物学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异常.由于胰岛素和口服化学合成药存在副作用,使得天然降血糖药日益受到糖尿病患者的青睐.本文综述了在利用天然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发展.
作者:任晋玮;万祺;栾新慧;单俊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