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文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急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论述,认为应从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查对制度要严格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来做好工作。
作者:安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下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且治愈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整体护理的方法更适合儿科的急诊急救护理,并且有着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近日召开的2016年贵州省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会议介绍,截至2016年5月20日,该省二级及以上178家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投保率达100%。除178家二级及以上政府办医疗机构外,贵州省156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全省共实现签单保费9661.10万元。截至2016年5月9日,该省累计发生赔案162笔,无一例导致破坏医疗机构正常诊疗秩序或伤医事件发生,承保公司已向资料齐备的78笔赔案支付赔款416万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达阿托品化时间平均(3.31±1.43)h。成功救治62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96.8%。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实施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昌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改进儿科护理工作。方法:从儿科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表和护士工作质量考评表中随机抽取400份,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比两组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结论:人性化护理理念在临床儿科中应该普及运用,它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静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肛管直肠病手术患者血压、心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治肛管直肠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围术期血压和心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够降低肛管直肠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航;武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肩难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肩难产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肩难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行手术的硬膜外麻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收治机械通气的ICU老年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刘荣君;邢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毒蕈中毒至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单重血浆置换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护理。方法:收治毒蕈中毒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13例,接受单重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经1~2个月综合治疗痊愈出院,3例明显好转出院退出治疗,2例死亡。结论:单重血浆置换是治疗毒蕈中毒至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正确的护理为该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作者:王丽;秦相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40例,分为特殊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20例,特殊护理组实施特殊护理,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气道管理。结果:特殊护理组出现痰痂堵管1例,常规护理组出现痰痂堵管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护理能有效抑制痰痂形成。
作者:吕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中风患者及照顾者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治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多元化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等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属负担。
作者:陈艳黎;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参照组53例和试验组54例。结果: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及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满意,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骨密度值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创伤性肺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创伤性肺囊肿患者22例,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合并的复合伤、连枷胸等高危因素者加强护理干预及生命指标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未见严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创伤性肺囊肿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痊愈。
作者:卢慧颖;丁长青;毕伟;江曙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预防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将92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穿刺点上方覆盖明胶海绵后再使用创可贴覆盖或直接在穿刺点上方覆盖创可贴预防穿刺点渗血。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是预防动静脉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琴芳;孙美美;赵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专职陪护的焦虑状况及给予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专职陪护80例平分成两组。专职陪护到科室1个月后两组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陪护的焦虑程度。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试验组给予试验干预,3个月后两组再同时用 HAMA 测量比较。结果:指导与干预后,两组 HAMA 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 HAMA 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职陪护存在焦虑情绪,及时予以干预,能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主动选择适宜的照料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徐宏;伍永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优化后的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收治精神疾病患者80例,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后的护理工作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显著提高患者、家属、医生的满意度,提升精神科护理服务水平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管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如今认可度高的护理管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更简洁优质、高效,执行力和依从性更高。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 AMI 只是攻坚战,需要与医学人文、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延伸护理紧密衔接。通过家庭、社会、医院的共同努力,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宿淑芝;李向华;韩光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产科阴道分娩助产的作用。方法:收治阴道分娩产妇50例为循证护理组,给予常规陪产护理基础上加循证护理模式,收治同期阴道分娩产妇50例,只给予常规全程陪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循证护理组产程、大出血发生率和总满意度均优于全程陪产组(P<0.05)。结论:产科阴道分娩助产过程中,在全程陪产护理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降低大出血发生率,同时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杜学燕;杨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聚甲酚磺醛阴道栓对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收治宫颈糜烂者患者78例,用聚甲酚磺醛阴道栓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82.05%。结论:聚甲酚磺醛阴道栓对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可治疗宫颈糜烂,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谢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哮喘患儿90例,分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消炎、平喘等常规治疗,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睡前口服孟鲁司特,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症状恢复快,疗效好。
作者:迪力那尔·阿西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无痛人流术中应用丙泊酚静脉全麻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治实施无痛人流的肥胖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受无痛人流的60例体重正常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麻醉方式均为丙泊酚静脉全麻。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手术麻醉中,丙泊酚静脉全麻后肥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要提高警惕,控制丙泊酚用量。
作者:容素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针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收治疝气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本院常规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作者:卡哈曼·阿不都热合曼;艾合麦提·艾合塔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优良率(88.6%)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干预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干预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作者:段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患者行开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胃肠肿瘤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恶性肿瘤、夏季手术等因素均是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胃肠肿瘤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较易出现并发症,年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等是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袁绶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根治性食管癌切除及食管重建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因素及对策。方法:收治进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及食管重建术后患有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患者30例,均通过保守治疗康复。结果:根治性食管癌切除及食管重建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因素有很多,胃排空恢复时间5~33 d,平均19 d。结论:根治性食管癌切除及食管重建术后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因素有很多,通过积极的治疗和预防能够大大降低发生率。
作者:唐德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使用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行腹部手术患者80例,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B组行布比卡因麻醉,A组行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感觉阻滞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romege评分低于B组,运动功能恢复时间快于B组(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时,使用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的感觉阻滞效果、安全性没有较大差异,而在麻醉效果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罗哌卡因效果优于布比卡因。
作者:陈青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58例,平分为两组。他汀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TG、LDL-C、TC值均低于他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TG、HDL-C、LDL-C的达标率均高于他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疗效显著。
作者:余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20例,对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因素、围产期因素及 ABO 溶血,分别占50.8%、29.2%、5.0%。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及围产期因素,预防的主要措施是积极防治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期危险因素。
作者:丁春杰;曹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侧裂显微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试验组采用经侧裂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崔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方法。方法:收治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给予超声洁治、刮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96.7%。结论:采用超声洁治、刮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树伟;刘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和干扰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膦甲酸钠和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计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细胞数目和IL-2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躯体活动、精力、睡眠、社会生活和精神反应计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干扰素相比,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更优。
作者:郭晓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急救医学是新兴的综合医学,处理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因此对患者尤为重要。急救是体现人道主义的一个领域,因此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提高人们对心肺复苏的思想意识,挽救更多猝死患者,需要加大对急救意识的宣传,加强人民思想、心理素质,进行全面综合教育。
作者:高勇;闫环;陈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白内障患者120例(140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然后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于术后第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明显的恢复,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白内障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许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运用。方法:收治脊柱骨折患者88例,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麻醉,联合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过程中给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且恢复快速。
作者:王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50例。平分为3组。分析妊娠结局、妊娠危害因素及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孕次以及剖宫产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产前出血、抑制宫缩治疗、产前输血、产后出血、产后输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早产以及子宫切除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注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同时促使产妇的预后以及围生儿的预后结果进一步提升。
作者:熊亚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120例,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成3组,各40例。A组采用髓外固定系统治疗法;B组采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法,C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结果:C组患者在手术出血情况、手术耗时、安全性和恢复效果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时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效果显著的优点。
作者:黄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和布托啡诺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收治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出现寒战的产妇9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胎儿娩出后,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布托啡诺,比较两组效果。结果:麻醉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干预后,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与麻醉前无明显差别,B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麻醉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也明显低于B组(P<0.05);干预后,两组寒战控制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Ramsay镇静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明显低于B组的39.1%(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和布托啡诺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术中寒战均有治疗作用,但右美托咪啶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更佳。
作者:高志秋;满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伴发疾病对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预示因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53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评价各种伴发病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病、肾功能障碍、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与手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结论:胃癌经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的患者,存在心脏疾病和肝病是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心肌损伤的治疗。方法:收治轮状病毒感染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为心肌损伤患儿,对照组为无心肌损伤患儿。检测对比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CK-MB、cTn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心肌损伤,临床及时治疗是保护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启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析羟乙基淀粉加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分两组,各52例,两组均贯彻基线治疗与尤瑞克林用药,试验组同时还配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均获得改善,试验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好转率94.2%,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加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治愈率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可获得显著提升。
作者:孙迎男;朱艳春;孙立明;许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收治妊娠期高血压产妇152例,并随机抽取同时期血压正常产妇15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妊高征组产妇的凝血功能障碍、过期妊娠、产后出血、HELLP综合征、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对产妇结局及胎儿结局均有较大影响,需要积极应对。
作者:宋俊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可行性。结果:6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相对较少,利于患者月经的恢复。
作者:太江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眩晕患者80例,设计好眩晕调查表,进行全面调查。结果:80例患者中眩晕病因及眩晕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中枢性眩晕15例,周围性眩晕65例。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眩晕患者以周围性眩晕为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比例较高。
作者:袁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6例,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7 d GC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较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佳。
作者:杨光却端智;李历民;谭春;邹鹏程;林育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莨菪碱注射液及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按照双盲随机法将12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两组均贯彻基线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治疗组同时还给予山莨菪碱肺腧穴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总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气促、高热、咳嗽及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给予莨菪碱注射液配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有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欢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与静脉全麻在较大患儿手术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喉罩全麻,B组静脉给予氯胺酮全麻。结果:B组患儿出现SPO2下降,术中体动例数明显较A组多(P<0.05),且B组苏醒时间也较A组长(P<0.001)。结论:喉罩全麻在较大患儿手术中应用较静脉全麻明显具有优势,发生SPO2下降及术中体动患儿少,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且苏醒情况明显优于静脉全麻。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辅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收治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简易球囊式鼻腔冲洗器在家实施鼻腔冲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流涕、鼻塞及咳嗽情况均较对照组缓解明显(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鼻腔冲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清除鼻腔滞留分泌物,减轻鼻塞、流涕、咳嗽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刘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屈膝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膝关节屈膝畸形患者178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膝关节镜下清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MT(徒手肌力检查)、AROM(主动关节活动度)及Muller稳定性等各项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前后MMT、AROM及Muller稳定性等各项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屈膝畸形效果显著,安全,可行性高。
作者:胡振勇;成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肠息肉内镜治疗术后并发症。方法:收治肠息肉患者147例,行内镜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肠息肉患者的便血症状明显改善(P<0.05),但其他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手术方式包括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经内镜黏膜下切除术(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式为活检钳咬除手术(P<0.05);肠息肉术后复发与息肉大小、息肉病理特征、性别相关(P<0.05)。结论: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李永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皮内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剖宫产产妇38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皮内缝合,同期收治剖宫产产妇35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缝合皮肤,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伤口愈合不良,对照组伤口感染1例,脂肪液化3例。结论: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皮内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廖爱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组对外旋肌群进行缝合,对照组不缝合外旋肌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下肢脱位及内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效果满意,术中对外旋肌群进行缝合,可降低下肢脱位及内旋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陈永峰;李文生;杨春生;邱述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防范措施。方法:收治剖宫产产妇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在100例产妇中,显效75例(75%),有效23例(23%),无效2例(2%)。结论:子宫切口撕裂是子宫下段剖宫产常见并发症,如果产妇在分娩时出现撕裂现象,应及时适当处理,可挽救产妇生命。
作者:李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并归纳造成肝功能损害的常见原因,引起人们对肝功能损害的重视。方法:收治肝功能损害患者100例,观察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在入院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后,其治愈率达到93%。结论:虽然造成肝功能损害的因素很多,但由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却是为常见的原因,虽然肝功能损害的治愈率较高,但应以预防为主,防止漏诊。
作者:解瑞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收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高压氧治疗和常压氧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情况的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有效保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残疾率。
作者:段景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给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好转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QT 间期离散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QT 间期离散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可纠正异常心律,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徐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近日,江西、湖南等地纷纷出现禽流感病例,北京青年报记者2016年6月2日从北京市卫计委获悉,本市于上周报告了今年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自2013年4月13日,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北京综合判定了首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后,每年不时有散发病例报告。北青报记者2016年6月2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2016年5月26日,本市确诊1例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例,为2016年的首例病例。患者为通州区人,男性,49岁。家中从事活禽宰杀、售卖,目前患者正在地坛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配合红外频谱保健治疗仪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268例,分两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用替硝唑进行单纯抗生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外频谱保健治疗仪照射,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9.6%,高于对照组的65.7%(P<0.05)。结论:配合红外频谱保健治疗仪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较单纯使用抗生素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高丽芳;王军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收治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采用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选择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直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效果较好,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时间、减少创伤。
作者:吴亚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即分两组各23例,对照组行脱水、止血、激素抗炎及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亚冬眠及手术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d、3 d、7 d的ICP、CPD、SD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疗法明显提高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段敏;王振;张丽萍;仲伟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宫外孕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黄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手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与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3~6个月实行颅骨修补。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并发症发生率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并发症发生率2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给予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情况。
作者:汤伟强;许如东;徐昊;朱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文献资料,采用专用质量评价表评价纳入文献,使用Stata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分析显示基本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布地奈德。
作者:邓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脑梗死的作用。方法:收治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0例,分两组。a组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评价脑梗死率、不良出血事件发生率、病死率。结果:a组脑梗死发生率10.00%,高于b组的2.00%(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脑梗死的作用确切,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发病率。
作者:石向江;欧阳泽伟;刘鹏;贺琳;罗参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析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后介入治疗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分两组,各9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 PCI 临床干预,观察组先实施静脉溶栓,而后实施择期 PCI。对比两组的冠脉再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PCI后冠脉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溶栓后行PCI介入治疗可显著提升冠脉再通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苗秀兰;左溢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妇产科手术患者4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高体温(37.2±0.2)℃,术后退热时间(42.3±7.3)h,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1.0%;对照组术后高体温(38.1±0.3)℃,术后退热时间(43.1±7.5)h,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3.0%;两组患者在术后高体温和术后感染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1)d,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医疗费(1056.3±324.5)元;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9±2.4)d,药物不良反应发生1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术后医疗费(1963.3±355.5)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降低感染率。
作者:周茂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预防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预防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
作者:李亮;孙秀梅;唐维;方晓琳;李宪;马振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显微修复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临床优势。方法: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98例(164条肌腱),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82条肌腱),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组采用显微修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结论:显微镜下修复手术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有助于保护肌腱的血运与营养,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患者手部功能。
作者:王学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变化及雌激素等因素对骨矿物质的影响。方法:对234例40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研究,测定血脂和血清雌二醇(E2),前臂1/3部位的骨密度,计算体重指数、是否绝经。结果:体重指数超标者、E2的降低易引起骨质矿物质缺乏;绝经及年龄大于50岁是引起骨矿物质缺乏的一个因素;锻炼身体有利于骨矿物质在骨内的沉积;单一牛奶和钙片的补充与骨矿物质的缺乏无明显关联;血脂的增高与骨矿物质缺乏也无明显关联。结论:女性围绝经期骨密度与雌二醇、年龄、锻炼相关。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复发的影响。方法:收治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用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探查和定性,并分成斑块组、无斑块组。采用 NIHSS 评分法对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的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每个观察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随访患者中,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复发19例,无斑块组2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加重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并且复发率特别高。
作者:杜圆圆;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GST-π、P-gp在新辅助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经空芯针穿刺,免疫组化确定GST-π、P-gp表达情况。结果:135例中PR 91例,CR 12例,SD 30例,PD 2例,化疗总有效率76.3%;其中85例GST-π阴性、55例P-gp阴性。结论:GST-π、P-gp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因子。
作者:张景臣;刘薇;毛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3例,行磁共振检查,对医学影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共计189个股骨头发生病变,0期25个,Ⅰ期63个,Ⅱ期26个,Ⅲ~Ⅳ期39个。关节面异常,发生塌陷,骨质被破坏,关节间隙变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方面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强,图像显示清晰。
作者:秦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适时干预对提高眼压测量值准确性的重要性。方法:将233例进行眼压检查的体检客户按照适时干预时间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干预组123例,对两组体检客户眼压测量不准确值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测量不准确率29.0%(58/200),干预组测量不准确率17.48%(43/246),两组测量不准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干预可有效提高眼压检测值的准确性。
作者:罗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不同放置温度及放置时长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标准检测环境下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以此结果为标准结果,对不同存放温度及不同存放时长血红蛋白进行测定,与标准结果比较。结果:只有存放温度在4℃,时长不超过4 h 的情况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的存放温度(-20℃、25℃和37℃),存放时长只能达1 h,差异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佳保存温度,而4 h是标本保存的长时长。
作者:石晓芳;卢相琴;黑希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VEGFR、ERCC1mRNA表达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完全性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其术后病理标本,检测VEGFR以及ERCC1表达情况,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VEGFR mRNA表达阳性25例,合并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13例,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转移12例(92.3%),合并 ERCC1表达阴性的 NSCLC 患者12例,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转移8例(66.6%);VEGFR mRNA 表达阴性15例,合并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2例,合并ERCC1表达阴性的NSCLC患者13例,病理学或影像学证实转移患者6例。结论:VEGFR mRNA的表达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显著相关,EGFR mRNA表达阳性合并ERCC1表达阳性者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
作者:许鸿雁;赵忠民;王文慧;庄庆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时收治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检测Hp,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Hp阳性例数30例,Hp阳性检出率30.0%;其中轻度症状组34例,Hp阳性8例,中度症状组30例,Hp阳性11例,重度症状组28例,Hp阳性9例,极重度症状组8例,Hp阳性2例,不同症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阳性例数63例,Hp阳性检出率63.0%。观察组与对照组H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与Hp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发生、发展中Hp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李华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抽吸和骨髓活检与临床发现、全血细胞计数和外周细胞血像的关系。方法: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100例,骨髓抽吸和活检同时进行。所有患者标本行Perl’s染色和特殊染色。结果: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以10~30岁居多,男性占优势。增生不良性贫血是全血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结论:骨髓抽吸和骨髓活检具有不同的优势,二者相互配合对于疾病诊断和处理颇有助益。
作者:郝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69例,先以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而后以动态心电图再次检查,对所有患者24 h心律变化进行检测。结果:69例患者其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等项目在两次不同心电图检查中,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对患者任意时间点冠脉缺血情况和心电信号进行更准确精细的监测,因而更具优势。
作者:谢春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Survivin和双特异磷酸酶活性的膦酸酯酶基因(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连免疫法(ELISA)对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40例和健康人12例中Survivin及PTEN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5)。结论:Survivin和 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异常,提示两者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魏学全;徐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41例,同时收集同龄老年高血压患者133例作为高血压组,收集同龄正常健康体检者7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体重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体重指数、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前者血糖水平亦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同型半胱氨酸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211,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健康老年人升高,血糖、体重指数异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降低。高血压可引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高血压患者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青;贾忠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CTGF、VEGF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非吸烟者、健康吸烟者各100例,COPD合并肺心病非吸烟者、COPD合并肺心病吸烟者各100例,比较4组患者的CTGF与VEGF水平。结果:健康非吸烟者的VEGF及CTGF的蛋白表达均低于健康吸烟者及COPD并肺心病非吸烟者(P<0.05);健康吸烟者的VEGF及CTGF的蛋白表达均低于COPD合并肺心病吸烟者(P<0.05);COPD合并肺心病非吸烟者VEGF及CTGF的蛋白表达均低于COPD合并肺心病吸烟者(P<0.05)。结论:COPD患者的VEGF及CTGF均高于正常人,吸烟是COPD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合理干预以控制病情。
作者:卞维仕;田锋;林祥辉;康振兴;武善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HCA的影像资料。通过CT、MRI检查,考虑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可能性大,病理结果为肝左叶巨块型肝细胞腺瘤。该病例影像检查所示包膜强化方式,值得在以后诊断HCA时作为参考。
作者:周亚琦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治乳腺肿块疾病患者200例,分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试验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试验组肿块恶性及良性符合率分别为96.4%、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75.0%(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鉴别力强,良恶性肿块也具有其独特的超声特点。
作者:王保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X线诊断,观察组接受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结果:观察组异物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史万旭;牛树国;冯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降脂灵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6例确诊的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92例)和联合治疗组(94例),他汀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与降脂灵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情况及血脂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TC、TG与LDL-C变化与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降脂灵片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调节血脂水平。
作者:张君;何兵;张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软胶囊治疗高龄患者感冒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治高龄感冒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给予清开灵软胶囊,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啉胍片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开灵软胶囊治疗高龄患者的感冒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魏东风;周宏雷;李海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WBC减少22例(44.0%),PLT减少4例(8.0%),Hb减少4例(8.0%);对照组WBC减少44例(88.0%), PLT 减少5例(10.0%),Hb 减少10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CR+PR 25例(50.0%),对照组CR+PR 11例(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时文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40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89例,有效4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6%。结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方春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七粉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胶囊和三七粉,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三七粉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卢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项排针结合疏颈汤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项排针结合疏颈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和改善指数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作者:孙爱军;贾宽;李旭东;张虚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对运动神经元病,目前尚无任何特效药物能有效治疗。2014年4月起本院收治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及护理心得。
作者:奚海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总结甲状腺峡部癌误诊因素,分析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对甲状腺峡部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超声检查出甲状腺峡部癌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22例、22个单发病灶,行超声检查,诊断TI-RADS3级。结果:22例病例中均为恶性病灶,全部病例均未见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灶均为单发,长0.3~0.5 cm,乳头状癌14个,滤泡癌3个,髓样癌5个。结论:超声误诊甲状腺峡部癌的原因与病灶的声像图、操作者经验、癌肿所处的位置有关。
作者:孙建设;高国强;王汝梅;王媛;郭素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及时地进行PCI治疗。本文就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体会做一简单介绍,期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小夹板固定对骨折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传统小夹板在新材料的潮流中不断取长补短,改良材料,使得传统小夹板能够历久弥新。本文对传统夹板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师选择夹板提供有效信息。
作者:董鹏飞;安小春;李善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了解淄博市张店区“四小”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公共场所卫生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空气检测主要用仪器法,饮具和公共用品用涂抹法。结果:公共场所空气合格率97.5%,茶具合格率100%,公共用品合格率99.7%。结论:要继续加大“四小”监督检测力度,力争创建一个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
作者:彭春玲;褚铁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理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治疗态度中的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康复理念,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IS量表评分,治疗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理念效果显著。
作者:王丽芳;刘献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调查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生活状况,为改善其生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50例,通过问卷调查其生活状况。结果:成都社区老年人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养老金,休闲娱乐方式以聊天为主,体检次数以若干年1次为主。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骨折组比较仅在休闲娱乐方面有差异。结论:老年人生活消费支出偏低,生活娱乐略显单调,合并的慢性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对其身心关怀。
作者:王梅;王文志;熊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宣教、预防重点及方向。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468例,对其诊断时期(早期、中期、晚期)5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城乡差异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来乳腺癌首诊时期的年度差异及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重视程度的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差异依然存在。今后宣教、支持的重点应向农村倾斜。
作者:秦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社区自我管理项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知识、信念及行为结果的影响。方法:收治T2DM患者84例,分两组,干预组实施以家庭为背景的自我管理项目,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健康信念,自我效能情况。结果:自我管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健康知识得分、健康信念各维度评分、自我效能及其各维度评分、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各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自我管理项目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
作者:刘海燕;朱雪姣;李颖杰;王艳颖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干预,观察组则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性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段一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术后康复对他们的长期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快速康复,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李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改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合理运动率、饮食控制率、服药依从率、血糖达标率,以及疾病知识了解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满意,对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了解度以及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沈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及综合管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对高血压并发症防治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收治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300例,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组及依那普利组,各150例。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依那普利叶酸组治疗前、治疗2年后降压、降Hcy效果均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综合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对高血压并发症防治及血糖改善效果显著。
作者:赵玉红;孙红凤;林秀恩;杨浩;王雷钧;石磊;何全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状况的系统化文件或资料库,系统、全面的居民健康档案有助于社区服务人员掌握所在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了解社区居民主要的健康问题,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管理。本研究分析社区医生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水平。
作者:范爱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46例,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117例和剖宫产组129例。结果:经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肌力均有提高,并且顺产组肌力恢复较剖宫产组更为显著(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总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均可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肌力下降,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
作者:孔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本文阐述了作为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坚持公共卫生属性,着力实施“一法两纲”,在履行职能、认真落实各项妇幼公共卫生管理指标上,结合本院实际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作者:朱继文;王荣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诊疗也是未来诊疗的发展趋势。本文设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施行“互联网+远程诊疗”,将能够提高患者就诊的方便性,同时也能提高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可以尝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这种诊疗模式。
作者:刘丽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为了顺应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效本科教育中开始实行学分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学分制下实施导师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本科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探讨,论述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作者:黄丽华;贾玉巧;高艳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控制平均住院日的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某三级综合医院2012-2014年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分析,并应用2013年度全院的出院患者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结果:实行平均住院日专项考核办法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结论: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床位规模,提高手术通过率,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
作者:石昌荆;陈茂伟;唐卫中;李浪;曾志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策略。方法:以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新形势下该中心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结果:该中心具备历史悠久、有一批特色医疗、有一定基础的学科和人才队伍、业务发展迅速的内部优势;存在人员职称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流失较大、个别岗位招录困难、职工收入偏低等内部劣势;该中心的外部机会包括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深化、“医联体”支持、“老龄化”问题对社区卫生工作需求增大;面临其他单位的人才竞争、人员流失问题等外部威胁。结论:新形势下该中心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重点学科;制定人才吸引政策,重视骨干力量培养;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合理调整人员结构,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
作者:陈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环境因素、医疗设备因素、患者因素等。本文总结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和防范措施,阐明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作者:阿依古力·阿力木;努尔比娅·吐拉木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妇产科的医疗纠纷发生频率较高。本文总结了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程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诱发病房内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服务观念淡薄、护理服务欠缺规范、护理服务操作差错、医院环境设施落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和患者期望存在偏差。为有效减少病房内护患冲突的出现,护士应提升服务意识,转变护理理念,规范服务流程,认真服务实践,加强护患沟通等。
作者:李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进行系统和流程的再造。统计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分级情况及护理纠纷例数,并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68例增加至83例;0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15例增加至39例;Ⅲ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由35例下降到11例(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管理者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者:彭惠;许义芳;袁娟娟;方红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至90%融合,换上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并随机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模型组、吡格列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继续培养48 h后,进行检测。结果:高糖下的系膜细胞经吡格列酮药物处理后LDH、IL-6、TNF-α的含量、P38MAPK的表达量和NF-κB的活性都明显的下降。结论:吡格列酮能抑制高糖培养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作用。
作者:黎明娟;胡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1年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分两组:替格瑞洛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1年;氯吡格雷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1年。观察心血管事件及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6个月、1年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结论: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1年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能有效改善血小板水平。
作者:冯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高校医院药房应用规范化管理手段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模式的转变。通过合理应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药品的购入以及普通药品、特殊药品和新入药品的管理控制,提高药师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意识,转变高校医院药房的服务模式,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药房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基本药物制度是管理制度。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枢纽,在从事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的同时,要切实担负起“组织药品市场监管”的职能。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乡镇卫生院药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根据国家规定制定切实有效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相关事宜,减轻财政压力。
作者:贾杏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