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乐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急救医学是新兴的综合医学,处理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因此对患者尤为重要。急救是体现人道主义的一个领域,因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提高人们对心肺复苏的思想意识,挽救更多猝死患者,需要加大对急救意识的宣传,加强人民思想、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综合教育。
作者:高勇;闫环;陈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肩难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难产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肩难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120例(140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然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于术后第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明显的恢复,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白内障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许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20例,对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因素、围产期因素及 ABO 溶血,分别占50.8%、29.2%、5.0%。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及围产期因素,预防的主要措施是积极防治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期危险因素。
作者:丁春杰;曹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针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收治疝气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常规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卡哈曼·阿不都热合曼;艾合麦提·艾合塔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GST-π、P-gp在新辅助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经空芯针穿刺,免疫组化确定GST-π、P-gp表达情况。结果:135例中PR 91例,CR 12例,SD 30例,PD 2例,化疗总有效率76.3%;其中85例GST-π阴性、55例P-gp阴性。结论:GST-π、P-gp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因子。
作者:张景臣;刘薇;毛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抽吸和骨髓活检与临床发现、全血细胞计数和外周细胞血像的关系。方法: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00例,骨髓抽吸和活检同时进行。所有患者标本行Perl’s染色和特殊染色。结果: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以10~30岁居多,男性占优势。增生不良性贫血是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结论:骨髓抽吸和骨髓活检具有不同的优势,二者相互配合对于疾病诊断和处理颇有助益。
作者:郝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策略。方法:以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新形势下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结果:该中心具备历史悠久、有一批特色医疗、有一定基础的学科和人才队伍、业务发展迅速的内部优势;存在人员职称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失较大、个别岗位招录困难、职工收入偏低等内部劣势;该中心的外部机会包括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深化、“医联体”支持、“老龄化”问题对社区卫生工作需求增大;面临其他单位的人才竞争、人员流失问题等外部威胁。结论:新形势下该中心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重点学科;制定人才吸引政策,重视骨干力量培养;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合理调整人员结构,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作者:陈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治乳腺肿块疾病患者200例,分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试验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试验组肿块恶性及良性符合率分别为96.4%、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75.0%(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鉴别力强,良恶性肿块也具有其独特的超声特点。
作者:王保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状况,为改善其生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50例,通过问卷调查其生活状况。结果:成都社区老年人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养老金,休闲娱乐方式以聊天为主,体检次数以若干年1次为主。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骨折组比较仅在休闲娱乐方面有差异。结论:老年人生活消费支出偏低,生活娱乐略显单调,合并的慢性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对其身心关怀。
作者:王梅;王文志;熊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妇产科的医疗纠纷发生频率较高。本文总结了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程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文阐述了作为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坚持公共卫生属性,着力实施“一法两纲”,在履行职能、认真落实各项妇幼公共卫生管理指标上,结合本院实际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作者:朱继文;王荣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变化及雌激素等因素对骨矿物质的影响。方法:对234例40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研究,测定血脂和血清雌二醇(E2),前臂1/3部位的骨密度,计算体重指数、是否绝经。结果:体重指数超标者、E2的降低易引起骨质矿物质缺乏;绝经及年龄大于50岁是引起骨矿物质缺乏的一个因素;锻炼身体有利于骨矿物质在骨内的沉积;单一牛奶和钙片的补充与骨矿物质的缺乏无明显关联;血脂的增高与骨矿物质缺乏也无明显关联。结论:女性围绝经期骨密度与雌二醇、年龄、锻炼相关。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预防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将92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穿刺点上方覆盖明胶海绵后再使用创可贴覆盖或直接在穿刺点上方覆盖创可贴预防穿刺点渗血。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是预防动静脉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琴芳;孙美美;赵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收治妊娠期高血压产妇152例,并随机抽取同时期血压正常产妇1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妊高征组产妇的凝血功能障碍、过期妊娠、产后出血、HELLP综合征、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对产妇结局及胎儿结局均有较大影响,需要积极应对。
作者:宋俊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妇产科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高体温(37.2±0.2)℃,术后退热时间(42.3±7.3)h,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1.0%;对照组术后高体温(38.1±0.3)℃,术后退热时间(43.1±7.5)h,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3.0%;两组患者在术后高体温和术后感染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1)d,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医疗费(1056.3±324.5)元;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9±2.4)d,药物不良反应发生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术后医疗费(1963.3±355.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降低感染率。
作者:周茂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眩晕患者80例,设计好眩晕调查表,进行全面调查。结果:80例患者中眩晕病因及眩晕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中枢性眩晕15例,周围性眩晕65例。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眩晕患者以周围性眩晕为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比例较高。
作者:袁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如今认可度高的护理管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更简洁优质、高效,执行力和依从性更高。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 AMI 只是攻坚战,需要与医学人文、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延伸护理紧密衔接。通过家庭、社会、医院的共同努力,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宿淑芝;李向华;韩光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