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和多索茶碱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作者:柯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循环障碍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对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阶段性治疗,掌握患儿的疾病发展规律及各阶段临床特点,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宏伟;师伟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乳腺癌患者64例,给予乳腺癌保留皮肤及乳头乳癌改良根治术,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2例(34.38%),上肢轻度淋巴性水肿20例(31.25%),皮缘轻度坏死11例(17.19%),切口感染7例(10.94%),术后2年复发2例,复发率3.13%。结论:保留乳头和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安全、可靠,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俊东;崔勇;王建国;李虎;代金灿;马厚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应用头孢曲松钠抗菌治疗后胆囊药物性结晶的分析。方法:17例无胆系疾病患者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治疗后发现胆囊内强回声,于停药后7 d、15 d、30 d 行超声随访3次。结果:停药后7 d、15 d、30 d 随访,胆囊内强回声逐渐变小至消失,30 d后复查患者胆囊内强回声均消失。结论: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头孢曲松钠可在胆囊内与钙离子结合产生药物性结晶,停药后可自行消退,超声声像图具有相对的特性,结合临床用药史并动态观察可做出明确诊断。
作者:赵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裂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治会阴切口裂开的产妇16例,与同期会阴切口甲级愈合的产妇16例进行比较。结果:导致会阴切口裂开的因素主要有助产技术不娴熟、缝合失误、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落实会阴清洁卫生工作、阴道炎、环境因素等。结论:提高助产人员助产技术和缝合水平,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技术,提高产妇自身健康意识,加强术后清洁卫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会阴切口愈合不良,避免切口裂开。
作者:伯淑琼;汪洪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痰结核杆菌DNA扩增在监测肺结核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收治肺结核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2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肺炎10例、肺癌10例、支气管扩张12例,所有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检查,调查疾病疗效监测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中,72例患者的痰涂片与痰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相同,符合率87.8%,两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2例患者在随访第12个月痰聚合酶链反应复发阳性,第14个月痰涂片复发阳性。结论: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对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监测,敏感度非常高,其检查结果与痰涂片符合率非常高。
作者:王黔宇;李桂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手术中联合采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控制性降压(CH)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脊柱外科手术患者20例,采用ANH和CH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MAP、FIB、Hb、Ph以及HCT等各项指标水平在采血后均有一定降低,CH后,只有MAP水平有所降低。相对于既往病例,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柱外科手术中联合采用ANH和CH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蔡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早期脑出血患者38例,进行低场磁共振扫描和 CT 扫描,分析早期脑出血的 MRI 特征。结果:CT 对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均为100%,T1WI对脑出血的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8.9%、85.7%和93.3%,T2WI上述指标分别为88.9%、78.6%和86.7%,CT与T1WI、T2WI对脑出血诊断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脑出血诊断的首选措施之一。
作者:王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足骨以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性组织修复方式。方法:收治足骨以及软组织损伤缺损患者200例,分析各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结果:对比不同损伤类型患者AOFAC足评分情况,足底皮肤缺损和全足撕脱伤类型的患者优良率为100%,其他的类型都能够达到90%以上。结论:髂骨主要的作用在于重建和再造跖骨缺损,特别是针对一些跟骨缺损的情况,能够有效改善组合组织修复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iCCO监测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26例,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患者实施精细容量管理,观察效果。结果:干预后,患者 CI、CFI、MAP 明显提高,ITBI、SVV、SVRI、CVP、ELWI 明显下降,26例患者均明显好转,抢救成功率100%。结论:PiCCO监测下可以密切关注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全面的精细化护理,为患者合理补液,及时调整用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玉香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17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及降压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94.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降压的效果,而且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高。
作者:张利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以及少数患者的病情始终处于缓慢进展状态,造成治疗难点。本文对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石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适合中老年人的下睑眼袋整形术的疗效。方法:收治中老年下睑眼袋整形术患者106例,65例采用皮瓣法治疗,41例采用皮肌瓣法治疗。结果:2例皮瓣法早期出现轻度的下睑外翻,1个月内恢复正常。其他10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术前根据中老年人下睑眼袋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法或皮肌瓣法进行治疗。
作者:杜家杰;彭良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西酞普兰明显提高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万巧千;马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卵巢早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卵巢早衰患者82例,采取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其实施单一西医治疗,观察组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性激素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具有明显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俊;陈松;王春霞;贺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基多巴和拉贝洛尔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收治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甲基多巴治疗,对照组采用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情况和血浆黏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多巴治疗妊娠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
作者:刘芙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活动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开展活动,分析影响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因素,针对原因拟定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使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从29%提高到68.7%。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
作者:顾弘;何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48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氨茶碱和头孢曲松,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喘息、痞闷、咳嗽、肺部阴影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临床各症状的消失,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曹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妇女产褥期患病情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方法:选择贵州少数民族聚集区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700例,分析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结果:658例有效调查对象中,患病533例,患病率81.00%,口腔疾病占62.61%,产褥期饮食以禽鱼蛋类多,认为不能洗澡者占83.7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能久站久坐、不能吹风是产褥期患病的保护因素,而不吃水果、不喝牛奶、不能刷牙及产后4周内开始性生活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妇女产褥期受传统饮食和行为观念影响很大,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产褥期妇女患病。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易出现的风险因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产妇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显著下降。结论:对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有目的地进行风险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宋菲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