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探究

程鑫;杨小光;李伟民;赵建亭

关键词:原发性, 纵隔肿瘤, 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164例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临床表现。方法164例使用阿奇霉素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评判标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因为给药途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164例患者中,静脉注射给药有109例(66.46%),口服给药55例(33.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上的差异同样会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164例患者中,男63例(38.41%),女101例(6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使用阿奇霉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因使用阿奇霉素所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作者:罗飞;杨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关于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体会。方法行择期手术的小儿患者70例,随机分为F组和K组,各35例。F组先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滴注, K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静脉滴注,随后两组都给予丙泊酚1~1.5 mg/kg静脉滴注。手术中如果患儿出现不自主的手足活动或者肢体活动时,可适当追加一定剂量的丙泊酚维持麻醉。将两组患儿麻醉前、麻醉后2 min、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结果丙泊酚用药量K组明显小于F组(P<0.05), K组麻醉后2、5 min及术毕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不大, F组麻醉后2 min血压、心率和呼吸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减轻各自的心血管反应和氯胺酮术后的精神症状,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百艳;朱世明;顾静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14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48例患者按照症状不同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他部位疼痛,50%患者心电图呈现非Q性心肌梗死,97.3%患者出现心肌酶升高现象。采用合理治疗后,患者中治愈116例(78.4%),死亡32例(21.6%)。结论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采用相关辅助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后进行及时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高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苯氧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在临床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6~12个周期的三苯氧胺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39例痛经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74%;经量表现增多20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三苯氧胺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地奥心血康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加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心血康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极为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六味首乌颗粒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六味首乌颗粒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una 5μm, C18(2),250 mm×4.60 mm 100 A。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29∶7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二苯乙烯苷浓度在4.99~29.9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二苯乙烯苷平均回收率为98.42%, RSD为1.04%。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六味首乌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洪泽;齐骁勇;韩风雨;孔新颖;刘福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放疗(6 MV-X线,总剂量为45~50 Gy),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6 MV-X线,总剂量为45~50 Gy),所有患者同时联合应用TP方案进行化疗4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调强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俊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要点。方法64例重型肝炎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案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重型肝炎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时,心理护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以及术后科学处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东北中小城市成人血清胆固醇水平及分布

    目的:探析东北中小城市居民在新生活方式下,血清胆固醇(TC)水平和异常率,以评价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现状,为本地区制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4623例18~88岁健康成人,进行TC检测,并与《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TC人群水平及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受检人群TC平均数(x-)为4.88 mmol/L,男女性别TC 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x-方差分析:男性四组间比较、女性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33.57%的人群TC超出5.20 mmol/L正常值范围。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七:2002血脂》比较,10年间男性TC x-增高了23.73%,女性x-增高了22.7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从百分位数看,从5%~95%的9个百分位数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七:2002血脂》比较均有普遍升高。结论10年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群TC水平增长迅猛,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亦随之剧增。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工作者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李华荣;刘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老年重症脑卒中行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老年重症脑卒中行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重症脑卒中中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综合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分析两组血清指标、神经功能缺损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代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重症脑卒中行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世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60例腹腔镜阑尾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60例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方法治疗,并对手术进行分析。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排气时间为8~15 h;术后平均下床时间7.5 h,术后住院天数为3~4 d。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是一种极佳的早期诊断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晓峰;韩秋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作者:张士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结合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宫腔粘连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结合宫腔声学造影(SHG)对宫腔粘连的诊断价值。方法215例疑诊宫腔粘连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联合SHG及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两项检查结果对比,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联合SHG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性。结果经对比,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联合SHG诊断宫腔粘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89%,准确性为97.2%。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联合SHG诊断率与宫腔镜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容积成像联合SHG诊断宫腔粘连方便安全,准确率高,对该病症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葛继帮;李学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2例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组30例给予口服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联合治疗组32例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给给予认知行为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采用24项版本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程度。结果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增加逐渐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12周联合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西汀治疗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

    作者:贾秋梅;胡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对褥疮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褥疮患者的影响。方法褥疮患者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施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与对照组的81.08%比明显较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褥疮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褥疮及早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丁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护理要点。方法9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1组(46例)和2组(46例),两组患者均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1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1组患者肾结石症状控制效果显著优于2组(P<0.05);1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P<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不采用序贯疗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连续治疗8 d,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1例、腹痛腹胀0例、关节疼痛1例及食欲不振1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3例、腹痛腹胀2例、关节疼痛2例及食欲不振4例)发生率为22%;两组不良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痊愈3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痊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为78.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研究尿常规检验中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结果表明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的收集前、运送保管、分析检验中有较多因素影响尿常规检验,针对发生的原因,严格控制检验质量,规范操作流程,增强对各类细胞检验认知,可有效减少尿常规检验误差发生。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策略。方法4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对其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达100%。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例,其中1例为迟发;4例为顽固性低血压,3例为皮下红肿,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症状处理和护理后情况均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术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部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各项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景晓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解酒保肝剂对小鼠酒精中毒的影响

    目的:观察解酒保肝剂对小鼠醉酒实验、血清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给药组小鼠给予解酒保肝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双蒸馏水灌胃。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取肝匀浆,检测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酒精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延长(P<0.01),翻正反射时间明显缩短(P<0.05),肝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酒精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酒保肝剂具有良好的解酒作用。

    作者:李璐奕;汪晖;熊婕;王建;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