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修复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临床研究

王学成

关键词:显微修复, 常规修复, 指屈肌腱Ⅱ区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修复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临床优势。方法: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98例(164条肌腱),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82条肌腱),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组采用显微修复,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8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3%(P<0.05)。结论:显微镜下修复手术治疗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有助于保护肌腱的血运与营养,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患者手部功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找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进行系统和流程的再造。统计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分级情况及护理纠纷例数,并进行对比。结果:采用根本原因分析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68例增加至83例;0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例数由15例增加至39例;Ⅲ级以上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由35例下降到11例(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管理者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者:彭惠;许义芳;袁娟娟;方红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分析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患者行开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胃肠肿瘤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16.67%,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恶性肿瘤、夏季手术等因素均是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胃肠肿瘤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较易出现并发症,年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等是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袁绶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三级综合医院控制平均住院日的实践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控制平均住院日的实践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某三级综合医院2012-2014年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分析,并应用2013年度全院的出院患者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医院平均住院日的主要因素。结果:实行平均住院日专项考核办法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结论:构建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床位规模,提高手术通过率,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

    作者:石昌荆;陈茂伟;唐卫中;李浪;曾志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收治乳腺多发良性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采用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选择同期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直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的效果较好,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能够显著缩短时间、减少创伤。

    作者:吴亚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Survivin和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Survivin和双特异磷酸酶活性的膦酸酯酶基因(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连免疫法(ELISA)对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40例和健康人12例中Survivin及PTEN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urvivin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两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45,P<0.05)。结论:Survivin和 PTE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异常,提示两者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魏学全;徐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淄博市张店区“四小”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淄博市张店区“四小”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公共场所卫生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空气检测主要用仪器法,饮具和公共用品用涂抹法。结果:公共场所空气合格率97.5%,茶具合格率100%,公共用品合格率99.7%。结论:要继续加大“四小”监督检测力度,力争创建一个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

    作者:彭春玲;褚铁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7例诊疗体会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及时地进行PCI治疗。本文就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体会做一简单介绍,期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帮助。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6例,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7 d GC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较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佳。

    作者:杨光却端智;李历民;谭春;邹鹏程;林育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干预,观察组则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改善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性治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症状,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段一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急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目的:本文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急处理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论述,认为应从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查对制度要严格执行、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加强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来做好工作。

    作者:安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喉罩全麻与氯胺酮全麻在较大患儿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比较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与静脉全麻在较大患儿手术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喉罩全麻,B组静脉给予氯胺酮全麻。结果:B组患儿出现SPO2下降,术中体动例数明显较A组多(P<0.05),且B组苏醒时间也较A组长(P<0.001)。结论:喉罩全麻在较大患儿手术中应用较静脉全麻明显具有优势,发生SPO2下降及术中体动患儿少,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且苏醒情况明显优于静脉全麻。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伴发病对腹腔镜辅助胃癌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伴发疾病对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预示因素。方法:收治胃癌患者53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评价各种伴发病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病、肾功能障碍、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与手术后并发症显著相关。结论:胃癌经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术的患者,存在心脏疾病和肝病是手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朱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46例,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117例和剖宫产组129例。结果:经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肌力均有提高,并且顺产组肌力恢复较剖宫产组更为显著(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总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均可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肌力下降,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

    作者:孔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a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校医院药房管理与服务方式分析

    高校医院药房应用规范化管理手段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服务模式的转变。通过合理应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药品的购入以及普通药品、特殊药品和新入药品的管理控制,提高药师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意识,转变高校医院药房的服务模式,实现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药房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GST-π、P-gp在新辅助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GST-π、P-gp在新辅助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经空芯针穿刺,免疫组化确定GST-π、P-gp表达情况。结果:135例中PR 91例,CR 12例,SD 30例,PD 2例,化疗总有效率76.3%;其中85例GST-π阴性、55例P-gp阴性。结论:GST-π、P-gp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因子。

    作者:张景臣;刘薇;毛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从系统化整体护理到集束化干预之AMI篇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如今认可度高的护理管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更简洁优质、高效,执行力和依从性更高。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 AMI 只是攻坚战,需要与医学人文、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延伸护理紧密衔接。通过家庭、社会、医院的共同努力,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宿淑芝;李向华;韩光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明胶海绵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预防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方法:将92例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穿刺点上方覆盖明胶海绵后再使用创可贴覆盖或直接在穿刺点上方覆盖创可贴预防穿刺点渗血。结果:观察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采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是预防动静脉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琴芳;孙美美;赵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3例,行磁共振检查,对医学影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共计189个股骨头发生病变,0期25个,Ⅰ期63个,Ⅱ期26个,Ⅲ~Ⅳ期39个。关节面异常,发生塌陷,骨质被破坏,关节间隙变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方面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强,图像显示清晰。

    作者:秦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奥美拉唑对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中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预防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消化系统不适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预防尿毒症患者消化道出血。

    作者:李亮;孙秀梅;唐维;方晓琳;李宪;马振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