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仁;许素贞;陈启斌
目的:分析新确诊老年糖尿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问题。方法:收治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个性化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降糖速度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问题。结果:观察组未发生降糖速度过快问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联合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不愈合率、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较少。
作者:何加海;陈连锁;刘西斌;辛海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参数、起搏器故障及功能设置情况。方法:收集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56例老年高龄患者的资料,对起搏参数和起搏器故障进行分组比较,讨论起搏器常用的功能设置。结果:80岁以上老年组出院前及随访中心室感知均低于80岁以下老年组,出院前心室阻抗高于80岁以下老年组,80岁以上组心房及心室阈值增高更明显,心房感知降低更多;设定A-V间期优化、频率应答、自动阈值夺获及静息频率是常用的起搏优化处理功能,需给予个体化的设置。结论:只要术中操作规范,严格掌握起搏参数,术后坚持随访,定期程控,优化设置,老年起搏治疗能够大限度地发挥功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作者:杨天睿;郭涛;苗云波;段靳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肛裂采用手术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括约肌侧切术(A组)与传统肛裂切除术(B组)各60例,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成功实施,A组创面愈合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具创伤小、安全的特点,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对保障远期生活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王毅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在脑血栓治疗过程中的问题。方法:收治脑血栓患者63例,分为静脉溶栓组和颈动脉注射溶栓组。静脉溶栓组给予尿激酶治疗,颈动脉注射溶栓组给予颈动脉注射甘露醇、0.9%氯化钠注射液+尿激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静脉溶栓组治愈率34.8%,有效率39%。颈动脉注射溶栓组治愈率41%,有效率47%。结论:调整尿激酶的用量及其用法有效控制了出血等不良反应。
作者:夏贤树;杨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儿童1型糖尿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方法:收治1型糖尿病患儿35例为T1DM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 IL-1α、IL-6、IL-10、IL-12、TNF-α的含量及 PBMCs 在 PHA 作用下分泌IL-1α、IL-6、IL-10、IL-12、TNF-α的能力。结果:T1DM 组 IL-1α、IL-6、IL-10、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DM 组 PBMCs 在 PHA 作用下分泌的 IL-1α、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DM 组PBMCs在PHA作用下分泌的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1型糖尿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上调外周血炎性因子含量和下调抗炎因子分泌能力。
作者:连超炜;何金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双向转诊制度是各大医疗机构之间,为患者开通的一种快捷的转诊治疗的绿色通道,患者通过此通道,疾病可以得到有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的制度。本文对扬州市各大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作者:夏秋蓉;叶奎英;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主要探讨顺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感染干预措施。忽视无菌操作,环境污染,卫生用品消毒不严格,患者营养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是感染的主要因素。加强制度与环境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能有效防止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感染的因素很多,从管理入手,重视环境卫生,规范各项操作的干预,是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彭传琴;叶红;李华;吴小玲;易凤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健康体检妇女500例,以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HPV 26种亚型感染筛查。结果:HPV总感染率15%(75/500);共查出26种亚型,HPV16型感染率高,为33.33%(25/75);HPV 感染高峰年龄40~49岁,高危感染率98.67%,低危感染率1.33%;单一感染率86.67%,多重感染率13.33%。结论:HPV在妇女健康体检中的意义重大,对于HPV分型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跃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治女性冠心病患者48例,收治同期48例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女性发病年龄、伴发高血压比例和伴发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吸烟史和酗酒史少于男性;女性冠心病前降支病变和左主干发生率高于男性,女性单支病变和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男性。结论:女性人群发生冠心病与男性有明显不同,基层医院医生应掌握好女性患病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魏则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B超引导下腹腔置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器官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器官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B 超引导下腹腔灌洗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安全、可靠。
作者:苏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康艾注射液具有益气扶正、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文章主要分析康艾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展及不良反应,以此帮助增强相关医学研究者对其的全面了解,为后期研究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助力。
作者:张建军;陈小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会阴侧切术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阴道分娩初产妇17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会阴侧切术,对照组行传统的单纯会阴保护,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可减少会阴裂伤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保护盆底肌肉。
作者:蒋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本文简要介绍失眠现状的维持因素,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36例,对患者在明确腹腔内出血后或明确肝脏破裂后立即给予急诊手术,根据肝脏破裂范围以及临床症状的不同,行对应手术治疗。结果:治愈33例,死亡3例,死亡率8.33%。结论:外伤性肝脏破裂病情变化急速,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控制相关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漱泰含漱液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效果。方法:收治牙本质过敏患者200例,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漱泰含漱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患者牙本质脱敏的有效率。结果:漱泰含漱液治疗牙颈部、颌面窝洞、颌面磨损过敏的有效率分别为100%、100%、90%。结论:漱泰含漱液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效果好、操作方法简捷、使用方便,如适应症掌握得当,脱敏效果良好。
作者:尹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呼吸内科重症患者3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及住院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住院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卿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本文从护士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应对措施及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张景霞;陈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宫外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行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临床围术期指标和护理满意率(98.0%)均优于常规组(82.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患者期间行综合性护理干预作用突出,可减少临床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崔丽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MRA)在脑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脑动脉狭窄患者130例,对比TCD和MRA检查的效果。结果: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TCD的特异度、灵敏度及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95%、95.1%、81.93%和95.72%;MRA则分别为79.01%、92.48%、73.56%和94.33%。两种仪器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TCD与MRA均具有较好的相符性,联合应用更有利于诊断脑动脉狭窄。
作者:白璇;蔺慕会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