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珠磊;王孝娃;任炜
目的 对比3D打印模板辅助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在剂量学层面探讨该技术的治疗精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 I粒子植入的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的患者共42例.处方剂量给予110~160 Gy.所有患者行术前计划设计、3D打印模板制作、穿刺及粒子植入,术后验证的剂量学结果与术前计划相对比,剂量学参数包括D90、mPD、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 均匀性指数(HI).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设计并制作3D打印模板42块.入组患者的GTV平均体积为28.6 cm3,术后GTV平均D90142.6 Gy.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的均值分别为142.6 Gy、77.3 Gy、92.48%、68.40%、42.98%,术前则分别为144.5和70.2 Gy、91.45%、63.12%、34.74%.其中D90、V100、CI、EI、HI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D、V150、V200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6、-2.863、-4.778,P<0.05).结论 3D打印模板定位、定向准确,针对头颈部复发/转移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主要指标均较好地达到了术前预计划的设计要求,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
作者:姜玉良;吉喆;郭福新;孙海涛;范京红;李卫燕;王俊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评价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至2017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23例,行单纯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应用QLQ-C30(V3.0)及QLQ-H&N35中文版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并分析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治疗后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与67%,其治疗前及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平均分为201.48分和199.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及各项功能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疾病及治疗相关因素中,肿瘤发生部位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9.127,P<0.05),其余因素的影响规律尚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结论 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能较好的保存不能手术唾液腺癌患者的头颈部功能和生存质量.
作者:刘政文;石妍;刘树铭;汪海波;武阳丰;张建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体位固定与热塑膜固定的肺癌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下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及其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过胸部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联合体位组(热塑膜+发泡胶固定)50例,热塑膜组(热塑膜固定)40例.两组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勾画靶区,1次/周锥形CT(CBCT)与计划CT图像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前后(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根据MPTV=2.5∑+0.7δ计算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系统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双肺V5、V20、V30,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体位组与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1.00±0.58)和(3.28±0.43)mm、y轴分别为(1.42±0.28)和(4.03±0.41)mm、z轴分别为(1.06±0.44)和(3.18±0.34)mm,两组患者x、y、z轴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40、-35.596、-25.015,P<0.05).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患者及在左、右肺癌患者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PTV=2.5∑+0.7δ得出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在x、y、z轴分别为2.906、3.746和2.958 mm.A、B两组对比得出,B组中V5、V20、V30均值分别较A组减小1.5%、3.1%、4.8%.结论 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肺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精确性,将CTV至PTV外扩边界进一步缩小,对减小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美月;刘建平;胡万宁;杨海芳;么伟楠;贾敬好;高鹏;孙璐;张立新;孙国贵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本文主要介绍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基本情况和使用情况,阐述放射源安全监管信息化的目的、意义,重点对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取得的成绩、 提出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放射源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建议,对我国放射源安全防护管理工作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作者:周晓剑;陈栋梁;党磊;龚宇;王晓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miRNA-95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的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宫颈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调控表达后对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放疗敏感患者组20例、 放疗耐受患者组20例的宫颈癌肿瘤组织和辐射抵抗宫颈癌细胞株(HeLa、SiHa)、辐射敏感宫颈癌细胞株(Me180)中miRNA-95的表达情况.利用脂质体2000将miRNA-95 mimics和miRNA-95 inhibitions转染至辐射抵抗的HeLa、SiHa细胞中,分别为miRNA-95mimics组和miRNA-95 inhibition组,同时设置miRNA-NC组为对照.CCk-8方法检测在0、2、4、6、8、10 Gy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下各组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平板单克隆实验检测4 Gy照射后各组宫颈癌细胞单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4 Gy照射后各组宫颈癌细胞凋亡变化;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检测miRNA-95在宫颈癌细胞中的靶向基因;裸鼠实验检测4 Gy照射后各组宫颈癌裸鼠成瘤的变化.结果 miRNA-95在放疗耐受患者组宫颈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t=12.279,P<0.05);miRNA-95在HeLa、SiHa细胞中表达量显著,与Me180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2、7.114,P<0.05);与miRNA-NC组相比,miRNA-95 inhibition组HeLa、SiHa细胞株中miRNA-95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9.284、8.036,P<0.05),而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t=8.273、11.354、13.489、15.396和6.197、9.185、10.994、12.442,P<0.05);单克隆形成率显著下降(t=8.378、7.931,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t=10.265、8.386,P<0.05);miRNA-95 inhibition组裸鼠成瘤重量显著降低(t=8.881、10.037,P<0.05).结论 miRNA-95在放疗敏感的宫颈癌肿瘤组织和辐照敏感的宫颈癌细胞中均呈低表达,而抑制miRNA-95表达水平能够显著提高宫颈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并通过靶向SGPP1基因从而发挥作用.
作者:施凤涟;卫英;刘俊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美国医学物理师学会(AAPM)和欧洲放射治疗和肿瘤学会(ESTRO)推荐的蒙特卡罗方法对瓦里安GammaMed Plus HDR 192 Ir源的剂量学参数进行模拟研究.方法 基于EGSnrc蒙特卡罗软件,建立该型号192 Ir源精确的计算模型.采用公式推导、双线性插值及单位转换等方法,分别得到了单位活度空气比释动能强度、 剂量率常数、 径向剂量函数以及各向异性函数,并将结果与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得到的单位活度空气比释动能强度为9.781×10-8 U/Bq,剂量率参数为1.113 cGy·h-1·U-1,与文献报道的相差在0.4%以内.本研究的径向剂量函数、各向异性函数与文献数据能较好吻合.结论 基于EGSnrc蒙特卡罗软件能对192 Ir源剂量学特性进行定量研究,这将为进一步研究后装剂量分布,精确评价临床放疗剂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爱林;吴爱东;朱磊;刘云琴;钱立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修饰的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2)纳米颗粒对胶质瘤U25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方法 合成并表征具有细胞核靶向性的TiO2-NLS纳米颗粒,分别用纳米颗粒和电离辐射单独或联合处理U251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γ-H2AX焦点(foci)染色检测DNA损伤修复的情况,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NLS修饰可促进TiO2纳米颗粒进入U251细胞核,与未修饰的TiO2纳米颗粒相比,TiO2-NLS纳米颗粒可促进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t=8.96,P<0.05),细胞克隆实验显示,TiO2-BSA纳米颗粒组的放射增敏比为1.18,TiO2-NLS纳米颗粒处理组的放射增敏比为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2,P<0.05).结论 具有细胞核靶向性的TiO2纳米颗粒能够增强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商军;解婷;殷娜瑞;陈飞;杜杰;张昊文;俞家华;刘芬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tattic对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移植瘤平均体积增至约150 mm3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4只裸鼠分为4组,药物+照射组(25 mg/kg Stattic+6 Gy)、 单纯药物组(25 mg/kg Stattic)、单纯照射组(6 Gy)、对照组,每组6只.25 d后测量移植瘤体积,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药物+照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为(705.1±75.5)mm3,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1113.5±101.4)mm3和单纯药物组(1696.5±100.6)mm3(t=4.35、14.14,P<0.05),其抑制率达(66.1±3.2)%.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药物+照射组移植瘤组织中pSTAT3、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t=17.07、5.05、3.54,P<0.05).结论 Stattic对食管癌ECA109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STAT3、HIF-1α、VEGF途径有关.
作者:张曲;徐姣珍;张弛;罗波;马建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肿瘤放疗以及核辐射损伤等合并创伤的患者,其突出的问题是创面愈合延迟或经久不愈;放创复合伤伤口难愈的机制复杂,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也有限.本文就放创复合伤创面难愈的机制和治疗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细胞衰竭、基质细胞功能障碍、异常胶原沉积、微血管损伤等创面难愈机制以及干细胞治疗、抗氧化治疗、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的调节、植入生物材料等针对难愈机制的靶向治疗手段,旨在为放创复合伤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冉永红;高继宁;卢丙慧;贺莹娟;粟永萍;郝玉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多项研究认为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活性氧类的产生,炎症介质的释放,神经元、 胶质细胞、 周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外周白细胞的募集等共同促进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放射性脑损伤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旭锐;黄海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奈达铂与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初治的行根治性放疗的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筛选出62对患者(奈达铂组和顺铂组各62例)进行配对分析.奈达铂组采用奈达铂3周方案同期化疗2~3个疗程,序贯奈达铂+氟尿嘧啶方案辅助化疗2~3个疗程.顺铂组采用顺铂3周方案同期化疗2~3个疗程,序贯顺铂+氟尿嘧啶方案辅助化疗2~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奈达铂组和顺铂组的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9.9% 和91.1%,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0.5%和93.5%,无区域复发生存率(RRFS)为96.4% 和96.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85.9% 和9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不良反应方面,同期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期间,奈达铂组3~4级呕吐发生率均较顺铂组明显降低,辅助化疗期间,奈达铂组3~4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较顺铂组明显升高.结论 对于非高发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以奈达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IMRT2年各项生存率与顺铂组相似,且3~4级呕吐发生率较顺铂组明显降低.对于无法耐受顺铂治疗的患者,奈达铂也许可作为替代化疗方案.
作者:孙学明;吴慧;卢晓旭;徐靖;王姝娟;程欣宇;闫朱敏;黄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影响.方法 选取10例已行VMAT的宫颈癌计划,提取Pinnacle3 V9.2计划系统(美国Philips公司)中每个临床计划的plan.Trail文件,使用Matlab编写的程序读取并修改每个控制点运行参数,从而模拟加速器运行误差.通过各引入误差的计划与原计划的剂量比较,评估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对VMAT的剂量学影响及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引入机架旋转角度误差、准直器到位误差和两侧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中,PTV各剂量限值的大变化分别为0.16%、0.46%和0.57%,危及器官(OAR)各剂量限值的大变化分别为0.38%、-1.32%和-0.44%.引入两侧MLC叶片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其幅度为±0.5、 ±1和±2 mm时,导致PTV各剂量限值变化的大值分别为2.11%、3.04%和6.03%,各OAR平均剂量变化的大值分别为2.17%、3.92%和7.97%,且PTV和OAR各剂量限值与MLC反向或相向运动误差呈强线性相关(t=21.201~90.562,P<0.05).引入各参数实际执行误差值时,PTV和OAR各剂量限值的大变化分别为0.16%和1.30%,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基本不变.结论 执行宫颈癌VMAT计划时,两侧MLC叶片反向或同向运动误差相比机架旋转角度误差、 准直器到位误差和MLC叶片同向偏移误差对VMAT剂量学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强对加速器质控尤其MLC叶片到位误差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放疗的精度.
作者:李光俊;李衍龙;袁青青;王大奖;王强;肖江洪;柏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质子重离子临床实践过程中,放射治疗师的职业照射水平.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9—11月治疗的40例患者,其中接受质子和重离子治疗各20例.记录每个患者的粒子类型、 粒子总数、 处方剂量.利用光子/中子辐射剂量仪分别测量出束过程中控制室内剂量率、出束结束1 min后距肿瘤近的皮肤处剂量率、距肿瘤约30 cm处(治疗师立位处)的剂量率;后测量固定装置、床、机械臂、束流应用及监测系统(BAMS)窗口处的剂量率.分析影响治疗师的职业照射水平的因素,评估该院治疗师的年平均剂量.结果治疗结束约1 min后,距肿瘤近的皮肤处剂量率为(20.68±21.91)μSv/h,此处是各测量点位中剂量率大的点位,且与治疗用的粒子总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5),受质子或重离子照射后的肿瘤是本研究中治疗师职业照射的辐射源;距肿瘤约30 cm处(治疗师立位处)的平均剂量率为(2.03±2.84)μSv/h;控制室内剂量率为(0.08±0.01)μSv/h,患者的固定装置、 床、 机械臂、BAMS窗口处的剂量率为(0.09±0.01)μSv/h;未检测到中子,放疗师受到的年平均剂量为0.508 mSv.结论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放射治疗师受到的年平均剂量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刘珠磊;王孝娃;任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虚拟移动误差,预测实际临床操作中移动误差的宽容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3年来的乳腺癌术后行放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抽取10例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病例,10例保乳根治术后病例,勾画靶区,制定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移动放疗计划中心点虚拟移动误差,以1 mm步进移动大至5 mm,重新计算剂量后记录相应数据,记录临床靶区(CTV)的V50、心脏平均量、患侧肺V20,CTV的体积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移动中心点后靶区实际剂量的变化.直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TV体积与CTV移动中心点后剂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 虚拟移动误差后在近似乳腺切线方向的轴线方向影响较小,而近似乳腺切线方向的垂直方向影响较大,且在影响较大的垂直轴线上移动超过3 mm后的CTV(V50)值下降至83.85%,低于对CTV靶区剂量的一般要求.各个方向的移动误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左乳B方向移动误差所导致的剂量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4.182、12.877、16.443、9.846、46.829、10.122、57.931,P<0.05).手术方式(保乳术后与改良根治术后)对靶区移动的影响不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靶区CTV的体积与左乳B、C及右乳B方向的移动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具有线性相关(F=5.733、18.496、6.630,P<0.05),其他方向均无线性相关,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结论 在乳腺癌术后放疗中,不论左乳还是右乳,需要对垂直于乳腺切面方向的误差尤其注意.当该方向的误差超过3 mm后,CTV明显不足.移动误差对CTV剂量的影响与乳腺癌手术方式无关,与靶区体积大小的相关性无明显规律.
作者:李栋庆;林涛;于静萍;倪新初;高留刚;彭鸣亚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