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辐射体核素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突变效应比较研究

朱寿彭;胡启跃;孙保福;杨卫东

关键词:不同辐射体, 生殖细胞, 突变效应, 睾丸, 滞留
摘要:目的探讨了α辐射体235U、β辐射体147Pm和γ辐射体134Cs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突变效应比较研究.方法观察在不同辐射体核紊作用下,在睾丸的滞留方程、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的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以及精子畸形发生.比较3种辐射体核素在每cGy累积吸收剂量水平诱发的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的突变效应值.结果拟合了α、β和γ 3种核素在睾丸中的滞留分数方程,观察到235U的半滞留期为197 d;147Pm为76 d;134Cs为5.1 d.并给出了3种辐射体核素在每cGy累积吸收剂量水平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的突变效应比较值:精原细胞是α:β:γ=29:4:1;初级精母细胞为22:4:1;而对精子为α:β:γ=28:3:1.结论 235U,147Pm和134Cs均能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突变效应,但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的突变效应比较值235U为严重,147Pm次之,134C8诱发的程度轻.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酵母TEL1基因对辐射诱发A-T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目的研究酵母TEL1基因在毛细血管扩张-运动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A-T细胞中的异位表达对辐射诱发A-T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稳定转染酵母TEL1全基因序列、酵母TEL1基因片断和pRep5空载体的AT-TEL1、AT-deltaTEL1、AT-rep、GM-rep细胞分别在含100μg/ml潮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A-T细胞和正常对照的GM639细胞分别在DMEM培养液中常规培养.应用60Co源对处于指数生长期的上述细胞进行γ射线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0,1和3Gv.应用常规染色体技术制片,并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传代培养的AT-TEL1、AT-deltaTEL1、AT-rep、A-T、GM639、GM-rep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是非整倍体;无论是A-T细胞染色体自发畸变率还是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GM639纤维母细胞;A-T细胞的高染色体畸变率主要是由于染色体双着丝粒体和染色体断片所至的染色体型畸变;稳定转染酵母TEL1全基因序列的AT-TEL1细胞染色体自发畸变率与A-T细胞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辐射诱发AT-TEL1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低于A-T细胞(P<0.01);辐射诱发AT-deltaTEL1、AT-rep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则高于A-T细胞.结论酵母TEL1基因在A-T细胞中的异位表达,能够明显降低电离辐射诱发的A-T细胞染色体畸变率.

    作者:曹建平;E.Fritz;郑斯英;朱巍;罗加林;周献锋;王明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乡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健康的辐射安全文化角度出发,放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对于电离辐射的实践,应具有正确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准确的判断和强烈的责任心,严格完成与安全有关的任务[1],为了解我市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行为表现,尽可能降低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保证受检者辐射安全,2001年笔者对新乡市383名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放射防护知识、态度、行为等问题的问卷调查.

    作者:张冰洁;王聪伟;刘彤桢;贾天合;牛如芳;霍卫生;周世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VEGF的表达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对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昆明小鼠经6.0 Gy 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后不同时间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放射损伤后,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随时间延长,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有所恢复,但14 d时仍未恢复正常;骨髓组织中bFGF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24,P<0.01).结论辐射所致骨髓微环境损伤与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吴宁;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李春蕊;余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天然本底辐射地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研究

    目的研究高天然本底辐射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畸变的影响.方法分离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全染色体探针1号、2号和4号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对高天然本底辐射(高本底)地区的31名受检者和对照地区的29名受检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作稳定性畸变(易位)进行分析.结果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易位率和年龄的依赖关系(P<0.01,γs=0.388,自由度56).结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的老年人或儿童的染色体易位率统计学上没有差异,高本底地区的高天然本底辐射对诱发的染色体稳定性畸变(易位)的贡献并不比其他如化学诱变剂或(和)自身代谢因素诱发稳定性畸变的贡献大.

    作者:张伟;王春燕;早田勇;陈德清;南久松真子;魏履新;菅原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氡及其子体对大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目的通过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免疫器官的变化,初步探讨氡及其子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达66,111和174工作水平月(WLM)后,收集支气管肺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观察BALF中细胞计数和分类的变化.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胸腺和脾脏细胞DNA链断裂情况.同时了解大鼠脾脏指数的改变.使用RT-PCR方法检测BALF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各暴露组BALF中淋巴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而粒细胞增多(P<0.05).大鼠暴露达174 WLM后胸腺和脾脏细胞DNA链断裂的迁移长度显著增加.111和174WLM暴露组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174WLM暴露组BALF细胞中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6和111WLM暴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本实验暴露剂量下,氡及其子体可改变BALF中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比例,导致胸腺和脾脏细胞DNA的断裂损伤,从而影响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作者:李冰燕;童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2P-磷酸铬体外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32P-磷酸铬(32P胶体)体外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周期变化和发生细胞凋亡的现象,建立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将32P胶体加入A549细胞培养体系进行内照射,初始放射性浓度分别为0,93,180,278,370和463 MBq/L,采用Giemsa染色、透射电镜、末端原位标记(TUNEL)等方法进行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超微病理、生化特征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A549细胞受照射后S期+G2-M期细胞比率在96 h以内呈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A549细胞受照射后72 h左右出现兴奋性表现,96h起各受照组均检出凋亡,各剂量组在照射后120 h达到凋亡高峰.结论在较低剂量范围内,32P胶体内照射可以体外诱导人NSCLC A549发生72 h以后的迟发相凋亡,细胞凋亡率与内照射初始放射性浓度呈正相关.

    作者:刘龙;刘璐;童冠圣;封国生;高宏;高文;李澄;刘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电离辐射与环境因子的联合作用及评价

    在进行人类健康的危险度评价时,都基于一个简单的假定,即各危险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所致的健康损害效应互不相关.而实际是一种因子的暴露往往与同时存在的其他因子发生相互作用,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联合生物效应.由于暴露的多元性,环境中存在的大量天然的和人工的外源性因子,可与机体的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发生可逆的或不可逆的反应.对于致癌、致突变等毒性的评价,应当从化学、物理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角度加以考虑.

    作者:童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辐射的细胞和分子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放射生物学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进展更是迅速.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放射医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之一,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在辐射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效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辐射敏感基因和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及调控,以及辐射分子生物剂量计等,下述文章就是这些研究的部分反映.

    作者:童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60Co γ射线对大鼠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再生成的抑调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20 Gy γ射线对大鼠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再生成的抑调作用.方法采用受体的放射配体分析法,BAAM不可逆阻断β受体做对照组,定量观察不同时相两组大鼠β受体再生成Bmax变化.结果β受体对辐射敏感,照后第20天受体降到低值,此后受体开始逐渐恢复,但再生成速率明显变慢,Pr为(0.36±0.03)×109结合位点/mg蛋白/h[对照组为(8.20±1.47)×109],受体再生成的半更新时间比对照组晚10.9 d.结论 20Gy γ射线明显抑制β受体再生成,使受体再生成速率变慢,受体半更新时间延长.

    作者:强永刚;廖永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辐射体核素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突变效应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了α辐射体235U、β辐射体147Pm和γ辐射体134Cs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突变效应比较研究.方法观察在不同辐射体核紊作用下,在睾丸的滞留方程、诱发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的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以及精子畸形发生.比较3种辐射体核素在每cGy累积吸收剂量水平诱发的生殖细胞各发育期的突变效应值.结果拟合了α、β和γ 3种核素在睾丸中的滞留分数方程,观察到235U的半滞留期为197 d;147Pm为76 d;134Cs为5.1 d.并给出了3种辐射体核素在每cGy累积吸收剂量水平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的突变效应比较值:精原细胞是α:β:γ=29:4:1;初级精母细胞为22:4:1;而对精子为α:β:γ=28:3:1.结论 235U,147Pm和134Cs均能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突变效应,但诱发各发育期生殖细胞的突变效应比较值235U为严重,147Pm次之,134C8诱发的程度轻.

    作者:朱寿彭;胡启跃;孙保福;杨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书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上多数肿瘤的放射治疗疗效较低,因此如何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肿瘤放射治疗领域中受关注的问题.已有为数不多的放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各种放射增敏剂的作用方式及效果各有差别,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闫宇邱;孙伟建;周平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肿瘤放射治疗物理进展讲习班在成都市举办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MTAP在人BEP2D细胞辐射致癌模型和肺癌中表达研究

    目的探索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在人支气管上皮BEP2D永生化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和临床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培养BEP2D和BERP35T-2细胞,制备细胞总蛋白,进行双相电泳和质谱分析;选择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点MTAP,在细胞模型中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对获得的15例肺癌标本用RT-PCR方法分析验证MTAP的表达水平.结果双相电泳发现MTAP在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2中表达降低;Northern Blot分析表明MTAP mRNA在BEP2D永生化细胞中表达水平很高,而在BERP35T-2恶转细胞中表达极低;对15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RT-PCR分析,发现MTAP在73.3%(11/15)的肿瘤组织中低表达;在中/低分化组肺癌的低表达频率(90.9%)显著高于高分化组(25%),在腺癌与鳞癌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TAP低表达现象与肺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可能发挥抑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李邦印;应万涛;戴为民;徐勤枝;霍艳英;胡迎春;张开泰;吴德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OD对放疗癌患者的保护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专一性清除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且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能保护细胞免受O2-.的毒害并阻止疾病的发展[1].猪红细胞SOD对放疗中所致白细胞减少具有提升作用,并推迟和缩短并发症的出现及持续时间[2].从1996年9月~1998年8月期间,笔者对该药进行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用临床常用的升白药利血生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裴红蕾;朱愉恒;陈秀瑾;马跃华;黄瑾;江家贵;姜建平;宁萍;潘金燕;戴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天然放射性核素及其化学类似元素从土壤向人体的转移

    目的计算天然放射性核素从土壤经膳食向人体的转移系数,和碱土与碱金属元素在转移中的DF(或OR).方法依据我国4个膳食类型地区食品和52例尸体样品元素分析所获成年男子膳食摄入量和器官组织负荷量以及全国土壤背景值,按照UNSCEAR环境转移模式计算元素转移系数、DF和OR.结果 232Th、238U、226Ra、87Rb和40K由土壤向膳食进而向人体转移系数都依此递增,范围分别为(0.092~40.7)Bq·a-1/Bq·kg-1和(3.58×10-3~6.34)Bq·a-1/Bq·kg-1.碱土元素与Pb从土壤向骨骼和碱金属元素向全身的OR范围分别为3.77×10-4~2.39×10-2和2.52×10-2~9.39×10-1.结论本文所得P34都比P23低.碱土元素从土壤-膳食-骨骼转移DF都小于1,Pb的DF在Sr和Ba之间.碱金属元素Rb和Cs从土壤向膳食转移DF小于1,由膳食向肌肉组织或全身转移的DF大于1,Na则相反.

    作者:刘庆芬;诸洪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2例中国人主要器官、组织中37种元素的浓度

    目的测定中国成年男子主要器官、组织中元素浓度.方法在我国4个不同膳食类型地区补充采集21例急死正常尸体肌肉、肋骨、肝、肾、肺、甲状腺、心、胃、脾和小肠样品,连同过去31例尸体采集的样品,采用ENAA、INAA、ICP-AES和ICP-MS方法及必要质控措施,共测定37种元素浓度.结果获得了我国成年男子这些器官、组织样品中37种元素浓度.结论除改善I在甲状腺和33种元素在其他5种器官、组织过去报道结果代表性外,本研究首次获得我国这些元素在心、胃、脾与小肠和Be、Cl、S、I在除甲状腺中I以外10种器官、组织浓度资料.这些结果为确定中国成年男子器官、组织元素浓度背景值和中国参考人及生物动力学模型相应参数提供较前更为系统和代表性依据.本结果还和近年文献资料及ICRP参考人新估计值进行了比较.

    作者:诸洪达;张永保;王松君;王耐芬;陈如松;刘庆芬;王珂;常平;刘虎生;欧阳荔;刘雅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榄香烯对小鼠移植瘤U14放疗增敏的实验研究

    榄香烯为我国开发研制的二类抗癌中药,研究发现其抗癌谱广,毒副作用小,同时具有放射增敏效应[1-3].作者应用小鼠U14未分化癌检测榄香烯的放射增敏作用,探讨榄香烯佳给药途径,以期为榄香烯作为放射增敏剂的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邹丽娟;孙秀华;徐晓颖;邓涛;陈英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放疗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

    目的了解放疗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探讨hprt基因突变分析作为放疗致机体辐射损伤监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多核细胞法研究放疗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的影响及其突变频率的变化.结果放疗可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突变频率随放疗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剂量点,鼻咽癌病人与乳腺癌病人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肿瘤病人的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 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分析可作为放疗致机体辐射损伤监测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崔凤梅;徐晓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兴发辐照中心辐照源周围环境监测

    内蒙古草原兴发辐照中心于2001年1月建成,设计装源强度1.85×1016Bq(50万Ci).辐照中心建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北郊,建筑面积1241 m2.主要以辐照加工生产为主,兼有科研和产品开发.根据设计需要先期装源约3.7×1015Bq(10万Ci).放射源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提供和承运的英产60Co放射源,于2001年1月24日运抵赤峰.为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笔者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对装源全过程和周围环境进行了监督和监测[1-3].

    作者:曹中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