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吉林省1972年~2000年放射事故浅析

王晓梅;安福才;李淑香;李雨;朴永德

关键词:吉林省, 放射事故, 卫生监督工作, 放射性核素, 事故发生, 事件
摘要:吉林省1972年至2000年由放射性核素引发的放射事故共35起,笔者对此类放射事故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改善和加强放射卫生监督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大限度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放射科防护管理工作的经验

    X射线检查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技术,受检人次逐年增加.医疗照射已成为人群接受辐射的主要来源.放射科如何做好放射防护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济南中心医院放射科加强了组织管理,加大了宣传力度,密切配合防疫部门的工作,提高防护水平,降低了辐射剂量,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张新廷;谢子泉;李凤刚;杨永清;邵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γ射线辐照对机采血小板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前认为,输血前对血液制品进行辐照,是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唯一可靠的方法.随着对TA-GVHD的日益了解,我国也将有更多的血液中心及临床医院推广应用辐照血.

    作者:任芙蓉;吕秋霜;李慧;刘长利;赵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西瓜霜润喉片治疗放射性咽喉炎60例

    放射性咽喉炎是头颈部放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笔者应用西瓜霜润喉片治疗放射性咽喉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中高血压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长期职业受照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88对1∶2配比的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患者及相应对照,问卷调查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归一化工作量法估算累积受照剂量,SAS软件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重(OR=3.087,P=0.001)、高血压家族史(OR=3.140,P=0.001)、担心从事放射工作有害健康(OR=1.798,P=0.010)是我国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3个主要危险因素;将性别、参加工作年代分层后,男性、早期参加放射工作者中较大剂量受照同高血压呈正相关(OR=5.672,P=0.022).结论家族史、超重是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职业紧张在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较大剂量受照可能与高血压有关.

    作者:张卫;王继先;赵永成;李本孝;樊体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幼年垂体脊椎照射对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远期影响与预防

    幼年病人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照射而获得有效控制肿瘤的同时有可能出现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为了减轻和预防这种不良结果,笔者对57例原发颅内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的远期生存情况,分析其年幼病人生殖系统和生长发育所受影响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

    作者:王德昌;顾子普;修霞;侯秀玉;宋志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国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放射流行病学研究

    当前放射医学与防护中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是:人们经常受到的小剂量慢性照射对健康的影响能否根据中等以上剂量急性照射的人群资料(如日本原爆幸存者等)外推?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是否有阈值?

    作者:王继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联合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对急性放射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5 Gy 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输入红细胞(对照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T组)、外周血干细胞联合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实验组),观察受体鼠4周的生存率、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生存率、BMNC、CFU-GM、CFU-F较对照组和PBSCT组显著升高,P<0.05;WBC的低值较其他两组高(P<0.01),WBC恢复较PBSCT组快(P<0.01).结论外周血干细胞联合骨髓基质细胞输注有促进急性放射病造血重建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的外周血干细胞输注(移植).

    作者:宫立众;孙士红;程天民;粟永萍;冉新泽;罗成基;郭朝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剂量辐射对脐血的免疫刺激作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脐血T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IL-2分泌及LAK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脐血淋巴细胞及LAK前体细胞接受低剂量γ射线照射,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MTT法及3H-TdR释放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IL-2分泌和LAK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K562,HL-60)活性.结果① 62 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淋巴细胞CD3、TCR/CD3复合物、CD4、CD8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且均在4~24 h内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变化;② 62 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单个核细胞上清IL-2活性随培养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杀伤活性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低剂量辐射的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非照射组(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促进脐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和信号的转导及IL-2的分泌,增强脐血LAK杀伤肿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可能在脐血移植中加速免疫功能重建,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作者:刘长安;杨光;贾廷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TNF、SOD和微核的影响

    在临床应用地甘口服液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好疗效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我们曾进行过系列的实验研究,包括免疫功能和造血干祖细胞集落的形成等[1,2].

    作者:潘琦;何东初;陈如泉;徐之良;吴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放射性间质性肺炎早期透明质酸积聚的分子机理研究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细胞间质的单链糖胺多糖,参与组织发生、损伤修复与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1].近几年,3种基因结构类似的透明质酸合成酶(HAS)已相继被克隆、鉴定[2-4].

    作者:李月娟;姚玉陆;刘志红;杨素红;王勇;Paraskevi Heldin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D-71A型γ辐射仪的性能及正确使用

    为避免使用FD-71型γ辐射仪时对测量结果的误解以及不能正确地评价测量对象,笔者简要介绍其正确使用方法.

    作者:欧向明;赵士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浓缩铀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生理条件下的程序性死亡和外来因素的细胞自杀过程,是细胞针对所处环境因素的特定改变所产生的应答,与细胞生长一样,在机体中承担着重要调节作用[1].

    作者:古桂雄;朱寿彭;王六一;杨淑琴;朱玲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放射性充液球囊的剂量学研究

    单纯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大的缺陷是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血管内放射治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防治再狭窄的有效手段.目前其照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放射性导丝、放射性液体充盈球囊和放射性支架.

    作者:赵卫东;陈英茂;王所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血管再生过程中表达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HSP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72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 Gy 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1和28 d活杀取材,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HSP70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 d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HSP70阳性;5 d时其阳性的内皮细胞增多,强度增强;伤后10 d仍可见部分内皮细胞浆内阳性;伤后15 d后,HSP70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伤后5 d始见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弱阳性,10~15 d时阳性,21 d后阴性.结论 HSP70参与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的过程,可能对血管再生起促进作用;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HSP70减少可能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原因之一.

    作者:彭瑞云;王德文;高亚兵;熊呈琦;秦全红;崔雪梅;杨红;谷庆阳;夏国伟;崔玉芳;陈浩宇;胡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直立型挡铅对加速器X射线剂量半影的影响分析

    在购买加速器的同时,加速器厂商一般都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方体形挡铅(block).该种挡铅由于使用方便在当今放射治疗的常规治疗中应用相当普遍.由于该种挡铅为矩形,没有按照光野的几何条件切割,所以存在一定的穿射半影(transmission penumbra).

    作者:单国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牛磺酸对照射成纤维细胞周期和自由基变化的影响

    牛磺酸(Taurine)是一种含硫的β-氨基酸,是人体内的一种必需的游离氨基酸,已广泛证明有多种生物效应:对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作用,抗氧化纤维化作用[1,2],对多种细胞有保护作用,如稳定细胞膜作用、保护细胞膜磷脂免受降解等[3];而且牛磺酸对机体无任何的毒副作用.

    作者:季修庆;吴士良;周迎会;徐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湖南两铀矿矿工死亡原因分析

    随着铀矿开采业的不断发展,铀矿工肺癌在国外已有许多报道,目前认为诱发铀矿工肺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吸入氡的短寿命子体218Po(RaA)和214Po(RaC')对呼吸道上皮形成的α辐射所致.

    作者:温晋爱;姜如意;高志东;常学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骨和牙釉电子自旋共振辐射剂量学研究进展

    早在60年代就有研究者将电子顺磁共振(ESR)用于广岛和长崎原爆幸存者的受照剂量估算,但开始应用在辐射事故剂量估算方面还是在80年代,因为在当时ESR方法提供了其他剂量学方法无法提供的剂量信息.

    作者:刘青杰;陈德清;陈金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部放射治疗对心血管的影响

    肿瘤的放射治疗已有百年历史,发展至今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3大手段之一.近年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瘤多趋于综合治疗,故放疗在现阶段乃至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内容,据统计有60%~7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放疗[1].

    作者:邓珊明;陈克能;孙艳;王怡;徐光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AGT基因5'侧翼C532T突变和M235T多态性与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5'侧翼非编码区C532T突变同编码区M235T多态性之间在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137例X射线工作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对照AGT基因-532位及M235T两个不同位点基因多态性.通过家族史分析了家族遗传易感性同两基因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家族史的高血压组AGT基因M235T多态性MM、MT、TT 3种基因型频率为0.05、0.18、0.77,无家族史的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8、0.35、0.57(P=0.031),T等位基因频率病例和对照分别为0.86、0.74(P=0.009);G532T CC、CT、TT 3种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两位点联合分析表明:具有-532位T等位基因的个体,M235T多态性同高血压病密切相关;有无职业紧张、辐射剂量大小不同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及对照组中不同.结论 5'端C532T突变及编码区M235T多态性可能共同参与了X射线工作者高血压的发病过程,职业因素可能加重了遗传基因型对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张卫;王继先;赵永成;樊体强;牛津梁;赵志刚;田素青;张亚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