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瑞娜;王艳艳;梁燕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血栓心脉宁片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配以血栓心脉宁片,两组疗程为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血栓心脉宁片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徐飞;谢昕;汪敏娜;李虹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分娩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2例再次行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4.7%;剖宫产术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者(P<0.05);阴道分娩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剖宫产的出血量(P<0.05);行剖宫产术和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妊娠的孕妇首先要选择阴道试产,严密观察各项指标,进而有效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再剖宫产率。
作者:李冀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护理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医护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规范化疗效为97.1%、疾病认知率为97.1%、住院率为14.3%、病死率为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77.1%、40.0%和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降低慢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玉冰;陈丽彩;周宝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探索在城郊卫生院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方法。方法利用“四定”控制法在电脑系统中对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及手工随机抽取每年8月份100张处方(按每隔2张处方抽取1张的方法)的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比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1~2013年电脑系统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35.2%、30.5%、19.2%,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分别为:26.4%、23.3%、12.6%;2011~2013年手工抽取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38%、31%、18%,抗菌药物使用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四定”控制法在城郊基层卫生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控制中具有一定效果。
作者:许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儿科疾病中应用丙种球蛋白来进行治疗,探讨儿科疾病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产生的情况。儿科疾病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具有免疫保护作用与减轻症状的功能。丙种球蛋白具有免疫性功能与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在进行治疗儿科疾病时,治疗免疫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作者:吴江;宋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内和1~5个月内进行药物浓度检测,1个月内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正常者占28.5%,17.5%患儿低于参考值,少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53.8%患儿他克莫司药物浓度高于参考值,多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患儿检测过程中必须对检测结果提供合理解释,并根据异常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患儿能够正确给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关啟鸿;张雅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语言是人类社会思想感情宝库的钥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美好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疾病的良药。只有更好地学好语言,重视语言的学习和应用,掌握好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才能更好的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好地为护理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朱乾英;周安丽;陈霞;兰晶;廖灵;陈金;程媛媛;万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住ICU 的395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4年1月开始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将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184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前,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211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ICU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2.50%下降至6.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P<0.05),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由3.75%下降至1.91%,次日感染发病率由19.67‰下降至12.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由12.18‰下降至8.2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由5.81‰下降至0‰,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由3.48‰下降至3.12‰。结论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的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并实施,能有效的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刘小平;陈红平;延莹婷;魏红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洪家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妇科杂病的认识及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强调肝脾肾在妇科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侧重调肝补脾益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甚显。
作者:熊晓东;洪家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儿,给予伏立康唑治疗。重症者首日予以负荷剂量6 mg/(kg·次), q.12 h.,次日起给予维持剂量4 mg/(kg·次), q.12 h.;轻症者给予伏立康唑片口服,剂量为200 mg, q.12 h.,序贯治疗14~42 d。观察疗效。结果伏立康唑有效率为67.4%,只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治疗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爱玲;刘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其质量是构成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本院在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中发现了关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使用的行为。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协同药学部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将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19.77%提高到91.86%,成效显著。与此同时,本院还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药物等合理用药的管理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合理用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在于加强监督管理,采用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不仅能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改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沈惠明;虞燕霞;周琴;尚尔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六味首乌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una 5μm, C18(2),250 mm×4.60 mm 100 A。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29∶7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二苯乙烯苷浓度在4.99~29.9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二苯乙烯苷平均回收率为98.42%, RSD为1.0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六味首乌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洪泽;齐骁勇;韩风雨;孔新颖;刘福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以胸腺瘤为例)患者,应用合理护理方法,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予以精心护理后,出院时患者中优良54例,差6例,优良率90%。结论精心护理能够提高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治疗效果,避免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孙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越加关注,近年来,由于心房颤动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不断增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通常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其研究进展。
作者:张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随机分为1组(26例)和2组(26例),1组患者应用氟伐他汀进行治疗,2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同时选择26例非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参照(3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的(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并将1组患者各项指标与3组进行比较。结果经过12周治疗,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均有所改善,1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IL-6、TNF-α、TC、TG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氟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微炎症状态,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陈庆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106例鼻中隔单纯嵴状突、棘状突的局部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局部矫正组,B组为传统手术组,分别施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术后情况,随访6~18个月。结果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鼻中隔恢复平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等并发症,但局部矫正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作者:陈春霞;霍秀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0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应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78±7.23)分;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15.21±7.67)分,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泰索帝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应用泰索帝联合顺铂对24例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化疗结束后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CR 2例(8.33%), PR 12例(50.00%), SD 6例(25.00%), PD 4例(16.67%),总有效率为CR+PR14例(58.33%)。本组毒副作用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结论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是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理想化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75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再梗死、再住院、死亡和体力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再梗死2例(5.26%)、再住院发生率3例(7.89%)以及病死率2例(5.26%)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体力状况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住院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再梗死、再住院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促进体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旭帮;魏娟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