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献书;周志国;乔学英;杨香然;张钧;万钧
目的研究重离子不同分次照射的生物效应.方法除对照组外,选择了2个剂量点:低剂量为12 Gy,高剂量为24 Gy.每个剂量分单次、2和3次照射组,观察Lewis肺癌的肿瘤体积变化、肿瘤生长延迟时间和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结果无论高剂量还是低剂量,分3次照射的肿瘤生长延迟和生存时间都显著大于单次和分2次照射.结论采用分3次照射的肿瘤生物效应优于单次和分2次照射,低剂量又优于高剂量.此研究结果为我国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丁小凡;李文建;李德杏;陈龙华;郭红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昆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t-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t=2.33~6.35,t=4.14~20.61,P<0.01~P<0.05),随时间延长,bFGFR、Flt-1表达逐渐增高,但14 d时仍稍低于正常组(t=2.33~4.17,P<0.05~P<0.01);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表达与Flt-1表达呈正相关(r=0.5533,P<0.05).结论6.0 Gy 60Co γ射线可损伤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bFGFR、Flt-1的表达,进一步说明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骨髓组织中bFGF、VEGE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吴宁;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李春蕊;何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对甘肃省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从1993-2001年进行了9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受照射剂量的观察和分析.
作者:罗伟立;徐向红;杨海燕;程初恺;张敏;刘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 pulmonary fibrosis,RPF)是临床上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和骨髓移植预处理后常见的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被公认为与RPF发生和形成关系为密切的介导因子,是RPF形成的关键.笔者总结了近年来TGF-β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及其在RPF发病机理与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李广虎;李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早年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方法用1#、4#全染色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了22名探伤人员及10名对照者的染色体畸变.结果探伤人员染色体易位率、总畸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易位率随探伤工龄增加而增加;探伤人员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比较基本一致.结论用FISH方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对早期受照射人员进行剂量重建是可行的.
作者:刘伟;林海群;李新鸾;高敏;邵华;李洁清;侯殿俊;乔健维;商希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及计算机X射线摄影(CR)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方法应用DR和CR系统分别对对比度-细节体模(CDRAD 2.0)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曝光成像.记录每次曝光的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并将所获取的影像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由4位观片者进行观察,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应用ANOVA检验法统计、比较两种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图像质量与吸收剂量的差别.结果与CR相比,DR具有更低的IQF值,对人体组织对比度和结构细节有更好的信息检出特性.两种成像技术产生相同IQF值时,DR系统在体模表面产生的表面剂量比CR系统降低了77%.结论DR技术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好于CR技术.在获得相同影像信息的前提下,与CR相比应用DR大大降低了被检者吸收剂量.
作者:王鹏程;张富利;李士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以其较好的剂量分布和保护正常组织等特点已在国内多家医疗单位开展.但是由于此项治疗技术受到诸如影像、逆向计划设计、精确定位及治疗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治疗方案的剂量验证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周振山;于广辉;乔艳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影像像素值与曝光因子(kVp和mAs)、被照体厚度的关系,传统屏-片系统照片密度与曝光因子、被照体厚度的关系,并对两种能量响应的关系进行比较,为使用CR影像像素值和成像板(IP)平均入射照射量的测量值作为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设定参数提供依据.方法厚度为10、15、20 cm的丙烯树脂板分别在50~90、70~120、90~140 kVp和密度档为-2时成像,对照屏-片系统与CR系统在不同管电压、相同被照体和密度档时的自动曝光响应.以上测试都使用滤线栅,用电离室测量IP的入射照射量.结果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CR所需曝光量大约是高速屏-片系统的2倍.CR系统的管电压像素值关系曲线与管电压照射量曲线相同.10 cm被照体时,50~90 kVp间的照片密度差值为1.21,像素差值为270;而20 cm被照体时,90~130 kVp间的密度差值为0.30,像素差值为100;15 cm被照体时密度和像素差值居于两者之间,分别为0.62和160.结论Kodak CR900系统的感度值与中速屏-片系统的感度比较接近.均匀野影像的曝光指示器值EI和IP照射量测量值可以用来设定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光电计时器.屏-片系统照片密度和CR影像像素值随kVp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的差异,对自动曝光控制系统的校准起参照作用.
作者:牛延涛;綦维维;张富利;燕树林;袁聿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卡拉胶寡糖对受X射线照射小鼠T细胞功能和亚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6 MV X射线一次全身照射BALB/c小鼠,卡拉胶寡糖组照射前连续14 d和照射后继续给药7 d.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胸腺细胞表达CD69变化,外周血T细胞表达IL-2、IFN-γ和TNF-α变化及CD4+/CD8+比值.结果卡拉胶寡糖能有效提高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胸腺T细胞表达CD69显著升高,使受照射小鼠外周血T细胞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增强,外周血T细胞表达TNF-α的能力降低,并能显著升高外周血T细胞CD4+/CD8+比值.结论卡拉胶寡糖对放射损伤小鼠的T细胞功能和亚型有明显调节作用.
作者:李翊;王海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对恶性淋巴瘤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DNA含量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0.5~2.0μmol/L三氧化二砷和1~4 Gy γ射线均能抑制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Raji细胞亚G1期细胞明显增多,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抑制作用显著.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提高恶性淋巴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作者:聂林;张洹;李萍;郭良君;王奕鸣;庄承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照射前后结合珠蛋白在小鼠骨髓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与骨髓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及凋亡的可能关联.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骨髓细胞Hp mRNA及细胞内外Hp蛋白的存在,及其辐射后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分析了骨髓细胞中Hp阴性及阳性细胞群周期分布及凋亡率的差异.结果在骨髓细胞中检测到Hp mRNA的存在,而且8 Gy照射后24 h较正常小鼠有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内及外液中检测到Hp蛋白的存在,同样8 Gy照射后24 h较正常小鼠亦呈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小鼠骨髓细胞中部分细胞含有Hp蛋白,照射后Hp阳性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并有着较好的时效关系和剂量依赖关系.骨髓Hp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照射后6 h骨髓细胞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而Hp+细胞凋亡率增加不明显.结论小鼠骨髓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结合珠蛋白的存在,并且在辐射后有明显的增加,骨髓细胞中Hp阴、阳性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存在明显的差异.推测Hp可能参与辐射诱导骨髓损伤的修复过程.
作者:王治东;陈肖华;董波;张军权;饶亚岚;高荣莲;侯丽莉;毛秉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二咖啡酰奎宁酸(IBE5)对博莱霉素诱导的C57小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进行羟脯氨酸(Hyp)检测、图像分析、Ⅰ和Ⅲ型胶原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基质溶解素(MMP-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①IBE5能降低纤维化肺组织内Hyp含量(P<0.05);②BLM组肺泡明显减少,间隔增宽,肺内胶原沉积和纤维化.IBE5能减轻肺泡破坏和纤维化(P<0.05);③BLM组肺间质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IBE5治疗后胶原减少(P<0.05);④BLM组α-SMA增加,位于纤维化区的肌成纤维细胞中;MMP-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肌成纤维细胞阳性.应用IBE5后α-SMA、MMP-7减少(P<0.05).结论IBE5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和MMP-7表达对肺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刘涛;宋良文;董俊兴;黄山英;李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温度效应是放射生物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降低温度可使机体辐射敏感性降低,对于其机理研究较少,认为是机体代谢变慢所致,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降低温度只能延缓辐射损伤出现的时间.生物系统辐射敏感性的温度效应较为复杂,结果不同.为研究冷应激是否会引起辐射敏感性的变化,笔者对冷应激后的受照射大鼠进行了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L)活力的测定.
作者:谢怀江;于宁;金焕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离辐射可以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族(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包括过氧化氢、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活性氧族可以破坏生物大分子,如生物的脂膜、核酸和蛋白质等,产生严重的生物效应.这些活性的氧化物在机体的大量堆积可导致细胞、组织的死亡[1].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形成了各种抗氧化系统,以抵抗这些活性氧族的破坏作用.
作者:章波;粟永萍;艾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BJ-6B加速器百分深度剂量(PDD)(67±3)%为合格,而我院1999年5月测量值为63.7%.验收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仪器的X射线能量偏低.因此笔者在没有三维水箱的情况下,对PDD进行了测量,并与2000年4月三维水箱所测PDD对比分析,大偏差绝对值≤1.2%.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蓝澄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土壤性质对土壤氡浓度及地表氡析出率的影响.方法在北京、贵阳、呼和浩特的31个测量点进行土壤氡浓度及析出率的现场实测.采集土壤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土壤镭含量、含水量、孔隙度和粒径分布等物理性质测量.用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实测土壤氡、析出率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土壤镭含量的关系.结果地表氡析出率与土壤氡浓度和土壤镭含量有正相关关系;土壤含水饱和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析出率和土壤氡浓度降低;贵阳地区土壤镭含量较高,但其粉砂黏土壤的特性使土壤氡浓度很难准确采样,导致结果偏低.结论地表氡析出率和土壤氡浓度虽然与土壤镭含量有正相关关系,但在实际环境中易受含水量等多因素影响,而且土壤氡浓度的准确测量受土壤特性限制较大.
作者:孙凯男;郭秋菊;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动物移植瘤模型探讨三氧化二砷对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将荷SCNE-1鼻咽癌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放射治疗,不给予药物处理,下设空白对照、2、4和6 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综合组所有动物均行药物治疗,下设药物对照组(单纯用药,不照射)、2、4和6 Gy 4个不同的放射剂量亚组,综合组于肿瘤成活后连续6 d经腹腔注射三氧化二砷,药物剂量为4 mg/kg鼠重;第7天移植瘤局部给予140 kV深部X射线一次性照射.每组(或亚组)各4只小鼠.结果对照组中2、4和6 Gy亚组移植瘤体积达到照射前4倍的时间(TGT4)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延长了1.7、7.8和11.8 d;综合组移植瘤TGT4较药物对照组分别延迟了2.2、13.2和24.2 d.生长延迟4、8和10 d时的肿瘤生长延迟增敏比分别为1.55、1.71和1.77.结论三氧化二砷在BALB/c小鼠体内对鼻咽癌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谢良喜;李德锐;林昆;陈炯玉;洪超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含Egr-1启动子和Smad7 cDNA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并研究射线诱导Egr-1基因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为下一步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Adeno-XTM表达试剂盒为基础,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穿梭质粒pShuttle的CMV启动子替换为Egr-1启动子,将Smad7 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内,与腺病毒DNA重组,在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纯化测定病毒滴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X射线照射激活Egr-1启动子调控Smad7体外表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果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病毒滴度为3.0×1011 TCID50/ml.感染重组腺病毒的靶细胞经不同剂量的深部X射线照射后Smad7蛋白表达量存在一定的时间、剂量差异:实验组Smad7蛋白表达量在照射后1 h即已升高,2~7 h之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尔后表达量开始下降;实验组中Smad7蛋白表达量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8~15Gy之间维持一个较高的表达水平.而对照组Smad7蛋白表达量无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含Egr-1启动子和Smad7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pAdES,重组于腺病毒内的Egr-1启动子经射线激活后具有调控下游Smad7表达的活性.
作者:蔡旭伟;杨健;宋后燕;付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对舟山市某医院介入放射手术时的被检者和操作者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陶永军;陈本宝;徐孝波;傅立军;王红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证实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确实存在着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并探讨其有关机理.方法观察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Z亚克隆株H5和S1的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不同;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Western-blot检测H5和S1凋亡能力的不同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差异;用3H掺入法说明DNA合成抑制率与放射敏感性的不同;用RT-PCR观察相关癌基因(fas、p53)的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细胞系CNE-2Z中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的异质性,H5、S1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都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H5比S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的DNA合成率于放射前无差别;照射后都较放射前受到抑制(P<0.05),H5受抑制程度大(P<0.05).H5与S1细胞fas、p53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再次证实了鼻咽癌细胞系CNE-2Z确实存在放射敏感性异质性,并证实了其异质性的机理与细胞受射线照射后引起凋亡的能力不同有关、与DNA合成的抑制率成正相关、与癌基因fas、p53的表达无关.
作者:袁健;孙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