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缬沙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分析

陈伟;刘玉元

关键词:肝炎/并发症, 肝硬化/病因学/药物疗法, 四唑类/治疗应用, 缬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 人类
摘要: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患者106例的心理护理

    手术治疗是一种具有一定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又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治疗的效果,我科近1 a来对10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了很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欣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2例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泮托拉唑组48 h出血停止,有效率为93.5%,平均止血时间(2±0.5)d;西咪替丁组48 h出血停止,有效率为67.7%,平均止血时间(4.5±0.5)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咪替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从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44例的护理

    我科2007-01/2008-12对44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5~83岁.其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1例,外伤性股骨颈骨折33例.均为首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李晓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显微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目的:探讨显微器械清洗与保养的措施.方法:手工清洗与机器清洗相结合.结果:使显微器械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消耗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有利于显微手术的开展.结论:对显微器械认真的清洗与保养,是显微外科手术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作者:郑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缬沙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69.4%(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改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并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陈伟;刘玉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溢泪症21例影像学检查分析

    目的:探讨泪道的CT检查技术及影像表现.方法:对21例泪道疾病患者进行轴位薄层螺旋扫描,同时采用MPR重组方式观察冠状位图像.结果:在轴位网像及MPR冠状位图像上,观察到泪道阻塞者11例,占54%;鼻泪管骨折者10例,占46%.结论:CT扫描能清楚显示泪道阻塞部位或致病原因,在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英娥;韩迅德;孟庆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肺栓塞误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分析

    对慢性肺栓塞误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57岁.于2009-02-16因进行性呼吸困难3个月,加重1周入院.发病初期仅在上三层楼或持重物快行、爬坡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数分钟可缓解;此后活动耐量渐下降,走平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体力劳动明显受限.入院前1周,稍活动即气促.无胸痛,无咯血,无咳嗽、咳痰及发热.平素身体健康,无外伤,手术史.查体:BP 140/100 mm Hg,安静时呼吸20次/min,床下稍活动后呼吸24~26次/min,口唇略发绀,颈静脉无充盈或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界叩不大,HR 62次/min,律齐,P2不亢进,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及静脉曲张.

    作者:程华;张慧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灌肠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直肠灌入结肠,借以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积便,行肠道准备及治疗肠道疾病的常规技术.临床上常用灌肠简,操作频琐,灌肠液流速不易控制,消毒过程复杂.我科自1998年将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应用效果满意.具体方法:将配好的灌肠液倒入一无菌输液瓶接输液器(如生理盐水、甲硝唑、1:2:3液等可直接接输液器)按输液法排除空气,去掉针头细管,接一次性导尿管,再次排气,润滑导尿管前端,根据灌肠目的插入肛门一定深度进行灌注.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与气质类型调查

    探讨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及如何来进行防治是当务之急,也是目前儿童行为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本院临床工作中发现学习困难与气质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学习困难儿童的气质特点及智力结构,增加对这类儿童心理特征的了解以便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改善其行为及学习状况.

    作者:赵迎红;陈海燕;徐高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门诊预检分诊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成为基层医院开展的重点工作.不但使各专业更细敛、更专业化,更重要的是预防医院感染起着关键的作用[1].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准确的预检分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就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与同人一起探讨.

    作者:王爱英;朱秀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临床营养测量指标对肝胆术后营养评估的意义

    在肝胆术后患者中,约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在围手术期常需营养支持治疗.近10 a来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的营养支持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目前尚缺乏评定短期营养治疗的有效指标.

    作者:廖燕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牙冠延长术在全冠修复中的应用26例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牙冠延长术改善全冠修复后牙周问题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因全冠修复后出现牙周问题的患牙26例28颗,拆除原修复体,局麻下对患牙行冠延长术,恢复生物学宽度.术后6周重行全冠修复.结果:26例经冠延长术后重行修复的患者随访0.5~1 a,效果满意.结论:全冠修复中,利用冠延长术后牙齿的生物学宽度得以恢复的原理,可以提高修复质量.

    作者:邱元香;张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初产妇乳腺炎发病率增高的防治

    我们在围产期保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近年来,女性追求身材苗条已成为这个时代女性美的主旋律,因而,很多产妇为保持形体美观,而拒绝采取母乳喂养,这样一来,使初产妇乳腺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母乳喂养率相对降低.全球公认,母亲乳汁不仅是婴儿理想的大然食物,也是增强免疫力的佳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促进婴儿大脑和智力健康发育;同时还可以减少乳腺疾病、卵巢疾病的发生[1].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心理上的好处也早已得到肯定.母乳的作用如此重要,可见产前产后保护好乳房为未来的宝宝准备好乳汁实属必要.

    作者:唐淑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一次性保鲜袋的巧用

    尿失禁是意识障碍患者常见的表现之一.特别是长期卧床的老年男性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常因尿湿床铺,尿液浸渍皮肤,导致会阴皮肤红肿、湿疹、外阴糜烂.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还给临床工作增加了负担.目前临床或家庭中常用留置导尿管、戴尿套、使用纸尿裤来解决此问题.但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如:使用导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但不易导致尿潴留,减少因为尿床而更换尿垫的概率;戴尿套因大小不合适需贴胶布,容易撒漏,橡胶对皮肤易产生过敏现象,还不易清洗,滋生细菌;使用纸尿裤卫生,但长时间穿着不透气,如不及时更换,尿液对皮肤的浸渍易产生尿疹.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保鲜袋接尿既方便又卫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付乐;胡慧军;张良;肖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妊高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妊高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9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6例妊高征患者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19例,占4.5%.17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自动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结论:DIC、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等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诱因.及早治疗妊高征,是预防妊高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

    作者:张淑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体部(全身)γ刀治疗体部肿瘤216例临床疗效和随访分析

    目的:探讨体部(全身)γ刀放射治疗系统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总结体部(全身)γ刀的适应证.方法:方法:2005-05/2007-06随机抽取体部(全身)γ刀治疗病例216例,均有影像复查记录的病例,包括病灶346个.治疗程序: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获得定位图像,通过专用数据传输系统传输Dicom图像到HolyPlan 1.0 TPS(3D-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依次完成体表、靶点和重要组织的自动勾画并实现三维重现;根据病变的性质、部化确定治疗参数和治疗剂量、治疗方法预显示、评估和修改,后将获得的佳治疗方案通过另一套专用数据传输系统,传送至体部(全身)γ刀主控电脑上,自动执行治疗计划.结果:随访3~12个月,病变病灶平均缩小67%.症状明显改善者154例,占71%;症状改善者48例,占22%;症状无改变者12例,占6%;症状加重者2例,占1%.结论:体部(全身)γ刀在治疗体部恶性肿瘤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和突出的优势.它是一种多功能、精确、安全、高效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设备.

    作者:张辉;李宏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老年急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老年急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血塞通、胞二磷胆碱)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2次/d,连续14 d.两组分别在7 d、21 d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 d时为70.83%,21 d时为91.67%;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 d时为40.91%,21 d时为72.73%.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李小玉;马兆萍;张吉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右利手壳核出血致失语10例分析

    我科1998/2006年收治脑卒中患者中右利手右壳核出血致失语1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47~78岁,平均61.3岁.本组均为右利手.本组初期皆为不同程度的失语及左侧肢体偏瘫,其中8例为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表现为语言理解良好,口语表达困难,不流畅,语言减少及一过性口语不能;2例为皮层下感觉性失语,表现为语言理解力差、错句,所问非所答,发言低沉.

    作者:常葆凌;张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α-干扰素栓配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α-干扰素栓配合保妇康栓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8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α干扰素栓与保妇康栓交替使用为治疗组,另选180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单独采用干扰素栓治疗为对照组,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治愈率为86.6%,对照组治愈率为7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α-干扰素栓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干扰素栓.

    作者:胡秀珍;王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O中毒昏迷36 h成功救治1例分析

    对我院收治CO中毒昏迷36 h成功救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6岁.因CO中毒12 h伴昏迷于2008-12-02入院.查体:体温、脉搏快,呼吸快,血压低于正常,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患者无意识,不语,不能主动进食及大小便,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细湿性口罗音,心、腹无特殊.头颅CT:双基底节区低氧血症性脑梗死、脑水肿,血WBC 11.9×109/L,N0.93,BUN 9.86 mmol/L,血糖9.65 mmol/L,心电图偶发性室性早搏,ST-T异常.

    作者:干会业;张华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