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肇红;赵经涌;陈列松;王爱清
自1983年Steinberg[1]开始用放射外科治疗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CA),到目前为止Kondziolka[2]报道例数较多.两组共82例,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干、丘脑、内囊和基底节、大脑半球深部、语言运动区和桥小脑脚.我院从1995~2000年共收治中颅凹CA16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兴华;郑权;宓宇波;李玉昆;杨晓秋;刘英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功能的影响以及动物受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采用60Co γ射线照射小鼠头部,观察不同剂量辐射对小鼠脑内神经细胞中GABA受体活性及其功能结合位点的影响,并对小鼠行为活动改变进行测定.结果辐射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中GABA受体生物结合活性,表现为GABA受体蛋白平衡解离常数(Kd)升高,结合活性降低.受照射后GABA受体的异常变化与其受照射剂量有关.受照射小鼠行为测试结果显示:照射48 h后,动物表现出燥动、焦虑等行为活动异常表现,与注射GABA受体阻断剂动物的行为活动变化相一致.结论电离辐射可引起GABA受体活性改变.根据GABA受体阻断剂动物的行为变化实验结果,推测受照射后GABA受体功能和结合活性变化是引发神经行为变化的直接因素.
作者:郑辉;薛红;甄荣;赵乃坤;王子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进行人类健康的危险度评价时,都基于一个简单的假定,即各危险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致的健康损害效应互不相关.而实际是一种因子的暴露往往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因子发生相互作用,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联合生物效应.由于暴露的多元性,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天然的和人工的外源性因子,可与机体的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发生可逆的或不可逆的反应.对于致癌、致突变等毒性的评价,应当从化学、物理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角度加以考虑.
作者:童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2年我国大陆第1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1期工程并网发电已经整整10年了秦山核电2期、3期分别于2002年5月~2003年6月期间投入商业运行.为进一步掌握海宁市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基础资料,海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辐射防护所的支持下,于2002年8月~2002年11月进行了海宁市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葛宗良;钱青;沈旎;欧美华;朱解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放射生物学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进展更是迅速.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放射医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之一,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在辐射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效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辐射敏感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以及辐射分子生物剂量计等,下述文章就是这些研究的部分反映.
作者:童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前,国外开展了放疗对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但是,有关口腔种植术后放疗对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较少.笔者旨在阐明口腔种植术后早期60Coγ射线照射对钛种植体骨融合的影响.
作者:孙波;吕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自然高温环境下,受Y射线照射小鼠生存的变化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改变.方法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不同时间的自然高温环境组,分别接受6.5,9.0 Gy的γ射线照射和相应的高温作用后,观察30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的规律.结果 6.5Gy照射的小鼠,高温9 h和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与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9.0Gy照射的小鼠,高温6,9 h、全自然环境组的生存时间和室温组差异有显著性;室温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下降速度低于各高温组且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顿挫回升,而各高温组无.结论高温环境,受照射小鼠的生存指标明显下降;加重照射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下降.
作者:周美娟;郑莉;丁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提高医用X射线机的诊断质量,促进放射防护工作的开展,我们对华北驻军部分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放射防护监督监测.共对不同单位的92台X射线机(含双管头机)进行了质控与防护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进沛;刘卫;陈卫辉;任庆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20 Gy γ射线对大鼠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再生成的抑调作用.方法采用受体的放射配体分析法,BAAM不可逆阻断β受体做对照组,定量观察不同时相两组大鼠β受体再生成Bmax变化.结果β受体对辐射敏感,照后第20天受体降到低值,此后受体开始逐渐恢复,但再生成速率明显变慢,Pr为(0.36±0.03)×109结合位点/mg蛋白/h[对照组为(8.20±1.47)×109],受体再生成的半更新时间比对照组晚10.9 d.结论 20Gy γ射线明显抑制β受体再生成,使受体再生成速率变慢,受体半更新时间延长.
作者:强永刚;廖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CM-H446)DNA/RNA代谢比值的影响及观察细胞三维结构的改变.方法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双重荧光标记、全自动三维图像分析CNI-H446细胞受到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DNA和RNA含量的比值.结果对照组细胞DNA/RNA比值为1.15±0.07,当受到1 Gv以上剂量照射时,DNA含量明显降低,诱导RNA合成逐渐增加,DNA降低的程度大于RNA,1,3 Gy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三维图像显示RNA聚集,RNA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而DNA均匀散在于细胞内.当剂量>8 Gy时,RNA合成受到显著抑制,两者比值明显增加,细胞体积增大,其比值与照射剂量存在一定的联系.结论 CNI-H446细胞受到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DNA/RNA之比及细胞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不断发生变化.
作者:刘芬菊;陈剑;李冰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专一性清除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能保护细胞免受O2-.的毒害并阻止疾病的发展[1].猪红细胞SOD对放疗中所致白细胞减少具有提升作用,并推迟和缩短并发症的出现及持续时间[2].从1996年9月~1998年8月期间,笔者对该药进行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用临床常用的升白药利血生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裴红蕾;朱愉恒;陈秀瑾;马跃华;黄瑾;江家贵;姜建平;宁萍;潘金燕;戴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了α辐射体235U、β辐射体147Pm和γ辐射体134Cs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突变效应比较研究.方法观察在不同辐射体核紊作用下,在睾丸的滞留方程、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的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以及精子畸形发生.比较3种辐射体核素在每cGy累积吸收剂量水平诱发的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的突变效应值.结果拟合了α、β和γ 3种核素在睾丸中的滞留分数方程,观察到235U的半滞留期为197 d;147Pm为76 d;134Cs为5.1 d.并给出了3种辐射体核素在每cGy累积吸收剂量水平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的突变效应比较值:精原细胞是α:β:γ=29:4:1;初级精母细胞为22:4:1;而对精子为α:β:γ=28:3:1.结论 235U,147Pm和134Cs均能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突变效应,但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的突变效应比较值235U为严重,147Pm次之,134C8诱发的程度轻.
作者:朱寿彭;胡启跃;孙保福;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上多数肿瘤的放射治疗疗效较低,因此如何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中受关注的问题.已有为数不多的放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各种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方式及效果各有差别,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闫宇邱;孙伟建;周平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利用具有释放β粒子的核素治疗皮肤瘢痕是近年来现代核医学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应用比较成功的一项新技术.β射线产生的电离辐射效应对病变部位治疗的同时,对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受损伤的修复再生和重塑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新问题.作者探讨了核素近距离辐射损伤后,使用复方沙棘油制剂修复和皮肤再生机理及疗效的评价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洁;董峰;沈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蜂胶天然活性物质,含黄酮类、萜烯类、醌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功能[1].笔者将蜂胶与抗辐射相关的几种功能及其安全性介绍如下.
作者:郭月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电离辐射可诱导细胞发生G1期阻滞,其意义在于使受损伤的DNA得以修复,维持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目前研究发现主要有两条负向调控通路:p53-p21/pRb通路[1]和p16-CyclinD/CDK4-pRb通路在G1→S期转换中起重要作用[2].
作者:王晓梅;鞠桂芝;梅树江;付士波;刘树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放射治疗颅脑疾病时照射颞区和听区易使听通路及脑干受累.为避开此照射野并探讨脑干功能放射损伤的情况,笔者选择猫右侧丘脑为照射靶区,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即X刀,以20,80Gy照射该区,并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o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为指标,检测照射前后不同时间的脑干功能情况,同时进行耳蜗毛细胞铺片光镜检查.
作者:金吴东;陈龙华;陈国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扇贝多肽对60Co γ射线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昆明小鼠胸腺细胞60Co γ射线3Gy照射,吸收剂量率0.6 Gy/min.实验分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扇贝多肽不同浓度(0.5,0.25和0.125 mg/ml)预处理为实验组,通过受照细胞形态、生化、DNA和相关酶变化来进行评价.结果经扇贝多肽预处理的实验组细胞有较低的细胞毒性,细胞凋亡受到抑制,细胞脂质过氧化(MDA)水平有所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扇贝多肽对60Co γ射线照射所致昆明小鼠胸腺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梁军;关印;宋玉华;姚如永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