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积脓1例

李茜

关键词: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积脓/超声检查, 卵巢疾病/超声检查, 输卵管疾病/超声检查, 人类, 女(雌)性
摘要:1 病历摘要女,38岁.8 a前右侧子宫外孕,至今不孕.左下腹胀痛6 d,发热,T 37.8℃,WBC 9.4×109/L.超声显示:子宫前倾位,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厚1.2 cm,宫区回声均匀,内未见肌瘤结节,子宫颈,厚度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历摘要男,66岁.以间断恶心、呕吐、纳差8个月,加重伴咳嗽3 d为主诉入院.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查体:T 36.6 C,R 20次/min,BP 120/90 mm Hg,P 89次/min,双肺未闻及啰音,律不齐,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3级.

    作者:谢悦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联合烧伤湿润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

    2006-11/2008-12我科对10例烧伤患者采取酸性氧化电位水联合烧伤湿润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梅;孟庆芳;迟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残角子宫妊娠2例分析

    对残角子宫妊娠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25岁,停经17周,剧烈腹痛2 h,于2007-01-23入院,婚后10个月.孕1产0,末次月经2006-09-28,无痛经,2007-01-23突发左下腹痛,呈持续性,陈发性加重,腹痛有排便感,恶心呕吐一次,无阴道出血.

    作者:白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初诊中年糖尿病的生化指征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初诊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征、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士制定健康教育计划,促进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质量.方法:测定14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的放射免疫测定(IR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并评价其生活方式.结果:OGTT试验30 min和60 min的血糖值明显降低,而IRT试验30 min和60 min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同时空腹血脂也明显升高.在调查的146例患者中生活方式水平良好60.3%,生活方式为优17.8%;在其中52.1%的患者中是以营养方面为优,21.9%的患者在运动方面较差;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与生化指征呈正相关系(P<0.001).结论: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护理的能力,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冯颂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0例分析

    目的:分析CT定位结合术中电刺激立体定向手术治疗30例帕金森病的效果以及6~8 a的随访结果.方法:手术靶点均选丘脑腹中间核(Vim),由CT定位并结合术中电生理测试确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震颤症状均完全消失,肌强直及动作灵活度基本恢复正常,随访结果满意.结论:CT和电阻抗、电刺激等电生理测试的结合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

    作者:李志刚;王健;姜一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A组50例患者麻醉解除后术后8~10 h,待患者膀胱中度充盈有尿意时,嘱其做排尿动作,拔出导尿管;B组50例术后按常规留置24 h.于尿管拔除后48 h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结果:A组术后8~10 h拔除尿管,B组术后常规24 h拔除尿管.结论:拔除尿管时间提前14~16 h,提前拔除尿管,尿潴留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别,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作者:王淑朋;李晓玲;齐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例诊断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直接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作者:何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笑气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年来通过对人工流产对象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笑气吸入进行人工流产,B组不用任何药物进行人工流产.观察两组对象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扩宫阻力大小、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程度、手术时间、扩宫阻力、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均有极显著差异.结论:笑气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贺静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口服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致苯妥英钠中毒2例分析

    对我院口服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致苯妥英钠中毒2例分析如下.

    作者:闫子臣;陈军;郭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伤性膈疝20例分析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病例.结果:20例均手术治疗,治愈20例.结论:创伤性膈疝多为复合伤,提高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田风利;李薇薇;程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小儿过敏性紫癜误诊13例分析

    对我院1995/2007年腹型紫癜误诊13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0例,女3例,年龄4~16岁,其中4~6岁3例,6~12岁4例,12~16岁6例.

    作者:王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认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急性中毒,患者的病死率近年仍在10%以上[1].有些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并发中间综合征(IMS).

    作者:刘惠;杜玉香;孙宝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积脓1例

    1 病历摘要女,38岁.8 a前右侧子宫外孕,至今不孕.左下腹胀痛6 d,发热,T 37.8℃,WBC 9.4×109/L.超声显示:子宫前倾位,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厚1.2 cm,宫区回声均匀,内未见肌瘤结节,子宫颈,厚度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作者:李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控制中的意义

    目前,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达4 000多万,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5,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不仅糖尿病发病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对糖尿病控制达标率更不乐观,糖尿病的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对糖尿病的控制达标率,使患者得到规范治疗,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淑利;张德怀;谭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磷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历摘要男,25岁.因头痛、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来门诊就医.用磷霉素1.5 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80滴/min.输至6 min,患者颜面部、双下肢出现成片的丘疹伴心慌、胸闷等不适症,2 min内丘疹变大迅速,伴有颜面、双上肢的高度水肿,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救治口服大剂量尼群地平中毒1例分析

    尼群地平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但其中毒的救治方法少有报道.我院2008-12收治1例口服大剂量尼群地平中毒的患者并抢救成功,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张汝钢;高春芳;冯旋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32例分析

    目的:观察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头Mason Ⅰ型和部分Mason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01/2007-06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Mason Ⅰ型桡骨头骨折25例,Mason Ⅱ型挠骨头骨折7例.结果:其中29例得到随访,随访11~35(平均19)个月,所有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按Broberg和Morrey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8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恰当,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治疗方法.

    作者:孙建强;苏二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梗死后心绞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4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7%,非溶栓组发生率为3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发生.

    作者:朱礼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加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与腮腺炎及并发症的预防

    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急性发作的儿童时期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对腺体及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除腮腺炎外,尚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乳腺炎、心肌炎及脑膜炎等病症.

    作者:唐淑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腹壁切口脂肪液化是外科一个后果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多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的脂肪液化及裂开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切口裂开的原因,旨在探寻有效的措施以及防止切口裂开的发生.

    作者:全名莱;姜永峰;周景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