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65例护理体会

周振辉;周秀

关键词:妊娠, 卵巢囊肿蒂扭转, 护理,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15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 LEEP 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宫颈糜烂患者 168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保妇康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LEEP刀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阴道流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6.4%高于对照组的 84.5%(P<0.05).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出血少、阴道流液时间短、创面愈合快,疗效显著.

    作者:魏素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23例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12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资料,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和普通西医疗法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2年5月-2013年7月收治妇科住院患者66例(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10月收治妇科住院患者57例(试验组).分别给予普通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98%,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体会

    目的:探讨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 Ilizarov 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体会.方法:收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15例(20只马蹄足),所有患者均行跟腱Z形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外固定支架),其中一些较重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期加行胫前肌腱转位、跖筋膜松解术.手术7 d后开始旋转相应的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下垂畸形,同时适当过牵,从而有效矫正畸形.结果:所有患者的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在治疗后大部分得到较好的矫正,行走功能恢复,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跟腱延长、围距骨周围截骨联合Ilizarov技术矫治成人重度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和安全等特点,还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作者:孙锦波;陈春;颜晶晶;谭国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水蛭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44 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水蛭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SNCV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水蛭可显著提高其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兴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应用临床决策支持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临床决策支持对改善老年住院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医院6个医疗单元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和咨询次数.结果:电子决策支持工具使用干预前 3.1(95% CI 1.9~5.3),干预后 21.5(95% CI 11.5~38.3),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跌倒危险干预前9.3(95% CI 4.5~13.3),干预后2.2(95% CI 0.9~8.3)(P<0.05).住院天数和临床咨询服务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临床决策支持可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可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亨廷顿舞蹈病1家系4代6例报告

    亨廷顿舞蹈病是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以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特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亨廷顿舞蹈病1家系4代6例报告,为临床诊治提供探讨.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止血效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及法莫替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静脉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1、2、3个月随访复查幽门螺杆菌阴转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止血效果显著.

    作者:王云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腹腔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随着多排螺旋CT的不断发展,MSCTA在腹腔血管疾病的检查中越来越重要,而且在某些方面正在快速取代了DSA,应用的范围也从大血管扩展到中、小血管.本文综述了多排螺旋CT在腹腔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跃辉;刘珍;武燕;李敏;龚金山;张东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Meta分析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 CNKI、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手册对RCT的质量标准评分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临床研究,共1 384例,Meta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更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日常生活能力及改善神经功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陈泽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所有符合入组条件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率较低.结论:应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医生、患者对阿司匹林服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推动阿司匹林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郭炳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病毒唑、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病毒挫、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周注射病毒唑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毒挫、聚肌胞联合球周注射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治疗周期,还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是理想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治疗措施.

    作者:张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前后门诊处方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前后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9月-2011年3月门诊处方1 501份作为干预前调查样本,2011年9月-2012年3月门诊处方1 540份作为干预后调查样本,比较干预前后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抗菌药物单用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联用药率下降,三联用药现象消失.干预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各项不合理应用情况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用量过大、疗程过长及间隔不当为主.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门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对提高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提升其用药水平及临床效果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安国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实施危机管理措施,对照组未实施危机管理措施,对比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出现危机事件1例,抢救成功88例,病历书写合格87例,患者满意度98.3%;对照组出现危机事件3例,抢救成功65例,病历书写合格60例,患者满意度85.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艳;史风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城市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对430例糖尿病患者施加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糖尿病危险行为和血糖水平,评价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糖尿病危险行为人数明显减少,健康取向行为人数明显增多(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水平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实施系统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能较好控制老年人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新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价值评述

    目的:研究分析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的临床价值,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自2013年6月开始实施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措施,2013年1-5月选取实施干预前病历,作为对照组;2013年6-10月选取病历作为试验组,回顾分析其病历处方内容,对照两组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对照组不合理用药率54.45%明显高于试验组17.36%(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能显著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医院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赵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效果.方法:2012 年 11月-2014年10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4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73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呼吸机专项系统化护理.两组均治疗72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率、呼吸、PaO2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护理组各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实施科学有效的专项系统化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作者:鞠宏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

    产科护理安全在整个医疗安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出现医疗纠纷较多的一个临床科室.为分析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策略,本文对526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望对今后临床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的研究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方法:收治PCOS患者160例,分为肥胖组60例和非肥胖组100例;同时收集因输卵管因素就诊的月经规律、基础体温双相不孕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分为单纯肥胖组25例和正常对照组7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身高、体重、腰围等测量,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生殖内分泌检查等.结果:肥胖观察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与非肥胖观察组比较明显偏高(P<0.05);单纯肥胖对照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多毛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偏高(P<0.05);所有观察组的痤疮评分均明显高于所有对照组的评分(P<0.05);肥胖观察组和单纯肥胖对照组SHBG均明显低于非肥胖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肥胖观察组和非肥胖观察组游离睾酮和雌二醇与单纯肥胖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型PCOS患者较非肥胖型存在更严重的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作者:曹邓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阿霉素注射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阿霉素注射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2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6例.观察组采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水酒精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P<0.05).另外,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

    作者:赵洪利;李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作用.方法: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结论: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赵修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