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娟;刘照旭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研究组评分为(68.7±5.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5.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宇辉;裴玉萍;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明显优于对照组7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史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微通道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增加,但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未增加,可取得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样的结石清除效果,临床选择哪一种方式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作者:杨波;吴新保;张跃堂;祁万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药补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辨证准确,常获效显著。作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法治疗一些慢性、疑难病例而获良效,兹举4则介绍如下。1眩晕案患者男55岁,2013年10月11日初诊。患者2月前突起发热,高烧达40℃,经治疗后热退,继而出现头晕,耳鸣,卧床不起,不能站立,动则欲呕,精神疲惫,失眠多梦,迭进半夏白术天麻汤、六君子汤加减20余剂,病情无好转,后经市某医院诊断为迷路炎,治疗后病情未能缓解,而求诊于余。症见头晕,视物旋转,耳内似有蝉鸣,终日不休,静卧则舒,双目不能展视,睁眼则欲吐,精神疲倦,形体虚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视其舌质红,苔薄黄,寸口脉弦细数。证属髓海不足,清空失养,阴虚生热,虚火上炎。治拟滋阴补肾。予杞菊地黄汤加减,酌加知柏之属。连服5剂,头晕耳鸣大减,动则欲呕消失,续投15剂诸症悉除。后嘱再服六味地黄丸2次/d,10 g/次,早晚用淡盐开水送服,以巩固疗效。
作者:梁恩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神经内科使用卡马西平致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17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潜伏期为3~19 d,平均潜伏期12.6 d,3 d的1例,7 d的3例,11 d的1例,14d的6例,15d的2例,19d的2例,24d的2例。17例患者中15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皮肤愈合后留下不规则色素沉着、瘢痕,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好,住院时间7~30 d,平均治疗20 d。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与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无明显相关性,是不可预测的;但与起始剂量和潜伏期有关。结论卡马西平引起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应尽量预防,如有异常及时停药,尽早治疗,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王奎鹏;夏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药混合粉体流动性进行表征,并研究润滑剂、崩解剂对中药混合粉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肿节风浸膏粉、微晶纤维素及两者1∶1混合粉为模型药,并在混合粉中加入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润滑剂)、PVPP(崩解剂)。测定各混合粉体的休止角、平板角、压缩度、均齐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七种粉体的流动性。结果 A+3%PVPP, A+0.3%微粉硅胶, A+3%硬脂酸镁, A+0.3%微粉硅胶+3%PVPP四种粉体F值为负值其流动性较好。结论中药浸膏粉经过与辅料混合可以有效改善其流动性,润滑剂和崩解剂都能改善中药混合粉的流动性。
作者:张南;廖正根;乔军辉;王亚楠;李孟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110例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分别采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指数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重症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止血,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较快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血栓心脉宁片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以血栓心脉宁片,两组疗程为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血栓心脉宁片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飞;谢昕;汪敏娜;李虹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78±7.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5.21±7.67)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随机分为1组(26例)和2组(26例),1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2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同时选择26例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参照(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的(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并将1组患者各项指标与3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2周治疗,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均有所改善,1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氟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陈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于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行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70例,随机分为F组和K组,各35例。F组先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滴注, K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滴注,随后两组都给予丙泊酚1~1.5 mg/kg静脉滴注。手术中如果患儿出现不自主的手足活动或者肢体活动时,可适当追加一定剂量的丙泊酚维持麻醉。将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2 min、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用药量K组明显小于F组(P<0.05), K组麻醉后2、5 min及术毕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不大, F组麻醉后2 min血压、心率和呼吸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减轻各自的心血管反应和氯胺酮术后的精神症状,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百艳;朱世明;顾静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抽取本院2013年7~12月病历300份作为非干预组,制定一系列干预措施后,选取2014年1~6月病历3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不合理用药医嘱比例从1.43%降至0.72%,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师对临床用药实施药学干预能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荣海;刘小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差错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近两年来本院手术室发生的66例护理差错现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本组66例护理差错中26例是由手术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生疏引起,18例是由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能力差引起,10例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引起,8例因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差引起,4例因补液用药失误引起。结论导致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因素较多,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的重视,规范医疗操作、增强保护意识则是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关键。
作者:薄瑞娜;王艳艳;梁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在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6~12个周期的三苯氧胺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9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4%;经量表现增多20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三苯氧胺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再次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4.7%;剖宫产术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者(P<0.05);阴道分娩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的出血量(P<0.05);行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首先要选择阴道试产,严密观察各项指标,进而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再剖宫产率。
作者:李冀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六味首乌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una 5μm, C18(2),250 mm×4.60 mm 100 A。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29∶7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二苯乙烯苷浓度在4.99~29.9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二苯乙烯苷平均回收率为98.42%, RSD为1.0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六味首乌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洪泽;齐骁勇;韩风雨;孔新颖;刘福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385例AMI患者中的50例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展开有效分析。结果 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在临床上,当患者发生AMI时,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并不是很典型,故临床工作者需准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仔细诊断与识别,以减少误诊与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作者:宋玫;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处方点评工作进行介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卫生部(现卫计委)制定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重新修订了本院的处方点评制度,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随机抽取本院门诊西药房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对医师处方进行点评分析,并将处方点评结果每月在《药学简报》上通报。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56张,占全部抽查处方的4.67%,处方合格率为95.33%,符合要求。结论门诊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处方点评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张雪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是相继手术、放疗以及化疗传统的手段以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的相关模式,国际新研制的自体高效CIK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主要是在体外活化和扩增患者或供者免疫细胞回输机体后,以期达到利于杀灭肿瘤的免疫平衡状态,通过与手术、放化疗结合应用,具有清除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对增加放化疗的耐受性、敏感性和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1]。
作者:程保丽;范本本;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