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峰;韩秋果
目的:比较含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与标准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顽固性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胶体果胶铋;观察组采用含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雷贝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个月后复查胃镜行快速尿素酶(Urease)试验和碳14呼气试验,对比两组的Hp根除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2.5%、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1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有微生态制剂的四联疗法根治顽固性Hp感染疗效与标准四联疗法相当,但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药补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辨证准确,常获效显著。作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法治疗一些慢性、疑难病例而获良效,兹举4则介绍如下。1眩晕案患者男55岁,2013年10月11日初诊。患者2月前突起发热,高烧达40℃,经治疗后热退,继而出现头晕,耳鸣,卧床不起,不能站立,动则欲呕,精神疲惫,失眠多梦,迭进半夏白术天麻汤、六君子汤加减20余剂,病情无好转,后经市某医院诊断为迷路炎,治疗后病情未能缓解,而求诊于余。症见头晕,视物旋转,耳内似有蝉鸣,终日不休,静卧则舒,双目不能展视,睁眼则欲吐,精神疲倦,形体虚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视其舌质红,苔薄黄,寸口脉弦细数。证属髓海不足,清空失养,阴虚生热,虚火上炎。治拟滋阴补肾。予杞菊地黄汤加减,酌加知柏之属。连服5剂,头晕耳鸣大减,动则欲呕消失,续投15剂诸症悉除。后嘱再服六味地黄丸2次/d,10 g/次,早晚用淡盐开水送服,以巩固疗效。
作者:梁恩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肝移植手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ITBL)的原因。方法200例肝移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ITBL症状的患者进行Clavien分级,分析归纳ITBL发生的原因。结果在研究的200例患者中,发生ITBL症状的患者有14例,这14例患者的Clavien分级都在Ⅲb级以上。对14例患者的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结果显示:手术后1 d肝动脉阻力指数(RI 1 d)(P=0.0500, OR=0.916),手术后1周肝动脉指数(RI 1 w)(P=0.0078, OR>999.9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的发生,主要的原因是术后肝动脉血流异常。因此,提高动脉吻合技术,有利于防止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损伤的出现。
作者:刘广波;陈国勇;孙建军;汤高枫;朱少功;王维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总结护理要点。方法9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1组(46例)和2组(46例),两组患者均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给予1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1组患者肾结石症状控制效果显著优于2组(P<0.05);1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2组(P<0.05)。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对预防和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商品名:贝复新)在预防阻生牙拔牙后并发症方面疗效。方法180例行阻生牙拔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拔牙后立即于创面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不放任何材料任其自行愈合,分别观察拔牙后1周内两组患者出现拔牙后出血、拔牙后感染及拔牙干槽症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拔牙后出血发生1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拔牙后出血发生12例,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拔牙后感染发生3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拔牙后感染发生14例,发生率为15.55%。观察组拔牙后干槽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拔牙后干槽症发生10例,发生率为11.11%。两组间在拔牙后出血、拔牙后感染、拔牙后干槽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凝胶可有效降低拔牙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加大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杰;王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骨碎补中有效成分柚皮苷的含量与习用品光亮密网蕨中柚皮苷含量的比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骨碎补与习用品光亮密网蕨中的柚皮苷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骨碎补与习用品中光亮密网蕨中的柚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测定柚皮苷采用Hypersel C18柱;以甲醇-醋酸-水(35∶4∶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3 nm。结果薄层色谱显示光亮密网蕨的色斑不明显,高效液相色谱显示光亮密网蕨中所含柚皮苷微量。结论该方法显示骨碎补同科植物习用品光亮密网蕨和骨碎补相比,所含柚皮苷的量较少。
作者:马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头皮针替代注射器针头法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90例,采用斜角肌间沟复合夜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将患者随机分为头皮针法组(A组)和注射器针头法组(B组),各45例。两组用药为0.894%罗派卡因10 ml+2%利多卡因15 ml+0.9%生理盐水配制成30 ml。并记录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结果 A组在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针头法。
作者:马延滨;钱道亮;高洪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化学药物与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化学药物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与输卵管不畅的发生率分别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2.5%(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出院时血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HC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治疗方案中,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疗效确切,住院时间更短,远期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赖放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整体护理策略。方法4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对其在围手术期间的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达100%。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4例,其中1例为迟发;4例为顽固性低血压,3例为皮下红肿,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症状处理和护理后情况均消失。结论介入治疗术的并发症是临床护理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部分,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的各项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作者:景晓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放疗(6 MV-X线,总剂量为45~50 Gy),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6 MV-X线,总剂量为45~50 Gy),所有患者同时联合应用TP方案进行化疗4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调强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俊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解酒保肝剂对小鼠醉酒实验、血清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给药组小鼠给予解酒保肝剂灌胃,对照组给予双蒸馏水灌胃。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取肝匀浆,检测肝脏丙二醛(MDA)含量,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血酒精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明显延长(P<0.01),翻正反射时间明显缩短(P<0.05),肝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酒精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解酒保肝剂具有良好的解酒作用。
作者:李璐奕;汪晖;熊婕;王建;袁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研究组评分为(68.7±5.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5.7±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宇辉;裴玉萍;孙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超敏-CRP,即hs-CRP)和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92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16例)、心绞痛组(46例)和心肌梗死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12 h内的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之间hs-CRP和pro-BNP水平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37和5.578,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之间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68和4.623,均P<0.05),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pro-BNP水平呈升高趋势,并且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作者: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方法7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4例)与干预组(36例),对干预组采取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明显增加、体重控制、低盐饮食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务人员应传授给患者控制、管理高血压病的常用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定期随访等措施来提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习惯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作者:陈丽珍;简淑霞;廖远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采用两种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的效果进行研究,并分析其麻醉效果。方法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T3等阶段,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麻醉质量,对患者血压和心率影响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继晨;王慧玲;艾喜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洪家铁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妇科杂病的认识及治疗上有独到见解,强调肝脾肾在妇科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治疗上侧重调肝补脾益肾,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甚显。
作者:熊晓东;洪家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筋膜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30例,30眼。对比分析单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筋膜囊下注射TA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OC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3个月BCVA分别为(0.727±0.115)、(0.591±0.062)、(0.528±0.083)、(0.494±0.082);黄斑中心厚度(CMT)分别为(482.6±75.9)μm、(402.7±77.2)μm、(344.6±72.7)μm、(310.6±68.7)μm。治疗后1周、1、3个月BCVA显著提高, CM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分别与治疗后1周相比, BCVA显著提高, CMT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1个月相比, BCVA提高, CMT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筋膜囊下注射TA可以在短期内减轻黄斑水肿、提高BCVA,为RVO继发黄斑水肿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婷婷;牛彤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法,对本院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住ICU 的395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2014年1月开始实施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将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184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前,2014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211例ICU患者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ICU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由12.50%下降至6.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 P<0.05),调整例次感染发病率由3.75%下降至1.91%,次日感染发病率由19.67‰下降至12.54‰,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由12.18‰下降至8.25‰,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由5.81‰下降至0‰,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发病率由3.48‰下降至3.12‰。结论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针对性的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干预措施并实施,能有效的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刘小平;陈红平;延莹婷;魏红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对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压、肝肾功能等,并对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原因及其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所有患儿均在1个月内和1~5个月内进行药物浓度检测,1个月内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正常者占28.5%,17.5%患儿低于参考值,少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53.8%患儿他克莫司药物浓度高于参考值,多于1~5个月内检测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药物浓度检测过程中数据异常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患儿检测过程中必须对检测结果提供合理解释,并根据异常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患儿能够正确给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关啟鸿;张雅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本院外科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的工作成效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外科患者实施扁平化排班模式进行护理,并对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护士日常工作出现差错的次数在实施扁平化排班后明显减少,患者对日常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9.8%及医生对护士日常工作的满意度100.0%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实施扁平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取得的成效与优质护理的要求目标一致,有利于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使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陈文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