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芪等中药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

柳济成;安昌善

关键词:高血压, 肺性/中药疗法, 黄芪/治疗应用, 综述[文献类型], 人类
摘要:现将黄芪等中药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综述如下.1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HPV是机体一种很重要的生理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HPV反应不但作为一种有效的刺激,诱发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而增加右心负荷;而且持久的HPV反应可能是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Hypoxic pulmonary vas remodeling,HPVR)的一种启动因子[1],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分泌增加,血管壁增厚、硬化,形成慢性肺动脉高压.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胎膜早破357例的护理

    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如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称足月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0%;而发生在妊娠不满37周者,称足月前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3.5%,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与破膜时孕周有关,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常引起早产及母婴感染[1].

    作者:赵惠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应用22例分析

    我院2006-12/2008-12对剖宫产术中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的22例产妇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处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周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红花通窍胶囊治疗经期偏头痛40例分析

    经期头痛多为偏头痛,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工作和学习,大部分人靠去痛片等药物来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笔者用红花通窍胶囊为40例患病妇女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新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前的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医疗卫生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医院既要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技术与服务,又要为患者节省费用[1].

    作者:杨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输卵管卵巢积脓1例

    1 病历摘要女,38岁.8 a前右侧子宫外孕,至今不孕.左下腹胀痛6 d,发热,T 37.8℃,WBC 9.4×109/L.超声显示:子宫前倾位,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厚1.2 cm,宫区回声均匀,内未见肌瘤结节,子宫颈,厚度形态正常,回声均匀.

    作者:李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布氏杆菌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分析

    对布氏杆菌病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0岁.主因间歇性腰痛4个月余入院.患者4个月前因劳累、受凉后出现腰部不适,逐渐出现腰部疼痛并加重,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半个月.

    作者:徐春华;刘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莪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本室制备的莪术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周期进程的干扰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莪术提取物在体外对Bel-740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莪术提取物对Bel-7402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使Bel-7402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结论:莪术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阻止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常志军;郝关仓;黄小军;李明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梗死后心绞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溶栓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影响.方法: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药物溶栓治疗后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与4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未溶栓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心绞痛在溶栓组发生率为35.7%,非溶栓组发生率为3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能防止梗死后心绞痛发生.

    作者:朱礼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变异性哮喘30例诊治分析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哮喘.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肺部一般没有哮鸣音,极易误诊,以至病情得不到及时缓解.

    作者:段新亚;马寿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颅脑外伤70例的术后护理

    2005-01/2008-08我院手术治疗70例颅脑外伤,经有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静波;张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联合烧伤湿润膏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

    2006-11/2008-12我科对10例烧伤患者采取酸性氧化电位水联合烧伤湿润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春梅;孟庆芳;迟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肺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分析

    对肺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1岁.主因体检时发现左肺上叶肿物6 d于2006-04-25T09:30入院.入院时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胸片及CT示:左肺上叶占位、肺癌(肿物约5 cm×5 cm×6cm).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淀粉浴治疗湿疹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湿疹皮炎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湿疹皮炎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温热淀粉浴护理方法.结果:80例湿疹皮炎患者全部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温热淀粉浴是有效治疗湿疹皮炎的护理方法,且经济、方便.

    作者:许璧瑜;欧树玉;罗秋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0例分析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为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大,症状重,伴发病多,内科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现将我院2000-01/2008-12老年上消化道出血80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云学;姜世满;李雪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COX-2、VEGF-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NSCLC患者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其中,手术标本34例,纤支镜标本24例.结果:58例患者的NSCLC组织中,COX-2、VEGF-C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53.4%.COX-2、VEGF-C蛋白表达与性别、分期、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而VEGF-c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COX-2与VEGF-C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OX-2、VEGF-C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C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NSCLC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牛松涛;张庆普;苏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它具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安全快捷改善循环状况的特点.它能够满足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期输液及手术中快速补液的要求.现就笔者在洛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期间对留置针应用的感受介绍如下.

    作者:孟庆婷;庆笑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具有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导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等作用,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抗孕酮的作用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亦有一定结合力.

    作者:王冰;胡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用1例分析

    现将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用1例分析如下.

    作者:栗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5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25例脑脊液细胞学(CSF-C)的检测结果.探讨CSF-C的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胞涂片离心机对脑脊液进行离心,经瑞姬染色后用显微诊断仪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细菌性脑膜炎表现为粒细胞增多为主的改变,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为混合细胞学反应.结论:CSF-C的检查可以为医生提供直观、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牛秀波;孙丽英;李福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40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总结40例误诊病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误诊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13例,支气管炎11例,肺炎7例,支原体肺炎4例,慢性咽炎3例,百日咳1例,原发性肺结核1例.用药后咳嗽在1周内消失29例(72.5%),其余均在2周内消失.结论:本病缺少临床体征,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详、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滥用激素及凭经验诊治、对病情缺乏全面分析等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减少误诊的关键是认识该病的特点,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警惕性.

    作者:张春侠;崔云刚;李双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