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温疗法在46例脑挫裂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段敏;王振;张丽萍;仲伟彬

关键词:亚低温, 重度颅脑损伤, ICP监测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即分两组各23例,对照组行脱水、止血、激素抗炎及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亚冬眠及手术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d、3 d、7 d的ICP、CPD、SDD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疗法明显提高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医院神经科8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眩晕患者80例,设计好眩晕调查表,进行全面调查。结果:80例患者中眩晕病因及眩晕持续时间各不相同。中枢性眩晕15例,周围性眩晕65例。结论:综合医院神经科眩晕患者以周围性眩晕为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比例较高。

    作者:袁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参照组53例和试验组54例。结果: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及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满意,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骨密度值的提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产妇246例,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顺产组117例和剖宫产组129例。结果:经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肌力均有提高,并且顺产组肌力恢复较剖宫产组更为显著(P<0.05);康复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总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顺产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均可造成妇女产后盆底肌肌力下降,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康复治疗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

    作者:孔瑞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坚持公共卫生属性,推进妇幼保健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文阐述了作为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坚持公共卫生属性,着力实施“一法两纲”,在履行职能、认真落实各项妇幼公共卫生管理指标上,结合本院实际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作者:朱继文;王荣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3例,行磁共振检查,对医学影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共计189个股骨头发生病变,0期25个,Ⅰ期63个,Ⅱ期26个,Ⅲ~Ⅳ期39个。关节面异常,发生塌陷,骨质被破坏,关节间隙变小。结论:磁共振技术在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疾病方面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强,图像显示清晰。

    作者:秦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中风患者及照顾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中风患者及照顾者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治患者8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多元化健康教育。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健康、人际、生理功能、精神等生存质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对中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属负担。

    作者:陈艳黎;余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药三七粉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七粉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辛伐他汀胶囊,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胶囊和三七粉,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三七粉能明显降低血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卢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GST-π、P-gp在新辅助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GST-π、P-gp在新辅助化疗中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3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经空芯针穿刺,免疫组化确定GST-π、P-gp表达情况。结果:135例中PR 91例,CR 12例,SD 30例,PD 2例,化疗总有效率76.3%;其中85例GST-π阴性、55例P-gp阴性。结论:GST-π、P-gp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能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因子。

    作者:张景臣;刘薇;毛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人工气道护理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收治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40例,分为特殊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20例,特殊护理组实施特殊护理,常规护理组实行常规气道管理。结果:特殊护理组出现痰痂堵管1例,常规护理组出现痰痂堵管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殊护理能有效抑制痰痂形成。

    作者:吕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淄博市张店区“四小”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淄博市张店区“四小”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公共场所卫生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空气检测主要用仪器法,饮具和公共用品用涂抹法。结果:公共场所空气合格率97.5%,茶具合格率100%,公共用品合格率99.7%。结论:要继续加大“四小”监督检测力度,力争创建一个安全卫生的公共场所。

    作者:彭春玲;褚铁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整体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儿科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下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调查表,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高于观察组,且治愈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整体护理的方法更适合儿科的急诊急救护理,并且有着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羟乙基淀粉加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析羟乙基淀粉加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分两组,各52例,两组均贯彻基线治疗与尤瑞克林用药,试验组同时还配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均获得改善,试验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试验组的临床总好转率94.2%,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加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治愈率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可获得显著提升。

    作者:孙迎男;朱艳春;孙立明;许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复发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复发的影响。方法:收治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用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探查和定性,并分成斑块组、无斑块组。采用 NIHSS 评分法对患者在入院时、入院后的第7天和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斑块组与无斑块组比较,每个观察时间点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随访患者中,斑块组患者脑梗死复发19例,无斑块组2例(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加重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并且复发率特别高。

    作者:杜圆圆;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组对外旋肌群进行缝合,对照组不缝合外旋肌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下肢脱位及内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后外侧微创入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的治疗效果满意,术中对外旋肌群进行缝合,可降低下肢脱位及内旋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陈永峰;李文生;杨春生;邱述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给予经侧裂显微手术对比小骨窗开颅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侧裂显微手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试验组采用经侧裂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疾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崔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互联网+远程诊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设想

    目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诊疗也是未来诊疗的发展趋势。本文设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施行“互联网+远程诊疗”,将能够提高患者就诊的方便性,同时也能提高家庭医生的工作效率,可以尝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这种诊疗模式。

    作者:刘丽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行手术的硬膜外麻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麻醉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硬膜外麻醉效果。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环境因素、医疗设备因素、患者因素等。本文总结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和防范措施,阐明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作者:阿依古力·阿力木;努尔比娅·吐拉木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苏州吴中区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矿物质变化及雌激素等因素对骨矿物质的影响。方法:对234例40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研究,测定血脂和血清雌二醇(E2),前臂1/3部位的骨密度,计算体重指数、是否绝经。结果:体重指数超标者、E2的降低易引起骨质矿物质缺乏;绝经及年龄大于50岁是引起骨矿物质缺乏的一个因素;锻炼身体有利于骨矿物质在骨内的沉积;单一牛奶和钙片的补充与骨矿物质的缺乏无明显关联;血脂的增高与骨矿物质缺乏也无明显关联。结论:女性围绝经期骨密度与雌二醇、年龄、锻炼相关。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可行性。结果:66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结论: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相对较少,利于患者月经的恢复。

    作者:太江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