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耳穴压豆)和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各3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是临床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式,安全性好.
作者:李子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收治肝脏AML切除手术患者50例,针对免疫组织化学中的标志物表达展开系统检测.结果:该肿瘤主要由脂肪、厚壁血管和平滑肌细胞构成,按照肿瘤组织的成分比可以分成经典型14例,肌细胞为主29例,脂肪细胞为主4例,血管瘤型3例;另外,肌细胞呈现出不同形态变异.经过免疫组织化学处理,瘤细胞呈现出HMB45(100%)、CD117(40例,80%)以及SMA(100%)阳性反应.结论:在临床中,肝脏AML的形态学变异相对较大,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现象,HMB45呈现阳性有比较好的诊断价值,另外CD117能够作为比较好的AML诊断辅助性标记物.
作者:袁倩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胃穿孔的患者5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纯修补术.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作者:陈太忠;谭长春;李光亮;刘波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桂林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因素.方法:抽取桂林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2431例,给予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肥胖及吸烟.随着年龄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率逐渐增加,高血脂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颈动脉硬化发生率逐渐增加,肥胖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强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力度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
作者:李斌;谭卫;李辉;冯屹;唐丽坤;刘玉琼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穿刺角度定位器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阻滞穿刺的效果.方法:收治行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孕产妇60例,分为定位器组(D组)和传统方法组(C组),比较两组穿刺效果.结果:D组产妇的硬膜外腔和蛛网膜腔穿刺1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C组,D组穿刺异感发生率及术后中度腰背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术后腰背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椎管内麻醉穿刺角度定位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组织损伤.
作者:肖磊;李刚;冯刚才;张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预防事故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提示单,并临床应用.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遗漏,使护理管理得到加强.结论:ICU护士床旁交接班提示单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能够预防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杜绝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熊骄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切除术后佳护理方式.方法:收治阑尾炎切除术患儿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诱导及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血糖和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尹秀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及分析孟鲁司特对哮喘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收治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2例,分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对比两组外周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γ干扰素上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可以明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患者保持细胞因子的平衡.
作者:陈绪池;杨倩会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蒋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萎缩老年患者合并脑出血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萎缩合并脑出血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疗脑萎缩老年患者合并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冯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对社区内老年慢性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11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开展优质护理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作者:李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玉屏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方法:收治过敏性鼻炎患者88例,分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给予布地奈德喷雾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复方制剂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取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西药制剂联合中药制剂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显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在急诊抢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成功与不足,以期提高急救水平.方法:收治急诊科符合气管插管指征、需紧急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的患者183例,判断气管插管成败.结果:气管插管成功率88.52%,抢救成功率40.96%.4 min内1次插管成功108例,2次插管成功39例,3次插管成功15例.插管失败21例,失败率11.48%.出现插管并发症35例.结论:加强急救人员的急救技术培训,同时进行喉镜的技术改进,可大大提高插管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汤治疗1级高血压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给予天麻钩藤汤治疗,西药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97%,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钩藤汤治疗1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洪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水果切片贴敷防治禁食患者口唇干裂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禁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水果切片外敷口唇,对照组采用液状石蜡外涂口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果切片贴敷防治禁食患者口唇干裂的效果显著.
作者:杨学芬;沈慧;程娟;王晓庆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健脾消痞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胃肠功能障碍治疗配合及护理方法,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治AECOPD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试验组采用健脾消痞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AECOPD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健脾消痞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理想,且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应护理能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梁艳妮;罗雁;莫礼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8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分为A组(小骨窗开颅术)及B组(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发生切口脑脊液漏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P<0.05).当出血量在30~60 mL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及83.33%,治疗效果基本相同(P>0.05),当出血量为60~80 mL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及79.17%,A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出血量较多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对出血量较少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时间.
作者:易明亮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抑郁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神经功能,加快患者康复.
作者:徐霞;朱玉侠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