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是一种难治性的皮肤顽疾.银屑病是目前国内外皮肤科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病因亦尚未完全明了.银屑病的主要表现为泛发性大小不等红色炎性丘疹,甚至融合成大片状皮疹,分布在大腿、小腿、前臂、躯干及头部,甚至全身,皮肤粗糙、肥厚呈苔藓样改变,其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抓之脱屑,刮之易落,瘙痒并有出血、结痂等皮肤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自2003年~2006年5月,笔者以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银屑病50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俊华;刘维虔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超声雾化吸入法在临床应用较普遍,尤其是全麻开胸病人术后因肺功能受损,呼吸道黏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易发生肺炎,肺不张.超声雾化吸入法是临床上常规用于湿化痰液,协助排痰,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主要措施之一.
作者:马亚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住院精神病患者经过治疗进入康复期后,精神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心理状况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等原因,更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1].为掌握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以便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对5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剑英;张冬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脓肿动态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4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脓肿病例的动态增强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其中24例行动态增强CT检查.结果 肝脓肿的动态增强CT表现为:(1)早期(30 s)表现为脓肿壁明显强化,脓肿周围肝组织呈一过性明显强化;(2)晚期(60~90 s)增强形式依脓肿结构不同表现各异,可表现为脓肿壁环状强化,或脓肿壁呈不规则性强化;(3)延时期脓肿增强有所消退,脓肿周围呈低密度环,部分可强化为等密度,或脓肿内部强化,病变范围缩小,液化坏死区更明显.结论 常规进行增强CT扫描是肝脓肿诊断的重要手段,动态增强CT及延时扫描有助于对不典型病例诊断.
作者:巩志铭;赵施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改变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2例脑外伤患者中,出现脑心综合征者62例.其中,有脑出血者合并脑心综合征44例(44/84).未合并脑心综合征脑外伤患者与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外伤合并有意识障碍者脑心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合并意识障碍者(P<0.05).合并有电解质紊乱的脑外伤患者其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与不合并有电解质紊乱的脑外伤患者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外伤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不合并脑心综合征脑外伤患者死亡率(P<0.05).结论 脑心综合征是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心电图改变主要因原发脑外伤所致,与电解质紊乱关系并不密切.
作者:费文民;孟庆河;翟秀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复合性休克在临床上已屡见不鲜.在基层医院,抢救此类患者非常棘手,本文就此方面的若干救冶要点进行综述.
作者:杨文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设立、开放娱乐室,在儿科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在心理护理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简单的生物模式发展为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特点是把病人置于社会环境和自然中,去探索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各种相互关系.既有生物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因素.从三方面综合的防护措施,以更有效的消灭各种疾病,增进人类健康.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要,我院儿科在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于1995年5月开始设置并为患儿开放娱乐室,得到了广大患儿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作者:黄乔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前1/3窦旁脑膜瘤与大脑上静脉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及全脑血管造影记录上矢状窦前1/3大脑上静脉外侧群的数目.结果 大脑上静脉数目与窦旁脑膜瘤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数目越少,发生脑膜瘤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大脑上静脉数目减少,可能是窦旁脑膜瘤的发生因素,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作者:李晓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磨牙冠根折是引起中老年人牙齿缺失和咀嚼功能失常的口腔科常见病,为保留中老年冠根折的牙齿,我们采取-系列的治疗.经过1~3年的随访、观察,我们认为疗效比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治疗高反应性鼻病的疗效,探讨高反应性鼻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5例鼻腔结构无明显异常的对药物治疗反应欠佳的高反应性鼻病患者在鼻内窥镜下用微波热凝双侧筛前神经鼻内分布区域,合并下鼻甲肥大者同期行下鼻甲前端热凝.结果随访半年~1年,半年显效62例(72.9%),有效14例(16.5%),无效9例(10.6%),总有效率为89.4%;1年显效56例(65.9%),有效13例(15.3%),无效16例(18.8/%).结论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双侧筛前神经治疗高反应性鼻病无出血、无碳化,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与手术相比,病人痛苦小,对组织损伤小,基本无出血,不失为控制高反应性鼻病症状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赵为海;张光福;王孝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缩短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时间;方法 用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培养基和普通MH培养基(K-B法)同时对我院2006年1月至4月检出的100株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且用此两种方法对标准菌株进行次检测;结果 95株细菌用TTC显色培养基药敏法在4h内获得结果,占95%.与M-H培养基敏感度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占94%,对标准菌株进行的药敏试验,药敏抑菌环直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来作为常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等优点.
作者:李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创新思维是个体创新活动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在医学教学中要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等途径,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作者:贺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癌症为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癌症患者约450万人,每年的死亡率在30%以上,每年新增患者约200万人[1].治疗癌症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放、化疗同时给人体正常细胞也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因此,肿瘤的生物治疗及靶向治疗正成为有前景和活跃的领域.天然病毒多具有感染、复制和(或)杀伤细胞的能力.一些天然病毒和经过某些人工改造的病毒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感染、复制和杀伤细胞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即在正常细胞内无复制或杀伤作用,而在同一机体内的肿瘤细胞中则能选择性复制和溶解肿瘤细胞,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毒颗粒又会感染其它肿瘤细胞,如此不断循环反复增殖从而达到杀灭大量癌细胞作用,这类病毒统称为溶瘤病毒(oncolysis virus).
作者:李宏鸣;万学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CT扫描技术要点及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膀胱癌的CT扫描技术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CT平扫:膀胱癌的CT扫描征象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有向腔内突出的肿块;CT增强扫描:膀胱癌的CT扫描征象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有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充盈的膀胱可见局部缺损.结论 CT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优越性,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何卫红;方向军;曹琼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市某焦化厂经省经贸委批准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为使该项目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受企业的委托,我们对该项目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作者:杨强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临床药学的发展,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当前老年人用药存在一些问题,现综述如下.1老年人用药存在的问题1.1老年人对药物处置差异老年人组织器官处于衰退阶段,对药物在体内处置与成年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作者:张永才;刘发;魏春华;刘晓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关于中医经络的研究,医学界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至今未能发现形成经络的特殊物质的存在.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判断,经络现象是现代生理学对人体已有物质的科学性质的认识,还不准确、不科学.
作者:李传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患者静脉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刺五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时间,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别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美尼尔氏综合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建松;郭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导尿是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协助临床诊断,为某些手术做好术前准备.但在临床导尿过程中,遇到一例老年女性患者因尿道口异位导致导尿困难,对这例患者,应采用2人协作导尿,效果满意.
作者:蔡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对此若不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护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的机会.因此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教育势在必行.而护生急救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急救水平的关键所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并在抢救时具备分秒必争的意识.急救意识是当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要敏锐地观察病情,果断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为此,我院急诊科在如何强化护生急救意识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高玉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