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与抗病毒口服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李涛

关键词:手足口病, 抗病毒口服液, 匹多莫德片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抗病毒口服液及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7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随机分为抗病毒组、匹多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90例,在常规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匹多莫德片、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抗病毒组与匹多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3.5、5、6.5 d和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2、3.5、4.5 d和88%,与单一治疗组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促进退热及加快疱疹和皮疹的消退,并提高总有效率。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抗病毒口服液和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较使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显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解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神经内科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征,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高额的治疗费用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疾病已经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我国中医领域和中西医结合领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现状,对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牛学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基础上对其患儿上肢功能进行训练护理干预。采用盖泽尔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护理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进行发育商评估。结果观察组适应性评分差值为(15.6±3.1)分、大运动评分差值为(14.3±2.9)分、精细运动差值评分为(15.1±3.3)分、语言差值评分为(12.4±3.6)分、社交评分差值为(14.8±4.3)分。对照组适应性评分差值为(8.8±2.1)分、大运动评分差值为(10.2±3.7)分、精细运动差值评分为(6.1±2.5)分、语言差值评分为(7.6±2.0)分、社交评分差值为(9.3±2.6)分。观察组患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交干预前后评分差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上肢康复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等方面能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宋红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抚触和心理护理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抚触和心理护理对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影响情况。方法60例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和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组30例。常规护理组根据甲状腺手术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等基础性措施。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抚触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抚触联合心理护理组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SDS、SA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和心理护理在女性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降低应激反应,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少青;韦洪娟;刘章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静脉输液致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导致皮下淤血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静脉输液皮下淤血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导致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结果统计结果表明,89例静脉输液皮下淤血患者中护理人员过失59例,患者自身原因30例。结论导致静脉输液患者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和患者自身不够重视,提示护理人员应不断规范其输液流程,及时做好患者和家属宣教工作,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奠定基础。

    作者:刘丽娜;魏玲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卡式配血法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卡式配血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对327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27例患者中,发生凝集的有13例,其中因红细胞浓度过高而凝集的有3例,因纤维蛋白影响的有2例,因疾病因素发生凝集的有7例,因冷凝集的有1例。结论卡式配血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与临床特征。方法对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部位、治疗方法及结果、随访结果、免疫组化表型等,将上述资料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发病部位为外上象限所占比例高达50.00%(P<0.05);均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并实施术后化学药物辅助治疗;5年无病生存率(83.33%)与死亡率(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表型(P<0.0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组化表型特点为ER、PR、Her-2受体三阴性表达,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可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特点,降低误诊、漏诊记录使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作者:户庄;马明德;周振宇;常亮;田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匹多莫德与抗病毒口服液对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抗病毒口服液及匹多莫德片对手足口病普通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270例手足口病普通患儿,随机分为抗病毒组、匹多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90例,在常规抗病毒、退热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抗病毒口服液、匹多莫德片、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抗病毒组与匹多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3.5、5、6.5 d和7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及总治疗有效率分别约为2、3.5、4.5 d和88%,与单一治疗组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明显促进退热及加快疱疹和皮疹的消退,并提高总有效率。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抗病毒口服液和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手足口病普通患儿较使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显著。

    作者:李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者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者手术情况的差异。方法23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行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拟行剖宫产术的11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和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均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破裂及盆腔粘连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行剖宫产手术风险增加,并发症增多,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以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曾德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416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确认无用药禁忌证后,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225例)和对照组(191)。治疗组在传统“吸氧、止咳平喘、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抗感染、利尿、扩管、营养心肌、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对症处理”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果糖二磷酸钠5 g,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仍按传统的止咳平喘、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扩管、营养心肌、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电解质、血气分析、胸部CT、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气分析及射血分数(EF值)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常规治疗。

    作者:李爱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术后处理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术后处理策略及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外科治疗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实施一期根治16例,二期根治2例,姑息性手术10例。结果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3例、早期低氧血症3例、残留室间隔缺损1例、其余8例。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14.3%,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1年复查,发绀改善,活动量增加。结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明确手术指征:根据McGoon比值是否>1.2~1.5、Nakata指数是否≥150 mm2/m2选择实施根治或姑息性手术,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作者:耿俊义;郑鸿翔;郭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脑康胶囊与麝香保心丸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心脑康胶囊与麝香保心丸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3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70例和对照组156例,两组均予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力衰竭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脑康胶囊,对照组给予麝香保心丸,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效果,通过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VPW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s)较对照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功能性评价,试验组每搏量SV、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康胶囊比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

    作者:张颖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T导引下组织间植入125I治疗6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6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在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所有患者在植入术前均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然后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完后行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术后1、2、3、6个月进行CT复查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行粒子植入术后粒子在瘤体内分布满意,随访CT检查24例病灶消失,原病灶处仅残存粒子,28例病灶缩小,4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复查较前有所增大。结论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对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70例肾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肾癌手术健康教育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强化健康教育组),然后将两组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结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在改善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在术前以较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作者:王丽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距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81例各型距骨骨折患者随访资料。距骨头骨折17例,距骨颈骨折44例,距骨体骨折20例,44例距骨颈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28例,Ⅲ型9例;其中12例克氏针固定,2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42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81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1.25±10.47)个月。术后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良好,术后4例发生浅表感染,处理后痊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33周,平均愈合时间(16.99±6.81)周,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8例,距骨坏死3例。按Hawkin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0例(49.38%),良21例(25.93%),中16例(19.75%),差4例(4.94%);优良率75.31%。结论治疗距骨骨折应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保护血供、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

    作者:刘立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分析克拉霉素(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13)、阿奇霉素(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66,规格500 mg/5 ml)药物不良反应特点,总结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阿奇霉素3053例、克拉霉素2321例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明确与所用药物有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男性5.59%、女性3.97%;≤12岁4.18%、12~60岁5.06%、>60岁5.00%、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4.81%高于克拉霉素男性3.04%、女性2.50%,≤12岁1.17%、12~60岁4.15%、>60岁2.45%、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2.76%;阿奇霉素与克拉霉素男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12岁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12~60岁,克拉霉素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系统57.81%、皮肤及其附件15.63%、中枢神经系统10.94%,阿奇霉素不良反应集中在胃肠系统76.87%、皮肤及其附件10.88%、肝胆系统6.12%,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胃肠系统比重高于克拉霉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症状系统相对集中,克拉霉素不良反应较少,但涉及症状系统较多,两种抗生素需停药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角度。

    作者:王家满;韩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性化心理干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1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术后10 d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使手术患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信心。从而使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儿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和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受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纳洛酮联合丙种球蛋白,效果更好。

    作者:赵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评定对照思路分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评定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方法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连续治疗2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对患者进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三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因素评分逐渐升高,且阿立哌唑组患者各项评分显著优于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明显的疗效,且阿立哌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氯氮平,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伟容;李立群;陈钊;刘艳萍;农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4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给予观察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1.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88, P=0.002<0.05)。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4%、2.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0.990>0.05)。结论联合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病情,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沈月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眼科光动力治疗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与分析眼科光动力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70例采用眼科光动力治疗的患者,眼科光动力治疗可采取激光照射与静脉注射光敏剂的方法。护理方法分别为准备环境用物、患者准备、药物的配制、安全给药等方面开展。对比70例患者眼科光动力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值。结果对比眼科光动力治疗前后下方脉络膜厚度(ICT)、上方脉络膜厚度(SCT)、颞侧脉络膜厚度(TCT)、鼻侧脉络膜厚度(NC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脉络厚度值,较眼科光动力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脉络膜厚度均值均显著降低, t值分别为2.214、2.328、2.265、2.191、2.624,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眼科光动力治疗后,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治疗效果安全、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峻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