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漓;张靖;王渊;谭盼
目的:探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牙根尖周病患者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和地塞米松治疗牙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
作者:李煜;姚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喜炎平合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支气管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观察组给予五水头孢唑啉钠联合喜炎平治疗,比例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水头孢唑啉钠与喜炎平合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手术后对患者施以心脏重症监护的效果。方法:收治行法洛四联症手术患者36例,根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18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性心脏重症监护。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且其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手术后对患者施以系统性心脏重症监护,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预后。
作者:陈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TU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输尿管小结石患者30例,均行超声检查、腹部平片(KUB)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CT平扫及增强。结果:CT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9例;CT平扫显示输尿管小结石22例;超声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2例;KUB+IVU显示输尿管小结石14例。结论:CTU可以更直观、准确地显示结石的形态大小和解剖关系、位置及梗阻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扩张程度,也能客观评价肾脏分泌功能及准确了解肾脏动静脉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资料。
作者:谢勇;彭婧;钟志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人类带来很多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害处。当今传染病仍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特别是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讲述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作者:黄顺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来器械的类型不断增加、功能不断丰富,数量也不断增多。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医院需加强外来器械管理,而消毒供应室承担了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消毒供应室对外来器械的管理。
作者:刘艳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GCS 13分以上脑颅损伤患者早期病情变化的特点,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手术提供佳手术时间。方法:收治GCS 13分以上脑颅损伤急性期患者1230例,观察病情变化及处理方法。结果:1230例患者中,161例病情稳定,263例病情恶化,行急诊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对 GCS 13分以上脑颅损伤患者急性期严密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能为手术提供佳时机,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光却端智;李历民;邹鹏程;谭春;林育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方法:收治有机磷中毒患者3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7例,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托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住院天数、用药次数、病死率和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患者采取长托宁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有效。
作者:丁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及SIgE与IL-2血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哮喘患者6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变应原检测,同时检测IL-2、SIgE血清蛋白表达。结果:67例哮喘患者系统变应原过筛总阳性率94%,其中吸入变应原阳性率69.4%,食物变应原阳性率30.6%,艾蒿和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是主要和强烈的变应原,吸入变应原的致敏性较食物变应原强。哮喘组 IL-2、SIgE 血清蛋白表达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E与IL-2血清蛋白呈负相关。结论:在过敏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素,而艾蒿、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等又是吸入变应原中的主要变应原,特异性变应原能促进SIgE的分泌,IL-2可能抑制SIgE。
作者:杨清;姜孝芳;韩继红;马冬均;高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阿普唑仑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乙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00%,和乙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TESS评分低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显著低于乙组的24.00%(P<0.05)。结论:阿普唑仑和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疗效相当,但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性更高。
作者:朴影;李宁;白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腹股沟疝患者分别选择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以及传统修补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腹股沟疝患者60例。平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效果以确定佳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时间、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加以观察对比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患者,临床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安全性高。
作者:吴志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铸型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治行PCNL治疗的铸型结石患者78例,根据Ⅰ期结石清除情况分成观察组(Ⅰ期术后结石残留)和对照组(Ⅰ期结石完全清除),比较两组结石残留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结石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既往手术史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PCNL治疗前,掌握患者既往手术史和结石大小,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合理平衡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尽量取净结石,可以有效减少铸型结石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率。
作者:李开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胃食反流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尼替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疗效稳定。
作者:郭淑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原因、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新生儿气胸患儿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患儿的发病原因,分别给予常规综合联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辅助呼吸机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诊疗效果。结果:发病原因中,窒息25例(40.98%),肺透明膜病16例(26.23%),肺炎11例(18.03%),湿肺6例(9.84%),自发性气胸3例(4.92%)。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气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积极改进相应治疗措施,预后良好。
作者:郭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心竭宁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内径、BNP、6MW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其中中医证候积分、BNP、6MWT三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心竭宁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何跃东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丙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安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正确次数、完成分类数、PANSS、总测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和综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赵长银;王瑜;王方昀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治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患者90例,分两组,对照组仅服用甲孕酮,结合组在服用甲孕酮的基础上多服用一种自拟益气化瘀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结合组对于腹痛、痛经以及疲劳症状的改善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其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改善并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对盆腔淤血进行缓解。
作者:陈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模式。方法: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共同参与模式。结果:2年后,观察组血压下降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自行测量血压的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共同参与型管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社区高血压患者掌握更多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玖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口腔颌面损伤患者136例,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及口腔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口腔颌面损伤中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口腔颌面伤口愈合,改善患者口腔功能,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陆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三维脑电地形图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脑梗死患者300例的脑电地形图资料,总结脑电地形图的特点。结果:患侧α、β、δ、θ、(δ+θ)/(α+β)、θ/β、δ%、θ%高于健侧,α%、β%低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脑电地形图具有无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对诊断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红群;张侠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