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治疗全程护理

胡林莉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全程护理, 焦虑情绪, 睡眠障碍
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镜下治疗的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患者180例,平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临床全程护理,对照组采取外科常规护理。结果:全程护理后两组研究对象在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力、延迟回忆力以及定向力等7个方面的得分均存在有差异,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睡眠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1)。试验组护理后患者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外科患者救治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水平,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方法:收治脑卒中存在摄食-吞咽障碍患者28例,进行评估和康复训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训练后,能够自行吞咽患者24例(85.7%)。结论:对脑卒中存在摄食-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有效训练,能促进患者自行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广财;黄金芝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PDCA循环模式在社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改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PDCA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和标准,然后执行PDCA循环管理,观察实施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抗生素使用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执行PDCA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显著改善社区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能力。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技术、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33例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对照组32例采用利多卡因加曲安奈德封闭注射疗法,观察两组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4.87%,对照组58.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浮针配合关节松动术疗及运动疗法效果优于采用利多卡因加曲安奈德封闭治疗,且安全。

    作者:钟家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颈动脉斑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顾建英;鞠振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D-二聚体升高的结直肠肿瘤术前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术前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对D-二聚体升高的结直肠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结直肠肿瘤患者36例,分为3组。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给予抗凝相关处理。比较3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结果:干预组术后第7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第4天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向敏华;付召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小儿荨麻疹与肺炎支原体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荨麻疹与肺炎支原体的相关性。方法:收治荨麻疹患者76例,其中67例与感染有关,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7例患儿中,33例(49.2%)肺炎支原体抗体和呼吸道病原体十一项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经治疗后,皮疹均在1~8 d内消失。结论:临床工作中,遇到荨麻疹患儿时,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因素,避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梁正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不同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干预效果评析

    目的:评析不同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收治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22例,对照组给予胸腹带蒂皮瓣修复,研究组给予穿支皮瓣修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愈合时间、抗感染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愈合时间及抗感染药物应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应用穿支皮瓣修复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修复效果,促进缺损愈合,降低感染及并发症概率。

    作者:张海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中西医结合加情志调摄法对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SAS、SDS评分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加情志调摄法对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SAS、SDS评分的改善作用。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情志调摄法治疗。结果:两组的抑郁平均分数值、焦虑平均分数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实施情志调摄法,可改善患者卒中后焦虑、抑郁评分。

    作者:努尔比亚·买买提明;钟雯雯;陈俊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内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方法:收治内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叙述式护理记录。收治内科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表格模式护理记录。比较两组存在的问题。结果:观察组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格式护理记录优于叙述式护理记录,有效提升了护理记录质量,促使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窦冬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5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妥洛特罗贴治疗,研究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妥洛特罗贴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

    作者:严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阵发性房颤合并脑梗死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华法林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阵发性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合并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马玲;梁伟;申小茜;徐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胺碘酮联合坎地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转复时间、转复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变化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降压效果好,可缩短患者的转复时间、提高转复率,疗效显著。

    作者:张大喜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经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康复新液和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使用较单独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疗效更加可靠。

    作者:于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胸腔镜治疗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生活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运用于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镜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近视患者50例,根据屈光度分为3组。3组均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术后裸眼视力优于C组(P<0.05)。A组、B组术后残余屈光度优于C组(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显著,对中低度近视效果更佳。

    作者:张德崇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早期结肠癌实施肠系膜完整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析早期结肠癌实施肠系膜完整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早期结肠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术式的选择分别为传统根治术、肠系膜完整切除术,术毕从手术情况、术后吻合口瘘及残端肿瘤残余等方面对手术疗效进行评析。结果:研究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更多(P<0.05),而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吻合口瘘、残端肿瘤残余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早期结肠癌实施肠系膜完整切除术对比传统根治术不仅疗效更优,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孙岩;刘海滨;陈坤;顾仁莲;苏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术后门静脉的评价

    目的:利用256层螺旋CT对肝泡性包虫切除前后肝门静脉进行成像,进而对手术前后门脉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脏CT检查确诊为肝泡性包虫病患者20例,CT显示病灶均累及肝脏3段及以上,门脉左右支或主干受不同程度侵犯,20例患者均行部分肝叶切除术,术后14~20 d内行肝脏CT复查,选择肝脏三期增强中门脉期进行观察评价,以比较手术前后门脉差异,对其门脉管径进行测量,判断患者术后门脉情况及有无相应并发症等。结果:20例手术患者中,术前门脉左支受侵5例,右支受侵12例,左右支均受侵3例;其中患者门脉主干受压明显12例,患者门脉轻度受压8例;术后 MSCT 图像显示,20例患者门脉受压均得到相应好转,门脉造影剂充盈良好;管径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门脉术后较术前均不同程度增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多层螺旋CT不仅可对肝包虫病术前门脉受侵情况作出评估,为手术制定提供依据,并且能对切除术后残余肝内门脉的恢复情况提供详细的影像学判断。

    作者:韩淼;鲍海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154例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将资料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15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由高频超声检出117例,诊断符合率76.54%,漏诊29例,误诊11例。漏、误诊率23.46%。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郭萌;杨青;周英;李蔚;张琳郁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益气养阴法为主联合热放疗治疗非小细胞型中晚期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益气养阴联合热放疗的有效性。方法: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选择单纯放射治疗,观察组选择益气养阴联合热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80%,对照组55%;观察组免疫指标NK细胞、CD4+/CD8+、IL-2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77.5%、87.5%、75%,对照组57.5%、62.5%、47.5%。结论:益气养阴联合热放疗能有效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力。

    作者:刘瑛 刊期: 2016年第25期

  • 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收治胃肠外科急诊患者80例,其中腹腔镜探查组48例,开腹检查组32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所需的费用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检查手术组患者术后病情恢复优于开腹组检查,腹腔镜检查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长,术中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小于开腹组,恢复胃肠道功能情况也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患者发生营养性并发症例数少于开腹组,经对症处理所有并发症均得到消退,未严重影响预后,但腹腔镜手术费用较高。结论:与开腹检查组相比,腹腔镜探查手术治疗胃肠外科急诊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集诊断和治疗一体、体现了微创手术特点、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熟练操作掌握。

    作者:李慎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