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雅慧;党旭红;王放;王小莉;王仲文;童建
目的 分析α粒子辐射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谱的变化.方法 分别提取α粒子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4和对照细胞BEP2D的基因组DNA,用非甲基化敏感酶MseI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在酶解后的片段两端连接上连接臂,再用甲基化敏感内切酶进行消化,终消化产物进行PCR扩增和荧光标记,后与甲基化芯片进行杂交.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并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对芯片上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以差异倍数为1.5的标准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α粒子辐射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后,有16个基因发生了甲基化的改变,其中,甲基化上调基因有9个,下调基因7个.鞘氨酸激酶SKIP,蛋白质磷酸酶PPP3CC,蛋白激酶MAP2K6,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KIR2DLI、KIR2DL4、KIR3DP1,锌指蛋白ZNF493、ZNF100,转录因子NKX2-5、TFAP2D、DR1,钾离子通道KCNJ16,肉瘤抗原CCDC18,以及甘油甲酸酯结合蛋白FNBP1L、同源异形蛋白IRX4、HSF蛋白片段EPB41L3、TCP10蛋白等都发生了甲基化改变.结论 证实了电离辐射能够通过改变细胞的表观遗传修饰而在肿瘤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迎春;陈忠民;周乔丹;宋博强;李刚;吴德昌;霍艳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胸腹部肿瘤会随呼吸运动发生位置和形状变化.在应用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时,如何确定不同患者从临床靶区(CTV)到内靶区(ITV)的个性化边界是一个突出的问题[1].Bosmans等[2]报道了用两相CT确定ITV的方法,使ITV既能包括靶区自身运动又不致太多正常组织受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方法对胸腹部肿瘤进行的计划设计,与通常所用的基于自由呼吸CT设计的计划进行了比较.
作者:王建华;戴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18只雄性BALB/c小鼠股骨制备成骨细胞,其余42只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成骨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3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成骨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小鼠于6.0 Gy 60 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分别经尾静脉输入成骨细胞(2×106个/只)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照射后第7、14和21天计数小鼠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并作骨髓组织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骨髓微血管密度.结果 照射后第7、14和21天成骨细胞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比,骨髓组织造血面积及骨髓微血管密度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t=2.46~64.51,P<0.05).结论 成骨细胞能促进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系统及血管的恢复.
作者:郑邈;郑凯;孙汉英;苏文霞;刘文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将治疗基因克隆于可被辐射诱导激活的Egr-1启动子下游,利用Egr-1基因的调控序列可被辐射刺激的特点,形成基因和射线对肿瘤的双重杀伤作用,是近年来放射治疗研究的热点[1-2].下游目的基因的选择,对提高肿瘤基因放射治疗疗效至关重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端血色素结合蛋白样片段PEX可阻断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3-5].本研究根据Egr-1基因启动的辐射激活特性和PEX的抗血管生成和阻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将肿瘤抑制基因治疗和放射治疗二者联合起来,在构建pEgr-sHemopexin(pEgr-sPEX)重组表达质粒的基础上,观察体外pEgr-sPEX重组质粒辐射诱导表达特性,检测辐射诱导pEgr-sPEX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抑癌作用.
作者:许传杰;庞孟煜;王贵全;夏阳;陈世范;刘林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术中不同照射方向下X射线机房内辐射剂量场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用脑血管造影术程序,选取后前位、前后位、右前斜30°、左前斜30°、右侧位和左侧位6种照射方式,使用451B型空气电离室巡测仪对以散射模体为中心、半径为3 m范围内的辐射场的剂量率分布进行测量.结果 后前位及右侧位照射时主要操作人员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低,均为0.4 mGy/h;左侧位照射时主要操作人员受到的辐射剂量高,为1.54 mGy/h;机架侧区域的辐射剂量水平低,均小于10 μGy/h.结论 在脑血管造影术中,医护操作人员应尽可能选择剂量较低的后前位及右侧位照射方式投照,并合理选择工作位置,可明显降低受照剂量.
作者:武大鹏;万玲;娄云;冯泽臣;王新明;侯磊;王宏芳;王树华;彭建亮;翟曙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0的跨细胞膜糖蛋白受体,是HER1家族中的一员,由原癌基因c-erbB1编码[1].EGFR由膜外配体结合区、单链跨膜区和胞内络氨酸激酶区组成,其配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GF-α)等.EGFR在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生存及肿瘤的血管生成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配体与EGFR的胞外配体结合区结合,2个EGFR或EGFR与HER家族中的另一种受体发生二聚体化,导致其胞内段络氨酸激酶域自身磷酸化,磷酸化的EGFR进一步诱发胞内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如ras/MAPK通路,P13K/AKT通路,JAK/STAT通路等,分别传递细胞增殖,抗凋亡,细胞迁移及血管生成等信号.EGFR在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放疗效果密切相关.目前,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与放化疗联合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EGFR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曲媛媛;徐向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研究介入诊疗程序中患者的受照剂量,评估其放射诊疗风险.方法 利用配置有符合IEC 60601-2标准的穿透型电离室的飞利浦Allura Xper FD20 DSA系统,收集记录10种介入诊疗程序共198例患者的剂量参数,估算出可供评估皮肤损伤的高皮肤剂量及有效剂量.结果 累计透视时间范围为2.1~80.9 min,摄影帧数范围为15~678帧,剂量面积乘积范围为11~825 Gy·cm2,累计剂量范围为24~3374 mGy.有16例患者高皮肤剂量超过1 Gy,79例患者有效剂量大于20 mSv.结论 有部分病例的高皮肤剂量超过了皮肤损伤阈值,所以对患者的放射防护应给予足够的重枧.
作者:张翼;宋少娟;曲桂莲;刘卫东;郭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在我国,介入手术的患者每年超过百万人次,未经放射防护培训的普通临床医师改行从事介入放射诊疗工作,在与患者近距离实施介入操作时可能受到高剂量照射,已表现出某些辐射损伤的体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作为新型核医学成像设备,以每年20%速度增长,在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生产、放射药物的合成、分装和传输中,职业人员会受到潜在的内外照射危害.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机是近年来各医院普遍采用的近距离放射治疗设备,国内医院已安装约400台,操作中医技人员和患者受到潜在照射,可能造成严重的放射事故.国内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于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的植入治疗,工作人员近距离的操作会受到较高照射.
作者:李开宝;尉可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和评价临床实施较多的3种典型介入术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水平.方法 用仿真模体模拟实际诊疗情况,用热释光(TLD)元件作为测量工具,检测X射线机旁有/无防护组合时介人工作者眼晶状体、颈部及胸部的辐射剂量水平,估算其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X射线机旁有防护设施条件下,头部受照剂量减少85%~90%.脑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眼晶状体当量剂量高于心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术,外周血管介入术第一手术者年有效剂量低于脑血管和心血管介入术.结论 介入工作者在本研究中使用的防护措施及适当的工作强度下,年有效剂量不会超过20 mSv的限值,但眼晶状体当量剂量可能会超过ICRP新推荐的眼晶状体剂量限值(20 mSv),介入工作者应重视对眼晶状体的防护.
作者:彭建亮;娄云;冯泽臣;万玲;王树华;周海伟;王新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剂量率(HDR)后装治疗机卡源事件的应急响应操作中的人因可靠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从而提高HDR后装治机的应用安全.方法 采用人的认知可靠性(human cognition reliability,HCR)模型,对HDR后装机卡源应急响应中的10个操作失误类型进行分析,寻找失误原因及其危害,明确允许响应操作的时间窗.通过人员模拟、观摩和记录获取响应操作的执行时间,估算应急响应操作的人因失误概率.结果 获得了HDR后装机卡源响应中,操作人员执行的操作动作、相应的允许时间窗和执行时间以及各个动作的人因失误概率,失误概率为0.04~0.27.结论 基于HCR模型的HDR后装机卡源应急相应中操作人员的人因失误模型是可行的,从而为降低潜在照射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邓君;范瑶华;岳保荣;尉可道;李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根据体重指数(BMI)大小采用不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本院10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其中50例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120 kV、240 mA)扫描,另外50例根据体重指数大小分别采用120、80和50 mA行低剂量扫描,其他扫描条件与常规剂量组相同.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2种方法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726.58±45.67)和(251.12±73.87)mGy·cm,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18.95和6.65 mGy,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8,P<0.01).低剂量扫描检查结石的敏感性为97.1%、准确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94.3%,与常规剂量扫描组(97.3%、96.0%、9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采用不同的低剂量检查泌尿系结石是可行的,获得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作者:汪素涵;刘昌盛;查云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以其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路径方式之一.本研究将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术者手部受照剂量进行对比分析,为心脏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方法和剂量学参考.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下,根据体重66~72 kg和胸部体厚24~27 cm的标准,选择冠状动脉介入术的男性患者60名,分成桡动脉途径32例和股动脉途径28例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设备采用西门子Muti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测量仪器采用北京防化院生产的GR-200A LiF(Mg,Cu,P)热释光剂量仪和RGD-3B型热释光读出仪,与计算机以及退火炉等组成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
作者:赵军;李秋香;李斌;王卫;李红环;王圣;廖旺;陈美丹;吴宁;吴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为监测生物样品中氚,设计一套前处理装置,并进行性能评估.方法 使用标准氚水拟合探测效率的标准曲线.利用高、中、低3种不同活度标准氚水和3H-TdR,分别测定自由水氚和有机氚的前处理化学回收率,并对3种生物样品中氚进行比对测量.结果 拟合的标准曲线可以用于环境中氚放射性测量,氚的仪器探测效率为23.3%.该装置在处理加标样的40.0 g的大米样品时,对标准氚水和3H-TdR平均化学回收率为95.4%,重复性较好.本单位和江苏省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的生物样品比对测量结果分别为小麦1.74和1.80 Bq/kg,紫菜3.44和2.50 Bq/kg,茶叶3.28和5.50 Bq/kg,比对结果接近.结论 设计的前处理装置可以用于环境生物样品中有机氚的测量.
作者:薛秀家;张友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RT)并同期化疗治疗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并予转移淋巴结高剂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高剂量组20例,常规剂量组24例.对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MRT计划设计.定义3个靶区:PGTVnd为转移淋巴结靶区,高剂量组患者给予68.1 Gy,每次2.27 Gy,共30次;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60 Gy,每次2.0 Gy,共30次.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原发灶靶区,高剂量组给予63.9 Gy,每次2.13 Gy,共30次;常规剂量组60 Gy,每次2.0 Gy,共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均给予54 Gy,每次1.8 Gy,共30次.放疗中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方案第1~5天和第29~33天同期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28 d原方案重复2个疗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计划,治疗中仅1例发生Ⅲ级放射性气管炎.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淋巴结病灶达完全缓解(CR)者分别为75%(15/20)与45.8%(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5);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40%、25%和41.7%、25%、8.3%(x2=4.11,P<0.05);原发病灶近期疗效和1、2、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白细胞下降.结论 sIMRT计划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给予转移淋巴结高剂量放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
作者:朱卫国;周轲;陶光州;于长华;韩济华;李涛;陈小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宫颈癌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此于乳腺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4万人,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1].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含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作为我国传统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有杀伤作用.本实验通过青蒿素对宫颈癌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宫颈癌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宫晓梅;刘辉;曹建平;朱巍;吴琼雅;蔡勇;吴红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并计算125Ⅰ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器官和组织接受的吸收剂量及有效剂量方法.方法 用60Co γ射线开展TLD稳定性等相关性能实验.用125Ⅰ粒子源照射一组TLD片,建立空气比释动能标准剂量曲线.将TLD片分别贴在粒子源植入过程中职业人员铅衣内外甲状腺等13个部位,测量平均吸收剂量,计算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3例前列腺癌粒子源植入术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2~3.80 μGy,有效剂量0.06~1.81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2.35 μGy,有效剂量0.02 μSv,屏蔽65.9%以上γ射线.3例脑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23~11.31 μGy,有效剂量0.88~4.07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2.22 μGy,有效剂量0.09μSv,屏蔽54.5%以上射线.3例肺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3~14.78 μGy,有效剂量0.35~7.59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4.09 μGy,有效剂量0.22 μSv,屏蔽58.4%以上射线.2例纵隔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为0.06~74.91 μGy,有效剂量0.83~17.96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10.29 μGy,有效剂量0.50 μSv,屏蔽85%以上射线.1例卵巢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9~14.29 μGy,有效剂量2.40~4.50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7.77 μGy,有效剂量0.12 μSv,屏蔽33.4%以上射线.植入1例眼睛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为2.20~39.84 μGy,有效剂量4.48~10.06 μSv;铅衣内高吸收剂量5.19 μGy,有效剂量0.16 μSv,屏蔽54.6%以上射线.结论 用TLD监测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剂量的方法简单易行,是保护近距离植入粒子源治疗中医务人员健康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素明;何志坚;袁继龙;岳保荣;尉可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利用前置反冲层提高CR39(Columbia Resin 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外赋响应,并改善CR39能量响应特性,研制适用于油气田测井职业照射现场的被动式快/热中子个人剂量监测装置.方法 采用氮化硼(BN)作为CR39探测器的前置径迹转换体,利用10B(n,α)7Li反应产生的α粒子增加CR39探测器的径迹密度,并采用Monte Carlo模拟和标准源照射实验对新设计的探测器进行验证,研究提高CR39探测器的外赋响应性能.结果 中子注量灵敏度是3.46×10-4径迹/中子,中子剂量当量灵敏度是(7.57±0.41)×102径迹·cm2·mSv-1,探测线性范围是0.013~52.8 mSv.理论推导和241Am-Be标准中子源实验结果说明,BN前置层的使用有效提高了CR39探测器的探测效率,拓展了剂量计的能量响应范围,初步实现了对热中子引起剂量贡献的定量测量.结论 高灵敏度CR39快/热中子个人剂量计是一种适用于油气田测井环境、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高灵敏度中子个人剂量计.
作者:曹磊;邓君;王成国;刘运宏;郭文;钱叶侃;孙全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GA)及其衍生物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和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是已经发现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特异性抑制剂[1].它们可以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抑制肿瘤生长,增加其凋亡[2-3].HSP90特异性抑制剂17-AAG对肿瘤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7-AAG对宫颈癌细胞有辐射增敏作用,而对正常成纤维细胞无辐射敏感性影响[4-5].但其辐射增敏的作用机制是否通过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和影响细胞周期而发挥作用,本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吴晓芬;张保国;洪承皎;郭文秀;潘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不同LET辐射致DNA损伤以及药物的防护作用.方法 分别以60Co γ射线、质子束、7Li重离子束照射溶液状态超螺旋构象质粒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分子构象变化,检测DNA损伤程度及VND3207的防护作用.结果 质子和7Li重离子体外所致质粒DNA损伤明显比γ射线严重.药物VND3207能够有效减轻所观察的3种不同LET辐射对质粒DNA的损伤,加药组与不加药组相比,质粒DNA开环构象显著减少,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更加明显.200 μmol/L浓度对50 Gy γ射线、质粒和7Li重离子辐照质粒DNA损伤的保护效果(质粒超螺旋构象百分比)分别为85.3%(t=3.70,P=0.033)、73.3%(t=10.58,P=0.017)和80.4%(t=8.57,P=0.008).可见VND3207对重离子辐射损伤的保护效应尤为显著,明显优于质子辐照损伤.结论 药物VND3207对辐射DNA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对γ射线和重离子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徐辉辉;汪黎;隋丽;关华;王豫;刘晓丹;张士猛;徐勤枝;王潇;周平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选取介入放射学中较常见的脑血管、心血管和肝脏介入诊疗,估算以上3种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方法 通过仿真人体模型实验,了解脑血管、心血管、肝脏介入诊疗中仿真体模内组织、器官的吸收剂量,并根据ICRP 103号出版物中规定的组织权重因子估算3种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结果 脑血管介入诊疗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4.0μSv、中剂量组9.7μSv、低剂量组6.8 μSv;心血管介入诊疗时,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36.3 μSv、中剂量组29.3 μSv、低剂量组17.8μSv;肝脏介入诊疗时,放射工作人员的有效剂量分别为高剂量组23.9 μSv、中剂量组11.3μSv、低剂量组5.5μSv.结论 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放射工作人员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有效剂量分别高于脑血管和肝脏介入诊疗时相应剂量组的有效剂量.
作者:张琳;朱建国;闵楠;卢峰;陈跃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