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目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行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的疗效。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及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尿酸(UA)水平(356.29±67.89)μmol/L低于对照组(546.49±56.78)μmol/L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U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苯磺酸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显著疗效。
作者:李翠兰;牛余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后处理策略及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一期根治16例,二期根治2例,姑息性手术10例。结果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3例、早期低氧血症3例、残留室间隔缺损1例、其余8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4.3%,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1年复查,发绀改善,活动量增加。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明确手术指征:根据McGoon比值是否>1.2~1.5、Nakata指数是否≥150 mm2/m2选择实施根治或姑息性手术,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耿俊义;郑鸿翔;郭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心理护理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的影响情况。方法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复发率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 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且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德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胫腓骨骨折行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术患者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85例胫腓骨骨折行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二期创面修复时间和平均换药次数。结果实验组二期创面修复平均时间(5.61±1.54)d明显低于对照组(10.76±1.61)d (t=15.9342, P<0.01)。实验组平均换药次数(1.65±0.52)次明显低于对照组(7.28±0.55)次(t=51.277, P<0.01)。结论胫腓骨骨折采用内固定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术患者,配合系统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降低平均换药次数,大程度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陈运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合理用药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不合理用药病例,运用PDCA循环法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制定措施并实施干预。对实施PDCA前后不合理用药类型、例数进行研究。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本院合理用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改善前不合理用药发生频数为621例次,改善后为326例次;10种不合理用药类型中有7项指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项指标极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地减低不合理用药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张江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口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应用于口腔干燥综合征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临床中患者的痛苦比较轻,效果明显,因此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张忠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危重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ICU监护时间短、死亡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和总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更满意,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方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81例各型距骨骨折患者随访资料。距骨头骨折17例,距骨颈骨折44例,距骨体骨折20例,44例距骨颈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28例,Ⅲ型9例;其中12例克氏针固定,2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42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81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1.25±10.47)个月。术后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良好,术后4例发生浅表感染,处理后痊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33周,平均愈合时间(16.99±6.81)周,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8例,距骨坏死3例。按Hawkin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0例(49.38%),良21例(25.93%),中16例(19.75%),差4例(4.94%);优良率75.31%。结论治疗距骨骨折应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保护血供、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
作者:刘立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商品名称:云克)联合慢作用药与单用慢作用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的疗效差异。方法60例符合标准的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联合用药组:慢作用药物+云克15 mg/d,连续静脉滴注10 d,每4周给药1疗程,连续3个疗程。对照组:不接受云克治疗,余药物同联合治疗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压痛数及急性炎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治疗组治疗前后骨松性骨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2周腰椎骨密度T值均有提高,而对照组T值却有继续下降趋势。结论云克既可控制RA病情活动,又可缓解骨松性骨痛,改善骨密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瑞英;庞丽霞;林涛;张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出诊急救的55例AMI患者为院前急救组,家属或同事自行送院的50例AMI患者为自行送院组,分析院前急救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比自行送院组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显著降低AMI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及AMI患者死亡率,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亚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治疗,直到患者完全清醒。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东亮;睢德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研究抗病毒口服液及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7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随机分为抗病毒组、匹多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90例,在常规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匹多莫德片、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抗病毒组与匹多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3.5、5、6.5 d和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2、3.5、4.5 d和88%,与单一治疗组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促进退热及加快疱疹和皮疹的消退,并提高总有效率。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抗病毒口服液和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较使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显著。
作者: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方法9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护理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68.89%较干预组17.78%略高,干预组患者在综合管理干预的模式下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采用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可从患者病情等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及早纠正问题根源,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栾颖;都盼盼;张广娟;马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方法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劳拉西泮治疗为对照组与辨证分型应用抗抑郁中药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末,观察组PSQI评分为(5.1±1.1)分,对照组为(12.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论慢性失眠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有效抗抑郁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8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莫扬华;李雪晶;傅春恋;何汝冰;蔡燕玉;莫婷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对106例神经内科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积极的探讨临床护理方法,避免风险的产生。帮助医护人员积极的避免临床护理风险,采取措施,同时也能够提升医疗队伍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职业素养,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恢复效果。
作者:张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临床中使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差异进行对比,为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临床的效果比较突出,对于患者的神经组织功能恢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效果要好,因此临床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作者:崔旻;刘继霞;李秀英;王东琼;段岭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会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解决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方法120例儿科护理患儿进行了不安全因素分析,将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通过其常规护理来分析不安全因素,采取干预的方式,对照组仅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患儿及家长的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沟通因素、疾病本身的因素等。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儿童护理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加强整体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为了让临床儿科护理更加的安全可靠,需要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积极的干预,避免其发生,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魏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部位、治疗方法及结果、随访结果、免疫组化表型等,将上述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发病部位为外上象限所占比例高达50.00%(P<0.05);均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并实施术后化学药物辅助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83.33%)与死亡率(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表型(P<0.0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特点为ER、PR、Her-2受体三阴性表达,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降低误诊、漏诊记录使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作者:户庄;马明德;周振宇;常亮;田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办法,并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6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69例患者在治疗前均出现不同临床症状,经过治疗与护理后仅存9例,心脏彩超56例存在3例异常现象,心电图63例存在4例异常,肌酸激酶升高67例存在5例异常,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住院观察、出院指导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护理,消除患者的不安与恐惧心理,使患者与医院沟通更加顺畅,患者可以在佳状态接受治疗与护理,有效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孟犁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