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靖云
目的:探讨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健康体检妇女500例,以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HPV 26种亚型感染筛查。结果:HPV总感染率15%(75/500);共查出26种亚型,HPV16型感染率高,为33.33%(25/75);HPV 感染高峰年龄40~49岁,高危感染率98.67%,低危感染率1.33%;单一感染率86.67%,多重感染率13.33%。结论: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重大,对于HPV分型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跃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 SAP 患者8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死亡,69例病情稳定。存活患者治疗后WBC、中性粒细胞分数、C反应蛋白、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86.3%。结论:美罗培南治疗老年SAP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晓红;王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退热及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性高,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张中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胆囊后三角与胆囊三角入路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胆囊后三角入路,对照组给予胆囊三角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胆囊后三角手术入路方式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躲避毗邻血管,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定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确诊老年糖尿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问题。方法:收治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个性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降糖速度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问题。结果:观察组未发生降糖速度过快问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57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
作者:张春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收治肺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早期营养支持,研究组在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加用十全大补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提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十全大补汤治疗肺癌手术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职业性急性汞中毒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职业性急性汞中毒患者66例,通过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职业性急性汞中毒患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疗效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邬鸿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联合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不愈合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
作者:何加海;陈连锁;刘西斌;辛海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取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陈绪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优缺点。方法:将5892份血液标本按检测方式分为酶联组(2946份)和胶体金组(2946份),酶联组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胶体金组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酶联组标本呈阳性197份(6.69%),胶体金组标本呈阳性195份(6.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在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中,均属于较可靠的方式,两者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巧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简要介绍失眠现状的维持因素,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出院后康复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行PCI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指导,试验组采用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ESCA评分、HPLP评分、MACE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2个月ESCA评分、HPLP评分、MACE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提升AMI患者PCI术后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霞;尚亚丽;董春革;王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双向转诊制度是各大医疗机构之间,为患者开通的一种快捷的转诊治疗的绿色通道,患者通过此通道,疾病可以得到有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的制度。本文对扬州市各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作者:夏秋蓉;叶奎英;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姜华主任医师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子午流注纳甲法学术思想渊源、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思想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作用机理四个方面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
作者:杨喜云;龚海军;赵雯;姜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析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RA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分别施治。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传仁;许素贞;陈启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不合理的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因此,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及用药指导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
作者:张烨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带状疱疹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在治疗组,止疱时间、脱痂时间、疼痛缓解百分数、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盐酸伐昔洛韦疗法对带状疱疹具有良好的效果,相对于单独使用西药疗法,能缩短疱疹结痂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后遗神经痛。
作者: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分析1例正向导丝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给予逆向导丝技术治疗成功,介绍逆向导丝技术在CTO病变治疗中的作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CTO病变治疗虽然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技术难度大,器械消耗多,因此,要求术者先把正向CTO的各种技术熟练掌握后,再尝试逆向导丝技术。
作者:隋立有;周丽艳;曹刚;李中举;陈雪静;杨静玉;侯峰;刘晓明;梁大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36例,对患者在明确腹腔内出血后或明确肝脏破裂后立即给予急诊手术,根据肝脏破裂范围以及临床症状的不同,行对应手术治疗。结果:治愈33例,死亡3例,死亡率8.33%。结论:外伤性肝脏破裂病情变化急速,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控制相关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