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川;扬道坤
关于中医经络的研究,医学界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至今未能发现形成经络的特殊物质的存在.因此,我们似乎可以判断,经络现象是现代生理学对人体已有物质的科学性质的认识,还不准确、不科学.
作者:李传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病例摘要例1:男,36岁,农民.在劳动中突然昏倒,经120送本院.否认有外伤病史,以心肌梗塞收内科救治.12小时后大量呕吐,出现急性出血性休克体征,行腹穿抽出不凝血,转入外科急诊手术,探查为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术后再追问病史,1周前有跌倒外伤史.
作者:李絮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历史回顾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建立之初,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那时人民生活水平很低,防病抗病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传染病流行十分猖獗.
作者:郭道军;于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替尼泊苷(VM-26)为人工半合成表鬼臼毒衍生物,分子量小,能通过血脑屏障,为脑瘤化疗的首选药物.但VM-26属刺激性化疗药(1),静脉注射时应避免药液外渗.
作者:黄石群;龙碧霄;胡敏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盐酸哌替啶、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盐酸哌替啶肌注、利多卡因宫旁阻滞麻醉.结果 宫颈松弛度用药组为91.8%(659/718),对照组为19%(57/300);中度和重度腹痛用药组为7.1%(51/718),对照组为61.7%(185/3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用药组为2.92%(21/718),对照组为29.7%(89/3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盐酸哌替啶、利多卡因联合应用在人工流产中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孙银婷;刘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门诊患者74例,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治疗,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7~14天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之品、酒及鱼腥等发物.结果 经1~2个疗程,治愈38例,显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5%.结论 玉屏风散与桂枝汤二方化裁合用,有益气固表,祛风散寒之效,恰治寒冷性荨麻疹营卫不和,表虚卫弱之病机,疗效明显.
作者:郭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线管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例复杂性肛瘘分为线管引流组与切开引流组两组,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治愈率、治愈时间、再次手术率、术后肛门畸形发生率及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结果 两组均100%临床治愈.线管引流组临床治愈时间为28.65天,再次手术率为0;切开引流组临床治愈时间为42.18天,再次手术率为0.结论 线管引流法与切开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线管引流法在临床治愈时间、维护肛门形态与功能上优于切开引流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方妹;乔敬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妊娠各个阶段均可发生.炎症扩散迅速,不但阑尾易穿孔,而且感染易波及子宫浆膜层或通过血液入侵子宫、胎盘,引起子宫收缩诱发流产或早产.细菌毒素可致胎儿缺氧,甚至死亡.大网膜又难以包裹炎性阑尾,阑尾破溃后易致弥漫性腹膜炎,病情多较严重.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可改善预后,保证母婴安全.我们在近几年诊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20例,无1例发生流产、早产、死胎,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永辉;杨应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使实习护生在手术室尽快进入实习状,态完成实习计划.方法 实行专人带教集体培训.结果 实习生反应良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优秀率显著提高.结论 实行规范带教,使其实习效果明显提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欣芝;卢君宇;孙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导尿是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协助临床诊断,为某些手术做好术前准备.但在临床导尿过程中,遇到一例老年女性患者因尿道口异位导致导尿困难,对这例患者,应采用2人协作导尿,效果满意.
作者:蔡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低渗性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急症,临床一些医师常对其缺乏警惕和认识.现将我院5年来诊治的的40例低渗性脑病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分析如下:
作者:谭文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自2002年至今对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GRF)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出现肾脾阳虚证者,给予右归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康宁;高慧;李岩;位东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1992年~1993年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3例,报道并讨论如下.1病例介绍例1,男性,27岁.入院前9小时被人用木棍猛击腹部,即感腹痛剧,呕吐2次胃内容物,伴头晕.B超提示,腹腔内见液性暗区.入院体检:血压16/8 kPa,脉搏84次/分,全腹压痛,肌紧张,反跳痛,以右腹为著.入院诊断:外伤性肝破例,小肠破例.即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血性含胆汁液体600 ml,十二指肠第二部近端完全性横断,胰头部血肿,肝脾未见裂伤.缝合关闭远侧十二指肠断端,切除十二指肠近端及胃窦部,行胃空肠吻合,冲洗腹腔,置引流后关腹.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有大量血性液流出,患者出现休克,立即再次探腹,见胰头损伤处有一血管活动出血,给予缝扎.术后患者出现胰瘘,经引流自愈,治愈出院.
作者:荣曾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片仔癀胶囊合用化疗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新药Ⅱ期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240例病例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试验组(介入治疗+片仔癀)120例,对照组(介入治疗+安慰剂)120例,符合统计要求的有效病例为试验组102例,对照组105例,介入治疗按介入治疗方案执行,片仔癀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4周为一疗程,共用2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片仔癀胶囊对化疗药介入治疗的减毒增效作用.结果 试验组在缩小瘤体、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止痛等方面以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由化疗药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等毒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 片仔癀胶囊与化疗药联用用于癌症治疗具有显著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赵水连;潘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CT扫描技术要点及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膀胱癌的CT扫描技术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CT平扫:膀胱癌的CT扫描征象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有向腔内突出的肿块;CT增强扫描:膀胱癌的CT扫描征象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有明显强化;延迟扫描:充盈的膀胱可见局部缺损.结论 CT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优越性,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何卫红;方向军;曹琼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癌的病理诊断中的价值及应用.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60例肺癌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纤维支气管检查镜下发现病变后即在直视下钳检、刷检或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结果纤维支气管镜下肺癌的形态特点为局部肿块、增生结节、管腔狭窄、阻塞、充血水肿、血性分泌物等.260例肺癌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理确诊232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96例,周围型肺癌36例.28例纤维支气管镜病检假阴性,其中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22例,后通过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淋巴结活检或手术确诊.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肺癌病理诊断中主要的方法,对肺癌的病理分型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红;王静;邢丽华;张国俊;张庆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ACEI作为一种经典的一线降压药物,长期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其更深入的药理机制的阐明,其促进血管内皮释放NO和血管扩张性PG(PGI1、PGE2)的形成以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和解剖功能的完整性及逆转心室重塑的功能,肾脏保护功能的证实,使其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越来越多的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脏疾病患者受益.但应用过程中,它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咳嗽、低血压、功能性肾损、高血钾、蛋白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也逐步形成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医学问题,若临床医生对其了解不深,常易引起误诊,现就笔者曾遇到过的因其咳嗽而引起误诊的20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宗宁;邓永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心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改变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2例脑外伤患者中,出现脑心综合征者62例.其中,有脑出血者合并脑心综合征44例(44/84).未合并脑心综合征脑外伤患者与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外伤合并有意识障碍者脑心综合征发病率显著高于不合并意识障碍者(P<0.05).合并有电解质紊乱的脑外伤患者其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与不合并有电解质紊乱的脑外伤患者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合并脑心综合征的脑外伤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不合并脑心综合征脑外伤患者死亡率(P<0.05).结论 脑心综合征是脑外伤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心电图改变主要因原发脑外伤所致,与电解质紊乱关系并不密切.
作者:费文民;孟庆河;翟秀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健康体检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对医院来说,体检具有工作风险小,时间短,收效快,成本低,对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具有可靠的现实意义.我院经过近几年的体检组织形成了一套配备完善、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胡晓峰;郑锦荣;郭颖;王庆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强化优质服务,拓展管理内涵医院要以一流的服务质量成为优质服务的窗口,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反映的问题,拓展管理丙涵,发挥全方位的保障服务作用.
作者:郑锦荣;郑锦秀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