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运丽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DUB)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前者占70%~80%,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妇女,后者占20%~30%,多见于育龄期妇女[1]。青春期功血常见于13~18岁,在青少年中大部分DUB是由于排卵障碍引起,青春期功血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方法,甚至多种方法联合治疗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就DUB治疗方法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DUB的诊治和预防提供阅读资料。
作者:郑小敏;陈静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总结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护理后,17例患者痊愈且在家人协助下能自理生活,8例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3例患者均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结论及时、早期、有效对重度颅脑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屈艳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12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干预,实验组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术后10 d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及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使手术患者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手术的成功充满信心。从而使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5例急腹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22例采用传统的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123例采用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诊断时间、诊断符合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在检查时所耗费的时间稍长但是能够更快、更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临床中使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使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差异进行对比,为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脑梗死临床的效果比较突出,对于患者的神经组织功能恢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比单纯的针灸治疗效果要好,因此临床中可以广泛的使用。
作者:崔旻;刘继霞;李秀英;王东琼;段岭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生活习惯与自我效能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出现时间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糖尿病控制自我效能量表与生活习惯问卷调查,以方便抽样法对85例40~70岁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自我效能不够理想。生活习惯、自我效能控制与糖尿病发生并发症时间呈负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注重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采用各种方法调动患者的自身潜能,延缓并发症出现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文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方法9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规护理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68.89%较干预组17.78%略高,干预组患者在综合管理干预的模式下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采用综合管理护理干预可从患者病情等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及早纠正问题根源,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栾颖;都盼盼;张广娟;马艳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方法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劳拉西泮治疗为对照组与辨证分型应用抗抑郁中药治疗的观察组,各40例,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8周末,观察组PSQI评分为(5.1±1.1)分,对照组为(12.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图、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尿常规检查无异常。结论慢性失眠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有效抗抑郁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治疗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紧急处理方式和应对策略。方法1987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的64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全面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在心脏介入治疗中,能够为并发症患者带来较好的效果,提升了临床抢救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临床中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行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的疗效。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氯地平治疗,研究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及血清尿酸(U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清尿酸(UA)水平(356.29±67.89)μmol/L低于对照组(546.49±56.78)μmol/L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UA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厄贝沙坦和苯磺酸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显著疗效。
作者:李翠兰;牛余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104例具有安全隐患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和对照组(54例)。常规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对照组对患者实行系统性健康教育,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制定及实施护理计划。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6.7%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87.5%;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人数2例,常规组为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增加了骨科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人数,对骨科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亚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治疗效果。方法100例入妇产科接受慢性盆腔炎治疗的患者,依照具体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内服外洗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西药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两组对比,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成本低、副作用小,相比西药治疗临床有效性更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优先选择。
作者:马宏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儿童屈光性弱视是一种儿童视觉发育期间,多种原因导致的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导致视觉系统发育异常的疾病。儿童弱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弱视取得较大的进展,结合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临床病例观察,作者采用黄芪注射液眼部离子导入疗法治疗儿童屈光性弱视100例(197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静;鞠胜;褚慧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2型糖尿病的无症状低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401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对上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相关生化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评估2型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60岁以上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8.84%,而60岁以下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患者平均血糖(MBG)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6)。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对血脂代谢紊乱、无症状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大者和女性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大于年龄小者和男性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较好的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刘智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临床应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80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65.7%,治愈率是34.3%,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1%,治愈率是60.0%,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疗效差距30%左右。结论慢性胆囊炎临床中使用中医治疗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继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卡式配血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并指导临床安全用血。方法对327例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27例患者中,发生凝集的有13例,其中因红细胞浓度过高而凝集的有3例,因纤维蛋白影响的有2例,因疾病因素发生凝集的有7例,因冷凝集的有1例。结论卡式配血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何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尤瑞克林和丹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从而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44例。实验组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ANU,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丹红30 ml,1次/d,两组均治疗14 d。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压、降糖、降脂等支持对症及神经康复治疗。对入选患者分别在用药前、用药第7、14天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且监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NIHSS评分较用药前均有所减少, ADL评分较用药前均有所增加。且14 d时实验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停止尤瑞克林治疗,停药后血压回升,症状消失,未留不良后果。结论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确诊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12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认知状况、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肖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距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总结81例各型距骨骨折患者随访资料。距骨头骨折17例,距骨颈骨折44例,距骨体骨折20例,44例距骨颈骨折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28例,Ⅲ型9例;其中12例克氏针固定,27例可吸收螺钉固定,42例空心螺钉固定。结果81例随访患者,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随访(21.25±10.47)个月。术后骨折均解剖复位,内固定良好,术后4例发生浅表感染,处理后痊愈。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33周,平均愈合时间(16.99±6.81)周,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8例,距骨坏死3例。按Hawkin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0例(49.38%),良21例(25.93%),中16例(19.75%),差4例(4.94%);优良率75.31%。结论治疗距骨骨折应根据骨折和软组织损伤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入路及内固定方法,保护血供、解剖复位、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愈后功能。
作者:刘立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50例,于麻醉前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静脉注入各预防性药物, A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B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C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 mg+胃复安10 mg。观察患者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60%、34%、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胃复安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优于单用托烷司琼。
作者:伊丁丁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